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2
  • 212
  • 10
  • 2
  • 1
  • Tagged with
  • 224
  • 224
  • 68
  • 66
  • 57
  • 54
  • 44
  • 42
  • 38
  • 38
  • 37
  • 32
  • 32
  • 30
  • 2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會計師職業專業化之研究

鍾保敏, Zhong, Bao-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計分五節。第一節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第二節研究範圍及研究對 象,第三節研究假設,第四節研究方法,第五節論文大要。 第二章 面臨挑戰的會計師專門職業,計分三節。第一節會計師專業之特質及對經 濟社會之貢獻。第二節會計師專對所面臨之挑戰,第三節挑戰下之對策。 第三章 功能別分工專業化--專業化方向之一,計分第四節。第一節其他專門職業 專業化。第二節功能性內部分工專對化。第三節論賦與專家頭術。第四節功能性分 工專業化之配合。 第四章 產業別分工專業化--專業化方向之二,計分三節。第一節產業別專業化之 理論基礎。第二節產業別專業化之貫證探討--以美國八大事務所為例。第三節產業 則專業化之運用及限制。 第五章 我國會計師專業化現況探討,計分三節。第一節我國會計師專對現況。第 二節我國會計師專業功能別分工專業化現況分析。第三節我國會計師對產業吸專業 化之看法。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 #2810617
32

國會記者新聞專業性之研究

單文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探究國會記者專業性,並討論「立院-媒體」共生現象以及新聞因素是否會對國會記者專業性造成影響?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自民國93年6月9日至6月15日以國會記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施測,共發出13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94份,回收率為72.30%。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國會記者是一群平均年齡在30歲上下、男性較多、具有高學歷背景且新聞相關科系畢業、新聞工作年資平均在四年以上、擔任國會記者的年資平均兩年。 二、國會記者非常同意「立院-媒體」共生現象,且大多數認為自己必須跟立委維持良好互動關係以利交換新聞資訊。另外,大部分記者也不否認立委藉由提供新聞稿、新聞資料的方式而主導了新聞內容。 三、本研究發現國會記者在專業性評量上最重視「專業能力」、其次是「專業自主」、「社會責任」、「專業知識」,最不重視「專業承諾」。 四、本研究經由因素分析原架構中專業性二十五題項後發現,國會記者專業性清楚呈現出六個因素,即是「專業能力」、「專業自主」、「社會責任」、「專業承諾」、「教育背景」與「定期進修」,評均分數仍是專業能力最高,其次是專業自主、社會責任、定期進修、教育背景,專業承諾分數最低。 五、大部分國會記者同意自己擁有相當程度的專業自主權,但是對於新聞政策配合度仍然非常高,即使編輯台規劃方向與自己規劃的報導內容立場有所衝突,大多數的國會記者仍表示會盡量配合編輯台。 六、媒介類型不會影響國會記者專業性,但是人口變項中是否為「新聞相關科系畢業」、「政黨立場」與「擔任國會記者年資」則與其專業性有關聯性。 七、本研究發現新聞室修改記者已經準備好的新聞稿情形普遍,超過五成以上的國會記者表示自己經常或偶爾因為「增加閱聽眾興趣」、「改善新聞正確性」或者「增強政治平衡」因素,而被新聞室中其他人修改自己已經寫好的新聞稿。 八、國會記者專業性與其評估共生現象、新聞室修改記者新聞稿情形之間並無關聯性。
33

臺北縣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王金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北縣市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專業成長的關係。為達成研究目的,首先進行領導風格(Leadership Styles)、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及教師專業成長(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的相關文件分析,選用符合本研究的調查問卷,進行施測。隨後依學校類別屬於大型、中型或小型,採分層叢集隨機取樣之方式,抽取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教師626人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83.23%,剔除無效樣本81人,有效樣本人數為440人。研究資料使用SPSS for Windows 10.0版進行統計分析。依研究目的,除了做描述性統計之外,並依調查樣本背景之不同,進行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考驗不同背景變項之差異情形,並以Scheffé進行事後比較;另以典型相關(canonical correlation)、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及逐步多元回歸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等統計方法,瞭解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成長各層面間的相關及預測情形。綜合文獻分析、問卷調查之統計考驗分析,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目前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知識管理,較為注重「文化」及「隱性知識」層面;校長領導風格中,轉型領導最常使用「智能激發」,互易領導最常使用「介入管理」;教師專業成長則關注於「專門知能」及「專業知能」層面。 二、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知識管理、校長領導風格及教師專業成長的知覺平均數,部分層面隨背景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知識管理有顯著相關。 四、臺北縣市公立國民中學「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知識管理」各層面與「教師專業成長」有高度相關。 五、「學校知識管理」各層面變項,對「教師專業成長」的解釋變異量約為82.6%,以「知識中心」最具有預測力。 六、「校長領導風格」各層面變項,對「教師專業成長」的解釋變異量約為80.9%,以「介入管理」最具有預測力。 依據研究所得結論,本研究最後並分別對教育行政機關、國中校長、學校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提供校長領導風格、學校知識管理與提昇教師專業成長之參考。 關鍵字:校長領導風格、知識管理、教師專業成長 / The stud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styl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the correlations among three factors,i.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styl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 in Taipei city and coun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the correlated themes were first adopted,and then this study proceeded to make the questionnarie survey. Afterward,all the schools were divided into large,middle,and small classes to do the cluster sampling.The survey subjects included teachers from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county,namely 626 teachers were sampled in a random way.The rate of the retrieval was 83.23% and the valid samples were 440 copies,exclusive of the ineffective samples.The research data acquired was anaiyzed by SPSS for Windows 10.0 version based on the research purpose.The statistic procedures included the means,standard deviation and one-way ANOVA,examining variances in different variables.Scheffé method was used for post-comparison to examine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the subject groups.Besides,canonical correlation,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pplied in the research to comprehend interrelations as well as predictions among the three aspects of leadership styles of principals,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chooling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According to the integrated analysis,which was from the adoption of research methodologie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The factor of “culture”and“tacit knowledge” were considered in the issu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county;and for the topic of“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s”,the factor of “inspired intelligence”was commonly employed;for the topic of“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of principals junior high schools”,the “management by exception ”was generally used;With regard to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export knowledge” were paid much close attention to. 2.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survey subjects differed greatly in some part of backgrounds from one another. 3.There were remarkable interrelations between “leadership styles of principals”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chooling”. 4.The strong interrelation among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chooling”,“leadership styles of principals”and“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occurred obviously. 5.The cumulative varian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was about 82.6%,and the “ knowledge center“held strongest predictable effects. 6.The cumulative variance of leadership styles of principals to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was about 80.9%,and the “management by exception “held strongest predictable effect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the further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to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principals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schools for reference and different views about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leadership styles of principals”and“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 key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leadership styl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principals,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34

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之態度及實施方式之研究

陳敏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 要 金融服務業是以「人」為中心的產業,面對這個競爭激烈的金融新紀元,當金融機構逐步走向大型化、業務多角化、專業分工化,自然需要更多的金融專業人才,以確保金融機構之競爭力。在主管機關要求及大勢所趨下,多數金融機構都對員工發出了金融證照追緝令,要求員工須不斷學習成長及累積專業,以創造顧客價值,追求「贏的品質」。 本研究旨在研究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之態度及實施方式之意見,期望能供辦理「金融證照測驗」機構參考,使將來推出的「金融證照測驗」能更符合金融機構及金融從業人員的實際需求,並使我國好不容易建立的金融證照制度能永續發展。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相關研究,並以國內銀行、證券及保險業人力資源部門為抽樣對象,共發出212份問卷,回收80份,有效問卷為79份。問卷經回收及資料處理後,以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所使用之統計方法則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及相關分析,從而獲得以下之結論: 一、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均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尤其對「建立金融從業人員專業形象」、「提升金融從業人員素質」、「反映專業知識」等方面,高達80%以上表示贊同。 二、對於「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制度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部份亦持較不同意的態度。 三、金融機構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制度亦傾向正面支持態度,且看法相當一致,高達81.1%金融機構「非常支持並鼓勵同仁報考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並且有73.4%金融機構對於取得相關「金融專業能力測驗」證照的同仁會給予實質的獎勵。 四、多數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對「金融專業能力測驗」之實施方式之意見:傾向建立分級進階制度,採三級制;報名資格應有限制,以相關工作經驗為限制條件;採網路報名方式;合理報名期間為二週;合理的測驗報名費用為500(含)元以下;採電腦應試方式;最好的測驗題型為單選選擇題;最合適的測驗日期為週六;每季舉辦乙次;以每科分數均達一定分數為合格標準;合格證明書應設定有效期間,並配合繼續教育,建立更新制度;「金融專業能力測驗」由非營利機構(如:財團法人)辦理。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建議: 一、「金融專業能力測驗」可建立分級進階制度,並採初、進階二分級制,初階測驗應定位為基本專業能力檢定,不宜有報名資格限制,以鼓勵有興趣之學生及社會大眾人士報考;進階測驗應有報名資格限制,可仿效理財規劃顧問(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英文簡稱為CFP)之認證,將其重視教育訓練(education)、考試認證(examination)、工作經驗(expericnce)及紀律道德規範(ethics)之4E精神引進國內,以建立專業能力上的高度評價,並更加提升金融從業人員專業知能; 二、辦理「金融證照測驗」機構應引進相關國際金融證照,方能讓人才與國際接軌,並加強對金融機構及金融從業人員教育宣導,以增進市場對「金融證照測驗」之正確認識。 三、金融機構應將現行金融專業證照制度與教育訓練及績效考核相互結合,建構一個「考、訓、用」合一的機制。 四、對後續研究者提供相關議題研究方向。
35

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與職前培育制度建構之研究

陳添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之情形,並進一步瞭解現任高中校長對於未來推動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之看法。 研究方法首先採用文獻分析,瞭解有關初任校長以及校長培育之相關研究成果,以供作為調查研究設計之用,進而編製「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與培育制度建構之調查問卷」作為調查工具。再以隨機取樣的方式,在全國171所公立高中中隨機抽取90所公立高中作為研究樣本,共發出90份調查問卷,回收問卷有77份,其中有效問卷共73份,佔全部發出問卷的81%。問卷回收後,採用χ2 考驗、描述統計、變異數分析以及事後比較,與因素分析等統計方法針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以下茲將本研究所獲得之研究結論歸納說明如下: 壹、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 一、我國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整體而言並不強烈,任職狀況普遍良好。而專業發展需求中以「感到校務繁重、時間不夠用」為最為需要的專業發展需求。 二、性別與年資因素會影響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之差異。 三、高中初任校長專業發展需求可以以「校務發展與人事管理」、「自我效能」,以及「時間管理與外界互動」三因素為代表。 貳、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 一、校長職前培育制度的目標應偏重實務取向,其目標依序為「瞭解當前教育政策」、「研討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瞭解學校行政運作」,和「陶融教育專業精神」。 二、需要參加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之人員為原先在教育行政機關服務之人員,其次為原先擔任高中主任之人員,最後才為原先擔任國中校長之人員。 三、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的主辦單位無須限定由教育部統一辦理或是由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辦理,重要的是要加強省市校長有經驗交流的機會。 四、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的時間長短以「超過兩週,四週以內」的時間最為適宜。 五、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以國家教育研究院為承辦單位最為適宜。 六、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的課程實施方式應偏重動態與實務取向的教學方式,其適宜的方式依序為「問題解決方案討論」、「經驗分享」、「分組討論」,以及「學校參觀」。 七、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的實習制度應採用三明治課程的模式,在修課的同時,每週安排一固定時間進行實習。 八、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中師傅校長的年資以5至8年為適宜。 九、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中的師傅校長配對方式以培育單位提供名單,學員自己選擇為較適宜的方式,具有彈性。 十、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中師傅校長參與培育課程的方式應考量其可行性,以在課表當中獨立安排師傅校長的課程時間或是僅在學員實習的期間,提供實習輔導為適宜。 參、高中校長職前培育課程科目 一、高中校長認為本研究所列的課程科目整體而言都有助於高中初任校長的工作勝任情形,其中以「組織領導與管理」的助益性最大。 二、年資、學歷、擔任高中校長前一職務,以及學校類型等因素會影響高中校長對校長職前培育課程科目評價之差異。 三、高中校長職前培育課程科目可以分為「行政管理與公共關係」、「校務發展與組織領導」、「教育政策與法規及專門知能」,與「學校總務知能」四類科進行課程的安排與教導。 肆、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之師徒輔導制 一、師傅校長不僅要有豐富的實務經驗,重要的是能啟發學員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年資因素對於師傅校長所應具備的能力或特質會產生影響。 三、師傅校長的能力特質可分為「自我要求與人格特質」及「引導與啟發」兩項,其中以「引導與啟發」最為重要。 最後根據研究調查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以及未來之相關研究提出建議,期能透過彼此的努力,使我國未來之高中校長職前培育制度更臻完美。
36

懲罰與責任:教師專業倫理之辯證 /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Dialectic of the Ethics of Teachers’ Profession.

李真文, Li,Chen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析理台灣教育界對於懲罰議題的不同立場,藉以探討懲罰與教師責任之間的倫理辯證關係。研究問題主要回答有五。 本研究的第一個研究問題是:「以往理論上所認可的懲罰正當性有那些?」我們的回覆是:基於公平正義的應報論、以及基於社會效益而的嚇阻論及改造論。應報論認為學生犯錯應當為其行為付出代價,嚇阻論認為懲罰學生是為了避免有人再敢以身試法,改造論則是希望幫助學生改過而不再犯。 這些懲罰理論所持的正當性都十分有理據。不過,由於批判教育學者及Foucault的啟發,懲罰所依恃的規則以及所仰賴的權威都有商榷的餘地,不應視為理所當然。固然懲罰犯錯者可能懷有善意,但這善意也未必是不能檢討的。再者,教育現場時常不當使用懲罰(體罰),像這種暴力對待學生的方式實在是對學生人權的一大侵犯。故本研究第二個研究問題「懲罰的正當性在當今有無修正的必要?」即證為有此必要。 再就以往台灣教育場域何以慣用懲罰之結構性因素予以考察,發現傳統文化的影響曾構成支持懲罰的結構之一部分,但是升學主義、管理主義所帶來的教育扭曲較具決定性。此外,師資培育的專業化過程並未明顯改善所謂「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惡習」-體罰。教育專業的論述裡頭,對於體罰雖有反對之意見,但仍持適度保留的態度-即懲罰雖是下下策,但它可用,唯須慎用。因此,本研究第三個研究問題「往昔傾向支持懲罰的脈絡是什麼?」答覆如上。 既然往昔存在著支持懲罰的脈絡,那麼我們是否有超越之作法可以解決這樣的難題,便成了反對懲罰立場必須提供的論證。我們在第五章介紹了關懷倫理學的主張,這項倫理主張可以補足以往我們只訴諸於正義為最高價值的空缺,也就是以一個更全方位關照到事務情、理、法三面倫理學來看待犯錯者是否一定要懲罰的議題。再者,我們也認為教師情意智慧的培養有其必要,才得以解決一部分現今時常因情緒控制不佳而造成校園體悲劇的遺憾。同時,教師應當打破沈默文化、勇於發聲,並正視學生的反抗文化所傳達的背後意涵,如此才不會因著教師自己的權威而成為壓迫的一方。除了這些理論意味濃厚的述介外,我們也舉了一些體制內教育者之圖像供參。最後,我們以另類教育之另類思維與作法,讓我們見識到一些可行的替代方案,既可兼顧到學習者本身的自主性,也關注到集體的秩序。於是,本論文第四個研究問題「有無超越懲罰以外的管教理念與參考作法?」我們的答覆是有的,而且還陸續在繁衍中… 最後一個研究問題「教育專業倫理如何看待與拿捏懲罰議題?」是本論文的總結。我們確認了教育專業所致力的價值,乃是真、善、美的實踐。師者的教育責任在於其有義務確保這樣的事情發生,或至少他/她必須長養著這樣的環境。 教師專業責任的高標,在於關懷所有學生並致力於其最佳之利益。教師專業責任的低標,則在於公平正義原則下不傷害學生為原則。 教育責任含納著管教或不管教,不管教不意謂放棄,而是等待緣熟而教。管教也未必需要懲罰,不懲罰也可使之省過。這些都需要智慧才可以判斷。教師專業倫理即是確保教師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 懲罰學生不應指向於學業學習上,而應將其應用於德育、群育上的偏差行為之對治上。而且對於懲罰必須有這樣的判斷共識:動機利他、方法適當、時機妥切等三項條件均具備,才算是符合教育專業倫理。 最後,也別忘了批判教育學與Foucault給我們的忠言。懲罰是一個事件。整個處理學生行為的始末過程是身教的示範,也是教育得以展現善意的最佳時機。同時,懲罰者的動機若不具善意,則任何形式的懲罰,那怕是輕柔的,都可能是支配關係而存在。那麼,懲罰學生即使是盡了教育者的責任,也變得不符合教師專業倫理了! / The aim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o clear out the concepts between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beyond the discourses of education in Taiwan. It is proposed five main questions here, the core of all the questions is to answer the ethics for professionals in education, especially for teachers. The first question to be discussed is how is it thought justified of punishment in theori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theories of punishment offering justification acknowledged. They are retributive theory, deterrent theory, and reformative theory. Punishment is justified in response to offenders’ desert, or to threat offenders from doing again, or as a means to re-educate people, in these three different visions of theories. There is no disagreement on these three theories that the assumption that rules are authorized and those who break the rules should be punished without excuses.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 times, though the justification of punishment were wildly accepted, we must notice the construction of punishment-rule, authority and pain is need to be reexamined. For Foucault, according Discipline and Punish, punishment is in the same sense of discipline, namely without discipline there is no punishment neither. Critical theorists begin with the premise that people are unfree and inhabit a world life with contradictions and asymmetries of power and privilege. Under such context of real life, punishment is the means of hegemony without doubt. The advocates of human rights see punishment as violence. It is mistaken to think that corporal punishment accepted in education. Children should be raised up and educated in atmosphere filled of dignity and respects, not the treatment of punishment (especially physically). All these views challenge the rules governed punishment, question the authorized power to exert punishment, and reject the pain on the human bodies. The evidence shown here is that justification of punishment theories have to be rectified. Furthermore, we have recalled the context why punishment used throughout in schools in Taiwan. It seems reasonable to conclude: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in Taiwan did not prepare our teachers well to reform the phenomenon of punishment abuse. We also offered some alternatives to educators for teaching without punishment. We drew attention to the ethics of “care”,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al ethics of “justice”, meet the needs of education well. Some real examples and useful thoughts were shown that the preparation and in-service training of teacher professionals need to be reformed too. Finally, we come to a conclusion of punishment and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It needs to be recognized as part of ethics of educators.
37

中高齡退休專業人力再運用─供給面之探討

王國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民國82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正式超過7%,成為聯合國所 定義的「高齡化社會」(ageing)國家。根據經建會公布最新的人口推估:「人口高峰」將發生在民國107年,總數大約2千3百23萬人;換句話說:民國108年,台灣人口就會開始「負成長」,經建會每兩年進行台灣人口推計;根據資料:台灣將在民國107年時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將會達到14%,邁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的行列(經建會,2004)。人口老化速度與現象,伴隨著我國生育率下降﹑年輕勞動力遞減﹑平均壽命延長等,衝擊著我國未來的人力資源與勞動力結構。 除此之外的另外一個現象,一方面企業因應全球競爭,透過提早退休方案的採行來精簡人力或裁員﹑甚至關廠歞業,而導致高齡失業問題日益加深。同時另一方面,愈來愈多國人擁有提早退休觀念,比例上也逐年增加,而造成退休年齡下降,此一現象可慮的是將造成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有能力的高階人才選擇提早退休,這些提早退出職場的專業人才其實可以透過經驗傳承來開創台灣新經濟發展契約。 當前客題是,在面對高齡化社會和退休年鹷下降的雙重夾擊之下,如何鼓勵企業或由政府開發就業機會,讓企業願意透過組織改造與職務或工作的再設計(Work redesign)來雇用高齡專業人才,讓專業退休人力再運用。以及如何鼓勵及設計讓健康有活力且具有專業才能的提早退休者透過重新分配或設計工作與職場環境,使其身心狀況良好的高齡勞動人才能傳承其經驗,繼續投入其專業領域,我們實在需要有更積極與全面性的因應與準備。
38

國民小學校長反思與校長專業能力發展之研究

吳佩陵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探究國民小學校長反思與校長專業能力發展之關係。本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問卷調查樣本以臺灣地區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宜蘭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等八個縣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校長為研究對象,共抽樣444人,樣本回收329份,回收率達74.01%;樣本可用329份,可用率達74.01%。研究工具包含自編之「國民小學校長反思調查問卷」與採用之「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調查問卷」;本研究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式(SEM)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討論。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後歸納之研究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校長反思之內涵包括反思的態度、反思的內容、反思的策略、反思的支持與反思的行動。 二、國民小學校長專業能力發展之內涵包括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專業責任。 三、校長反思的得分程度佳,並以「反思的內容」得分最高,而「反思的策略」得分最低。 四、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現況得分程度佳,並以「行政管理」能力表現最佳,以「教學領導」能力得分最低。 五、背景變項中,校長性別和校長年齡在校長反思的得分差異達顯著水準,但在最高學歷、校長年資、學校規模、和學校區域未達顯著差異。 六、背景變項中,校長年齡和學校規模對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得分差異達顯著水準,但在校長性別、校長年資、最高學歷和學校區域未達顯著差異。 七、校長反思與校長專業能力發展間呈顯著正相關。 八、校長反思對校長專業能力發展具有高度預測力,且以反思的行動最具有預測力。 九、校長反思對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模式經驗證後適配度佳,具有顯著影響力。 最後,本研究依研究結果分別提出以下建議: 壹、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校長培訓課程宜應嵌入有關校長反思的學習,藉由反思提昇校長專業能力並增進學校經營績效。 二、辦理有關校長反思之研習課程或其他校長在職進修課程,以持續發展校長專業能力。 三、統合相關資源成立校長社群網絡,以建置校長資料庫與分享資源的平台。 貳、對國民小學校長的建議 一、建置校長網絡分享空間,以幫助校長成長與發展 二、組成校長專業社群以增進交流、激盪與對話 三、注重校長反思與實踐能力,以提升校長專業能力。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 reflection and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 elementary schools. Questionnaires Investigation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distributed to 444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inclusive of Taipei City, Taipei County, Keelung City, I-Lan County, Taoyuan County, Hsin Chu County, and Miaoli County. There are totally 329 valid sample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data obtained is interpret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posteriori comparison,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SEM through the use of LISREL 8.71. 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principal’s reflection includes: the attitude of reflection, the content of reflection, the strategy of reflection, the advantage of reflection, and the action of reflection. 2.Th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includes: schoo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public relation, and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3.All elements of the elementary principals’ reflection get positive outcomes, and among them, the dimension of “the content of reflection” ranks the highest, “the strategy of reflection” ranks last. 4.All elements of the elementary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receive positive outcomes. Among them, the dimension of “administrative government” ranks the highest,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dimension ranks last. 5.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background demography including gender and age reac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ll the principals’ reflection. 6.The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background demography age and school size incur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all th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7.The principals’ reflec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a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8.The principal’s reflection coul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action of reflection” dimension. 9.The model of the principal’s reflection to th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for an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 is proved pro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the principals of elementary schools”, hoping to benefit the pre-training classes of principals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s in the future.
39

我國引進外籍專業技術人員政策之研究

李佳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與知識經濟來臨,加上就業結構的轉變,各國均訂定積極政策以極力爭取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專業技術人才的跨國遷移也更受矚目。根據經建會推估,我國未來人力供需將持續呈現高級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力缺乏的現象,而延攬外籍專業技術人員是最快速解決人力短缺問題的方法之一。 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工作對於國內可能會產生正負面的影響,應在正面效益大於負面影響的基礎下,使其替代性達到最低是一大重點,又如何有效吸引外國專業技術人員移入並鼓勵企業延攬外籍專業技術人才,提供產業所需與並維持我國經濟成長與競爭力,實為當務之急。 為了進一步提出一套有效吸引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來台的政策,本研究嘗試透過文獻分析法以及比較法與亞洲主要國家之相關延攬人才政策進行分析比較,再根據深度訪談的發現與結果,以了解目前我國在引進外籍專業技術人員的政策推行上不足之處,以及政策在實際操作執行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與違法現象。 經由相關文獻與訪談之分析,發現目前我國政策的推行與執行上仍有許多問題存在,而從企業與政府兩方面立場差異之不同,必須兼顧雙方之權益,提出政策面以及生活環境面的誘因及相關配套措施,以提高外籍人士來台以及企業聘僱外籍人士之意願,並成功延攬我國所需的外籍專業技術人員來台工作。最後本研究嘗試進一步從研究結果與發現中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政策修改的參考方向。 關鍵字:外籍專業技術人員、跨國遷移
40

初任幼師專業認同的演化與建構--一種自我敘事取向之研究

陳奕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從一位初任幼師的困境為起點,雖然接受過師培訓練,卻在正式進入職場後,對於擔任幼師一職的能力和專業感到質疑,個體歸究原因為自身專業知識不足,因而報考研究所,並認定問題得以輕易解決,直到訪談在學前教育領域已工作二十幾年的蘇老師,才開始思索幼師角色對於自身之意涵,同時意識到個體於專業認同上出現危機,至此展開探索之旅程! 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的敘說方法,從個體幼年生活「故事」寫起、受教的經驗與感受、如何成為幼師的歷程,以及之後擔任「家園」裡的「母親」,透過書寫、行動和反思之不斷循環歷程,期望了解自身對幼師角色之體認與如何形構幼師之專業認同。 本研究整理出幼師個體之實踐智慧: 1.孩子基礎教育應透過正確的飲食習慣和運動養成勤勞之慣性,以健康身體為基礎,透過與人事物互動後反思、參解,提升人格與心性的平穩。 2.跳脫傳統教育迷思,重建健康之教育生態環境,也才有可能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個人。 3.幼師專業認同形構之漸進循環模式:抉擇、磨合、蜜月、危機期。 4.影響幼師專業認同演化之因素,包括:母職外表、專業技能、教育活動意涵、職業角色價值與自我核心價值。符應倪鳴香研究的幼師職業認同三部曲,「塑形-堆砌-自我引導」由外而內之演進。 5.幼師專業認同演化歷程中,受到外在現實社會與理想上專業認定兩者的價值衝突,最終須回歸到幼師自身的個人核心價值導引。

Page generated in 0.014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