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目均衡表交易策略應用於台灣股市之實證研究 / An empirical study of Ichimoku trading strategy in the Taiwan stock market黃莉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乃期望能以一目均衡表技術分析指標建構一交易系統,充分發揮其追蹤市場趨勢的優勢,並降低其因趨勢誤判而造成損失的機率,將之應用於台灣股票市場,以實際市場交易狀況分析交易系統適合使用之時機及交易策略使用之方式,提供市場投資人一個簡單易懂又容易操作的投資方法。
本研究以台灣50基金(代號0050)進行模擬交易回測交易系統之績效表現,研究期間為自台灣50基金掛牌開始交易日2003年6月30日起至2015年4月2日止,模擬交易的操作考量交易手續費與證交稅等交易成本以貼近市場交易真實情況。
實證結果指出,在研究期間內以一目均衡表交易系統進行交易無法打敗單純買進持有策略的報酬表現,然而在市場出現長期明顯趨勢的期間(2008至2009年),一目均衡表交易系統充分發揮其趨勢跟隨的特性,績效表現明顯優於買進持有策略。當市場出現中長期價格趨勢且價格波動度大時,交易系統最容易獲利,市場處於盤整或趨勢不明確的狀況下,則最容易產生虧損。在加入ATR指標以確認趨勢強化買賣訊號的可靠性後,能有效避免盤整市場中的虧損交易,然而其應用在趨勢不明確的市場中之效果則較差。
有鑑於本研究所設計之一目均衡表交易系統仍無法有效避免在趨勢不明確市場中的重大虧損,是故建議可以多納入停損機制於交易系統中,且建議可搭配能追蹤市場長期趨勢的技術指標一併使用,在預知市場將出現長期趨勢時方以一目均衡表交易策略進行交易,有助提高交易系統效能。
|
2 |
異質群體網路建構分析黃裕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異質群體網路的建構問題。我們假設群體內及群體外的連結成本相同,但是不同群體內較常發生的問題不同,每個人均可能發生自己所屬群體內(較常發生)的問題以及非所屬群體(較不常發生)的問題。在這樣的假設下我們分別探討線性成本、邊際成本遞增下的對稱均衡及非對稱均衡。線性成本下,每個人會偏好擁有較多群體內連結數、較少群體外連結數,而連結強度不是1就是0,但是1或0是經濟個體的內生選擇,和Jackson and Rogers(2005)、Galeotti et al.(2006)假設強度不是1就是0的情況不同。當邊際成本為遞增,多數時候人們會偏好較多、較強的群體內連結;較少、較弱的群體外連結,所以遞增成本模型可以解釋現實社會人們傾向和同群體的人保持較多、較強關係的現像。
若每個人的潛在可連結數一樣,則無論在線性成本或邊際成本遞增之下,對稱均衡都是最有效率的均衡型態;而若每個人潛在可連結數不一樣,經濟個體較有意願跟潛在可連結數較小的人維持較緊密的關係。另外,和線性成本比較,若邊際成本是遞增型態,就某個群體內的連結狀況來說,經濟個體會偏好較多連結數、較弱強度的模式,因此群體內的群聚現像明顯,符合實證研究的結果。
|
3 |
凱恩斯(J.M Keynes)與馬爾薩斯(T.R. Malthus)林龍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凱恩斯(J.M.Keynes)在一九三六年發表之『就業、利息和貨幣之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會被讀美為經濟學上最具革命性的著作之一。凱恩斯經濟學所以被視為革命性的學說,乃因為它提供了一套與當時存在之經濟思想的主要論點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但是在仔細探索經濟思想之源流以後,我們卻常常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那些被視為非常新奇和具有革命性的理論,有時候竟有其長遠的思想淵源。如果就思想發展之先後而言,我們不得不承認第一位有效需要經濟學之提出者乃為馬爾薩斯(T.R.Malthus)。因為馬爾薩在一八二○年所發表之『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polltical Economy)中已經對古典理論之主要論點加以反駁,這就是對薩伊市場法則(say's Law of Market)之全盤的否定,在研究方法上此書也為經濟學帶來了新的啟示,這就是總體、貨幣、短期和歸納之研究方法的展開。關於凱恩斯與馬爾薩斯在這一方面之相同關係,乃為本文論述的第一個重點。但是反駁薩伊市場法制的理論並不等於提出替代薩伊市場的理論;同時,否認充分就業的理論也不等於建立非充分就業的理論。蓋反駁和否認一種理論,乃屬於破壞性的工作,而建立和提出另一種理論,則屬建設性的任務,破壞的成功並不等於建設的成功。馬爾薩斯雖然致力於證明過少就業現象存在的事實,但他並沒有提供一個決定各種就業水準的完整理論,而始終局限於消費不足說(Under-conoumplon Theory)的理論之中。反之,凱恩斯除了明確指出充分就業與經濟社會之客觀事實不相符合外,他同時也建立了決定各種就業水準的理論,這就是移動均衡(Shifting Equillbrlum),尤其是過少就業均衡(Under-employment Equilibrium)理論之卓越的創作。關於凱恩斯與馬爾薩斯有效需要原理之理論結構差異的比較,乃為本文論述之第二個重點。同時,與這一理論結構密切關聯的主題,乃是提高有效需要之政策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本文雖獨立論述,但它與二者之理論結構是不可分的,因為建全的政策必須建立建全的理論之上。
馬爾薩斯在有效需要理論上被埋沒了一百多年,而凱恩斯在這一方面的論述則一舉成名,這當然是各種複雜因素組合的結果,關於這些因素之分析及凱恩斯和馬爾薩斯在經濟思想史上的地位,乃為本文論述之第三個重點。
最後我們根據以上三個重要論戰,以經濟思想史的觀點出發,對凱恩斯與馬爾薩斯之關係作一簡單的結論:凱恩斯與馬爾薩斯間相同之點,乃建立在二者反古典經濟學之基本假定和分析方法上;而其相異之點,則基於二者有效需要決定之理論差異其關係似不能作任何單方面之強調。
|
4 |
儲蓄投資均衡問題之研究陳淳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儲蓄與投資隨著不同的觀點而有不同的意義,一般通俗的儲蓄投資觀念,往往就個人的立場來解釋,可是個人的見解常常不就是社會總體的見解。因此在本文開始要特別將儲蓄投資的意義先加以指明。
儲蓄投資均衡理論在經濟學史上,除古典學派所主張的均衡理論而外,還有不少的經常學者提出不同的定義與理論,特別是在一九三○年代以來,學說紛云大有令人莫衷一是之感。實有一一加以說明與比較的必要。同時並且要試圖從中了解儲蓄投資均衡的真諦。
凱恩斯在其「一般理論」中摒棄了古典學派以利率的自動調整為達成儲蓄投資均衡的原因,他認為這種均衡的達成仍係由於所得水準的變動而來。然而由於現代若干經濟學者對儲蓄函數與投資函數的研究,很顯然的可以發現無論古典學派或凱恩斯都僅僅以一種因素來決定儲蓄投資均衡的達成,實在都很不完整,而不適於一般的經濟社會。其實利率與所得水準兩者都為調整儲蓄投資均衡的重要因素,無可偏廢。於是有席克斯(J.R.Hicks)將它予以綜合,即所謂「投資儲蓄均衡函數」。再配合「貨幣均衡」的另一函數,而成為一個較完整的投資儲蓄均衡模型。這個模型在現代一般總體經濟分析上,已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
|
5 |
訊息不對稱下企業薪資結構之探討 / The study about enterprise's wage structure in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鄧英華, Teng, Ying 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處理勞資雙方工資談判的文獻,多數假設勞資雙方的訊息是對稱的,
或採合作談判解,或採非合作談判解,他們得到結果多為工資協議往往非
常順利,不會有不合議的事件發生。但事實上勞資雙方談判時,公司的經
營能力或策略、工人之生產力往往是談判雙方互不了解的,也就是現實工
資談判中普遍存有訊息不對稱的情況。本文擬在訊息不對稱的情形下,假
設談判的一方訊息不完全--工會不了解公司的經營能力,設定一個兩期工
資談判模型,僅由工會提議工資,公司之反提議僅為接受或拒絕工會之提
議工資。探討模型之承諾均衡與完全貝氏均衡,並對影響完全貝氏均衡之
因素做進一步之探討。
|
6 |
租稅歸宿的一般均衡分析嚴玉珠, Yan, Yu-Z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租稅轉嫁與歸宿之問題為多年來各財經學家所爭論之主題,尤其是直接稅之轉嫁與歸
宿問題更甚,其結果至今仍未成定論;而在傳統上對於租稅歸宿問題之探討係採用部
分均衡分析之方式,但其缺點甚多,故許多學者皆棄之不用;後來經過幾位學者,諸
如ROLRH, WELL, JOHNSON及MUSGR AVE 等人之探討,而有一般均衡分析之雛型產生,
至一九六二年HARBERGER 集其大成,首倡以兩部門、兩因素之模型,利用國際貿易一
般均衡理論來分析公司所得稅之歸宿,後經MIESZKOWSKI 及MOLURE等人將其模型加以
修改與擴張,成為有名的H-M-M 模型,此模型即成為現代租稅歸宿之一個標準分析工
具。本文即在將H-M-M 之理論模型加以評介,並將其不切實際之假設加以修改,重新
再設立一個理論模型,將其結論與H-M-M 模型之結論加以對照,以說明H-M-M 理論之
應用是否能一般化。
本文共一冊,分成六章,約三萬字。
|
7 |
高速交通体系の整備が国土構造の変動に及ぼす影響に関する研究小林, 優輔 25 September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0682号 / 工博第4379号 / 新制||工||168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社会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林 潔司, 教授 宇野 伸宏, 准教授 松島 格也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8 |
梅特涅體系及俾斯麥體系之比較楊道明, YANG, DAO-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將以體系的概念及權力均衡的五種手段(MEANS) 比較梅特涅體系及俾斯麥體系
。共計四章十五節。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分兩節,第一節體系的概念,第二節權力均衡的五種方法及其
目的。
第二章 梅特涅體系之說明計分五節,第一節體系的同盟運作,第二節體係中補償原
則,第三節體系的干涉活動,第四節體系的分而治之運作,第五節體系中的緩衝區。
第三章 俾斯麥體系之說明,亦分五節,第一節體系的同盟運作,第二節體系中補償
原則,第三節體系的干涉活動,第四節體系的分而治之運作,第五節體系中的緩衝區
。
第四章 兩個體系之比較,計分三節,第一節兩個體系背景之比較,第二節兩個體系
中達成國家生存目標之比較,第三節兩個體系中達成維持體系目標之比較。
|
9 |
定點定理與租稅歸宿之一般均衡分析郭炳伸, GUO, BING-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使用一般均衡模型殆為分析租稅政策經濟效果之重心。晚近,將經濟模型利用各種計
算方法予以量化,則是另一個重要里程。本文擬以定點計算方法,就我國現行稅制提
出一般均衡模型,計算在不同租稅 曲下之均衡價格及產量,以為資源配置、稅負分
擔等效果之實際分析。
主文凡分五章:第一章為導論,就研究動機、目的加以介紹;模型的設定及其均衡價
格解存在之證明則陳述於第二章;第三章說明模型於計算中所需的資料與參數之估計
;第四章模擬分析比較稅制變動前後可能的經濟效果,並對不同參數值作敏感度分析
;最後將本文研究總結納於末章。
|
10 |
我國租稅歸宿一般均衡模型之建立與應用郭炳伸, Guo, Bing-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使用一般均衡模型殆為分析租稅政策經濟效果之重心。晚近,將經濟模型利用各種計
算方法予以量化,則是另一個重要里程。本文擬以定點計算方法,就我國現行稅制提
出一般均衡模型,計算在不同租稅 曲下之均衡價格及產量,以為資源配置、稅負分
擔等效果之實際分析。
主文凡分五章:第一章為導論,就研究動機、目的加以介紹;模型的設定及其均衡價
格解存在之證明則陳述於第二章;第三章說明模型於計算中所需的資料與參數之估計
;第四章模擬分析比較稅制變動前後可能的經濟效果,並對不同參數值作敏感度分析
;最後將本文研究總結納於末章。
|
Page generated in 0.01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