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7
  • 7
  • 4
  • 1
  • 1
  • Tagged with
  • 13
  • 13
  • 4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科普書與讀者關係之研究

江欣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的出版市場中,一種科普書流行的現象儼然成形。科普書是普及科學的管道之一,但科普書流行是否表示科學普及了!本研究從科學傳播的角度,試圖了解讀者如何閱讀、購買科普書,以及對於科普書的看法。另外,由於形塑這個科普書現象的環節還有科學專家以及出版社,本研究也針對這兩種身份進行研究。本研究是國內科學傳播中第一次探討科普書的研究,將有助於未來科學普及工作。 本研究採用多重方法進行研究。多重方法的優點在於避兔單一方法所帶來的單一立場、觀點,以了解同一現象的不同立場。本研究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讀者問卷調查,調查時間從民國87年6月24日至7月20日,有效樣本共135份。第二階段則是以深度訪談獲取資料,深度訪談分為三部分,其中讀者深度訪談從民國87年7月28日至9月4日進行,科學專家深度訪談從民國87年10月21日至11月5日進行,而出版社深度訪談從民國87年10月12日至11月2日進行。 至於資料分析方面,在讀者問卷資料上,主要是了解各項資料的分配情形,以及了解各變項間的關聯性,而讀者、專家與出版社的深度訪談資料分析,則根據紮根理論中的登錄方式進行分析並詮釋之。 研究結果發現,科普書讀者以男性居多,年齡以二十一歲到三十歲的學生為主,而這些人真正是科學專長的仍是少數。另外,也從收入、開銷以及自認為的社會階層中.,發現大多數的受訪者都是社經地位較高者。至於科普書讀者的閱讀與購買科普書的習慣並不固定,大多數的讀者只對主題有興趣,或是經由親友推薦才會去閱讀購買。讀者閱讀與購買科普書的原因多是為了增加新知、滿足好奇心等等。至於閱讀與購買的種類,則以軟性科普書為主,而較少閱讀、購買硬性科普書。 另外,具有科學背景與不具有科學背景的讀者也有所差別。科學背景的讀者對科學知識比較有興趣,因而傾向閱讀硬科普書,也比較容易理解科普書中的科學知識。反觀非科學背景的讀者(人文背景)則因不易理解科普書中的科學知識,所以對科普書中的非科學部分較感興趣,因而閱讀軟性科普書。 針對目前的科普書市場,在與出版社深度訪談中發現,不同時期創立的科普出版社有相當迥異的看法與出版作法。普遍來說,早期的科普出版杜比較注重傳播科普書中的科學知識,而近期的科普出版社則認為科普書可以多元化的發展。不過,出版社多是以推廣科學,或是看到現行教育體制的缺失,因此興起出版科普書的念頭。 在專家的訪談中發現,專家普遍抱持樂觀的態度面對現今的科普書出版市場,而對於目前科普書的看法,專家認為應注重翻譯科普書所產生的問題,例如正確性、文字通順等等。另外,專家也針對科普出版環境、推廣科學環境以及寫作等面向,提出不同的看法。至於對普及科學的作法,專家認為基本上並沒有適合所有人的同一種方法。如果真要找出一種可以放諸四海的方法,就是內容儘量要與讀者相關否則就是根據不同學科的特性而用不同的方式普及給大眾。 讀者、專家與出版杜也提出對未來科普書以及科學普及工作的幾點建議。首先,出版社應培養特色,避兔炒作,多出版一些講述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的書籍或是注重內容簡單明瞭、容易理解,尤其應注意一本書應只介紹一個重點,避免過多的重點而變得複雜。另外,由於現在出版市場中大多為翻譯科普書,應注意翻譯中的正確性、文字問題。從翻譯引伸出應重視本土性科普創作,培養本土科學寫作人才,對本土科學教育才會有幫助。至於寫作上,應注意寫作方式與生活結合,避兔過於理論。除了以上幾點外,有讀者特別表示,應在內容中呈現研究結果。 至於專家特別著重在科普書應培養新的科學觀念、政府或民間應自發地成立科普協會等面向上。另外針對讀者的部分,專家也提供讀者在閱讀科普書時一些建議,譬如讀者應該常做功課,比較不同科普書的內容,才能了解書中傳達的科學知識的正確性。 除了上述研究的結果外,筆者認為,現今整個科普書出版市場還是有盲點存在,而非讀者、出版商以及科學專家所稱科普書只要改進了某些要素,就能讓讀者接受,甚至達到科學普及的目標。從問卷調查申發現,讀者大致能接受現在出版的科普書,但從讀者訪談中發現,讀者仍未能徹底理解科普書中的科學知識,更難以何況從中體驗並應用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現今科普出版社似乎忽略了這個問題,也不認為科普書應該達到怎樣的科學普及,反而相當看好台灣科學普及的前景。推究出版商這樣的出版方向,可能又與專家之間的共生關係有關。因為許多科學專家在整個出版市場中,扮演審定者的角色,因此,他們的看法將會影響出版社的方針,如果有特用獨斷的專家掌控出版社,則會主導整個出版市場,而嚴重影響讀者獲取科學知識。這是現今專家與出版社共生關係中,尤其應該注意的。
2

資訊社會中寬頻普及服務政策之探討 / A research on broadband universal service policy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吳品彥, Wu, Pin-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資訊社會的典型現象紛紛浮現,資訊量爆炸對於人類在經濟、政治與文化等生活各層面上的重大影響性,皆促使人類對於網路頻寬和傳輸速度的渴求程度越來越強烈。於是,窄頻網路已無法再滿足龐大且多元的資訊傳輸,取而代之的是寬頻網路的應用。在許多國家陸續推動寬頻網路建置與接取政策的同時,也重新關注普及服務的定位以及其所能發揮的功能,開始思考是否可運用普及服務機制以達到寬頻網路普及接取的目標。OECD早在2003年就曾探討將寬頻網路接取制定為普及服務義務的先決條件。歐盟自2005年起也開始正式討論是否要修改普及服務指令以將寬頻網路的接取納入普及服務的義務當中。瑞士、芬蘭、英國和美國則已經陸續開始推行寬頻普及服務的相關政策。而我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則於2007年開始相繼推動「村村有寬頻」與「部落(鄰)有寬頻」政策,要求普及服務提供者提供偏遠地區居民2 Mbps的寬頻網路接取服務。 然而,將寬頻接取定義為普及服務目前卻受到廣泛探討與爭論,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寬頻網路究竟是不是資訊社會中的基本電信服務。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普及服務機制在各國推動寬頻網路建置與接取政策上的定位,以及目前寬頻普及服務的相關推動方式。這其中牽涉的範圍廣泛,包含寬頻普及服務接取速率的認定、政策推動單位、業者的範圍界定、經費來源的規劃與調整等,在在都牽動著國家寬頻網路的發展。 本研究歸納我國目前數據普及服務與寬頻政策之間的關係,並依據國外推動寬頻普及接取政策的綜合經驗,對於我國未來推動寬頻普及服務的政策提出以下研究建議:(一)確立我國寬頻普及服務的政策目標,政府應該將寬頻普及接取的目標納入「數位匯流發展方案」,確立在2012年之前可以讓我國所有家庭都能接取基本的寬頻網路服務;(二)整合各部會資源,由NICI負責統籌與協調各部會的力量與資源,最重要的是要求各部會配合以達到資源整合的效果;(三)政府與業者合力推動寬頻普及服務,數據普及服務提供者負責建置寬頻網路,政府則負責電腦設備或是網路教育訓練等的後續補助;(四)整合有線與無線技術達成目標;(五)考量是否挹注公共經費以促進寬頻建置的目標。 / With the adv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people become eager for the greatest degree of bandwidth and highest transmission rate on the Internet. Obviously since narrow bandwidth can neither meet the service demands of the masses, nor transmit all data efficiently, broadband has taken on ever greater importance. When implementing policies in regard to 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and access, many countries start to pay their attention again to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universal service and the feasibility of promoting universal broadband access by universal service mechanism. Starting in 2003, OECD has debated the preconditions for widening the scope of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 to include broadband. The EU also began in 2005 the formal public consultation to discuss the possibility of revising Universal Service Directive to include broadband as part of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 However, re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universal service to include broadband now faces many challenges. Among them, whether broadband is an ess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necessary for information society has become the most crucial issue.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universal service in policies of promoting broadband infrastructure and access, as well as current approaches to accelerate implementation of universal broadband acces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Relevant issues include determination of data transmission rate, involvement of government and service providers, sources of funding, among other issues yet to be resolved. By comparison of the approaches among foreign governments with that of Taiwan, this study suggests the following: (1)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lude the goal of universal broadband access into its “Digital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Plan,” providing every household in Taiwan access to basic broadband service by 2012. (2) NICI should take charge of coordinating resources among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so as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all resources. (3) The Governmen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s should cooperate closely and strive to deliver broadband universal service. (4) Both wireline and wireless technologies should be fully utilized. (5) The role of public funding for this goal should be highly considered.
3

農業者による農法の導入意思決定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水稲の生物多様性保全型農法を対象として―

上西, 良廣 23 March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農学) / 乙第13340号 / 論農博第2883号 / 新制||農||1079(附属図書館) / 学位論文||R2||N5247(農学部図書室) / 京都大学大学院農学研究科生物資源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田 滋晃, 教授 辻村 英之, 教授 秋津 元輝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4

インターネットサービスの普及パターンに関する研究 / インターネット サービス ノ フキュウ パターン ニカンスル ケンキュウ

油井 毅, Tsuyoshi Aburai 31 March 2016 (has links)
博士(技術・革新的経営) / Doctor of Philosophy i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 同志社大学 / Doshisha University
5

從新公共服務觀點探討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之研究 / A Study on Universal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in The View of The New Public Service

蔡炳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電信自由化發展,我國電信市場已由公營獨佔變為競爭的局面,但高山、離島或偏遠地區,由於營收偏低或建設費用較高,電信業者在一般商業條件下,較無經營意願,極易造成偏遠地區通信建設落後及數位落差;即使業者正常經營,勢必大幅提高電信服務費用。如此,必然影響該偏遠地區之國民基本通信權益,故須輔以「電信普及服務制度」的政策,以照顧偏遠地區的弱勢族群。 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自2001年6月實施迄今已屆5 年,本研究將從電信普及服務制度之理論基礎研析開始,以新公共服務之觀點針對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提出探討研析,並經由文獻分析、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評估近年來我國電信普及服務之實施成效及衍生之相關問題,而進行理論及實務的分析和探討。 最後,針對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之綜合研析,以作者的認知,試圖拋磚引玉,提出以下政策建議,以期使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更趨完善周延,並作為我國電信普及服務制度未來規劃方向之參考: 一、 電信普及服務制度 應為我國電信自由化過程中,追求「效率與公平」的配套機制。 二、 以新公共服務觀點,電信普及服務應是政府及業者共同應該分攤的責任。 三、 電信普及服務之合理分攤原則,應以提供「電信服務」所創造的「公共利益」為共享主體,不宜將早期屬國營公司之海岸電台通信、教育推廣數據及社會福利補助等業務納入。 四、 歷年電信普及服務的實施成果及實施計畫之查核機制,僅有例行性的服務品質查核與成本稽核機制,未來應有更積極周延的獎勵誘因及激勵措施。 五、 檢討電信普及服務的實施範圍,應避免衝擊過大,宜採漸進方式調整為宜。 (一)不經濟公用電話宜採限縮於偏遠地區。 (二)應排除海岸電臺船舶遇險及安全通信服務為普及服務提供範圍,而改由政府部門編列預算負責推動。 (三)全國中小學校、公立圖書館之數據通信普及服務,宜採漸進方式限縮於偏遠地區。 (四)提高偏遠地區電信數據普及服務補助金額比例,初期可以寬頻未達之偏遠地區村里作為建設試辦點。 六、 應整合政府各單位有效資源,以建立更公平周延的電信普及服務制度。
6

科普訊息的接收與理解──以大學生接收奈米資訊為例 / Audience’s re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popular science: A preliminary case stud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reception on nanoscience information

趙又慈, Chao, Yu Tz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科學概念若能有效地普及於社會大眾,可以加速跨領域知識的整合創新、提高國家的創新經濟產能,並促進社會間的對話與發展想像。因此「科學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全球許多國家推動知識工程的基礎。 所謂「科普」,是把科學研究的結果用一種比較含糊的轉譯方式提供給大眾,目的在於對公眾進行教育(educate)、說服(persuade)與溝通(communicate),讓大眾能學習理解科學的內涵(learned)、具有科學思辨的能力(competent)並能夠以科學精神參與社會事務(function-in-society);傳播媒介則是科普最好的載具。然而,科普的工作一直都有傳播內容過於生硬難懂、望之生畏的困境,無法真正達到普及的效果;學者們認為主要包含科普內容文本、讀者理解以及科學家參與推廣等層面的問題。 本文藉由量化的研究方法初探「科普讀物的圖文呈現形式」在傳播效果上對讀者「認知資訊負荷」、「態度」及「理解」的影響。同時,將讀者的「涉入感」與「先備知識」納入變項,探究讀者「涉入感」與「先備知識」的差異對於科普讀物傳播效果的影響程度。 研究者以「奈米保養化妝品」為實驗科普訊息主題,針對臺灣大學及淡江大學合計507 名的大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科普讀物訊息實驗,並以問卷量測受試者對科普訊息主題的涉入感、先備知識,以及閱讀實驗科普訊息之後,對該訊息內容的認知資訊負荷、態度及理解程度。經過資料整理及統計分析,得到本次實驗相關結果與發現如下: 一、 本次實驗中的科普訊息使用不同圖文呈現形式,但在依變項的傳播效果上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顯示科普訊息的文字與圖像其實可以各自獨立。 二、 科普訊息的涉入感及先備知識均高度影響閱讀科普訊息時的認知資訊負荷、態度與理解程度;認知資訊負荷較小的科普文本,其傳播效果較好。 三、 不同性別的閱聽人,在閱讀科普訊息的認知資訊負荷、態度及理解程度上均沒有顯著的差異,打破一般認為女性不擅長科學的刻版印象。 四、 理工背景學生在閱讀科普訊息時的認知資訊負荷明顯較小,在理解程度及態度上較非理工背景的學生表現僅為稍佳。 此外,本研究發現,新世代的資訊使用行為可能受網路閱讀行為的影響,因此對科普訊息的取用方式,已轉向使用篇幅短、取用彈性大的訊息內容服務;傳統科普傳播講究循序漸近、結構完整的知識傳遞方式,如何因應新世代的資訊使用行為而調整,是未來所有科普傳播工作者思考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 Popular science, sometimes calle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or literature of science, is to transfer and translate the concepts or resul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es to the public in a comparatively vague manner. It aims at educating, persuading and communicating, so that the public could be learned in understanding science, be competent in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be able to function in the society with a scientific spirit. The mass media is absolutely the best channel for popular science. However, most contents of popular science are ver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this has put popular science in a dilemma and couldn’t be “popularized” at all. Scholars believe there’re thre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hievement of popular science: the content design, the comprehension of reader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scientists. This article based on quantitative methods attempts to make a preliminary inquiry into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popular science reading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presentation of graphs. The audience’s “cognitive loading”, “attitud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ce concepts” are observed and their “sense of involvement” and “prior knowledge “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s variable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at 2 universities in Taiwan in June, 2010. There’re 507 students exposed to 3 different types of nanoscience reading. The result indicates: 1)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popular science’s texts and pictures could be independent from each other. 2) Audience’s sense of involvement and prior knowledge bot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ir cognitive load, attitude and comprehension. 3) Audience of different genders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popular science messages.
7

不同產業的伺服器趨勢---以台灣角度看世界 / A Study on The Tendency of Server usage in Taiwan

王鼎瑞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社會的腳步,日新月異的變化,網路成了現今社會人的必需品,失去了網路會導致許多事情都只能停滯不前。因此,伺服器在人類的生活上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伺服器仍然是個不為人知的東西。伺服器乃是指客戶機網路上的一些機器,管理著應用程式、數據和網路資源。客戶機請求服務,而伺服器提供服務。   早期的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數據文件或網路印表機。現在,伺服器則用來完成其他各種服務,如網路管理、各種各樣的信息服務處理、基礎安全性的訪問等。由於整個網路的用戶均依靠不同的伺服器來提供不同的網路服務。因此,網路伺服器是網路資源管理和共用的核心,其性能對現今整個網路的共用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從邏輯上看,伺服器是對應於客戶機的一種服務程式。   根據本研究結果,在近年來國內伺服器使用家數在民國99年後有開始增加的趨向,各個產業的裝置家數也有微小的提高。有鑑於此,本研究擬針對國內伺服器使用之影響因素,進行探究,藉以瞭解產業間的影響關係。其研究結果顯示: (1)伺服器裝置台數1台之公司家數約占五成; (2)機關別的民營企業佔了裝置家數九成; (3)產業別之服務業對伺服器依賴性強。
8

高等教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緩衝組織の構造と機能-革新的教育フレームワークの開発と普及の観点から-

柴, 恭史 23 September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教育学) / 乙第13367号 / 論教博第175号 / 新制||教||198(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服部 憲児, 教授 杉本 均, 教授 南部 広孝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9

養護 : 子どもの心が動く健康教育をめざして : 名古屋市消防局普通救命講習プログラムの活用(VI.原著(個別論文))

佐藤, 喜世恵, SATO, Kiyoe 11 1900 (has links)
国立情報学研究所で電子化したコンテンツを使用している。
10

Diffusion of self-gift consumer behavior in interdependent cultures : the case of self-reward consumption practice in Japan

SUZUKI, Satoko, 鈴木, 智子 26 August 2011 (has links)
経営博士(DBA) / 156 p. /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Page generated in 0.02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