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
  • 10
  • Tagged with
  • 10
  • 10
  • 10
  • 10
  • 6
  • 5
  • 5
  • 4
  • 4
  • 3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技術授權之效果

闕湘雲, GUE, XIANG-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三萬餘字,分為五章,茲扼要說明如左: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是敘述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並說明論文的架構。 第二章為文獻探討,討論國內外研究技術移轉、技術授權的有關文獻,並說明其研究 重點。 第三章為理論分析,主要在討論影響技術授權的因素,以及研究技術授權的成效。 第四章為個案研究,係選擇國內數家接受技術授權的廠商作為研究的對象,以了解其 技術授權之過程與成效。 第五章為結論。
2

中外技術授權權利金與績效影響因素之研究

翁瑞聰, Kem W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技術的發展應用,新技術的研發成本越來越高,許多開發中國家,受 限於研究人才、設備、經費、及原有技術水準落後等因素的影響,較難從 事自行開發技術的工作,因此經由先進國家或是多國企業引入所需之技術 ,就成為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促進工業化的過程中,取得技術的重要方 式。國際間技術移轉的方式,主要為外人直接投資及技術授權。以外人直 接投資的方式而言,國外廠商對地主國企業的經營及技術擁有高度的控制 權,這使得許多國家諸如日本、歐洲國家及開發中國家中之較進步的幾個 國家,均比較偏好用技術授權的方式來引入技術。技術授權為一複雜而多 變的技術移轉活動,合作雙方的權利義務則完全依雙方所簽訂的契約來規 範,整個技術引進的過程包括對技術、合作產品銷售之評估,與授權者接 洽、談判、簽約,及進行技術移轉等。在這繁複的過程中可得到二項重要 的結果,一是技術權利金或技術報酬金的高低水準,此為被授權者使用技 術所需支付的成本代價;另一則為技術授權的執行績效,此為被授權者與 外國廠商進行技術授權時所能獲取的利益。由於此二部份是國內廠商在參 與技術授權時所最關切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針對技術權利金及授權績效的 影響因素作一深入的探討。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三:一、探討影響技術權利 金水準之影響因素及其效果;二、分析授權績效之影響因素及其效果;三 、研究技術權利金與授權績效間之關係。
3

影響技術授權價格因素之研究-以製藥產業為例

林佳樺, Lin , Chia-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台灣的製藥產業為研究對象,以技術授權為研究標的,企圖瞭解在台灣製藥產業中,何種因素為影響技術授權價格之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技術授權的價格,以及影響技術授權價格之因素是如何影響或反映於實際的合約內容中。本研究希望藉由找出目前台灣製藥產業中,影響授權價格的主要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技術價格的影響方式,提供企業與法人在進行技術授權談判前做參考,希望在未來台灣轉型以知識經濟發展為重心的環境下,讓企業與法人更有效率的掌握影響授權價格之重要因素,使本國廠商未來在與國外廠商進行技術交易時,不至因為缺乏授權經驗而喪失優勢。 本研究發現在製藥產業在技術類因素中,以技術成熟度、被授權者應用技術所能產生的價值、專利質量、以及技術的功能與廣度因素最為重要;在授權者與被授權者特性類因素中,以授權者的聲譽因素最為重要;在市場環境類因素中,以政府的管制、產業規範、以及市場競爭程度因素最為重要;最後,在智慧財產權應用類因素中,以交易使用限制因素、是否交互授權、以及是否獨家授權因素最為重要。
4

論我國技術授權與市場競爭之處理原則

洪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智慧財產權利人有多種方式利用其智慧財產權。最直接的方式是將智慧財產權出售予他人,以獲得價金之報酬。權利人透過一次獲得相當金額,而滿足其創新的對價;但也有可能由於創新尚未獲得市場肯定,而無法獲得他人提供足以滿足其目的之對價。另種方式是自行設廠製造,不過,一方面權利人未必有足夠的財力投資於生產,而另一方面權利人未必了解經營或未必有意願承擔經營之風險。折衷的方式就是將智慧財產權授權他人使用,而不移轉所有權,以獲得持續的報酬給付,並不喪失其最終的權利。 然而,智慧財產權具有排他效力,只有特定權利人可以使用,他人除非經過權利人同意,否則無法使用,限制或排除他人進入該智慧財產權所涉及之商品市場與權利人自由競爭,而形成限制競爭之效果。此種結果是賦予具有排他效力之智慧財產權所必然產生者,如果因而被認定違反競爭法,恐將導致智慧財產權之規範目的無法達成。因此,對於「智慧財產權法對於智慧財產權利人之保護」與「公平交易法對於公平交易秩序之維護」兩者界限該如何權衡,當為十分重要的課題。 本文經由探討美國、歐盟及日本等國家現行競爭法對於技術授權行為之規範:美國”Antitrust Guidelines for the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1995)”、” Antitrust Enforcemen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moting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2007)”,歐盟”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 772/2004 of 27 April 2004 on the application of Article 81(3) of the Treaty to categori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s”及其Guidelines,日本2007年新修訂「知的財産の利用に関する独占禁止法上の指針」,以及參考我國公平會(Fair Trade Commission)執法實務之案例經驗,俾掌握技術授權行為如何在鼓勵創新與促進技術流通兩者間加以權衡題,進而試就我國技術授權協議案件處理原則(Fair Trade Commission Guidelines on Technology Licensing Arrangements),提供具體修正建議: 一、適用範圍:歐盟及日本於新修訂的技術授權處理規範中,均將適用客體進一步擴大適用至新式樣專利與軟體著作權(software copyright)。然而,我國公平會目前相關案件量甚少,故是否要隨外國立法例擴大適用範圍,應視我國國情及執法實務加以考量,仍有斟酌餘地。 二、建立「安全區」:適度將對於市場競爭程度影響輕微之案件排除,不但增加執法透明度與明確性,同時避免行政資源錯置,應屬可行。衡諸國情及促進產業發展之考量,本文建議立法初期,針對公平交易法第19條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行為,於授權人市場占有率10%以下者,認定較無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疑慮,而不須加以審查。 三、不須區分黑(違法)、灰(可能違法)條款:現行技術授權處理原則第6點及第7點規定若從法律效果來看,應無區分必要,亦即無區分黑、灰條款之必要。若競爭法主管機關有意區別兩類行為之非難程度,則可在立法說明或處理原則中對於個別行為之競爭評價,詳為敘明,俾讓業者遵循。倘公平會對於特定行為欲採取較為嚴格的執法立場,採取當然違法之判斷者,條文用語應修改為「授權協議當事人○○行為時,即得認定該行為對特定市場供需功能產生影響…」,亦即不須判斷該行為對於市場競爭實質影響程度,只要當事人行為合致構成要件,即屬違法,如此始有區分規範之必要。 四、修正個別條款內容:針對現行第5點至第7點規定,「不構成違法」共11款,及修正後「可能構成違反公平交易法第19條第6款規定」共12款行為類型,就其條文內容或立法說明提供具體修正意見。 五、標準化與專利聯盟(standardization and patent pool):從廣受各界關注的「飛利浦案」,公平會對於科技產業的標準化與專利聯盟情形,如何建構妥適的聯合行為管制模式,首要之務是要確立執法立場。對於專利聯盟可能存有惡性卡特爾之風險,一方面仍保有競爭法主管機關的介入空間,亦不能動輒讓產業承擔過高法律風險,導致阻礙創新或影響商機。美國、歐盟、日本立法例多肯定透過專利聯盟集中授權模式,有助減少交易成本等效益,亦建立不少規範與案例,可供公平會借鏡參考。然而,不能忽視的是我國廠商多處於被授權人地位,在高度仰賴技術輸入之現況,如何確保我國廠商得以在公平競爭環境,得以提升產業發展,競爭法主管機關於制定相關法規時,亦須一併加以重視。
5

日本大學與研發機構之技術移轉辦公室促進研發成果商品化研究

林秉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國因拜杜法案頒佈,將研發成果下放研發機構的推波助瀾下,不論是授權或成立新創事業,專利成功商品化的例子大量增加,同時為了將研發成果推展到產業創造經濟價值,許多專責單位紛紛成立,大學或研發機構普設技術移轉辦公室(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 TLO)。 而不論是大學或研發機構,其技術與研發成果,唯有透過商品化的過程,才能獲取真正的利益;商品化的方式依其技術特性的不同,可以區分為「專利授權」與「創立衍生企業」兩種方式;兩者沒有優劣之分,端視技術本身特性進行選擇。 鄰近我國的日本,擁有豐沛的研發能量,日本大企業在國際產業也多居領導地位;然其大學與研發機構研究成果的授權或實際創立企業的成績,長期以來都不理想,為了提升日本的國際競爭力,日本政府十年來陸續頒佈許多相關法案,學校與研發機構更積極配合運作。 本研究訪問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AIST與東京工業大學等單位後發現,技術移轉辦公室在研發成果商品化的過程中,同時扮演導正研發方向與輔導廠商成長的雙重角色:其藉由業師輔導(Mentoring)、創業教育(Education)、激勵誘因(Incentive)、專利行銷(Marketing)、投資資金(Investment)與衝突解決(Resolution)這六個構面作為,使組織內人員之研發方向不偏離市場所需,並協助廠商提升承接技術移轉的能力,進而提升研發成果商品化的成功機率。 關鍵字:技術移轉辦公室、TLO、商品化、技術授權、衍生企業 / With the passage of the Bayh-Dole Act, the transfer of exclusively controlled research efforts t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business operation fosters successful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patent-licensing business and new ventures; meanwhile, university 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establish 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 (TLO) performing a wide variety of highly specialized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functions of inventions to develop research outcomes to commercial marketplace in order to create economic value. From universities to research institutions,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is the only way to extract profit from technology research efforts. The patterns of Commercialization can be split into two forms by its characteristics: Patent-licensing and Spin-off ventures. Choices between the above two commercialization patterns are not based on pros and cons but the characteristics. Japan owns powerful research energies and Japanese enterprises pioneer o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however, the outcomes from licensing of new ventures or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lack of success. To enhan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enacted many related regulations and laws; meanwhil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laboratories are compliant aggressively with patenting and licensing regulations. After a series of researche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Tokyo University, Wesada University, AIST and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 (TLO) enacts dual roles of engaging in correcting research direction and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mmercialization: through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Mentoring, Education, Incentive, Marketing, Investment and Resolution to ensure research direction best meet market’s needs and enhance business entities’ abilitie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furthermore,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rate from commercialization of research outcomes. Key Word: TLO、commercialization、licensing、spin-off venture.
6

生技製藥產學合作之研究-以陽明大學新藥中心、寶齡富錦為例 / The Academic-Industrial Collaboration in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itical Industry

鄭雅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生物科技產業,是一個被預期將於未來使人類在醫學、製藥、材料、糧食乃至於能源、生態等各方面所面臨的問題,獲得重大突破的產業;也是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重點產業!世界上各個先進國家莫不競相投入大量資源,積極進行生技產業的培植與發展。研究單位與大專院校,一向被稱為所謂的「知識引擎」。照理說,在良好的智財管理之下,理當成為智慧財產生產之重鎮,並經由技術轉移實際地應用在產業界,協助提昇企業的競爭力,進而強化國家整體的經濟能量。 本研究藉由各方相關之文獻、著作加以分析,先從美國與我國在科技或技術移轉相關法規的介紹,再整理生物技術與生技製藥產業的特性,和我國目前的現況與問題,最後由商品化角度歸納出技術移轉在各階段的組成要素,再參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技術移轉中心實例。與國內產學成功之案例-「寶齡富錦PBF1681專案」及「陽明大學新藥中心」對照,從中比較出國內學校與產業之間的交流,哪一環節出了問題?在探討我國大學生技製藥產學合作機制上,本研究採用的架構主要是從國內外大學負責產學合作單位的「運作流程」開始瞭解在智慧財產權、技術推廣、技術移轉過程與移轉後的回饋監控機制等。 交相比較之後,建議國內大學之技術移轉中心需擬定明瞭易懂之政策 設計簡單易填之表格、重視商品化流程、經驗豐富之授權人才引進、設置「成功故事」區,來激勵想要新創公司之人。另外,也對國內生技製藥產業建議,台灣的切入點以植物藥為迅速且花費少、成功機會高,這是值得投入之領域。而產業之結構也應有所調整,台灣藥廠規模小,無法與國外大廠競爭開發新藥。開發新藥需投入大量時間及金錢,故國外藥廠之產業結構為垂直整合,亦即是將上市前所有試驗及上市後行銷一手包辦。國內藥廠需仿照科技業一般,將整個產業作水平分工,將核心能力保留,其餘皆可外包。這樣不但節省時間,也可減少對不熟悉領域之摸索,由仿製之學名藥廠,走向新藥開發,進而與國外大廠相互抗衡。 / The universities are long taken as the “knowledge engine” for industries. Through a well-designed cooperation or licensing system, that is, the academic-industry liaison, tho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duced from academic researches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competency can thus be improved. However, the academic-industry liaison concerning biotechnology and drug in Taiwan is deficient. This thesis compares the cases of “Panion & BF Biotech Inc. PBF1681 Project,” “Research Center for Drug Discovery in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in Taiwan with the 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 (TLO) of MIT in the U.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it can be found that techonology transfer office of universities in Taiwan needs to design a more friendly procedesure for licensee applicants and focuses on technology commercialization. Moreove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needs to invest more in herbal drug development. The industry itself needs corporate reengineer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a horizontal division instead of the vertical integration. They should focus on their core competency and strengthen the mutual cooperation between companies to form a network of efficient production divisions. Key word: academic-industry liaison, biotechnology, drug discovery,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 (TLO)
7

論歐盟競爭法對技術授權協議集體除外制度之改革

陳信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4年4月,歐盟執委會頒佈了新的「技術授權協議集體除外規則」及其「指導原則」,以取代1996年開始實施的舊規則。這個規則係在規範技術授權行為於歐體條約第81條下之合法性。其改革所代表的意義,主要則體現於兩個層面。其一,本次改革顯示了歐盟官方對於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政策之關係的態度。其二,則是涉及到歐體競爭法之集體除外制度,乃至於競爭法本身如何更驅現代化的發展軌跡。以前者而言,歐體競爭法在執法思考上傾向於更加尊重智慧財產權之行使;就後者而言,則不論是在競爭規範或執法上,均更強調經濟導向的思維模式。尤其在集體除外規則中設計了以市占率為門檻之安全區制度,將使主管機關更能專注於真正重大限制競爭之案件,並使事業有更大的彈性空間因應日益複雜化的授權實務。 在現今全球化的商業實務,授權活動不可避免地將更具跨國性。因此本文的目的,即在於剖析歐盟新的集體除外制度,希冀提供各界參酌。除此以外,並藉由對歐盟新制的探討,回頭檢視我國公平法對於授權活動之規範。尤其,係對照分析公平會技術授權處理原則之規範說明。希望藉由探討歐盟新架構下的規範思考,亦能夠帶給我國規範或執法上一些新的啟發。 / On 7 April, 2004,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dopted a new Block Exemption Regulation with respect to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s (TTBER) along with some detailed Guidelines. The new Regulation, which replaces the Reg. 240/96, addresses the evaluation on licensing activities under Article 81 of the EC Treaty. This reform shows the official attitude towar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Competition Law. Moreover, it demonstrates the path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Block Exemption Regulations, and also the EC Competition Law itself. This article will illustrate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TTBER with comparison to the old one and the U.S. approach. Furthermore, it will survey our position on licensing practice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our “Fair Trade Commission Guidelines on Technology Licens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the research, a proposed revolution for Taiwan FTC’s measures concerning the licensing activities will be provide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8

關稅調升、技術選擇、技術授權與策略性貿易政策 / Tariff Escalation, Technology choice, Technology Licensing and Strategic Trade Policy

吳世傑, Shih-jye 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應用策略性貿易理論的觀點,分別探討三個獨立的研究主題:各國關稅結構中普遍存在的「關稅調升」現象、外銷比例政策與外籍廠商技術選擇的關係、及關稅與配額政策對於外籍廠商技術授權決策的影響。 壹、 關稅調升與連續性壟斷 「關稅調升」為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關稅結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惟這種現象的理論探討卻十分匱乏。因此,本章的目的即在補充「關稅調升」成因的理論探討。藉由連續性壟斷產業模型的建立,我們的研究顯示:政府若對下游進口產品課徵關稅,此一關稅除了具備新貿易政策理論所稱之「利潤萃取」效果之外,尚具備萃取外國生產上游產品廠商部份獨佔利潤的功能,我們稱此為下游產品關稅的「垂直」效果。在連續性壟斷產業的架構之下,隨著生產階段的遞增,下游產品關稅能夠萃取這些上游獨佔利潤的外國廠商家數亦將增加,「關稅調升」現象因而產生。因此,本章發現關稅之「利潤萃取」效果與「垂直」效果的聯合作用是造成關稅調升現象的重要因素。 貳、 外銷比例政策與技術選擇 在實務上,外銷比例政策常為開發中國家對於多國籍廠商在其國內設廠營運時的一項管制措施。在台灣的發展經驗中,外銷比例政策亦常被政府的財經官員認為具有移轉外國優越技術的有效政策工具,其理由乃在於藉由對多國籍廠商內銷比例的管制,誘使其提升在台的生產技術以面對高度競爭性的國際市場,並同時讓本國廠商透過技術擴散或技術移轉的方式獲得多國籍廠商的技術水準。 本章的目的在於探討外銷比例政策是否真能達到提升外籍廠商技術水準的效果。本章的研究結果發現:在外籍廠商獨占本國市場的情況下,除非政府允諾給於外籍廠商高度比例的內銷市場,否則外銷比例政策非但不會促使外籍廠商選擇較為優良的技術,反而會導致其採取較劣等的技術。另一方面,當本國市場有本國廠商參與競爭時,外銷比例對於外籍廠商技術水準的選擇除了受到前述比例值高低之影響外,也受到市場策略性競爭效果的影響。當本國市場的需求函數為線形時,市場競爭的策略性效果會使得外籍廠商在面對外銷比例的管制增加時會選擇較差之技術。因此,一般而言,外銷比例政策並無法確保外籍廠商會使用較為先進之技術水準。 參、 外籍廠商技術授權:關稅與配額政策的比較 貿易保護政策的實施有可能改變廠商海外市場的營運選擇,譬如改採以技術授權的方式間接進入海外市場,因此地主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可以促使該國廠商獲取外籍廠商先進技術的授權。 本章的研究乃在於提供貿易保護政策與國際間授權技術選擇關係的理論分析。藉由比較不同的貿易政策對於對於多國籍廠商市場進入方式與授權技術選擇的影響,本章發現對應於一特定之關稅稅率,等量配額政策在市場需求曲線為凹性(凸性)的情況下,將比關稅政策更易於(更不易於)誘使外國廠商授權先進的技術給本國廠商;而當市場需求曲線為線性的情況下,關稅政策與等量配額政策對於外籍廠商授權技術水準的影響是完全相同的。然而,若本國採取的是等率配額政策,則不論其對應之關稅稅率為何,外籍廠商在等率配額限制之下一定會授權給本國廠商最先進之技術。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關稅調升與連續性壟斷 6 第一節 本章前言 6 第二節 基本模型 11 (1) 最終財貨關稅 13 (2) 原物料關稅 20 第三節 關稅調升現象 23 第四節 n層次加工產業下的關稅結構 32 第五節 本章結語 35 附錄 37 第三章 外銷比例政策與技術選擇 39 第一節 本章前言 39 第二節 外籍廠商獨佔下的技術選擇 42 第三節 寡占下的外籍廠商技術選擇 48 第四節 本章結語 54 附 錄 56 第四章 外籍廠商技術授權:關稅與配額政策的比較 58 第一節 本章前言 58 第二節 基本模型 61 第三節 外籍廠商在關稅政策下的授權技術選擇 62 第四節 外籍廠商在等量配額政策下的授權技術選擇 70 第五節 外籍廠商在等率配額政策下的授權技術選擇 78 第六節 範例說明 82 第七節 本章結語 86 第五章 結論 87 參考文獻 89
9

影響我國大學技術移轉績效因素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of the performa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葛孟堯, Ger, Galland, M.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我國大專院校的技術授權績效影響因素,並探討各變項的中介及調節效果解釋。透過相關文獻的整理,本研究將影響因素可分為五個族群種類,包含:投入資源、智慧財產、專業技轉組織、環境因素及學校因素等五個族群,而觀察指標則採用學校的授權績效,據此五類因素設計出三個主要的研究假設。 本研究收集採用2007年我國大專院校全體164所完整資料,整理出34個變項資料,對於我國技術移轉迴歸模型的有效解釋能力為71.5%至68.0%,認為各校的美國專利數是具有顯著中介效果的變項。具有顯著意義的調節變項中,可以歸納出TTO影響績效的三個主要變項群組,包含:(1)TTO總員工數能增強研發資源產生專利權的解釋;(2)推廣活動辦理能增強研發資源產生專利權與授權績效的解釋,唯發明人引介數與專利權有較顯著相關性;(3)TTO職員的專業背景也是重要的調節變項,當學校研發資源充足時會聘請技術及法律背景的員工。 另學校鄰近科學園區、設置醫學系、公立一般大學,這三項具有調節效果的環境及學校變項,對於解釋能力具有增強的效果,但是因果關係上傾向解釋為資源優勢,本研究認為環境變項具有顯著影響,但相對難以透過管理機制產生績效的實質影響,相對地,TTO影響的因素卻可以透過管理產生績效的實質影響,是當前各學校在發展技術移轉上可參考的重要實證資料。本研究最後提出針對大學技術移轉研究的侷限問題,以及五種能夠修正本研究限制的建議。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factor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erformance in th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finds the mediation variables within the factors. This study differentiates the factors into 5 major elements, including investmen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TTO,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the university itself. The annual royalty i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he study builds three hypotheses according to the 5 major elements mentioned. The study collects the complete data in 2007 of 164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aiwan. The intervening and mediation variables are taken into the regression model; the higher R-square is 68.0% to 71.5%. The study divides the significant mediation variables into 3 groups, including (1) The TTO scope will increase R-square of the patents. (2) The promotion actives will increase R-square of the patents and royalties. However, there is the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inventor promotion and patents. (3) When there are sufficient RD resource in the universities, TTO will employ employees of legal and technology background. About the environments and university issues, there are three significant mediation variables, including the distance to Science Park, the faculty of medicine, the public or private universities. The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were the significant impact on regression model, but the variables were controlled difficultly by universities. Comparatively, the universities controlled the TTO variables easily, and its will b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TO. The study argues that variables are the effect issues with resource advantage. At last, the study recognizes some limits about 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proposes 5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10

從專利獨占之制度目的設計角度定義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之專利權正當行使行為—以美國法制為借鏡

邱詩茜, Chiu, Shih-Ch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是在探討現行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依照著作權法、商標法或專利法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不適用本法之規定」,其中有關專利權之部分。蓋專利權屬於智慧財產權之一種,係國家以法律授予私人的一種獨占、排他權利,亦即,專利權人就其所獲之專利請求範圍,係處於一種法定專有排除他人未經其同意而製造、販賣、使用或進口該專利之獨占權能地位。專利法藉由此一賦予專利權人特定期間之專屬排他權 (Exclusive Right)/獨占壟斷權,以提供一定之經濟上利益為誘因,藉此鼓勵發明人『公開』符合可專利要件;而競爭法制係為維護公平、自由競爭秩序與環境而必須規範獨占、聯合、結合等限制競爭行為及不公平競爭行為,兩者之糾結關係應如何釐清?素有經濟憲法高地位之稱之競爭法制,應如何在法律特設專利獨占權之制度目的考量下,揮舞它這把大刀?又法律特設專利獨占權之制度目的,又會如何影響競爭法制規制專利權利之界線,是本文想要探究、嘗試解決之議題亦為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鑑於目前我國對於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之法律定位爭議甚大,復以目前我國對於專利權之正當權利行使行為之實務摸索尚處於萌芽之未臻成熟階段,本文擬以專利制度之制度目的及專利財產之本質出發,再借鏡國美國法制百餘年之行政執法、司法實務之實證觀察方式,試圖對目前我國越來越多之專利權權利行使與公平交易法之交錯相關議題及爭議,提出一些可能的思考方向與解決之道,並以法律體系解釋、法律目的解釋、市場經濟以及專利制度之制度目的等思維角度,嘗試定義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之專利權正當權利行使行為,並將本文所建議之審查基準與審查步驟作成審查流程圖,作為本文之總結。

Page generated in 0.413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