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3
  • 13
  • Tagged with
  • 13
  • 13
  • 13
  • 6
  • 5
  • 4
  • 4
  • 4
  • 4
  • 4
  • 3
  • 3
  • 3
  • 3
  • 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比較之研究 / The comparative study in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between new resident students and aboriginal students

林幸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比較了解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學業成就表現的情況與差異,藉實證研究找出最弱勢族群作為教育相關單位實行補救計畫,幫助弱勢學生縮小學習差距的有力佐證,為本研究最主要之貢獻;並從文獻探討分析取出可能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據以了解學業成就與個人基本特性、家庭背景、家庭物質環境間之相關情形﹐期發現影響學業成就差異的相關因素。 為達成上述之目的,本研究以新北市新莊區一國小全校新住民與原住民學生共計382人為研究對象,以文獻探討為基礎,進行學生基本個人家庭背景環境調查,藉以取得各種可能影響學業成績之變數資料,再以其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國語、英語、數學與學期平均成績作為學業成就。最後以迴歸統計方式,探討新住民學生與原住民學生在學業成就上的差異情形,並分析各變項與學業成就的關係。 本研究發現: 一、原住民學生不論是在國語、英語、數學或學期平均成績表現上皆顯著地落後新住民學生。 二、個人基本特性變項中的性別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女生在國語、英語與學期平均成績表現上皆優於男生。 三、家庭背景變項中的父親職業、母親是否工作、學生會的語言、家中輔導課業人數、家庭完整性與是否為清寒家庭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 四、家庭物理環境變項中的補習、參加課後輔導、擁有個人書桌與課外讀物數量對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 最後,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 一、對教育當局的建議:(一)加強家庭教育參與功能;(二)持續推廣多元文化教育;(三)提供弱勢家庭協助,加強對弱勢學生的照顧。 二、對學校行政及教師的建議:(一)強化補救教學系統,推動縮短弱勢學生學習落差之輔導及追蹤計畫;(二)對教育弱勢學生積極的關懷與付出。 三、對家長的建議: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參與孩童學習活動。
2

新住民女性之離婚困境—我國司法判決之敘事分析 / Female Immigrants’ Dilemma After Divorce —An analysis of Taiwan’s Judicial Cases with Narratological View

周逸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古希臘悲劇作家尤里庇底斯的《米蒂亞》,描寫一位蠻邦公主,為了幫助男主角傑森,不惜弒父叛兄,拋下一國公主的身分來到希臘城邦生活,而後因丈夫的背叛,在自己及其二個小孩將面臨被國王驅逐出境的困境下,走投無路的女主角米蒂亞只好手刃親子。文學經典有助於描繪社會問題,《米蒂亞》一劇描寫了異族女性結婚至離婚後所面臨的困境,而藉由文學經典的描繪及互文性作用,本文將分析台灣二十年多年來越籍配偶離婚後之司法判決文本,試圖勾勒出跨海婚姻當事人之想像、法庭話語模式所隱藏之文化意涵及權利關係、及其相關婚姻或移民法規範之變遷與判決之間的影響,二千年後,在法規範都相對完備的狀況下,現代的米蒂亞所面臨的困境為何? 本文第一章節為緒論,包含研究動機,研究判方法及範圍。第二章節則藉由《米蒂亞》一劇,描繪異族女性在面臨丈夫背叛,自己及小孩將被驅逐出境之心理狀態,並回顧法律與文學跨界整合運動發展狀況,包括文學中的敘事學是如何運用在法律文書上,這些敘事觀點及評價,連接了證據與證據之間,重構法律事實,而裁判書內的觀點、語氣、視角、時序排列又如何在我國家事事件判決呈現?法官或不同性別的當事人有沒有其偏好之敘事方式?而不同方式的敘事方式又有何利弊?第三章節則是探討跨海婚姻背景及相關移民法規範之變遷,當中包括近期國籍法修法中可議之處。第四章節則是研究針對越籍配偶的司法判決文本,從程序面及實體面的具體個案著手。程序方面包括跨海婚姻判決中極大比例的一造辯論判決及其送達問題,而實體方面,將呈現台籍丈夫對跨海婚姻的期待與落差,雙方因資源優勢不對等所造成爭取親權之困境,及多元文化政策納入司法系統之情形為何?由於社工訪視報告在法官判斷未成女最佳利益扮演極重要之角色,故本文亦一併討論立法及實踐爭議。在台越雙方經貿、勞工、婚姻事件交流頻繁下,民國52年的「外國法院委託事件協助法」已不敷使用,故我國與越南簽訂了「臺越民事司法互助協定」,以應付更複雜之民事取證及執行等問題,而後續實施狀況都有賴持續關注並調整。最後,不管是法官或社工師,皆是兼具中立及判斷的角色,而自身是否具有全球化及性別意識,都將與當事人的權益息息相關,因此雙方如何進行跨界對話整合或是具有因應社會變遷而隨時修正之能力,皆是亟待觀察之問題。
3

臺北縣國中新住民子女母親管教方式、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

范筱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係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臺北縣就讀國中之新住民子女其母親之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學習適應的差異及關係,並了解就讀國中之新住民子女母親管教方式、新住民子女自我概念和學習適應的情形及其關係。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國中新住民學生自我概念之現況分析 對於自我概念的構面知覺以「學校我」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家庭我」、「生理我」、「心理我」、「社會我」之構面。 二、母親管教方式之現況分析 對於母親管教方式的構面知覺以「母親回應」構面得分最高,其次為「母親要求」。新住民男學生顯著高於女學生,9年級的學生感受母親管教上的要求顯著高於7年級的學生。 三、國中新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現況分析 對於學習適應的構面知覺以「學習環境」構面得分最高,其次依序為「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師生關係」、「學習方法」之構面。
4

大台北地區公共圖書館越南籍新住民服務之研究 / A study of new vietnam immigrant services in Taipei area public libraries

林宜慧, Lin, Yi 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臺灣受到全球化的影響,跨國婚姻遽增;自2005年起,新住民已成為臺灣的第五大族群。作為資訊服務業之一的公共圖書館,應肩負促進不同文化間對話、交流的使命,並因應當代多元文化社會民眾的需求,推行多元文化服務的各項措施。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越南籍新住民本身的資訊需求及圖書館推行新住民服務之現況,並研擬出大台北地區公共圖書館新住民服務之建議方針。透過深度訪談法,瞭解越南籍新住民資訊需求及使用圖書館之經驗,並採用個案研究法,分析館方新住民服務現況、困境、未來規畫及新住民到館使用之情形。 經研究顯示,在越南籍新住民資訊需求方面,語言溝通資訊與臺灣生活有關之常識資訊是越南籍新住民最主要的生活資訊需求,而人際網路及網際網路是最常解決資訊需求的管道;在使用圖書館經驗上,大部分受訪者皆使用過臺灣的圖書館,首次到館之新住民主要是藉由親朋好友引介或為了陪同家人等外在因素而使用圖書館;對於常利用圖書館之越南籍新住民而言,會使用圖書館多起因於增進自我知能;反之,對於不常使用圖書館之新住民而言,除了圖書館本身路程遙遠、交通不便外,阻礙因素尚包含圖書館本身之館藏、人員、空間、宣傳行銷四面向。 目前大台北地區公共圖書館所推行之新住民服務包含提供多語言圖書、期刊、報紙及視聽資料之館藏資源;舉辦閱讀推廣活動及多元文化推廣活動,前者包含影展、書展、參訪及利用教育,後者包含展覽、文化講座、劇場、語言學習、電腦研習等;實行專線諮詢、電子郵件或書面形式之參考服務;建置多語言館藏書目資料、圖書館網頁專區或多語言介面之電腦設備。但服務上主要困境為缺乏專業語言人力、無法順利傳達給新住民相關訊息及經費不足等問題。 由研究結果歸納,建議未來國內公共圖書館推行新住民服務時,可由新住民服務政策、館藏資源、推廣活動、行銷推廣、人力資源等面向著手進行,以提升館方服務品質;最後,亦針對政府機關、學校機構、圖書館主管單位及社福機構四所與圖書館相關單位提出建議,由圖書館本身與大環境相互配合,才可以使得服務更臻完善。
5

糾紛中的自我角色與衡平──越南新住民的司法歷程 / The balance of self-role during dispute process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in Taiwan

邱雅筠, Chiu, Ya-Y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司法的歷程如漫漫長河,本文以四位越南新住民女性的日常生活經驗分享為研究基礎,研究自糾紛轉折進入司法的過程。本文嘗試透過糾紛研究的視角重新觀察,在日常生活中的當事人如何主觀的認知詮釋與其感情在糾紛中的流動與期望。糾紛不僅是法律的議題範疇,同時也是另一個觀看當事人自我角色定位的角度。本文研究發現,在當事人之主觀歷程中,在情感上對於自身的角色定位隨著糾紛歷程的轉折產生相應的轉變,當事人將經歷於妻媳職、母職與脫離關係重塑自我的三個階段。在妻媳職與母職的階段,仍將自身定位於家庭關係當中,隨著糾紛的推進而嘗試透過不同的轉換與改變,以應對糾紛造成的衝擊;第三階段的重塑自我階段,則是當事人主體嘗試透過脫離家庭關係,重新自我詮釋的歷程。 在糾紛的主觀三階段轉變歷程當中,本文提出「『我』天平」模型與天平的秤量作用,說明當事人歷糾紛事件時的主觀思維、內心想法以及行動抉擇,進一步轉變自我角色。「我」天平係當事人內心中對於生活事件、經驗、感受、情緒等,反思自我以及對外界的行動的內心活動,該過程擺盪於「關係我」與「個體我」當中。 本研究發現,在糾紛歷程中,有三種重要的因素作用於當事人衡量,第一為「忍」的機制,其緊密維持著每個階段歷程的轉變與突破,如同天平測量中的校準螺絲,透過「忍」作為首要的調節,引導當事人存續於關係中。第二為「法期待」,對於法律的期待與信念作為當事人維持個體我重要的歸依,法期待促使當事人對於自身主體性充滿信心,其重力作用促使當事人尋求司法資源介入,協助解決糾紛事件。第三為「脫離動力」,脫離動力產生於當事人欲求平衡的趨力,受到「忍」的機制調節,以及「法期待」重力的牽引,使當事人有脫離卻同時受制的作用力。此三種作用促使當事人進行角色的轉換、甚至改變關係,進一步改變糾紛事件狀態。 糾紛事件中的司法現場體驗,當事人從中習得相關法律知識,重行調整對於法期待,卻同時建構起對於權利與法律的思維模式,司法與權利的概念,如同新的校準機制般,安裝進「我」天平,當事人試圖將自己於法律現場體驗到的歧視對待、紛亂的對話場景進行詮釋,並逐漸立於「個體我」的權利思維上,肯定法律的力量。 本研究以糾紛歷程研究出發,欲重現外籍新住民日常生活實景,並嘗試從當事人主觀的角度詮釋日常生活中經驗,對於自身角色定位以及法律思維感受的影響。
6

探討移民輔導政策的政策執行網絡 -以新北市新住民關懷服務為例 / Exploring the care service policy for new immigrants in New Taipei City: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twork

陳品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婚姻移民現象自1980年代興起後,政府為了減少初來台的新住民因語言、文化的不同而產生生活困難之現象,特別制定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希望能夠藉此幫助新住民盡快融入台灣社會。內政部頒布之生活適應輔導措施中,其中一項強調輔導措施應強化社區性的服務功能,因此,內政部始於各縣市成立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由各地方政府依照各縣市的狀況執行新住民相關輔導措施。 在政策執行的層面上,新北市內提供新住民關懷服務的主要有三大行動者,分別為移民署新北市服務站、新北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與新住民家庭關懷服務站,三者間因具有資源交換與依賴的關係而將其視為一政策網絡。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與深度訪談之方式,先了解目前政策的執行現況,並闡述三大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關係與各自在網絡內扮演的角色;除此之外,因採取Rhodes中觀層次的網絡概念,以組織的角度理解關懷站的承辦動機與提供服務之情況,並比較公、私部門的家庭關懷服務站提供服務的區別。 結果發現,新住民關懷服務的政策執行網絡行動者間,雖因同意政策理念而聚合,但行動者之間的互動關係並不緊密,致使成員流動性高,可能影響服務品質。就組織的層面來說,公、私部門的關懷服務站因為組織性質不同、具有不同的承辦動機,會影響執行關懷服務的態度與後續繼續辦理的意願;對非營利組織來說,政府提供的經費不足不僅影響到組織提供服務的內容,更是造成其考慮退出網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綜言之,新北市新住民關懷服務的政策理念雖然受到肯定,但缺乏第一線執行者意見反饋的情形。
7

高雄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執行成效之研究:兩種經營模式的比較

蔡培鈺, Tsai, Pei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利用Parasuraman, Zeithaml & Berry所提供之服務品質缺口模式藉以探討不同經營模式下高雄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所提供的服務品質是否有所差異。透過研究發現,「電話訪問」、「婦女成長課程」、「親職教育暨親子活動」、「多元文化推廣活動」、「中心設施設備」等五項服務的服務品質皆存有微幅的缺口,顯示服務仍有可強化之處。值得一提的是,公辦公營服務中心之服務品質又比公辦民營服務中心的服務品質為高,顯示就本個案而言公部門所提供的服務品質確實不亞於民間團體提供者。另一方面,透過Schneider所指明政策「人力、資源、組織可行性」、「理論完整性」、「政策運作範圍」與「對其他機關所產生之負面影響」等政策執行觀察要素,以及Ewalt & Jennings, Jr. 所指認出「組織結構」、「環境條件條件」、「參與者行為」及「實務工作者行政作為」等實務影響因素配合質性訪談,據以勾勒出高雄市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之執行網絡,並進一步針對服務成效進行檢視。研究結果發現中心人力資源普遍不足、過份倚重量化政策評估指標、部分個管社工未具處理家暴案件專業知能、委辦團體更迭過程中導致部分服務中斷等問題。
8

社群組織對於新移民文化適應的影響-以東南亞女性新移民為例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immigrant organizations on culture adjustment problem of foreign brides : 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female immigrants in Taiwan

任儀梅, Jen, Yi M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70年起,東南亞女性以不同形式陸續來到台灣,其中以婚配來台居多。隨著人口的增加,新移民的議題與衍生的社會問題,逐漸受到政府與學術界重視,然而新移民各種議題的研究,結論都指出新移民必須處理文化適應的問題,才可能突破生活許多困境。因此,本研究從文化適應的脈絡,探討新移民社群組織,對於新移民在文化適應上的協助方式,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並且透過三年在南洋台灣姊妹會的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分析台灣新移民政策與社群組織在實際執行層面上的差異。 文本結構方面,第一章論述問題意識、研究方法以及對過去的文獻進行分析;第二章就新移民來台的背景、現行台灣對於新移民的政策有何不妥之處,使的新移民社群組織有存在的必要性;第三章針對二十至三十位的新移民以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瞭解她們來台後在文化適應上所遇到的問題;第四章是探討社群組織與政府,在輔導新移民文化適應策略與方式上的差異;第五章分為兩個小節,先對上述的論述作結論,歸納出社群組織比起政府對於新移民在文化適應上,又多了一項情感支持的功能,第二節則是針對政府及社群組織提供筆者的建議做為本文的結論。 關鍵字:新移民組織、跨國婚姻、文化適應、東南亞文化、性別研究
9

新住民家庭青少年台灣族群認同、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與自尊之關係探究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thnic Identity and Self-esteem of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n New Taipei City

楊若杰, Yang, Jo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旨在瞭解新住民家庭青少年台灣族群認同、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與自尊在不同人口背景變項上的差異,並探討三者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以新北市板橋區、新莊區、三重區為範圍,共抽取八所公立國中之全數新住民家庭青少年為研究對象,最後獲得496名有效樣本。研究者以「台灣族群認同量表」、「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量表」、「自尊量表」等為研究工具,經資料分析後本研究之結果如下: 一、新住民家庭青少年對於台灣的族群認同與母親原生國的族群認同感,以及在自尊的表現上皆達到中上程度。 二、新住民家庭青少年對台灣的族群認同顯著高於對母親原生國家的族群認同。 三、新住民家庭青少年的台灣族群認同與人口變項有密切關係: (一)「是否與母親同住」會影響整體的台灣族群認同感、台灣族群歸屬感與台灣族群態度。未與母親同住者的整體台灣族群認同感、台灣族群歸屬感與台灣族群態度顯著高於有與母親同住者。 (二)「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總收入」會影響台灣族群知覺。母親教育程度高中以上者的台灣族群知覺程度顯著高於母親教育程度國中以下者;父母親總收入高於四萬元者,其台灣族群知覺程度顯著高於父母親總收入四萬元以下者。 (三)「父親教育程度」會影響台灣族群歸屬感。父親教育程度高中以上者對台灣的族群歸屬感顯著高於父親教育程度國中以下者。 四、新住民家庭青少年的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與人口變項有密切關係: (一)「年級」會影響整體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族群歸屬感、族群態度與族群投入。就讀於七年級與八年級者在整體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族群歸屬感、族群態度與族群投入的程度皆顯著高於就讀九年級者。 (二)「是否與母親同住」會影響整體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族群知覺、族群態度以及族群投入。有與母親同住者,其整體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族群知覺、族群態度以及族群投入的程度皆顯著高於未與母親同住者。 (三)「父、母親教育程度」皆會影響對母親原生國的族群知覺。父、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以上者,其母親原生國族群知覺的表現顯著高於教育程度國中以下者。 (四)「自覺家庭經濟條件」會影響母親原生國的族群投入。自認為家中經濟條件與其他家庭差不多者在母親原生國的族群投入上顯著高於自覺家中經濟低於其他家庭者。 五、新住民家庭青少年的自尊與人口變項有密切關係:「是否與母親同住」、「父母親總收入」,以及「自覺家庭經濟條件」會影響自尊。有與母親同住者、父母親總收入高於四萬元者、自覺家庭經濟優於其他家庭以及自覺與其他家庭差不多者,其自尊會比未與母親同住、父母親總收入四萬元以下者、自覺家中經濟劣於其他家庭的新住民家庭青少年顯著更高。 六、新住民家庭青少年之「台灣族群認同」、「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以及「台灣與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間的落差」皆與自尊達到顯著相關。 七、新住民家庭青少年「自覺家庭經濟條件」、「台灣族群認同」、「母親原生國族群認同」對自尊具有解釋力。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提出對教育策略、政策規劃、實務工作者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具體建議。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s among ethnic identity and self-esteem of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in Taiwan. Three questionnaires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Scale”, “Ethnic Identity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Scale”, and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 were applied for data collection. There were 496 subjects selected from 8 junior high school in Banqiao, Xinzhuang, Sanchong District in New Taipei City.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 1. For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the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and their immigrant mother’s nation and the self-esteem were all above the average. 2. For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the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were higher than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heir immigrant mother’s nation.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as follow: (1) “Residence with immigrant mother”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ethnic sense of belonging toward Taiwan, and ethnic attitude toward Taiwan. (2) “Educational level of immigrant mother” and “Total income of parents”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awareness of Taiwan. (3) “Educational level of father”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sense of belonging toward Taiwan.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as follow: (1) “Grade of adolescents”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identity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ethnic sense of belonging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ethnic attitude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and ethnic involvement of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2) “Residence with immigrant mother”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identity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ethnic awareness of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ethnic attitude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and ethnic involvement of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3) “Educational level of father and immigrant mother”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awareness of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4) “Economical condition of family”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thnic involvement of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steem and demographic variables in the adolescents from new immigrant families. “Residence with immigrant mother”, “Total income of parents”, and “Economical condition of family” ha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self-esteem. 6.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ethnic identity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and “difference of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an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and their self-esteem. 7. “Economical condition of family”, “ethnic identity toward Taiwan”, and “ethnic identity toward nation of immigrant mother” were element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self-esteem. According to above findings, I offered some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work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researchers in the nearly future.
10

臺灣地區公共圖書館新住民閱讀推廣活動之研究 / A Study on Public Libraries Reading Promotion to New Immigrants in Taiwan

鄭有容, Cheng, Yu J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伴隨多元文化洪流之推演,臺灣社會人口結構正產生改變,新住民已成為臺灣第五大族群,是公共圖書館重要服務對象。推動閱讀素為公共圖書館之專業與職志,如何運用並宣傳閱讀活動,培養新住民及其下一代之閱讀能力與習慣,是公共圖書館應兼負之重要任務與挑戰。 本研究運用深度訪談方式,調查越南籍、印尼籍新住民以及國內大型公共圖書館新住民服務,蒐集新住民實際閱讀現況與對於圖書館之看法,歸納公共圖書館推廣、辦理方式與特色,提出我國推廣新住民閱讀活動之策略與建議。 越南籍、印尼籍新住民閱讀時偏好休閒、新聞、親子、課業輔導、家庭關係等主題;越南籍、印尼籍新住民在閱讀偏好上有所差異,印尼籍新住民較偏好閱讀臺菜食譜,而越南籍新住民則有閱讀佛學類資源的需求;除閱讀中文認知困難外,尚存在無法與下一代共同閱讀、閱讀非主要休閒活動等阻礙。 目前我國大型公共圖書館新住民閱讀活動,讀者國籍以越南、印尼籍配偶或移工為主,且分布受地緣關係影響;活動以親子閱讀、圖書館利用、主題書展、文化講座、專題展覽、電影欣賞、讀書會形式呈現,包含異國文化、美食、傳統藝術、童書、旅行等主題,其中親子閱讀活動最受新住民青睞、書展最為常見、圖書館利用活動則有其必要性;特色則有運用獎勵機制鼓勵借閱、開放護照或居留證借閱館藏、聘請專業師資進行原生國家母語專書導讀、出借多元文化書箱或專櫃,將資源遍及各鄉鎮、運用雲端裝置與通訊軟體打造雲端閱讀。 歸納新住民與公共圖書館看法,建議未來國內公共圖書館推廣主題應推陳出新且融合原生國家元素;推廣方式應主動至新住民聚集區域宣傳;推廣對象應廣及新住民家庭成員;推廣管道宜運用紙本、社群媒體等雙重途徑;並建立合作機制,使服務更臻完善。 /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changing by the 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 in Taiwan. New immigrants have become the fifth largest ethnic group, and an important target that public libraries serve to. Reading promotion is the professional and aspir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how to apply and promote reading activities, to develop the reading ability and habits of the new immigrants and their next generation, is important task and challenge of public libraries. The study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d Vietnamese and Indonesian new immigrants current reading situation, and point of view toward public libraries, organize the way and characteristic on large public libraries multicultural service department,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romotion to new immigrants in Taiwan. The study found that Vietnamese and Indonesian new immigrants prefer the topic of leisure, news, parenting, tutoring,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when reading. Indonesian new immigrants prefer to read the Taiwanese cuisine recipes; Vietnamese new immigrants prefer to read the resources related to Buddhism. Generally, new immigrants have difficulties with cognitive when reading Chinese; unable to guide the next generation to read; and have reading barriers such as low motivation. In Taiwan, reading promotion to new immigrants in public libraries have some common circumstances, Vietnamese and Indonesian spouses or workers are the major public library readers, distributed by the geopolitical relations. The common types of activities are parent-child reading, library use, topic book fair, culture lecture, thematic exhibition, screening of films, book club meeting, and other forms of presentation. The topics of activities include the exotic culture, cuisine, traditional art, children's books, travel. New immigrants’ favorite activity is parent-child reading, topic book fair is the most frequent type, library use is indeed a need; and the features of reading promotion are incentives like encouraging readers to borrow books by giving gift, simplifying application procedures of library card by using passport or residence permit, hir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held book reviews by native country’s language, lending multicultural book or counter to every corner throughout the township, applying cloud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application to create cloud reading. Generalize new immigrants’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e and the actual promotion situa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there are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domestic public libraries: The theme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should innovate and integrate native country elements, The approaching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where new immigrants gathered area, The target audience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should be expanded to new immigrant family members, The channel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should adopt composite ways, such as social media and paper declared, Reading promotion should cooperate with the new immigrant organizations, enabling the service perfect.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