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
  • 13
  • 2
  • Tagged with
  • 15
  • 15
  • 9
  • 8
  • 6
  • 6
  • 5
  • 5
  • 5
  • 5
  • 5
  • 4
  • 4
  • 4
  • 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消費社會的壟斷機制 / Monopolistis machinism of the consumption society

洪素梅, Hung, Su-Me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消費意識與消費型態的歷史更迭中,馬克思所架構的批判情境,已經有所轉變,尤其在後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的宰制性更出現了不同於以往的情形,因此本篇論文期望藉著對消費領域的探討,了解消費主義在早期及現代資本主義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剖析消費社會的壟斷機制之運作邏輯,是否產生質變與量變.在論文的安排上,首先介紹消費主義的各種理論觀點,再討論資本主義的壟斷本質,分別以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和後現代主義,來釐清資本主義的壟斷機制;另外進入符號消費的後現代社會,探討人們在虛構的享樂世界中,追求想像式的歡愉, 發覺當現代社會進入後工業階段,馬克思所痛訴的資產階級對生產領域的壟斷, 未曾消失,資產階級對人們的控制,反而橫跨在生產和消費兩大領域.
12

中國大陸反壟斷法對於外資企業經營知識產權之影響 / The Impacts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 Enterprises Opera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林佳蓉, Lin, Chia-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外資在中國投資日益增多,成為中國政府所重視的經濟政策導向之一,改革開放後,相關法制和制度逐漸健全,藉以吸引更多的外國資金流入,帶動中國經濟蓬勃發展。 中國大陸反壟斷法於2008年8月1日正式生效,對於外資企業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外資企業併購所涉及的經營者集中和濫用知識產權所造成的市場支配地位,在反壟斷法施行後,受到全球欲投資中國的外資矚目。 外資在中國欲從事相關的併購和商業行為,除了中國特殊固有的國情外,加以中國知識產權之保護與反壟斷法之立法,讓外資受到相關的限制。中國國情特殊、市場廣大,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各國都希望拓展大陸市場,而運用知識產權的排他性為取得市場支配地位最快速的手段,但如何與中國反壟斷法衡平,避免受到有關機關的反壟斷審查以及懲罰,是外資在進入中國市場時需要考慮的要點。 本文企圖從可口可樂收購匯源、中國微軟黑屏事件兩個案例分析中,歸納出中國政府對於外資併購和壟斷所採取之態度,以及中國反壟斷法與知識產權適用上的平衡交錯,並且在結論與建議上提供外資及台商在反壟斷法施行後經營知識產權所應當留意之處。 / In recent years,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hina have been increasing because of Chinese Government's economic policy and global economic trends. The gradually improved investment regulations in legal system and environment attract more and more foreign capital inflows, and led China's economy to flourish.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had effect on August 1, 2008, and had great impacts on foreign enterprises, especially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market power to which is contributed by the exercis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eign companies must consider China's special national conditions. Besides, protections of China'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anti-trust legislations also exercise restraints on foreign investments in China. All countries want to develop the market in China, while the exclusive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order to achieve a dominant market position is the most rapid means, but how the Chinese anti-monopoly law equitable to the exclusive IPR would be the key point. Foreign investors who are entering the Chinese market need to consider the main points of the authority concerned in antitrust law reviewing and punishments. From the acquisition case of Coca-Cola and Huiyuan and Microsoft case in China,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raw a conclusion of what attitudes towards foreign companies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take in the future.In order to summarize how to balance China's anti-monopoly law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for foreig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lso, remind Taiwanese investor of business tips from the legal and business points of view.
13

關稅調升、技術選擇、技術授權與策略性貿易政策 / Tariff Escalation, Technology choice, Technology Licensing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y

吳世傑, Shih-jye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應用策略性貿易理論的觀點,分別探討三個獨立的研究主題:各國關稅結構中普遍存在的「關稅調升」現象、外銷比例政策與外籍廠商技術選擇的關係、及關稅與配額政策對於外籍廠商技術授權決策的影響。 壹、 關稅調升與連續性壟斷 「關稅調升」為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關稅結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惟這種現象的理論探討卻十分匱乏。因此,本章的目的即在補充「關稅調升」成因的理論探討。藉由連續性壟斷產業模型的建立,我們的研究顯示:政府若對下游進口產品課徵關稅,此一關稅除了具備新貿易政策理論所稱之「利潤萃取」效果之外,尚具備萃取外國生產上游產品廠商部份獨佔利潤的功能,我們稱此為下游產品關稅的「垂直」效果。在連續性壟斷產業的架構之下,隨著生產階段的遞增,下游產品關稅能夠萃取這些上游獨佔利潤的外國廠商家數亦將增加,「關稅調升」現象因而產生。因此,本章發現關稅之「利潤萃取」效果與「垂直」效果的聯合作用是造成關稅調升現象的重要因素。 貳、 外銷比例政策與技術選擇 在實務上,外銷比例政策常為開發中國家對於多國籍廠商在其國內設廠營運時的一項管制措施。在台灣的發展經驗中,外銷比例政策亦常被政府的財經官員認為具有移轉外國優越技術的有效政策工具,其理由乃在於藉由對多國籍廠商內銷比例的管制,誘使其提升在台的生產技術以面對高度競爭性的國際市場,並同時讓本國廠商透過技術擴散或技術移轉的方式獲得多國籍廠商的技術水準。 本章的目的在於探討外銷比例政策是否真能達到提升外籍廠商技術水準的效果。本章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外籍廠商獨占本國市場的情況下,除非政府允諾給於外籍廠商高度比例的內銷市場,否則外銷比例政策非但不會促使外籍廠商選擇較為優良的技術,反而會導致其採取較劣等的技術。另一方面,當本國市場有本國廠商參與競爭時,外銷比例對於外籍廠商技術水準的選擇除了受到前述比例值高低之影響外,也受到市場策略性競爭效果的影響。當本國市場的需求函數為線形時,市場競爭的策略性效果會使得外籍廠商在面對外銷比例的管制增加時會選擇較差之技術。因此,一般而言,外銷比例政策並無法確保外籍廠商會使用較為先進之技術水準。 參、 外籍廠商技術授權:關稅與配額政策的比較 貿易保護政策的實施有可能改變廠商海外市場的營運選擇,譬如改採以技術授權的方式間接進入海外市場,因此地主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可以促使該國廠商獲取外籍廠商先進技術的授權。 本章的研究乃在於提供貿易保護政策與國際間授權技術選擇關係的理論分析。藉由比較不同的貿易政策對於對於多國籍廠商市場進入方式與授權技術選擇的影響,本章發現對應於一特定之關稅稅率,等量配額政策在市場需求曲線為凹性(凸性)的情況下,將比關稅政策更易於(更不易於)誘使外國廠商授權先進的技術給本國廠商;而當市場需求曲線為線性的情況下,關稅政策與等量配額政策對於外籍廠商授權技術水準的影響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若本國採取的是等率配額政策,則不論其對應之關稅稅率為何,外籍廠商在等率配額限制之下一定會授權給本國廠商最先進之技術。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關稅調升與連續性壟斷 6 第一節 本章前言 6 第二節 基本模型 11 (1) 最終財貨關稅 13 (2) 原物料關稅 20 第三節 關稅調升現象 23 第四節 n層次加工產業下的關稅結構 32 第五節 本章結語 35 附錄 37 第三章 外銷比例政策與技術選擇 39 第一節 本章前言 39 第二節 外籍廠商獨佔下的技術選擇 42 第三節 寡占下的外籍廠商技術選擇 48 第四節 本章結語 54 附 錄 56 第四章 外籍廠商技術授權:關稅與配額政策的比較 58 第一節 本章前言 58 第二節 基本模型 61 第三節 外籍廠商在關稅政策下的授權技術選擇 62 第四節 外籍廠商在等量配額政策下的授權技術選擇 70 第五節 外籍廠商在等率配額政策下的授權技術選擇 78 第六節 範例說明 82 第七節 本章結語 86 第五章 結論 87 參考文獻 89
14

中國大陸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之研究

李森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中國大陸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以下簡稱「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其形成背景、演變過程、意涵與挑戰等相關問題。 所謂的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其基本特徵是將網路的政治管控機制與網路產業的發展相互連接。這是從中國大陸政治經濟脈絡與網路科技互動下的觀察,也是從「中國大陸網路訊息如何被生產與傳送?」角度逐步推演而得來的問題意識。本文的思考脈絡,源自於對學術界既有研究的反省,同時也受到網路管制相關理論的指引。 伴隨中國大陸上網人數不斷地增加,中共能否有效地對網路進行政治管控?以及網路科技對中國大陸產生何種政治影響?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但學術界目前的研究成果出現兩種限制:第一是研究的化約主義,僅從政治或經濟等單一因素進行分析,切割中共進行網路政治管控所可能涉及的複雜原因與過程,也導致既有研究文獻對於中共如何進行管控以及管控成效的解釋有所欠缺。第二、西方中心主義的研究取向。許多研究者不自覺以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發展網路科技的經驗為基礎,形成以西方為取向而對非西方世界社會的歷史發展展開詮釋,基本上忽略了網路科技在不同政經背景中,產生不同的發展與應用的可能性。基此,本論文將建立於「中國中心論」的基礎上,強調應將中共對網路進行政治控制相關問題置於網路科技與中國大陸政經脈絡之間的互動來思考。 就本文受網路管制相關理論的指引而言。相關理論顯示,有關網路管制基礎與原因,應從網路科技與政治、經濟權力的互動過程來觀察;網路管制的方式,若從網路傳輸的架構管制以及市場壟斷進行管制,兼具事前與低成本。基此,本論文將從「網路科技與中國大陸政治、經濟動態的互動如何影響與制約中共網路政治管制」,以及「中國大陸網路訊息如何被生產與傳送?」的角度,來分析中共網路政治管控的相關議題。 具體來說,本論文將藉由探討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的形成、演變及其意涵等相關問題,呈現中國大陸有關網路科技、政治權力、經濟利益三者之間動態的互動關係。並探討其意涵及面臨之挑戰。 本文觀點認為,中國大陸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的形成與演變過程源自中共官方、網路企業與網路科技三者間動態的互動過程。網路科技特性及其產業化發展,對中國大陸既有政治控制與產業結構產生衝擊,形成某一程度的政治權力與經濟利益重分配。中共對網路管制的幅度及其方式及深受此重分配過程的制約與影響。中共考量經濟展與政治穩定,對網路科技採取發展與控制並重策略,並將網路的政治管控機制與網路產業的發展相互連接。 中共藉由建立網路硬體的層級化管制架構,以及網路軟體的內容的源頭管制。也就是從網路訊息的生產與傳送過程中,傳播其設定的安全網路訊息,形塑組織化的網路虛擬空間,兼具事前且低成本的管制效果。 中國大陸國有電信與傳媒企業藉由執行中共網路政治管控的過程,將之轉換成市場競爭的政治優勢,以因應網路科技產業化發展及入世開放壓力。使得中國大陸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的運作與發展過程,隱含以政治權力換取經濟利益的行為。 網路政治管控產業化模式使中國大陸網路虛擬空間出現再組織化現象,利於中共掌握常態性網路運作的政治影響。其主要挑戰有二:一、是網路科技與突發性政治社會衝突的結合;二、是日益擴大數位差距與網路內容商業化。
15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 A study on the conception of justice of the land value increment belonging to the public in Taiwa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michael Walzer's theory of justice

蕭佑嘉, Siao,You Ji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平均地權之四大實施辦法中,漲價歸公為最重要的手段與精神,其實施之成果係決定平均地權成敗之關鍵。為求社會共享土地自然增值,必須徹底實行漲價歸公,因為土地價值增漲如能徵收歸公,地利共享之正義理想即可實現。惟回顧過去國內文獻有關漲價歸公之研究,缺乏哲學觀念上之探討,亦缺乏從漲價歸公所注重社會正義及分配正義之概念來研究漲價歸公。   基此,本文希望藉由探討西方哲學有關正義學說之觀點與內涵,尋找適合檢視我國漲價歸公之西方正義概念,並進而從西方正義哲學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公理論。另外,藉由對孫中山先生相關言論與評論的探討,針對漲價歸公精神進行真意探究與觀念釐清,冀圖化解國人對漲價歸公之誤解。本文亦希望透過研究漲價歸公理論探求強調社會互助的正義概念,以供我國未來實施漲價歸公相關政策作為參考。   經由本文研究可歸納出以下結論:一、漲價歸公深具以全民利益為依歸的思想、社會互助的關懷及社會群體正義之「義務論」特質。二、談論漲價歸公之分配正義時,對土地增值利益進行分派,也必須對土地增值利益的「物品性質」進行「定義」(土地增值的定義,為特殊的土地增值利益亦或一般資本利得),才能夠進行後續的資源「分配」(如藉由課稅來進行資源的分配)。三、土地增值稅減半、永久調降所造成的不正義的最大原因,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壟斷」,而是對土地增值利益物品定義的「支配」。四、國家和政治權力除非有重大及正當的理由,否則必須盡可能地避免干涉各社群或是領域內的分配行為(如漲價歸公的方式)。五、土地增值利益係就非屬私人改良的部分應予歸公,因其具有「社會互助」、「社會正義」與「分配正義」的精神,故漲價歸公之分配領域中,要以「需要原則」之分配型態來處理土地增值利益。六、漲價歸公之土地增值利益要如何區分公、私產權,在理論上可達到,但在實務上卻是相當難以實現,因為我們絕對不知道在哪裡建立一種區分是合適的、是客觀的,因為它沒有一個天生的位置。

Page generated in 0.01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