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02
  • 100
  • 2
  • Tagged with
  • 102
  • 102
  • 102
  • 102
  • 74
  • 56
  • 56
  • 39
  • 37
  • 31
  • 31
  • 26
  • 25
  • 23
  • 2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以專利案件為中心論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 /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se adjudication act

洪陸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智慧財產法院已於2008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並開始運作,專責審理智慧財產權案件,並透過將刑事、民事、行政訴訟合而為一的審理制度,解決昔日智慧財產案件冗長審理的弊病,具有維持同一見解、加速審判速度、以及增進效率等功效。在智慧財產法院開始運作及審理法實施即將屆滿一年之際,本論文彙整智慧財產法院近一年來所審結之專利相關案件的判決來回顧審理法實施前專家學者之學理見解以及審理法實施後智慧財產法院實務見解兩者間之差異性,並且針對審理法的幾項重要特色從立法沿革、學者專家見解、法院實務見解等層面進一步加以討論。 本碩士論文共分為九個章節,除第一章緒論及第九章討論與建議外,其他章節主要針對新型態的智慧財產案件爭訟處理制度加以討論,相關主題包括智慧財產法院的成立背景、過程及其定位(第二章)、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的特色,例如管轄權之劃分、設置技術審查官協助法官之案件審理、秘密保持命令制度、民、刑事訴訟關於權利有效性抗辯處理程序、專責機關參加訴訟、加強審理效率化、定暫時狀態處分程序、行政訴訟中容許提出新證據以及遠距視訊審理(第三章);並針對具有相當爭議性之制度規劃進行討論,例如:專屬管轄與非專屬管轄(第四章)、專利權有效性之抗辯(第五章)、技術審查官與專責機關之參加專利訴訟(第六章)、專利行政訴訟中容許新證據之提出(第七章)、以及定暫時狀態處分之變革(第八章)。
2

仿冒查緝與政治獻金

楊敦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商標」與「知識」等無形資產逐漸成為經濟社會中重要生產要素的今日,保障其所有權是維持市場秩序的重要方式之一,為此我國公平交易法第二十條與智慧財產相關法律均有相關規範。本文由政治獻金遊說的角度出發,探討當此類無形資產掌握在外國廠商手中時,本國民選政府如何制定最適的仿冒查緝率。本文研究發現,在沒有利益團體遊說的情況下,本國政府的最適查緝率為零;然若外國正版商的參與政治獻金遊說,即使本國政府對全國福利的重視程度相對於政治獻金兩倍以上,外國正版商的遊說仍可能大幅改變本國政府的選擇,使查緝率大幅提升至仿冒能夠在市場生存的查緝上限;若外國正版商與本國消費者均付出政治獻金遊說,則雙方將會落入類似囚犯的困境中。
3

事業就有關智慧財產權事項寄發警告函涉及公平交易法之探討

邱琦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據我國公平交易法第四條的定義,所謂的競爭是指「事業以較有利的價格、數量、品質、服務、或其他條件,爭取交易機會的行為」;而對照同法第一條的立法目的可知,公平交易法所強調的是效能與倫理競爭。除了重視事業如何憑藉著競爭,達到整體資源的最有效運用外,同時亦須兼顧競爭手段本身約合理性以及正確性。 干擾自由競爭的現象大致可分為二種:一為限制競爭,亦即以一定的市場行為減低市場競爭的活潑度;一為不公平競爭,亦即以非法或反於社會所認同的手段,從事競爭,而有礙競爭倫理。不公平競爭行為,有可能造成市場競爭度的升高,亦有可能降低競爭度。基於維護公平、正義,亦同屬重要的社會價值,所以多數國家莫不運用法律手段,介入管制不公平競爭行為。而因為智慧財產(一般最重要者為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本身具公共財的特性與於產業運用時的不確定性及風險性,除非對該產品之市場價值能有適當之維護制度,否則將減低智慧財產權人從事研發工作之誘因。而一般國家經常運用之法律手段即是:先創造法律上的壟斷權,而將之授與公共財之供給者,一為加強法律之執行,以保護供給者之壟斷權(即排他權)。是以,在概念上,競爭法保障開放競爭與智慧財產權法保障排他權利間一向存在著緊張關係。 智慧財產權人或自命權利人於司法訴訟程序尚未終局確定前,逕以寄發律師函或警告信函或其他使公眾得知方式,予疑似侵權之競爭對手或其經銷商及顧客或潛在交易相對人,促其不要經銷或購買競爭對手之產品,是我國實務上存在的特殊情況。公平交易委員會(以下簡稱公平會)並因此於民國八十六年通過「審理事業發侵害著作權、商標權、或專利權警告函案件處理原則」(以下簡稱「處理原則」),俾為企業界從事相關行為時得有一參考的規範。事業為上開行為常見方式有:(1)、自行或委任律師對競爭對手之交易相對人或潛在交易相對人發函,此為律師函型式;(2)、事業主體亦可自行寄發敬告函或警告函予其交易相對人或潛在之交易相對人;(3)、事業主體自行或委託律師於報章媒體刊登公開信或廣告啟事,以散布或傳述競爭對手侵權行為資訊等等。在探討其應受如何行為評價及規範時,首先即有憲法上言論自由保障原則在此有無適用餘地,及所適用之憲法管制界限是否有所不同的問題;其次,涉及如何闡釋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依照著作權法、商標法、或專利法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不適用本法之規定」的規範意旨,即本條對於行使智慧財產權之正當行為所能排除適用之公平法範圍究竟如何?於何種情況有法益衝突疑慮?是否包含「不正競爭部分」?警告函之寄發行為是否有適用「權利濫用」概念加以規範的可能?目前就該等行為是否有規範不足的問題?以關係「智慧財產權事項」為由課予事業為上揭行為前一定的踐行程序義務是否妥當?且縱認成立「不公平」競爭要件,又應如何適用公平交易法?各法條間適用順序為何?上述種種問題,皆是為本論文所探討之重點。 事業就有關智慧財產權事項寄發警告函涉及公平交易法之探討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4 第二節 研究方法......................................6 第二章 事業寄發警告函的行為案件類型分析...............8 第三章 「警告函之寄發行為」與 「言論自由」的憲法相關問題 15 第一節 言論自由.......................................15 第一款 商業性言論....................................18 第二款 譭謗性言論....................................23 第三款 商業譭謗言論..................................26 第二節 管制的界限.....................................39 第三節 法律保留.......................................42 第四章 不公平競爭法與智慧財產權之基本關係..............45 第一節 不公平競爭之規範目的與保護法益.................45 第二節 智慧財產權之性質與特徵.........................49 第三節 智慧財產權與競爭政策的關係.....................51 第四節 智慧財產權與不公平競爭法之關係-以「懸疑效果」為中心 56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的侵害問題...........................67 第一款 序言..........................................67 第二款 「專利侵害」..................................67 第三款 著作權侵害....................................79 第四款 商標侵害......................................87 第五款 小結..........................................92 第六節 寄發警告函行為的公平交易法上違法性初探- 以寄發對象為區分.............................. 95 第七節 公平交易法第四十五條之適用--以「權利濫用」為中心 108 第五章 事業就智慧財產權事項寄發警告信函行為可能違反的公平交易 法.......................114 第一款 獨占.........................................117 第二款 不公平競爭...................................118 第三款 不實廣告.....................................124 第四款 營業誹謗.....................................127 第五款 公平交易法第二十四條.........................129 第一節 公平交易法上責任主體..........................133 第六章 結論及建議....................................153 附錄一:主要參考文獻...................................160
4

兩岸技術移轉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策略之研究 /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strategy across the straits

葉一忠, Yeh, Stev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在目前兩岸充滿多種互補性及政治不確定性的環境之下,兩岸廠商如何從事技術移轉與保護智慧財產權。藉著對 IBM 公司、宏碁電腦、一生科技與工研院等四家個案公司的訪談,藉以發現廠商之間作為的異同。 本研究發現:一、規模較大、組織較健全的公司,如 IBM、宏碁與工研院,都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部門,專門負責智慧財產權相關事宜。因此,有良好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與成效。二、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建立有賴於經驗的累積,宏碁電腦智慧財產權制度的演進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宏碁的智慧財產權管理策略,從 1980 年代消極被動的作法演變到 1990 年代積極主動伸張智慧財產權的進化軌跡,為台灣本土廠商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三、因企業文化或其它考量因素之不同,同樣是智慧財產權管理完善的公司,有的採用中央集權式管理,以求事權統一,如 IBM 公司;有的則採分權式管理,以達到因地制宜的目的,如宏碁電腦與工研院。四、小型企業,因資源與經驗受限,以致於在組織方面沒有獨立的智慧財產權部門,因而在技術移轉時有關智慧財產權保護事宜必須依賴外界技術顧問公司或法律事務所的專業服務。五、小型企業由於缺乏智慧財產權的認知,若其所依賴的技術顧問公司或法律事務所,因對本企業之需求不夠了解或其它因素,未能對智慧財產權保護提供明確、適當的建議,就極有可能造成在技術移轉合約中對智慧財產權缺乏明確的保護條款。 基於上述研究發現,為使將來兩岸技術移轉能有更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本研究建議:一、在國家層次的保護措施方面:(一)積極加入國際或區域性組織,以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課題而言,最重要的組織有:1. 世界貿易組織(WTO);2.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二)與大陸協商簽訂投資互保協定,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下,要大陸與台灣簽署投資互保協定是很困難的,在這種互保協定對保護台商投資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二、在廠商層次的保護措施方面:(一)健全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 IBM 與宏碁公司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制度提供了良好的參考典範,不同廠商可參酌本身條件與需求作適度修正引用。(二)健全技術移轉策略:為達成企業技術引進之既定目標並避免衍生相關智慧財產權糾紛,企業從事技術移轉必須有--完善的策略規劃。(三)簽訂妥善的技術移轉合約:必須將相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條款列入技術移轉合約中,以有效預防紛爭於事前,於事後若產生紛爭亦可提供紛爭解決的依據。(四)避免陷入經濟間諜的陷阱:必須確定交易的合法性,在消極面需避免陷入經濟間諜的指控,在積極則需思考如何預防企業本身營業秘密被偷竊。
5

資訊廠商智慧財產權攻防策略之研究--以動態策略之觀點

楊維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幾年來,國際商場上競爭已從單純產品品質的爭霸,轉向以智慧財產權為主的競技;而台灣高科技產業在國際市場表現耀眼,當然成為先進國家廠商首要的攻擊目標。但是台灣廠商對於智慧財產權的管理與應用,幾乎是毫無概念,以往的做法都是付出一大筆權利金了事;但是隨著經驗的增加,台灣廠商也慢慢體會出管理智慧財產權的重要,但是如何去管,如何將智慧財產權與企業經營策略相結合,正是台灣科技廠商未來成長中所面臨的最大問題。 本研究企圖將智慧財產權視為一項企業資源,將它視為可以商品化交易的商品,並且從管理的層面切入,將智慧財產權與策略管理作一配合,以動態策略之觀點,描述不同時期個案公司的策略作為,希望能提供企業在制定決策時的思考邏輯架構,期能對高科技產業智慧財產權策略運用問題,提供不同角度的見解。 本研究以台灣資訊產業中,挑選在智慧財產權運用上較具代表性的企業,從較長的時間構面深入探討其動態策略演進。 本研究將智慧財產權策略演進的階段區分為四期:概念醞釀期、數量累積期、品質控制期、與策略聯盟期。不同階段下,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與本身的實力均有不同,自然應採取不同的策略作為以茲因應。在概念醞釀期,主要是以智慧財產權制度的建立與智慧財產權概念的推廣為基礎的策略作為;在數量累積期,企業皆會建立專利提案獎勵制度、聘請專業的專利人員、並且大量累積專利數目;在品質控制期,由於企業已經有了不少的專利,因此會開始從嚴要求專利品質,並且從事專利佈局;在策略聯盟期,企業已經累積了不少專利的經驗與實力,於是開始積極尋找策略聯盟的對象,以增強企業本身的實力。 本研究發現:一、在台灣的資訊廠商大都是公司本身面臨外界追索權利金或官司糾紛的壓力下,高層經理人才會開始重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二、幾乎大部份的台灣廠商都停留在數量累積期。三、鴻海精密公司所建立的智慧財產權訓練制度,最值得業界參考。四、宏碁公司在交互授權的經驗,值得業界效法。五、台灣資訊廠商普遍有研發工程師從事研發工作時間太少的現象,這對於公司專利數目的累積與專利品質的提昇,有相當大的傷害。六、專利部門主管最好是同時具備技術與法律背景,對於公司專利建度的建立,有正面的幫助。七、資訊廠商在完成策略盟聯盟期後,下一個階段,就是扮演產業中積極、主動追索權利金的角色,並且智慧財產權策略為企業經營策略的主軸。
6

仿冒查緝與外國市場之關稅連結 / The tariff link between enforcement rate and foreign market size

廖晏君, Liao, Yen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國際貿易日趨活絡的情況下,智慧財產權受侵害之問題,已成為持續關注的問題。本文探討當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為外國正版商所擁有時,外國政府透過關稅連結下,本國政府將如何制定國內的仿冒查緝率。透過本研究我們發現當外國市場規模較小時,本國政府會將仿冒查緝率定為零;當外國市場規模夠大時,本國政府會將仿冒查緝率定為查緝率上限;而當外國市場規模介於前兩種情形之間時,仿冒查緝率有可能為零或查緝率上限。 / Because of intense international trade, infrin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s caught the persistent atten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domestic government decides the optimal enforcement rate through tariff link whe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held by a foreign company. We find the domestic government would set the enforcement rate to zero when the foreign market size is small. On the contrary, when the foreign market size is large, the domestic government would raise the enforcement rate to the upper limit. Besides, when the foreign market size is moderate, the enforcement rate would be zero or at the upper limit.
7

我國生技新藥研發公司智慧財產權策略研究

江佳玶, Chiang, Chia-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一般定義上,新藥通常指稱「新發明之成分」,也就是所謂專利藥或品牌藥。值得關注的是,1990年代起,歐美傳統製藥公司將新藥研究開發活動委外,或以合作研發方式與小型專業生技公司或學術機構合作,使得全球製藥產業結構走向專業分工,這些小型專業生技公司專注於新藥探索階段及新藥早期開發階段,例如尋找創新的藥物標的、快速自動化篩選先導化合物、進行臨床前研究,本研究將其定義為「生技新藥研發公司」,傳統製藥公司則有機會購買、引進授權或以併購方式取得其先導化合物、候選藥物進行較晚期開發及臨床試驗,最後通過審核許可上市行銷。 智慧財產權策略,實為企業考量其規模大小、技術水準等因素後,所訂定專利權、商標權、營業秘密、著作權四項法定權利「取得」、「授權」、「訴訟」的指導性原則,擬訂合適有效的智慧財產權策略,將有助於排除喜擅模仿的競爭對手、增加營業外收益,及保護企業受到不當攻擊及榨取。 本研究訪談三家我國生技新藥研發公司,首先初步了解其智慧財產權管理概況,並且以較有系統的方式描述出企業策略、智慧財產權策略的形貌,並對企業策略與智慧財產權策略互動進行整理與分析。 事實上,我國新藥研發公司的目標市場大致相當類似,但企業策略則略有差異,主要受到其切入產業價值鏈位置之影響。在企業策略與智慧財產權策略互動方面,早期布局的卡位申請策略,有助於放眼國際成長性市場;不倚靠單一內部來源取得智慧財產權,更能加速整合互補性資源;積極尋求向外授權、不排除權利共享,能使企業有機會爭取短、中期資金收益,幫助企業建立較為穩定的基礎。
8

專利權運用情境對專利價值因子之影響–以專利權融資、入股及訴訟情境為例

陳玉萍, Yu-Ping, C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專利權融資、專利權入股及專利訴訟皆為現今相當重要的專利運用方式。專利權價值辨識為企業多項活動進行之基礎,舉凡如專利權融資承貸額、專利權入股金額及專利訴訟等,皆須先對專利權價值做認定,才有下一步行動之可能。 專利權在不同的運用方式下應有不同的價值,然而現今鑑價方法中並未探討不同運用情境下專利之價值,將專利權價值視為單一,以致於在實際運用上遭到限制。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前述三種運用情境下,影響專利權價值的因子。 本研究將分析專利鑑價利害關係人在評估專利權價值時的認知重點,以探討專利運用情境是否會影響專利權價值因子之項目及其優先順序?特別是在專利權融資及專利權入股的情境下,主理人(銀行、創投業者等)與代理人(鑑價機構)不同立場的角色差別對專利權價值衡量觀點會有何不同? 因此,本研究擬就下列問題進行討論: 問題一:現行鑑價相關理論衡量專利權價值之原理及限制為何? 問題二:在專利權融資、入股及訴訟的情境下,有哪些較重要因子影響其專利價值實現? 問題三:當專利運用情境不同時,其價值因子是否有所不同? 問題四:承三,若有影響,其重要性程度優先順序有何不同? 問題五:現今鑑價機構在融資、入股情境下,在專利權價值衡量看法上與主理人有何差異? 並提出建議為何? 最後,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 1、 現有之相關鑑價方法未能真確評鑑出專利權價值之主要原因,部分係未考量專利權之運用情境,而傾向於給予專利權單一價值所致。專利權之價值衡量重點應與運用情境有相當大的關係,三種情境下變數及參數估計應有不同的觀點。進行專利權鑑價時,如果能加以了解個別運作情境下專利價值之衡量重點,搭配現今既有之鑑價理論,較能反應出不同運用情境下專利權之價值,讓專利鑑價發揮實益。 2、 在專利權與商品間的關係複雜,層次甚多,吾人整理融資、入股及訴訟的過程中的主要影響因子,共有18項重要因子影響其價值實現,可分為六大構面。(詳細因子,請見內文) 3、 在專利權融資、入股及訴訟情境下,其必要考量之價值因子不同,且其重要性程度優先順序亦不同。 (1) 專利權融資之必要考量因子依序為:「事業化潛力、收益及風險」、「產權狀態」、「法律地位穩固程度」、「該技術對該產品的關鍵程度」、「技術實力及未來經濟年限長短」、「在企業中之定位」及「技術的完成度」。主要係基於授信5P中之客戶還款能力、擔保品處分及還款意願的考量。 (2) 專利權入股之必要考量因子依序為:「事業化潛力、收益及風險」、「該技術對該產品的關鍵程度」、「法律地位穩固程度」及「技術實力及未來經濟年限長短」。較著重於技術及商品化收益。 (3) 提起專利權訴訟之必要考量因子依序為:「Claims是否能排除競爭者」、「該技術對該產品的關鍵程度」。較著重於法律上勝訴的難易度及該專利權對商品的關鍵性。 (4) 「技術對該產品的關鍵程度」為各情境下之共通因子 。 4、 在融資、入股情下,鑑價機構對專利價值因子之認知與主理機構(銀行、創投業者等)不同。因此在鑑價之前應特別針對這些不同點加以溝通,較能幫助主理人與智財服務業間在價值認定上達成共識。 (1) 融資情境下「該專利權在融資企業中之定位」,主理人給予相當高的重視,認為企業越重視該專利權,越能提高其還款意願,然而鑑價機構對其評價較低。「Claims是否能排除競爭者」及「受侵權時,採取法律行為的難度」兩法律構面因子,主理人對其重視程度明顯較代理人為高,因為銀行所握有的擔保品係專利權之權利質權,若侵權者能輕易by pass,則對該專利權之價值將有大幅影響,此部分尚未明顯成為鑑價機構之考量。 (2) 入股情境下,「法律地位穩固程度」與「受侵權時,採取法律行為的難度」等法律構面的因子,鑑價機構對其關注程度明顯較主理人為低,而「產權狀態」因子亦為鑑價機構與主理人有明顯差異之因子。 / Patent-based financing, patent-based investing and patent litigation are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of patents. Patent valuation is usually the first step of corporate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oceed the activities like buying stocks by patents. The value of patents will be different under the diverse conditions of applications. However, the concept is neglected in the patent valuation process. It still emphasizes on single value pursuit. This results in the limited effects in the end.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tent application types, by analyzing the points of view of related parties when valuing patents. Therefore, the objects of the research were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s the follows: 1、 What are the theorem and limitation of existing patent valuation? 2、 Will different applications affect value factors? 3、 What are the different key factors of value under patent-based financing, patent-based investing and patent litigation? 4、 Following the question 3, what is the difference of key factors’ importance? 5、 What is the difference of views between principal and valuation agents under patent-based financing and patent-based investing? At last, the research concluded that: 1、 Patent application types do really affect patent value. There should be different parameters and variables under the three application types. 2、 There are 18 key factors, constructed to 6 angles, affecting patent valuation. The 18 key factors are listed in the text. 3、 Patent application types do affect value factors, in constitute of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priority of these essential factors. The differences are listed in the text. 4、 The different standpoints do affect the results of patent valua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views between principal and valuation agents under patent-based financing and patent-based investing. The differences are listed in the text.
9

勞動者智慧財產權歸屬之研究

陳寶翎, CHEN ,BAO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近世產業、科技不斷地變革、精進,使得目前的勞資關係已與工業革命之初,有著相當大的變動,不再是勞動者自保或者以社會國理念出發的勞動法規所能完全涵蓋。專業與創新的知識已是現代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有了這個認知,使得「智慧財產權」的概念更加光芒萬丈,因而促使智慧財產的規範日益複雜,觀諸近世文獻資料,普遍被討論地泰半是有關智慧財產權的外部關係或對第三人侵權的探討,反之,對於智慧財產權內部(勞、資)權益歸屬的討論,則較不被重視;況且觀察經濟權力強弱消長,勞動者置於智慧財產權的領域之中,地位反愈顯得薄弱。 因此,勞動者在智慧財產權中權益之歸屬,此問題跨越民法、智慧財產權相關立法及勞動法交錯的領域,冀望藉此探討,能有助此問題之解決於萬一,並且非一昧地賦予勞動者權利,而苛課企業主責任,希望能夠跳脫出傳統的勞資角力的刻板印象,發展出一個嶄新的架構與視野,具體而微地重塑勞動關係。 本研究旨在探討勞動者智慧財產權歸屬的問題,由兩大問題出發,在研究脈絡上,首先處理的議題乃是,就智慧財產權法的架構中,找尋國際上及國內立法相近似的法制,以之作為本文研究的對象。再者,處理的議題是勞動者在智慧財產權法的權益為何,以上述該法制為基礎,分別加以探討勞動者於智慧財產權法中所擁有的權利、應負擔的義務及權利的限制。再次,進一步探討,從企業契約的規範中,是否能夠兼顧勞動者之智慧財產權權益及企業之利益,以企業契約為討論的基礎,逐一對其加以分析之。 本研究從第二章至第四章,即以上述三大方向加以構築。第二章的重心是藉由國際條約及國內立法的陳述,點出智慧財產權在現今法律秩序中所佔有的一席之地,以之作為「勞動者智慧財產權歸屬」研究之引子。第二章在通篇論文中可作為問題思考之基石,同時從文獻中分別闡述各智慧財產權的類型及其特性為何。於第三章論述勞動者立於智慧財產權法域中的地位如何,推其具有可研究性,以「勞動者」作為智慧財產權歸屬之研究對象。第三章係對研究對象之權益範圍加以釐清並分類探討。於第四章乃就實務上企業實際運作加以探討,就契約形式及實質內容分別論述分析。而第四章所討論者,亦是在觀察現實的運作與法律規範的落差。第五章為本文研究之結論及建議。
10

台灣電影產業之智慧財產商品化研究 / A study on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 Taiwan film industry

洪誠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電影產業發展至今,經歷了查禁、控制、國際競爭等艱辛的階段,一直以來,本土產製的電影很少有出現轟轟烈烈的商業成績。所謂的「國片」縱有不少智慧財產的產出,往往亦盤旋於台灣電影市場邊陲,極難成為大眾消費者眼中的主流商品。由此可知,台灣電影人豐富的創意價值,雖然在本質上是由層層智慧財產緊扣而成,卻在電影市場中缺乏創新的營運機制,使得藝術文化與市場的配合失去平衡,總體效益不了了之。   一部電影,本質上往往仰賴各方面創意為基礎,而創意的具體化則該透過適當的法律制度,以「智慧財產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形式呈現,並加以應用於商業策略之中。換句話說,「商業策略」才是電影創意能否在大眾市場發揮價值的主要概念。過分注重法律保護、政策支援;或過度將票房表現視為電影創意人的價值,恐非台灣本土電影起死回生的好方法。   2008年,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蹟的《海角七號》以亮眼的票房紀錄讓眾多台灣電影圈的人士看見了未來的希望,然而《海角七號》的製作團隊本身卻沒有積極利用電影產出的智慧財產。之後,一系列本土電影接著《海角七號》之勢上檔,不僅票房結果差強人意,智慧財產的運用更是闕如。故本論文以《海角七號》為個案,分析各項電影智慧財產的產出與應用情況,以探究如此空前的票房與其智慧財產價值發揮的關聯性。   本論文亦以「智慧財產商品化 (Commercialization)」及「智慧財產行銷」的概念為基礎,探求國片當前面臨的智財商品化問題與可能調整的方向,最後結論各項發現,建立智財觀點下的「電影市場價值組成」與「階梯式電影價值產生模型」,嘗試為台灣建立創新的電影智慧財產行銷運用方式。 / In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film industry has gone through many arduous and crucial stages, including politically planned prohibition, bridles from government, and global competition. Ever since then, there are hardly successful cases. The so-called "Taiwan Cinema" might provide very much 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 the film industry; however, the value of IP could not be merchandised well at all. It's difficult to make the IP of "Taiwan Cinema" be consumed by audience or consumers. Today, the creativity of Taiwan cinema production is absolutely sufficient, and properly conjugated to IP, nevertheless, the realization of creativity value still fails to get the balance between art, culture and marketability. A "movie" intrinsically consists of multiple creativity, and which is concretized with legal system to ma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come into being. And then, the IP can be applied to business strategies. Therefore, the business strategies ought to be critical to the IP value in mass market. In other words, paying to much attention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and administrative policies may not be proper. In 2008, the movie "Cape No. 7" achieved many expectations of many people. Despite the demolished box office records, the film production team seems not to actively commercialize the IP from this movie, and so do many Taiwan cinemas after "Cape No. 7".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mmer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x office performance and the value of IP application,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situation of IP commercialization of movie "Cape No. 7". On the other sides, this study will also point out the challenges Taiwan film industry is just undergoing at present, and try to provide appropriate suggestion based on the views of IP commercialization and IP marketing. Finally, this study will conclude the findings and comments to establish the “Compositions of Market Value of Films with Value Generation Model” and innovative means of IP operation in Taiwan film industry.

Page generated in 0.022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