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正式化有酬家務服務之研究--以彭婉如基金會家事管理模式為例王百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在探討婉如模式下有酬家務勞動服務正式化,一方面從基金會的組織運作系統來理解有酬家務服務正式化的概念及操作方式,另一方面從家務服務工作者的工作動機、自身經驗與情境感受來探討此工作的意義與價值,兩相對照勾勒家務勞動服務正式化的面貌,並進一步探索此模式在家務責任的性別分工上所扮演的角色與意義。另外從婦女運動的角度來看,基金會作為早期菁英婦女主導的婦運及近期基層婦運兩股潮流的延續,在以婦女二度就業為媒介重新開拓、建立與這群婦女的組織網絡時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以彭婉如基金會的家事管理系統及家事管理員為對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參與觀察及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訪談了六位於彭婉如基金會家事管理系統下培訓、媒合完成,目前仍從事家事管理服務工作的家管員。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一)婉如模式透過制度的設計將有酬家務管理工作由毫無保障地下經濟工作轉變為勞動市場具有穩定薪資與勞動保障的正式工作,提供家管員選擇、定義甚至提升其與使用者之間關係的保障,具有了勞動力去商品化的意義。(二)此份工作帶給二度就業婦女足以支撐家庭的經濟收入滿足其工具性的需求,但研究發現到家務勞動辛苦而勞累的本質並不會因為變成一個有酬的職業而有所轉變,且家務管理服務是在家戶環境中一人獨立完成,缺乏共同工作的伙伴關係,造成封閉、孤單的情境感受,因此此份工作在本質上挑戰性與與樂趣並不高,無法滿足工作者的情感性需求。另外婉如模式下使用者與家管員間的互動關係,雖已擺脫剝削關係模式,但仍呈現變動不穩定的狀態未達到理想的互助模式,使用者是互動關係的主導者。(三)基金會對於性別分工的議題避開直接衝撞的模式,改採溫和務實的方式,先扮演婦女的社會支持系統角色,提供家事、照顧服務或二度就業機會,解決目前最迫切的困境(婚育與工作衝突、就業與經濟困難),另外再透過組織、教育訓練的方式支持或鼓勵其擺脫傳統社會對女性的母職責任的枷鎖。(四)在婦女組織教育上,傳統的性別分工為最主要的障礙,在母職妻職責任下,婦女難以將關注的焦點擴展到自己的家庭、孩子以外的事物身上,建立女性間的學習支持網絡。因此參考過去草根都市社區運動的經驗,「母職」仍是現階段最有效的動員策略,需要更精準且細緻的規劃,才能在婦女組織網絡的建立上看到成果。然而整體而言非營利組織下的正式化有酬家務勞動模式從勞動與性別的角度來看,對於家務勞工的勞動保障,以及性別結構正義具有模式建立與倡導的雙重貢獻。
|
2 |
婦女運動與政府體制的結合?--以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為例王孟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社會統合主義的利益團體模式做為主要的詮釋觀點,對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進行個案研究。研究以訪談方式來了解第一屆婦權會委員的參與經驗,並加入一些既存的文獻資料,除了反應了參與者對於此一組織的運作觀感,而透過這樣一個民間與政府合作的運作方式,這個組織中是否存在了某種特殊的政府與民間的互動模式,亦即是否具備了社會統合主義的雛形,以及它對婦女運動主要的意義在那裡,都是本研究關心的問題。
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屆台北市婦權會中的民間委員是相當具有主導權的,第一屆婦權會的提案幾由民間委員提出並交付政府機關執行,表面上似乎是民間帶領著官方的施政,然而這個民間委員的主導權卻是在市長的強力支持下才被行政官僚所重視,使得台北市婦權會有「因人施政」的隱憂。而由於婦女團體普遍缺乏群眾基礎,不僅讓她們因此而缺乏政治上的實力,也使得由團體互選而產生的民間團體委員有代表性上的問題,團體很難聲稱其有民意基礎,可以代表台北市婦女發聲。實質民意基礎的缺乏,正是台北市婦權會邁向社會統合主義發展的一大阻礙。最後,在對婦女運動的影響上,台北市婦權會其實提供了一個較有利於婦女參政的管道,排除了選舉體制對婦女參政可能有的障礙,讓婦女可以在較友善的環境下接近決策核心,而透過在體制內與政府的合作,可以加速婦運理想的實現,因此這是個值得推廣的婦女參政模式。只是,最重要前提仍是需加強婦女團體的群眾參與,只有在婦女團體掌握了足夠的民意,才能夠真正的由下而上地影響政府施政,類似的婦權會組織才能夠永續經營。
婦女運動與政府體制的結合?
以台北市婦女權益促進委員會為例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方法…………………………………………………3
第四節 理論與相關概念的探討…………………………………5
第二章 台北市婦權會組織的形成與功能 15
第一節 台灣婦運的發展與政府和民間團體的關係……………15
第二節 婦權會的形成背景………………………………………19
第三節 婦權會的組織與運作……………………………………21
第四節 小結-當「體制外」進入「體制內」…………………35
第三章 台北市婦權會中的民間與政府 38
第一節 台北市婦權會的「不同」:三個婦權會的比較………38
第二節 民間委員的代表性-誰參與了運作?…………………42
第三節 民間委員的條件與角色…………………………………48
第四節 政府與民間的共事關係…………………………………53
第五節 小結-「體制內」的「體制外」………………………58
第四章 台北市婦權會對婦女運動的影響 61
第一節 婦權會對婦女團體間關係的影響………………………61
第二節 公娼事件的意義:婦運路線的爭議……………………64
第三節 體制化的婦運?…………………………………………69
第四節 小結-從體制外走向體制內……………………………74
第五章 結論 76
第一節 婦權會出現的意義…………………………………………76
第二節 台北市婦權會的未來與對婦運的思考……………………79
參考文獻 83
附錄 87
附錄一 台北市婦權會設置要點……………………………………87
附錄二 台北市婦權會各次大會提案與決議內容…………………89
附錄三 台北市婦權會第一屆民間團體代表互選名單……………100
附錄四 訪談記錄……………………………………………………102
附錄五 訪談大綱……………………………………………………103
表目次
表一之一、社會統合主義與國家統合主義之區別…………………12
表二之一、台北市婦權會第一屆委員名單及分組狀況……………24
表二之二、台北市婦權會第二屆委員名單及分組狀況……………25
表二之三、第一屆台北市婦權會政策成果…………………………29
表三之一、三婦權會之比較…………………………………………38
|
3 |
國家與社會的互動----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過程研究林芝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解嚴之後,社會運動團體除了抗爭行動外,漸漸以體制內的修訂法律為主要手段。婦女運動團體也不例外。婦運團體推動的婦女法案,立法過程大部分都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和政府機關周旋。家庭暴力防治法則是一個特殊的例子,因為它在立法院裡,從提案到通過只花費一年多的時間,而且相關行政單位並沒有提出相對版本一起競逐。
筆者從歷史制度主義切入,觀察家庭暴力防治法(包含其前身―婚姻暴力防治法)的立法過程。最開始婚姻暴力議題因為鄧如雯殺夫案而受到注目;之後婦女新知基金會接受內政部補助,著手研究婚姻暴力,但研究報告出來後卻完全停擺;半年後現代婦女基金會以高鳳仙法官翻譯的美國模範家庭暴力法為藍本,擬定家庭暴力防治法草案;最後家暴法在立法院內經過數次政黨協商後,三讀通過。這中間的四年,對於婚姻暴力議題的宣導而言,因為受制於新聞熱潮的快速消退,整個政治環境被修憲、選舉、反核四等議題綁住,以及傳統家庭倫理和兩性相處觀念,所以受到的注視和討論有限。法案擬定方面,則因為有大環境有彭婉如案和白曉燕案的刺激,國際社會的風潮,制度上則有趨於健全的政黨協商機制和現代婦女基金會的董事長潘維剛佔有有利的政治地位(即身為執政黨資深立委,政府單位願意與其合作),加上推法策略上刻意隱藏性別問題,因此法案可以快速通過。
本研究發現,整個家暴法的立法過程,因為整個社會環境對法案擬定的刺激,強於政治環境的影響,制度上有政黨協商機制可以暫時調解警察和司法兩機關的權力鬥爭,策略上避開父權體制忌諱的性別意識,因此家暴法才能夠異於其他婦女法案,在立法院內順利審查、快速通過。
|
4 |
婦運團體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的例證:以婦女新知推動「兩性工作平法」為例 / The example of women group challenge the state apparatus and marketing organism - as awakening foundation complete equal employment bill葉盈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87年國父紀念館女性員工因懷孕而遭到雇主解雇的事件發生,促使婦女新知基金會檢討台灣女性的工作權益,並於1989年草擬完成一部專屬勞動婦女的「男女工作平等法」草案。但從法案的提出到三讀通過卻歷經了12年之久,因而誘發作者想瞭解到底是國家部門刻意忽視女性的權益,或有其它的結構性因素的操作延宕法案的通過。
過去國家機器與資本家是建立在「共謀」關係上,因此,法案的提出勢必影響兩者的「共謀」關係。丙國家如何在不傷及資本家又能顧及女性勞動利益下,制訂出「兩性工作平等法」。國家尋求哪些不同的解決途徑?資本力量又是如何鑲嵌在政治勢力中對法案產生嚴重的阻撓作用?法案的通過是否代表婦運團體對於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運作的挑戰成功?
本文目的在於釐清婦運如何挑戰國家機器與市場機制,而制定出保障婦女的法令政策,同時在整個推法過程中,新知如何逼使國家提出相對法案。文中也將呈現資本家如何透過在立法院的代言人影響法案的通過與制定,以及在整個立法過程中,婦運團體如何顛覆父權思想與資本主義體系的運作邏輯。因此,除了探究職場中存在哪些性別不平等的結構事實外,還必須剖析這些現象的產生是因結構、制度因素而成的,或是婦運變遷的結果。以及到底是國家部門刻意忽視女性的權益,或是因為其他的結構性因素的操作而不能完成立法。
在資本主義下女性除了面臨職場內兩性不平等的對待外,更要擔負沈重的家務責任。但對於這些不平等的對待,過去並未有學者深入分析研究。第二章即說明女性因料理家務未就業、因懷孕生子退出勞動市場等行為何以稱為是「就業歧視」。經濟學觀點、社會文化觀點又如何看待女性勞動,女性主義觀點對於父權及資本主義叉提出哪些批判?
第三章將論述80年代末期台灣政治結構轉型加速了社會運動的發展,其中社會運動的特質、運動方式及策略有哪些?婦女運動與社會運動有何不同之處何在?本章主要論述社會運動與婦女運動問的關係以及婦女運動中的「兩性工作平等法」的出現,與台灣政經脈絡及社會結構有何種關係。
第四章將陳明國家與資本家如何回應婦運團體的立法?此外,並論述婦運團體如何推法,運用哪些運動策略以及如何將女性主義實踐在法律條文中,便其成為體制或制度的一部分。最後,本章將側重國家在法案推動過程中角色的扮演。國家在法案推動過程中,是否一如過去馬克思主義所言是資本階級的代言者,或是國家在法案中另有其政策考量?為何國家態度從原先的拖延到主動提出相對版本,甚至有轉為積極的態度?
第五章則在於論述「兩性工作平等法」如何挑戰資本主義市場運作?而它的出現又是如何制衡資本主義市場對女性勞動者的過度剝削或歧視行為?女性主義如何將其理念實踐在法條中,對資本主義與父權進行更進一步的挑戰?如第四章所論,國家過去與資本家關係密切,所以在不願得罪資本家的態度下一直拖延法案審查。資本家透過哪些管道間接或直接影響法案本身的推動?運用哪些方式阻撓法案的通過?婦運團體又運用哪些策略與戰術逼使國家正視法案且最終通過三讀。
關鍵字:國家機器、父權、資本主義、婦女運動、女性主義、「兩性工作平等法」、婦女新知基金會 / In 1987, female employees who worked in Sun-Yet-Sen Memorial Hall, were laid off because of their pregnancy, thus promoting the Awakening Foundation to look back to the bill regarding female labor in Taiwan, and the draft belongs to laboring women-The Men and Women Equal Employment Bill was finished In 1989, but it took 12 years from the lift to the passing of the three-read, so this induced the author to want to understand if the government ignored the rights of women on purpose or are there other constant factors which caused the delay of the passing of the draft.
In the past, the state apparatus and the capitalists were built on collusion; thus, the lifting of the Bill must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llusion of the two. Therefore, the state must decide on the Equal Employment Bill without hurting all capitalists while caring for the interests of women. What solution is our government seeking? How is capital power embedded in the political power frustrating the effect to the law? Does the passing of the Bill successfully present the women group to challenge the operation of state apparatus and capitalism?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larify the women movement challenging the state apparatus and marketing organism, to make relative laws of state guarding the women while promoting the laws how Awakening stops our government to offer relative laws.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he capitalists have affected the passing and making of the law through legislators, an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making the law, how the women group overthrow the operating logic of patriarchy and capitalism. Thus, aside from discussing what unfair structural facts exist in the working field, we must dissect whether the producing of phenomenon belong to structure or institutional factor or the outcome of the change of women movement, and is the state ignoring women's right purposely or there are other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prevents the Bill from being passed.
Aside from facing the unfair treatment in the working field under capitalism, women also need to bear the heavy burden of a caring for the family. In the past, no scholars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ese unfair treatments. The second chapter informs us how women quit working because of family duty or pregnancy, either of which is considered a discrimination, how the economical opinion or social-cultural opinion looks at women labor, and what is the opinion of feminists opposing and criticize patriarchy and capitalism?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 by the end of the eighties, which accelerated the social movement development, discussing what character, ways and tactics of the social movemen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men movement and social movement. In this chapter, we'll tal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social movement and women movement, and the appearance of the Equal Employment Bill in the women movement? What kind of relationship is there betwee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Taiwan.
The forth chapter talks about how the state and capitalists respond to the women group pushing the Bill? Even more, I will discuss how women group was able to complete the bill, what actions they used and how feminism was realized the law, promoting these to become part of the apparatus or the institution. In the end, this chapter will focus on the role-playing of the state in this Bill. In the process of pushing the Bill, according to Marxism: is state the spokesman of capital class, or are there other considerations in the policy? How come the attitude of the state from originally delaying the passing of the bill to actively offering relative solutions, even turning to aggressive attitude?
The fifth chapter discusses how the Equal Employment Bill challenges the work of capitalism, and how its appearance balances capitalism's work over women labor to exploit or discriminate them too much? How does feminism, realized in the Bill, challenges capitalism and patriarchy? As what we have discussed in the fourth chapter, state and capitalists are very much related in the past, so the state constantly delays the examination of the Equal Employment Bill so as not to offend the capitalists. Through what do the capitalists frustrate the B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What ways do they use to frustrate the completion of the Bill? And what ploy and tactics do women groups use to make our state facing up to the Bill and eventually pass the three-read. How did feminism challenge capitalism and patriarchy, thus improving or advancing the practice of law?
Key Words : state apparatus、patriarchy、capitalism、women movement、feminism、Equal Employment Bill、Awakening Foundation
|
5 |
中國國民黨婦女工作之研究(1924-1949)洪宜嫃, Hung,Yi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為探討重心。章節安排方面,除第一章緒論、第五章結論外,其餘章節,依時間為主軸貫串前後。分別探討1924年改組到北伐時期(1924-1928)、訓政前期(1928-1937)、抗戰時期(1937-1945)及戰後(1945-1949)等四個時期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內容方面,每章皆先討論婦女組織的成立、演變或沿革;其次,討論該時期婦女政策的制定,包括:婦女政策的內涵、理論依據、與時代背景的關係以及該政策對中國國民黨婦女觀的反映;最後,將分別討論中國國民黨推行之婦女工作並檢討其成效。希冀藉由上述的討論,系統性呈現1924年到1949年間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
自1924年中國國民黨成立中央婦女部以來,便開始從事有計劃、有組織的婦女工作。因應不同時期的變化,1924年到1949年間中國國民黨的婦女工作,在組織、政策與工作推行等各方面皆有所變化,而其轉變的依據,皆與其當時的政治目標相關。需要動員婦女力量的時候,婦女組織相對完善,婦女政策也多將救國與婦女解放、地位的提升相聯繫,工作方面亦較積極。在訓政前期,建設國家是中國國民黨最高的政治目標,不希望民間有大規模的民眾運動,故廢除了婦女組織,並藉由確定地方法定婦女組織的方式,深入掌握地方婦女團體,且政策與工作方面均趨於和緩,傾向利用國家的公權力,主動賦予婦女法律上的權益,並推動婦女救濟工作。
|
6 |
組織中的女性領導 / Women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黃麗蓉, Lily 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趨勢預測專家約翰•奈思比在新作《亞洲大趨勢》中預言了亞洲當前風起雲湧的八大趨勢,其中一項即為『男性褪色→女性頭角崢嶸』。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女性由私領域邁入公領域,她們在職場上或甚至是政壇上,經常有讓人聒目相看的傑出表現;在一向由男性主導、陽剛價值至上的組織環境中,女性領導人為日漸僵化的組織運作,注入了一股源頭活水。她們的「另類觀點與作風」,使人們開始重新省思許多過往習以為常的想法及做法,而「女性領導」亦已成為研究領導的一個新方向。本研究於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方法與限制、架構與內容。第二章,則由典範變遷的觀點分析女性領導產生的背景。第三章,是關於女性領導的文獻分析。探討男女有別領導風格的成因、女性領導的特質,並點出本文的重心-希望重建一個男女均衡的領導新模式,以「男女兼性」的「人性觀點」來詮釋領導。第四章,是關於女性領導的實證分析。筆者訪談了五位公部門女主管、五位私部門女主管,以及一位婦女研究學者、一位婦女團體領導人,希望將實務面與第三章的文獻分析互相對照比較。於此章並歸納出若干這些傑出女領導人職涯發展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以及欲突破女性領導的困境,女性自身及社會環境尚待補強努力之處。第五章,為本研究之結論。將文獻檢視及訪談結果進行重點摘要,並提出關於後續研究展望的一些建議及方向。
|
Page generated in 0.02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