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8
  • 38
  • 10
  • Tagged with
  • 48
  • 48
  • 16
  • 14
  • 12
  • 11
  • 11
  • 11
  • 10
  • 9
  • 9
  • 8
  • 8
  • 8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老人對居家環境之評價

蘇怡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住宅問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型態轉變以及都市人口遽增,已成為目前臺灣社會所面臨之重要問題。尤其老人人口比例快速增加,更突顯老人住宅問題的重要性。檢視國內有關老人住宅問題之研究,有客觀指標探討居住品質,有分析居住者之主觀居住滿意度,惟住宅的品質不應僅依靠客觀的標準或是主觀的滿意度而定,更應該考量居住者對其環境之感受,特別是在瞭解老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需求下,進一步來探討居住者對環境之認知感受。本研究以環境心理學的角度探究老人室內居住環境,包括下列議題:(一)瞭解目前老人的居住環境品質;(二)試圖從老人的立場出發,明白什麼樣的環境才是好的居住環境;(三)探討當老人在評價環境的好壞時,採取什麼樣的標準;(四)分析哪些因素會影響老人對其環境之評價;(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深入訪談十位居住在一般社區的老人。研究發現:(一)老人們對其居住環境之評估有五個範疇:空間、顏色、照明、溫度及噪音等。(二)老人們對室內居住環境的主觀評價有四個面向:對空間的評估、對顏色的喜惡、對購買東西的權利以及對擺設東西的權利。(三)主觀評價會因其所擁有的資源(自主)而有不同,自主指的是自主權、受到尊重以及自由權。(四)老人對室內居家環境之評價是基於客觀實質環境 vs. 心理感受、生理因素 vs. 心理因素及安全vs. 舒適等。(五)影響老人對室內居住環境評價之因素有身體狀況、社會支持及住宅位置等。(六)以自主的角度來看老人對居住環境之評估,可發現老人的個人特質如性別、年齡及家庭支持等,會影響其評估。本研究分別從政策上的目標、實務上的目標、建立社區支援體系、建立無障礙空間、提供多元化的活動及設施、重視女性老人的權利以及建築業者設計住宅時所需之考量等方面提出建議。
12

高密度建成環境下影響住宅居住品質之都市設計元素之研究 / The effects of urban design elements on residential livability in high-density built environment

林煥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由於永續發展的觀念興起,許多與永續發展理念相契合的都市發展型態(Urban Form)如緊密都市(Compact City)及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等,皆提出高密度之都市發展建議。但高密度都市發展可能引起採光及通風不良、景觀的惡化、個人隱私的侵害等潛在的負面影響。然而,過去文獻對於以都市規劃或設計,以減輕高密度建成環境對居民造成的負面影響甚少著墨。基此,本研究目的為分析都市計畫與設計元素對高建成環境的住宅居住品質的影響。研究方法為於虛擬的社區環境中,運用影響住宅建物的都市規劃與設計之元素,藉以建立不同住宅社區空間情境,進而分析個別規劃或設計元素對於居民與行人的不同居住品質指標的影響。主要分析工具包括ArcGIS、Google Sketchup,分析方法包括模擬分析、彈性係數計算。研究分別由居民及行人兩種觀點進行探討,結果顯示不同面相之都市設計元素的改變,在不同觀點之下,對於居住品質皆產生不同程度之影響,藉此有助於進一步了解各種都市設計元素與社區中居民及行人之間的關係,以作為未來都市設計工作及政策之參考。
13

探討我國老人住宅之服務創新

陳映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人口高齡化的趨勢與社會型態的變遷,以健康、自主老人為目標市場的老人居住安養需求日益增加。此外,「老人住宅」為我國積極推動服務業發展項目之一。政府不但於民國92年底陸續頒佈了「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等規範,並透過政策獎勵積極推動民間市場投入。近年來,建築業、醫療產業、壽險業等企業集團紛紛看好老人居住安養市場,相繼投入退休養生/銀髮社區/老人住宅之市場中。 過去有關老人居住安養議題的研究多針對社會福利、老人需求與建築空間設計等。然,面對老人多元需求與日益激烈競爭環境,如何透過服務模式的創新來提供差異化服務商品與如何經營運作,成為重要的課題。本研究希望透過深入個案訪談,了解我國新興照顧服務業-老人住宅之創新服務模式與做法,希望能有助於不論是政府、非營利機構或私人企業投入經營規劃老人住宅服務,以及開創新興照顧服務業之參考。 本研究以Hertog & Bilderbeek(1998)提出的服務創新四構面模型作為研究的基礎,針對「潤福生活新象」、「長庚養生文化村」、「翠柏新村」與「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四個研究個案經營者進行訪談,來了解我國老人住宅之服務創新。 本研究結果發現:1.在安養、養護、到長期照護服務的提供上,個案間各有不同的整合程度,加上不同目標顧客的選擇,有不同的策略定位與營運範疇。2.不同的策略定位與服務理念,產生出不同的服務概念,並在服務創新的「服務概念」、「客戶介面」、「服務交付系統」與「技術選擇」四構面,有不同程度的創新。3.老人住宅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基本服務」,以及依照組織資源及特性的不同所提供差異化「創新服務」。4.服務介面的設計,必須同時考慮硬體上與軟體上的溝通介面,且軟體較硬體來的重要。5.服務交付系統設計由過去傳統養老院的「管理」老人,轉為以「服務」老人為中心,強調老人的自由與自主性。6.創新服務的設計與提供,應具備相關領域的產業知識、市場知識,以及人力資源管理。7.新創新服務模式成功推行,必需搭配適當有效的行銷策略、服務產品分配策略與組織發展策略將三構面互相的搭配整合。並於文末提出老人住宅經營管理、行銷與新興服務模式之建議。 / As aging population increases and society evolves, the demand of housing and caring service for the healthy and independent senior increase day by day. In addition, “Elderly Housing” is promoted as one of the development projects of service industry for our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building, medical and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etc. are optimizing that market potential and investing in providing elderly housing service. The researches relevant to elderly housing were almost focused on social welfare, elder's need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etc. However, in the face of mor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elderly demands, how to conduct service innovation and how to operate differential serves successfully become the critical issue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was to study and find out “how the elderly housings conduct service innovation” . The thesis used “4 dimensional model of service innovation”(Hertog & Bilderbeek, 1998)as the study framework and through deeply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s of four elderly housing cases. Then may they contribute to future organizations ( no matter non-profit or profit organization) planning and managing of elderly house. The thesis concludes were as follows:(1) Each study case had different target market and strategy. Innovation service of elderly housing mostly occur in “new service concept”, “new client interface”, and “new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dimensions ; seldom in “technological options dimension”. (2)The elderly housing provide not only “basic service” but also differential “creative service”, according to organize resource and competence.(3)The client interface consider both hardware and software. Softwar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ardware.(4)The service delivery system of elderly housing is more “customer focus”.(5) Offering of innovative service should possess “business intelligence”, “market intelligence”,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6)Successful service providing are linked by marketing, distribution, and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thesis made suggestions in the end.
14

ハンセン病療養所の施設構成と居住環境の変遷に関する研究 / ハンセンビョウ リョウヨウジョ ノ シセツ コウセイ ト キョジュウ カンキョウ ノ ヘンセン ニ カンスル ケンキュウ

境野, 健太郎 25 September 2007 (has links)
学位授与大学:京都大学 ; 取得学位: 博士(工学) ; 学位授与年月日: 2007-09-25 ; 学位の種類: 新制・課程博士 ; 学位記番号: 工博第2852号 ; 請求記号: 新制/工/1419 ; 整理番号: 25537 /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3381号 / 工博第2852号 / 新制||工||1419(附属図書館) / 25537 / UT51-2007-Q782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環境地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髙田 光雄, 教授 吉田 治典, 教授 小林 正美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15

団地映画論―居住空間イメージの戦後史―

今井, 瞳良 23 March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2524号 / 人博第927号 / 新制||人||221(附属図書館) / 2019||人博||927(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木下 千花, 教授 松田 英男, 教授 多賀 茂, 准教授 祐成 保志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16

高齢者の共同居住に適合した住宅の運営手法に関する研究

宮野, 順子 25 July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9934号 / 工博第4217号 / 新制||工||1652(附属図書館) / 33020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髙田 光雄, 教授 竹山 聖, 教授 牧 紀男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17

大學校區及鄰近土地利用之研究

丁福致, DING, FU-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共一冊,約六萬餘字,凡分七章二十一節。 本篇論文主要係為了解近似封閉,且較能獨立發展之大學校區;特區定政治大學及文 化大學及其鄰近地區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其鄰近土地利用現況及特徵,並經由時間帶 之分布、使用類別質與量之探討及附近地區商業業種對大學校區依存程度之研究;同 時對台北市一般土地利用現況加以比較,找出其特性,從而建立類似類似條件下之大 學校區及鄰近土地利用之特殊型態。 本篇論文內文各章茲簡列如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相關文獻之回顧 第三章 研究地區土地利用之調查分析 第四章 研究地區居住土地利用之研究 第五章 研究地區商業土地利用之研究 第六章 研究地區土地利用共同性之比較分析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8

市地重劃作業電腦化可行性之研究

邱鈺鐘, GIU, YU-ZH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市地重劃為促進土地利用,健全都市發展,提高國民居住品質,取得公共設施保留地 之具體有效措施之一。惟重劃作業資料處理過程繁複,作業緩慢,分配作業易生糾紛 ,故為因應時代趨勢,積極推動重劃作業,研究如何以電腦精確、快速的功能,來改 善現行市地重劃作業的工作,實為重要課題。 本文共一冊,六章,五萬餘字,主要在分析現行市地重劃作業電腦化之可行性,以期 有助於市地重劃作業之改進,茲將各章簡述如後: 第一章緒論:說明論文研究之動機、研究目的及研究步驟。 第二章研究方法:說明研究地區與對象,建立研究架構及假設,並敘述分析之方法。 第三章現行市地重劃作業之檢討。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重劃電腦化意願調查分析。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9

家戶住宅居住時間分析-存活模型之運用 / The Study for Household Duration of Residence-Apply the Survival Analysis

黃文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過去文獻中多有討論遷徙行為者,但少有對家戶的居住時間進行分析,本研究首先檢視自有者與租賃者之居住時間,其次為瞭解家戶對實質住宅的經濟需求較大,還是對已建立的社會關係網絡需求較大,提出居住時間的時間相依性問題,即隨著居住時間的增加,家戶會因為對住宅需求改變而愈容易遷徙?還是在累積惰性下愈不易遷徙?最後則是探討家戶居住時間的影響因素,藉由不同的住宅與家戶特徵來瞭解家戶可能的居住時間,以作為住宅遷徙、流動性及其他住宅政策分析之參考。 本研究在實證方法上採取存活分析法,並利用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的橫斷面跨時資料進行研究。實證結果顯示,自有者的存活函數明顯大於租賃者,且自有家戶之居住時間為租賃家戶的3.11倍。另外,家戶遷徙機率具有正時間相依性,反應出家戶隨著居住時間的增加,遷徙機率會增加,然而自有家戶模型的遷徙機率卻呈現負時間相依性。居住時間影響因素實證結果,每人坪數較大,居住時間會較短,而年齡愈大與居住人數愈多者,居住時間會較長。 / Although there are lots of studies exploring migration, few of them focus on analysis household duration of residence. Duration of residenc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a variety of private and pubic decisions and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social and economic phenomena. This study makes a residence duration comparison between owners and tenants. Due to cumulative stress and inertia, moving probability will be increased or decreased. We attempt to describe the duration of residence is positive or negative time dependent. This study also provides the evidence that house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duration of residence. This empirical study employs the survival analysis and uses the data from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survival function of owners is larger than of tenant. Duration of owner residence is 3.11 times longer than that of tenants. Generally, household moving probability is positive while the owner’s is negative. Research finding further reveals that ping per person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residence duration. Age and household size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residence duration.
20

臺灣原住民族的聚居與隔離 / Congregation and segregation of Taiwan aborigines

劉建良, Liou, Jian Li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研究臺灣原住民族居住隔離的現象。以縣市為主要分析單位、鄉鎮市區為次級單位,民國100年年底戶籍人口資料為根據,描繪臺灣地區各縣市原住民人口居住隔離的概況。借用Douglas Massey和Nancy Denton提出五個面向中的均勻度及曝光度兩個概念,檢視原住民人口是否均勻地分佈在空間內,以及在區域內有多少的機率會接觸到多數族群,研究中以D指數及P*指數作為量測居住隔離程度的指標。 / This research examines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between aborigines and non-aborigines in Taiwan. The study surveys the scale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of the Aboriginal population in Taiwan by analyzing the county main unit and township sub-unit based on the census data at the end of 2011. Evenness and exposure, two of the five axis proposed by Massey and Denton (1988), are adopted to examine whether aboriginal population a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space and how much possibility is there for them to get access to non-aboriginal groups.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degree of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by index of dissimilarity-Delta (D) and Interaction Index (P*).

Page generated in 0.02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