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外蒙古經濟改革之研究(1986-1993) / The study of Mongolia economic reform金仁中, Kim, In-Jo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關於外蒙古自1986年至1993年之間進行的經濟改革之研究,其主要目的為探討,外蒙古之所以採取改革開放政策的國內外因素、改革開放的過程與內容、進行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果以及限制。本研究各章的安排簡述如下:
第一章:揭示研究目的、方法與範圍,並介紹資料來源與限制。
第二章:詳述改革以前外蒙古經濟之情況,探討改革以前外蒙古的經濟政策、體系以及對外貿易。
第三章:分為經濟改革之國內因素與經濟改革之國外因素兩個方面,來分析外蒙古之所以進行經濟改革的原因。
第四章:分析外蒙古經濟改革之演變過程以及具體內容。
第五章:分析外蒙古經濟改革所帶來的成果與所面臨的限制。
第六章:結論部份。歸納以上所探討的內容來提出外蒙古要達成經濟改革的此一目標所需要進行的設計以及規劃。
|
2 |
哲布尊丹巴與外蒙古黃金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敘述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與外蒙之關係。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發跡於喀爾咯,但為漠北蒙古之黃教領袖。自西元一六三五年哲布尊丹巴一世降生,迄一九二四年哲布尊丹巴八圓寂,兩百多年的宏揚法教,在精神上統治與影響整個漠北蒙古。研究蒙古問題,自不容忽視這個對外蒙命運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重要人物。
全文共分六章,約十萬字。
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係外蒙活佛,也是外蒙黃教的領袖。喇嘛教的傳入外蒙雖係阿巴岱汗之功,但使其宏揚光大則賴清初的獎勵與歷代哲佛的宏法。在導論裹,除了將這些始末詳作敘述外,於哲佛一世至八世的生平,也略作介紹。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喀爾喀的歸附清廷,是蒙古史上一件大事。這件大事的促成,哲佛一世居厥功甚偉。但喀爾喀的歸附,牽涉到外蒙與清廷的關係,喀爾喀與厄魯特的爭戰以及哲佛一世與準噶爾部長噶爾丹之間的恩怨,這些主觀與客觀的形勢,都敘於第二章。
喀部歸附後,清廷對待蒙古宗教,「因其俗不易其教」,對哲布尊丹巴更備極禮遇,一時亦頗收「分而治之」之效。但乾隆以後,統治權鞏固,對待喇嘛教漸事壓抑,與哲佛的待遇,亦轉趨嚴厲。此種政策的改弦與態度的轉變,對於後日外蒙的動向,頗有影響。第三章述其種切。
到了哲佛八世時代,形勢已今非昔比。哲佛如何鼓勵外蒙「獨立」,以及在以後「自治」「撤治」「再獨立」等一連串的演變中,哲佛如何地影響外蒙實際政治,於第四章加以探討。歷代哲佛雖皆影響政治,但實際捲入政治漩渦,則自八世始,哲佛的法統也自八世而絕,這一代活佛,五十多年的歲月,可心說得上飽經滄桑了。
第五章裹,總述哲佛在政治、經濟、文化上所給予外蒙深切的影響。
結論附述於第六章。時至今日,喇嘛教在外蒙的勢力已趨寂滅,但哲佛的影響,一時仍難從信者心裹消失。外蒙問題固然令人困擾,但終將面對現實,作一合理的安排。蒙古問題的研究,實有其特具的意義在。
|
3 |
外蒙與中共關係之研究(一九五二∼一九八四)藍美華, LAN, MEI-HU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一九五二至一九八四年期間外蒙與中共關係的演變情形.論文共一冊
,計八萬字,分成六章十二節.第一章為緒論,概述一九二一至一九五二年外蒙本身
的發展,以期對外蒙有一概略的認識.第二章探討一九五二至一九六0年外蒙與中共
的關係,在此期間雙方關係進展迅速.第三章探討一九六0至一九六六年期間二者的
關係,在此期間由於蘇聯重新強化對外蒙的關係,加上中蘇共的爭執日益加深,外蒙
與中共關係大幅降低.第四章探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九年間二者的關係,在此期間雙
方關係仍然不好,文革期間更形惡化.第五章探討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四年間二者關係
,雙方「國」與「國」的接觸增加,但「黨」與「黨」的關係依舊不好.第六章結論
.
|
4 |
外蒙共黨權力結構與黨政措施之研究(1921-1952)金鮮浩, JIN, XIAN-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分為六章十六節,共約七萬餘言。
第一章:緒論,分為三節。研究目的、方法及範圍,外蒙古概述。外蒙共黨之建立。
第二章:黨內權力形態之演變,分為三節。「之憲君主」時期(一九二一∼一九二四
),由「右派」至「左派」的黨內權力鬥爭時期(一九二四∼一九四○),喬巴山獨
裁時期(一九四○∼一九五二)。
第三章:黨的組織與政綱,分為四節。黨的組織形態,黨章與黨綱,歷次全黨代表大
會的決議案,外圍組織。
第四章:建設政體的三大力量—喬巴山奪權之基礎,分為三節。「軍隊」、「蒙青團
」,「內防處」。
第五章:黨政的各項措施,分為三節。經濟措施,文化措施,涉外關係,宗教措施。
第六章:結論。檢討初期外蒙共黨權力形態變化之性質與真相,以及黨政方向之演變
。
|
5 |
清聖祖與外蒙古之內屬鍾月豐, Zhong, Yue-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敘述清聖祖與外蒙古之內屬。全文共分五章,約七萬字。
外蒙古,面積約一百六十二萬方公里,位大漠之北,其民,自古不通中國;其地,漢
、唐兵威所不能及也。而聖祖竟能乘時籌謀,一舉而納外蒙入中國之版圖,使北徼安
然,歷二百餘年而不亂,頗可供治國者之殷鑑。故本文撰寫之主要動機,即在分析清
聖祖運帷幄之良策,以究其致勝之原因,並綜述外蒙內屬之影響。
第一章,/緒論,內分二節。第一節敘述研究動機、預期效果及研究之步驟與方法。□ 臚G節概述外蒙古之地理環境及歷史沿革。
第二章,外蒙諸部內附之時代背景,內分四節。第一節敘述清初對外蒙的籠絡措施。
第二節敘述清初外蒙與鄂羅斯之關係。第三節敘述清初外蒙之局勢。第四節敘述準噶
爾部之崛起,與噶爾丹之侵略喀部。
第三章,清聖祖與外蒙古之內屬,分三節。第一節敘述外蒙喀部內附之經過。第二節
析論清聖祖對內附喀部之懷柔。第三節敘述聖祖親征準部與外蒙之內屬。
第四章,外蒙內屬之影響,內分三節,綜述政治、經濟、國防上之影響。
第五章,結論。
|
6 |
外蒙古進入聯合國之研究沈碧雲, Shen, Bi-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外蒙古與中國原有長遠的歷史關係,今日外蒙卻以「蒙古人民共和國」自別於中國之
外。本文擬探討外蒙成立「蒙古共和國」以後,申請加入聯合國及終於獲準成為第一
0二個會員國的經過。在這過程中,中華民國駐聯合國代表在安全理事會曾經行使否
決權,阻止外蒙人會於一時;六年後放棄否決權之行使,外蒙乃得以入會。其中原委
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全文除導論,結論以外,擬分二大部分,共八章,約七萬字。第一部分「外蒙、中國
與俄國」,分四章敘述「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背景,中蒙關係的轉變,及外蒙在
一九六一年以前的建設發展。第二部分「外蒙與聯合國」,分四章探討中國代表團放
棄否決權之經過,及外蒙在一九六一年以後的建設發展,用以明白加入聯合國對它的
影響。
|
Page generated in 0.01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