•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9
  • 433
  • 16
  • 8
  • 3
  • Tagged with
  • 457
  • 178
  • 113
  • 108
  • 107
  • 95
  • 90
  • 84
  • 79
  • 76
  • 70
  • 70
  • 69
  • 68
  • 6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創新團隊創造過程研究─以表演藝術劇團為例

楊芝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如何激發團隊創新的能力,是台灣目前的產業發展方向,而一直以來,許多的研究都認為團隊創意的產生過程是雜亂無章的,本研究試圖經由對於個案訪談與觀察,來了解並釐清團隊的創新與創造過程,並進一步研究分析,在組織與個人的層面上,有利於團隊創新的因素為何,以期對於未來的創新團隊有所貢獻。 台灣目前的產業走向強調內容(Content)之重要性,在娛樂經濟大未來終究有提到,娛樂產業是未來唯一可以有高成長的產業,在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階段時,對於內容產業的發展與重視也將不斷的升高,可望成為下一波的產業發展趨勢;因此,本研究以目前的台灣所提倡的文化創意產業為例,研究表演藝術產業的戲劇團體之創新與創意發展過程,以期瞭解在過程中組織、領導者與團隊成員所扮演的角色,進一步並研究如何管理與激發組織與創意,以有效的讓團隊成員貢獻期能力,以達到團隊創新的多元性與綜效。 本研究主要以Leonard(1999)的創意過程理論以及Mintzberg(2000)的組織理論,來分析創新團隊的創造過程,以國內六個知名現代劇團為例,透過個案訪談的方式來深入分析團隊的創新過程。 根據本研究的觀察與分析,發現團隊創新有以下的特質,在過程中,領導者與組織文化也會對於創新的方向造成影響。經過本研究的分析與觀察,來自於團隊創新過程與組織中的啟發如下: 1.創新型組織的團隊中,較容易產生多元價值,有助於團隊的創新產生,且更容易在變動的環境下生存。 2.厚基的領域知識是團隊創新的基礎。而團隊多元價值的發揮有賴於團隊中信任與熟悉度的建立。 3.具有多種領域專長的A型領導人,有助於團隊創新的產生與溝通,較容易領導出結合兩種領域的開創性作品。 4.創意產生過程中,知識權與決策權的結合有助於創意的產生。 5.時間壓力不利於創新準備期,卻有利於創新的開展與整合階段。 本研究是以一個團隊管理的角度來研究創意的產生,以管理的觀點來研究創意的產生,使管理學界對於創意的產生能有更多的認識,進而發展更有效的激發團隊創意的要素,以期對於目前的創新團隊能夠有所貢獻。 / Group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are the great topic of management. How to manage the group and lead more ideas? It’s a challenge for manager. This study tries to figure out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Because of the focus of content industry in Taiwan, this study picks six famous performance groups to do the research. Also want to figure out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in the performance group and find the effect way to manage the group innovation.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wo major theories: the creativity process theory of Leonard(1999) and the organization theory of Mintzberg(2000). Based on these two theories and the case study, the conclusion comes out as following: 1.Innovation organization will lead to variety value and ideas inside the group and make organization stand out during the keen competence environment. 2.Strong field knowledge is the base of group innovation. Trust between the group members will create variety value and idea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3.The group with variety skills leader makes revolution and innovation easier inside the organization. 4.During the creativity process, combination of decision power and knowledge power makes group member contributing their knowledge to organization. 5.Time pressure makes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step of innovation more efficient, but hurt the creativity process during the idea prepared step.
2

團隊創新階段能耐因素之比較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eamwork competencies in team innovation process

高長瑞, Kao, Chung R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團隊已經是普遍存在於組織中的一種工作型式,探討團隊效能的歷程研究還相當不足,了解也不夠。此外,就組織創新理論,團隊創新是其中之關鍵,要如何增加團隊創新效能也是重要研究議題,團隊創新是團隊各種效能表現中的一種。本文便是以團隊創新來研究團隊歷程。 團隊效能文獻主要以團隊I-P-O為主要模型,團隊效能是團隊投入因素透過團隊歷程活動後的產出。團隊歷程是影響團隊效能之主要因素,但是過去對團隊歷程研究卻較限制於橫切面研究,多未能探討團隊歷程之變動性。經由文獻探討,發現團隊合作能耐研究可以幫助了解團隊歷程。所謂的團隊合作能耐是指團隊合作的知識、技巧、能力、和其他特徵(KSAOs),近期研究者如Ilgen et al.將團隊歷程三分為IM-Forming階段、MO-Functioning階段、OI-結束與下階段的循環,並歸納在不同歷程階段,有不同的主要團隊合作能耐因素,讓團隊歷程更清楚,但是Ilgen et al等研究者並未回答團隊創新歷程。因此,本研究是根據團隊效能、團隊創新文獻為基礎,將團隊創新二分為團隊創意和思考、團隊創新實現二個階段,並探討團隊合作能耐重要性在這二個歷程階段的變化比較。 研究結果得到,(1) 資訊交流和分享是被認為最重要的團隊合作能耐,團隊信心的重要性則最低;(2) 團隊合作能耐重要性的確在不同團隊創新階段會有不同;(3) 團隊信心、資訊交流和分享、團隊默契在團隊創意階段變得比較重要,團隊凝聚力、團隊學習和適應、團隊規範和共識則是在團隊創新階段變得比較重要。
3

企業併購之探討-以宏□集團為例

榮懋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只要翻閱任何報章雜誌,都不難發現無論是國際或是國內,企業併購與企業結盟正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地出現。總計1990年代至今,全美國一共有3萬件以上的併購案,交易總金額高達1兆5千億美元。這個數字超過整個1980年代的合併交易案總合。而我國自民國88年5月放寬上市上櫃公司合併之規定後,大型合併案相繼發生,如聯電五合一、台積電合併世大及德□、元大證券合併京華證券等,而其他多家上市上櫃公司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合併。 隨者全球經濟迅速發展,企業面臨到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加上在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浪潮的襲擊下,各國逐漸放寬管制,使得企業必須強化其體質,使其營運模式朝向全球化,才能與世界各地的企業競爭。而企業強化體質的方法,除了採取『內部成長』方式,亦可採取『外部成長』方式。所謂『內部成長』,是指企業自然成長的過程,為企業永續經營之目的。『外部成長』則是指以股份取得、公司合併、或營業讓與等方式來擴大企業規模,也就是藉由外力來達到企業成長之目標。而透過『外部成長』,最快的方式為與其他企業合併,經由與被合併公司之現有經營體系進行業務整合,快速達成企業成長的目標。因此,企業合併通常具有達成規模經濟、促進經營效率、節省投資成本、獲得多角化利益、與節省稅負等優點。 本論文係以企業併購之會計與租稅處理為研究重心,因此針對企業併購相關之會計處理,包含我國、美國與國際之規範,以及相關法令,如企業併購法、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機構合併法、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等作整理、分析、及比較,之後再以宏□集團之合併與分割案作探討,輔以實地訪談之方式,說明宏□集團進行企業併購與分割之過程與其會計、租稅之處理。 本論文共分為八章,相關各章討論之綱要如下: 第一章首先敘述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章則針對企業併購相關的論文作文獻探討。 第三章在說明本篇論文的研究方法與架構、以及資料來源。 第四章則針對企業併購加以定義與分類。 第五章則在說明各國對於企業併購的會計處理。 第六章則在說明我國對於企業併購有關稅務處理的相關法律規定。 第七章是以個案公司為例。主要介紹個案公司之背景、主要技術與產品市場,以及其策略併購之發展過程與相關會計、租稅之處理。 第八章將根據之前各章之論述,歸納結論並提出相關之建議。 關鍵字:企業併購、宏□集團 / Abstract As long as reading any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business merges and acquisitions and business alliances are continuously happened, no matter interior or overseas. With quickly developing of the universal economic, companies have to face on the more and more competitor environments. Therefore, companies must strengthen their constitutions just for compete with others. And the ways to strengthen their constitutions are 「internal growth」and「external growth」.「Internal growth」means a company grows in the natural way , and 「external growth」means a company expands its business through stock acquisitions, business merges… etc. Base on the processes of accounting and tax, this thesis discusses not only the accounting of R.O.C., FASB, and IASB separately but the tax process of R.O.C. . Finally, using case study method,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merge and spit-off of Acer, including the processes of its accounting and tax. Keywords:Merge & Acquisition , Acer.
4

台灣集團企業董事會規模與獨立性決定因素之分析

許書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機制,過去對於董事會的研究多著重在董事會對公司價值的影響,較少有研究解釋何種因素影響董事會結構。本研究以Linck, Netter, and Yang(2008)的研究為基礎,假設董事會的規模與獨立性是考量董事會成效的利益與運作成本間之抵換關係,為了有效回應企業所處的環境及公司特色。本研究分析集團企業內核心公司與分子公司的董事會決定因素,並以非集團企業加以對照。 在探討集團影響前,本研究先進行所有資料董事會決定因素的時間序列混合橫斷面實證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公司營運複雜度愈高、成長性愈低、經理人獲取私人利益的可能性愈高時,董事會的規模愈大。當家族持股比率愈高董事會規模愈小;當機構投資人持股比率愈高董事會規模愈大。董事會獨立性方面,公司總資產愈多,董事會獨立性愈低。但由於法令影響使企業年齡愈長,獨立性愈低。董事會獨立性並未反應利益與運作成本間抵換關係的影響,反而成長性愈高的企業,獨立性愈高。 進一步研究集團影響力,本研究將所有樣本分為核心公司、子公司與非集團企業。在控制所有變數後發現非集團企業的董事會規模最大。核心公司家族持股比率愈高董事會獨立性愈低,即愈可能出現代理問題。且非集團企業的董事會獨立性最高,核心公司次之,子公司獨立性最低,顯示子公司董事會獨立性容易受到集團內核心公司或其他成員的影響,較可能出現公司治理上大股東侵害小股東權益的問題。 / Corporate board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yet there is relatively little research discussing about the determinants of board size and board independence. Our research premises that considering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board functions, board size and independence are efficient response to corporat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ng environment. We use 13-year Taiwanese company data to analyze the determinants of board size and independence among core enterprises and subsidiary companies in business groups. The result shows that firms with more complex operations, lower growth opportunities, and greater chances to extract private benefits, tend to have larger board size. But firms with larger size have less independent directors. As the effects of the law, the older firms, the less independent directors. Besides, board independence doesn’t reflect a tradeoff between board benefits and costs. Instead, firms with higher growth opportunities have more independent boards. We also find that if family members have more shareholdings in core enterprises, they tend to hire less independent boards, which means core enterprises may have worse board monitoring. Besides,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s the lowest among subsidiary companies, which shows that the board in subsidiary companies is easier to be influenced or controlled by core enterprises or other members in business groups.
5

台灣企業集團多角化因素研究

陳俊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企業集團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而企業 集團的一大特色就是往往伴隨著許多多角化事業體系,然而不同企業集團 多角化的程度不一,因此本研究嘗試以實證模型為主,並且列舉台南紡織, 中國鋼鐵,明基電通三個個案為輔來,探討企業集團多角化的原因,我們 主要以西元2000 年的資料實證並且發現以下結論: 1.台灣的企業集團將隨著規模越大,多角化程度越高。 2.台灣的企業集團的經營績效若越高,則多角化程度越低。 3.台灣的電子產業相較於其他的產業而言多角化程度較低。 4.台灣的家族企業和多角化程度的高低無關。
6

影響創業團隊績效因素之研究-以TIC100團隊為例 / Research on Factors Affecting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 Team: A Case of Student Teams for TIC100

洪偉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新專案及新產品的開發愈加複雜,所牽涉的層面極廣,跨功能團隊此類的團隊型態也隨之出現。在此類團隊中,團隊成員皆是來自組織中各個不同功能領域,大家都各有專精但是需要分工合作以完成共同目標。 個人曾參與國內由研華文教基金會主辦之T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etition) 100創業競賽,參賽的學生創業團隊是由商學院的經營團隊與工程科學領域的技術團隊所組成,這樣的組合其實與跨功能團隊型態雷同。本研究以1-3屆的參賽學生創業團隊為研究對象,這些學生創業團隊,在長時間的競賽過程中,團隊內部的互動與運作及團隊外部資源使用的狀況皆不相同,而各團隊所獲致的最終結果也不盡相同。因此,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1.團隊內部影響因素如團隊品質與領導者特質對學生創業團隊之績效有何影響? 2.團隊外部影響因素如業師與教授對於學生創業團隊之績效有何影響? 3.團隊內部影響因素如團隊品質與領導者特質對學生創業團隊成員之個人成就有何影響? 4.團隊外部影響因素如業師與教授對於學生創業團隊成員之個人成就有何影響? 5.團隊成員個人的績效對團隊績效有何影響? 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這些問題,找出影響創業團隊績效與成員個人成就的團隊外部及內部因素,讓往後的新創事業團隊能有所方向努力,以提升他們的績效表現。 由實證結果分析可得知: 1.團隊品質構面下的相互支援因素會正向影響團隊效能。 2.有業師或教授的諮詢與指導之參賽團隊,其團隊效能與團隊效率不受影響。 3.團隊品質構面下的凝聚力及溝通因素會正向影響個人工作滿意度。 4.團隊外部影響因素構面下的有教授之諮詢與指導,會正向影響團隊成員個人創業技能之學習 5. 個人成就構面下的工作滿意度因素會正向影響團隊效能。
7

中鋼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策略 / China steel corporation group’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y

吳育宏, Wu, Oscar Unknown Date (has link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every compan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and resource on it. Especially for companies with large operation scale like CSC Group, whether CSR is a huge challenge or a great opportunity depends on its CSR strategy. A good CSR strategy i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a transparent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platform: CSR report. The most widely-applied CSR reporting framework in the world, developed by 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guides a company to handle CSR issue by comprehensive viewpoints from economics, environment, supply chain, human rights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o on. CSC Group should implement an internationally-recognized reporting framework to make sure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akeholders are clear about the company’s CSR strategy and plan. Dedicated team and resource can then be concentrated on CSR fulfillment.
8

DISC人格、團隊組成、團隊互動對績效的影響-以AMBA團隊經營課程為例 / The influences of extended DISC, team characteristic, and team interaction on performance- a case of team building course of AMBA

張容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團隊這個名詞並不陌生,許多學校與企業都運用團隊來做為學習或工作的基本單位,原因在於團隊能夠帶來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達成較好的學習效果或工作成效,因此團隊績效是一個重要的探討議題,過去常以「I-P-O」的團隊績效模型來加以探討,而在模型中與其密切相關的元素則包括團隊組成與團隊互動,此外研究也顯示,雖然企業主普遍認為員工需具有溝通、人際相處及團隊互動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學校教育卻很少有提供這方面的課程。研究者剛好有機會連續三年參與本校AMBA之「團隊經營」課程的開發與執行,因此以97年度與98年度課程為例,除了探討此課程的成效外,也以此參與此課程的團隊為例,探討DISC人格、團隊組成、團隊互動對團隊績效的影響。 由於本個案之課程本身並非設計做研究用,因此研究過程乃是收集現有的資料做分析與歸納,更因為個案的團隊數量有限,因此採用質化的方式,以團隊組成為輸入變相,團隊過程為中間變相,團隊績效為輸出變相,97與98兩屆團隊各自比較與分析後,歸納兩屆的相同之處並對照文獻做討論。 結果發現,本課程可以為參與同學帶來團隊知識與團隊互動兩方面團隊能力的提升,不同的團隊能力可經由不同的活動達到效果,而不同的評分方式則會對團隊績效造成部分影響,有關團隊組成、團隊互動與團隊績效三者之間的關連,則提出幾個基本命題如下,可用作之後研究的參考: 有關團隊組成與團隊績效 1. 若團隊成員平均成熟度較高,則團隊績效較好。 2. 若團隊成員年齡標準差較大,則團隊績效較好。 3. 若團隊成員保證者所占百分比較低,則團隊績效較好。 4. 若團隊D+I的元素所占百分比較高,則團隊績效較好。 有關團隊組成與團隊互動 1. 若團隊成員平均成熟度較高,則團隊在溝通+合作的綜合表現較好。 2. 若團隊成員年齡標準差較高,則團隊在合作上表現較好。 3. 若團隊成員保證者所占百分比較低,則團隊在合作上表現較好。 4. 若團隊成員保證者所占百分比較低,則團隊在個人投入程度上表現較好。 5. 若團隊D+I的元素所占百分比較高,則團隊的任務性衝突較多。 有關團隊互動與團隊績效 1. 若團隊溝通狀況較好,則團隊績效較好。 2. 若團隊合作狀況較好,則團隊績效較好。 3. 若團隊溝通+合作狀況較好,則團隊績效較好。 4. 若團隊凝聚力較高,則團隊績效較好。 5. 若團隊成員個人投入程度較高,則團隊績效較好。 6. 若團隊整體互動狀況較好,則團隊績效較好。
9

社團活動中的華語及文化學習經驗:以大學合唱團的兩位外籍成員參與合唱團為例之個案研究 / Experienc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Learning through a University Student Club – A Case Study on Two International Participants of a University Chorus

陳昭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學習華語的外籍生數量日漸增加,國內對華語教學的關注也越來越高。經過多年的經營、探索,國內華語教學對於教學現場的研究,例如教學方式、教材編製、課程規畫部分,已經有不少深度的鑽研;然而,直到近年才陸續有研究者將焦點轉到教室以外,試圖去了解外籍生如何去適應在不同的語言文化環境當中學習,如何面對不熟悉的社會文化,克服異鄉生活的壓力,這些外籍學生在課堂之外的生活現象,應受到更多關注。本研究訪問兩名來台外籍學生,她們先後在北部某大學語文中心學習華語、進而攻讀研究所,也都參與過大學合唱團的社團活動,目標是透過她們來台求學的歷程和參與社團活動的經驗,了解參與社團活動對於她們的華語學習、乃至對台灣華人社會文化的認識,能提供什麼樣的幫助。兩位受訪者都指出參與社團活動提供了兩項助益:其一,透過社團活動可以自然而然和台灣學生交流,進而建立友誼;其二,合唱團的練唱活動較不受語言影響,可以紓解平日生活的壓力。而在社團之外的日常生活,兩人都發現台灣人對於陌生臉孔起初的熱情善意,有助於適應台灣的日常生活;但若要和台灣人建立更深的情誼,則需要相當多的時間和心力去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在語言學習方面,兩人都很重視口語表達能力,也都指出透過社團活動讓她們有機會直接面對台灣人使用華語,可以提高自信心,產生對華語學習、甚至是認同感的正向回饋,知道自己的華語能力可以和台灣人溝通、可以在台灣做事。而大學語文中心注重口說練習、符合台灣語文環境的課程內容,也讓她們感到受益匪淺。總結兩人的經驗,顯示外籍生參與社團活動對語言學習最主要的功用,並非在於對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上產生直接迅速的助益,而在於心理層面的自信心提升和鼓勵。社團活動可以讓外籍生在台灣參與休閒活動,調劑身心,並在和台灣學生的互動過程中,建立起對自己使用第二語言的自信心。這樣的自信心帶來的正向回饋不僅僅是鼓勵了語言學習,也同時建立起在不同文化生活圈中的自我認同。
10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活動之比較研究

劉德照, LIU,DE-Z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活動的情形和影響集團企業規劃程 度的因素,同時並利用統計檢定規劃程度高低對經營績效的影響。就研究內容共分成 兩部分,第一部分屬於理論與方獻的探討,第二部分屬於實證研究。在理論方面,首 先介紹集團企業的形成原因與影響,其次探討集團企業的成長策略型態,接著從策略 觀點說明集團企業如何從事整體財務規劃,以便使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並達成整體經 營的最大效益,接著進一步探討財務規劃的具體內涵及扮演的功能,提供財務經理協 助管理當局制定出一套有系統的財務計劃,以配合公司營運目標及策略方針。在文獻 方面,蒐集集團企業特性與經營績效之間相關的實證研究,以及有關財務規劃方面的 實證研究,做為本研究實證部分的基礎。在實證部分,本研究採用中華徽信所所收錄 的一百大集團企業為樣本,並選取規模相當的非集團企業為對照組,利用問卷調查與 人員訪問方式蒐集資料,然後透過統計分析檢定,期望獲致下列結果: 一.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活動的程度會高於非集團企業。 二.集團企業整體經營績效會優於非集團企業。 三.財務規劃程度愈高其經營績效也愈高。 四.規模大小與多角化程度會影響集團企業從事財務規劃的活動。

Page generated in 0.019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