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9
  • 35
  • 4
  • Tagged with
  • 39
  • 39
  • 27
  • 22
  • 14
  • 14
  • 12
  • 11
  • 10
  • 10
  • 10
  • 9
  • 8
  • 8
  • 7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權證篩選之實證研究-以指數標的及台灣50的權證為例 / Empirical Study in Warrants Selection, Based on Index and Taiwan 50 Equities

林祈安, Lin, Chi 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藉由研究權證基本特性,以及結合市場實際價格資料,在確定標的物前提下,篩選出在固定期間內獲取最大獲利之權證並統整其權證特性,作為一般大眾在篩選權證時可經由設定與獲利權證相同區間之價內外程度、隱含波動度、距到期日時間、實質槓桿比等條件提高自身獲利潛力。實證結果顯示, 短天期投資者可挑選隱含波動度低、剩餘天數高以及買賣價差較低之權證。而長天期或波段投資者可挑選隱含波動度低、與標的價格連動較敏感之價外認購權證,以及隱含波動度高、與標的價格連動較不敏感之價內認售權證。
2

我國認購(售)權證發行與上市管理探討

邱榮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自民國86年開放發行認購(售)權證業務,因認購權證屬新種金融商品,主管機構在理解與經驗不足下,將其商品核定為「有價證券」,並依其架構予以管理與規範,並架構於母法「證券交易法」之下,而也因此為往後十年的權證市場種下龐大市場面問題,包含業者所得課稅爭議以及發行機制不合實際運作等。在過往十年,即使主管機關已努力進行各方面修正,但是市場牛步的成長確是不爭的事實,相較於亞洲各國,台灣權證市場的確是有很大的修改與成長空間。 本文期能以參酌香港市場規範制度,提供本國主管機構在未來針對權證管理與發行一修法方向,而其建議包含: 一、 取消限定分散以及最低成數銷售制度 二、 加強監管制度,強制發行人提供流通量造市活動 三、 取消單檔發行量限制,增設再發行(Re-Issue)制度 四、 縮短發行天期限制,降低已無價值的權證管理問題 五、 風險控管制度應再研議 / The first derivative warrant was listed on the Stock Exchange of Taiwan Limited in 1997. At the time derivative warrants were regarded as a novel product and as such there were no specific provisions in the Listing Rules for the listing of warrants. In this respect, the early decision to list warrants by adapting the rules for equity securities has shaped the current contents of the Listing Rules. The first listings of derivative warrants were accomplished by adapting the rules for the listing of equity securitie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rivative warrants. Finally, three recommendations will be provided in the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sessions. 1. Suggest the Exchange to abolish the requirement to place warrants to a minimum number of places and to abolish the current 30% limit on the percentage of an issue which an issuer may retain at launch. 2. Provide a regulatory regime that is more tailored to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of derivative products and the issuer shall be required to provide liquidity in each structured product issue. 3. Suggest the Exchange to abolish the minimum size of the each issue of the derivative warrant and provide a rule for the Further Issues (Existing Issue or Re-Issue). 4. It is proposed to allow Issues with a minimum period the expiry of three months compared to the current six months to avoid the problems of the listing management. 5. Should be mort study of the regulations of risk controls.
3

券商發行權證之損益與權證課稅合理性之探討

陳俊銘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證期會自八十六年六月開放權證市場之業務以來,雖然認購權證是屬於多頭的商品,會因證券市場之多頭或空頭而有發行及交易上熱絡或冷清的差別,但整體而言仍是成績斐然。美中不足的是權證發行商課稅問題之疑義自始至終未有合理之解決,成為發行商發行商心中考量發行權證與否時最大之陰影。 本研究之主要動機,便在於探討目前權證課稅規定,進一步討論替代之方案,並透過券商發行權證行為之模擬,評估在交易成本等因素考量下,券商發行權證之損益情況以及現行稅制之合理性。 本研究結果為:一、按照目前課稅方式下,認購權證的租稅成本過高,所以無法活絡認購權證的發行與交易市場,可行之替代方案有二: 1.就權利金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但將避險損失納入所得之扣抵項目,以符合稅法中收益與成本配合原則; 2.採有價證券課徵交易稅之觀念,就認購權證權利金部分課徵證券交易稅,權利金之收入不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券商於權權證存續期間所進行避險之交易之損失,亦視為證券交易所得,不計入營業所得之扣抵項目。 二、模擬結果發現,券商若依B-S理論價發行權證,不僅收取之權利金將全部虧損,還會額外遭受一筆佔權利金金額13.48%的虧損。三、放寬交易成本及無風險利率之假設範圍後,得出若欲依現行規定對權證課征25%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券商在只求預期損益兩平下之權證發行價格將高出理論價格比例達46.8﹪∼62.1﹪。
4

認購權證發行券商避險操作損益分析

王佩甄, Wang, Pei-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認購權證發行券商在發行權證時,流通在外權證相當於是發行券商的負債,而由於權證價格會隨現貨價格而波動,因此,發行券商為了要保有權利金的收入,不致於被負債面的波動侵蝕掉,會同時在現貨與權證市場進行避險的操作。此外,為了維持權證市場的流動性,也會在權證市場上進行造市的活動。本論文利用發行券商所提供的權證帳戶操作資料,來研究發行券商如何在現貨市場與權證市場進行避險與造市的行為,以及影響避險與造市行為的因素有哪些。再則透過迴歸模型的建立,分析這些因素對於發行券商避險帳戶報酬的影響方向與效果為何,並且檢驗風險降低的成效如何,以提供發行券商在進行避險時的參考。 關於影響避險帳戶的因子,主要有權證與現貨的買賣,權證市場與現貨市場的流動性,包括成交筆數與漲跌停等限制,資訊不對稱風險,月底作帳行情,隱含波動率,Gamma風險與Vega風險等。 經由實證的結果發現: (1)發行券商經由現貨市場進行避險的行為,會受到流動性風險與資訊不 對稱風險的影響,並且避險誤差越大時,對避險帳戶的報酬會有負的影響。 (2)發行券商也會透過權證市場進行避險的行為,來分散股價波動過大的情形,但僅透過買賣自身權證的方式並無法完全降低風險。 (3)發行券商的造市行為主要是透過隱含波動率的高低來進行買賣,而發行當時股價波動度的高低也會影響到日後的造市行為。  (4)市場上流動性越好時,對避險帳戶的報酬有正的影響。  (5)資訊不對稱風險對避險帳戶有負的影響。  (6)月底的作帳行情在本研究的個案公司中並沒有顯著的效果。
5

兩種新奇選擇權之理論應用

陳嘉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包含兩篇獨立文章,上篇內容為延後選擇型匯率連動權證,主要藉由風險中立評價法,以組合與拆解之觀念說明利用已知的權證類型,可以創造出更具效益之新奇權證,並對其評價與相關避險策略做進一步探討。下篇內容為重設型權證,重心在定期重設權證之風險特徵與策略應用,並以模擬一例證說明附加重設型權證之操作策略。
6

價格限制下--認購權證價格衡量之分析

廖國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是探討一個受到價格限制之下認股權證的價值。由於台灣股市有每天百分之七的價格限制,且認權證將於今年年中開放交易。而就筆者所知,目前尚無文獻探討一個當標的物受到特殊的價格限制時,認購權證公式解評價的問題。故本文嘗試利用蒙地卡羅模擬來估算此種特殊的認購權證價值。本文發現,模擬值將大於事後標準差所得到的Black-Scholes模型值。所以若以過去觀察股價來估算報酬標準差求算傳統Black-Scholes模型值,將使得認購權證的價值偏低。
7

發行認購權證對標的股票股價影響之實證研究

張啓容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認購權證屬於衍生性金融商品,其發行與存續期間之價格必然與標的股票價格產生互動關係,故本文探討認購權證的發行期與發行後對標的股票股價的影響。 本研究首先檢定發行認購權證事件,對標的股票股價是否會產生正的異常報酬,然後發行認購權證事件,標的股票股價的波動性是否降低,最後再用Amihud和Mendelson的模型解釋股價的波動性變化的來源。 實證結果顯示,發行認購權證事件未對標的股票價產生正的異常報酬;而發行認購權證後,標的股票股價的波動性降低,而股價對新資訊的反應速度加速以及標的股票的股票的流動性造成的波動性會降低。
8

台灣認購權證市場交易活動變數對標的股票報酬條件波動度影響之研究

楊坤豪, Kunhao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衍生性金融商品近幾年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可說是扮演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腳色,由於其槓桿操作的特性,吸引了許多投機、套利、與避險交易者的加入。台灣證券市場衍生性商品直到1997年9月4日才有第一支認購權證上市交易,起步相對於國外許多先進國家可說晚了許多,到研究截稿為止(99年5月底),共計發行過26檔的認購權證。究竟這近二年來台灣證券市場由於認購權證的加入交易,對其標的股票的市場效能(股價波動性、市場深度)是有增益幫助穩定的效果?又或反而是使其更不穩定,不確定性更高?本研究的主要探討內容即是欲研究比較權證的上市交易對其標的股票的市場波動性影響,以及影響的因子為何? 本論文的研究主要針對台灣認購權證上市此一事件,以及權證和現貨交易量對其標的股票報酬條件波動性影響作研究,研究結果如下: 一、 個股型認購權證的上市對標的股票市場報酬條件波動性有減輕的正面效益,一籃子型權證則無此顯著效果。 二、 現貨交易量不論來自於預期、非預期、或長期移動平均其對股票報酬條件波動性都有正相關影響,亦即現貨交易量越大,股票報酬條件波動度越高。 三、 未預期權證交易量和長期移動平均權證交易量對權證標的股票報酬條件波動性具有正相關影響,預期權證交易量對其標的股票報酬條件波動度效果則不顯著。 四、 標的股票報酬條件波動度不因權證距到期期間變動而有所不同。 第一章 緒論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及對象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7 第一節 相關理論整理 8 第二節 國外相關實證文獻 11 第三節 國內相關文獻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資料介紹與整理 21 第二節 實證流程 22 第三節 實證方法簡介 23 第四節 實證方法假設限制 34 第五節 實證探討議題 3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6 第一節 交易量資料的最適ARIMA(p,d,q)模式 36 第二節 標的股票交易量對標的報酬條件波動性的影響 40 第三節 權證上市對標的股票報酬條件波動性的影響 46 第四節 權證與標的股票交易量對標的報酬條件波動性的影響 52 第五節 權證距到期期間對標的報酬條件波動性的影響差異研究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第二節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62 第三節 貢獻與影響 63 參考文獻 64 中文部份: 64 英文部份: 65
9

股價機率分配之決定及其在認購權證定價之應用 / The decision of stock returns' distribu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on warrants pricing

李文銓, Li, Wen-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嘗試放寬 Black-Scholes 模型中對股價分配所做的假設,並利用風險中立評價法的觀念,推導出另一具有封閉解的評價公式。不同於以往的是,本文並不採取以過去的股票價格來做為模型中參數估計的依據,而是直接使用認購權證的市場價格去估計模型參數,希冀從權證價格中淬取出投資人心中所認為的股價分配,並進一步做為預測以後權證價格的資訊。 經過本文分別採取個股型的認購權證--大華 01 與類股型的認購權證-寶來 02 做為實證的資料,以評估新模型與 Black-Scholes 模型的表現後發現新模型在認購權證價格的解釋與預測上均有優於 Black-Sholes 模型的表現;且以大華 01 與寶來 02 的標的股票而言,其機率分配應該不符合對數常態分配的假設,在右尾處有胖尾的現象;以及將新模型使用在類股型的認購權證比將其使用在個股型認購權證於認購權證的價格解釋與預測尚可獲得較大的改善。 / The study tries to release the stock price distribution in Black-Scholes model, and use the risk-neutral valuation technique to construct another pricing formula which also has closed form. Then we use the warrants' market price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in order to recovering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warrant price about market participant's perception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underlying asset. We choose two warrants' data to gauge our model. One is cathay01, another is polaris 02. In the application to the warrant market, we find that the new formula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Black-Scholes model, and the price distributions of the two warrants' underlining assets are not log-normal distribution, they both have a flat right-tail. We also find that using the new formula in polaris02 can have a better improvement in interpretation or forecasting warrants' price than using in chthay01.
10

組合型認購權證之定價及避險 / Pricing and Hedging of the Basket Warrants

鄭翔尹, Cheng Shyang Yi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針對組合型認購權證進行定價及避險的研究,希望能提供正確的評價模式及避險方式,同時又能符合時效性及方便性。由於組合型認購權證之履約標的價值是由數個對數常態分配的個股加權平均而來,故此一履約資產價值並非呈對數常態分配,因此在理論上並不能直接套用Black-Scholes評價公式,針對此一問題,本研究利用幾何平均與加權平均之間的關係,將加權平均的履約資產價格轉換為幾何平均的形式,由於對數常態分配經過幾何平均之後,仍是呈對數常態分配,因此可以借用Black-Scholes評價公式進行評價。在避險方面,本研究則根據此公式解求出一階微分﹙delta值﹚,並考慮修正權值及各股與履約組合資產間的共變數,求算出各股在建立避險部位時所應調整的持股比率。 本研究以經過轉換之認購權證評價模式當作實驗組﹙理論組﹚,另外以直接將履約資產價格套用到Black-Scholes評價模式的方法當作對照組,針對在證交所上市交易且已到期之組合型認購權證進行評價及避險的比較。實證結果發現,採用理論組的評價及避險方式的確較優。另外本研究也發現:對照組之隱含波動度都高於理論組之隱含波動度,以及隱含波動度在接近到期日時有異常偏高的現象。而避險方面則是發現:在組合型認購權證存續期間之初期與中期,理論組的避險組合績效表現都會優於對照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6 第二章 組合型認購權證簡介及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組合型認購權證簡介 7 壹、 組合型認購權證之意義 7 貳、 組合型選擇權在國際上的發展 8 參、 組合型認購權證在台灣之發展 9 第二節 文獻探討 12 壹、 簡介組合型認購權證定價模式之種類 12 貳、 本研究定價模式之相關文獻探討 13 參、 評價模型參數之估計---隱含波動度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評價公式之推導 24 壹、 基本假設 24 貳、 模型推導 25 第二節 組合型認購權證之避險 31 壹、 避險參數之推導 31 貳、 避險組合之探討 34 第三節 實證流程設計 36 壹、 對照組 36 貳、 實證流程 38 第四章 實證分析 44 第一節 資料處理 44 壹、 依據之模型 44 貳、 資料說明 46 第二節 實證結果及分析﹙定價方面﹚ 49 壹、 結果 49 貳、 分析 52 第三節 實證結果及分析﹙避險方面﹚ 56 壹、 結果 56 貳、 分析 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8 附錄一 69 附錄二 71 附錄三 73

Page generated in 0.02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