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
日本の暖候期に発生する準停滞性降水系の特徴・形態と環境条件に関する統計的研究鵜沼, 昂 23 March 2017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理学) / 甲第20185号 / 理博第4270号 / 新制||理||161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地球惑星科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竹見 哲也, 教授 向川 均, 教授 余田 成男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Science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482 |
送配水システムに流入する浄水中懸濁物質による配水管内環境の形成とその実態に関する研究中西, 智宏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1095号 / 工博第4459号 / 新制||工||169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伊藤 禎彦, 教授 米田 稔, 准教授 小坂 浩司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83 |
液体環境における生体分子の高速重イオン放射線分解に関する研究野村, 真史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1101号 / 工博第4465号 / 新制||工||169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原子核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高木 郁二, 教授 佐々木 隆之, 准教授 土田 秀次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484 |
森林環境税の理論と実際荒木, 一彰 23 July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経済学) / 甲第21288号 / 経博第576号 / 新制||経||286(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経済学研究科経済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諸富 徹, 教授 岡田 知弘, 准教授 長谷川 誠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Economic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485 |
動的サブスタンスフロ-・環境動態モデルによるポリ塩化ビフェニル排出抑制策の効果推定および短鎖塩素化パラフィンの排出量・環境中濃度推定小柴, 絢一郎 23 March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4600号 / 工博第5106号 / 新制||工||1977(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平井 康宏, 教授 米田 稔, 教授 高岡 昌輝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86 |
タンザニア、ウングジャ島における人とザンジバルアカコロブスの関係の動態 / Dynamic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Zanzibar Red Colobus in Unguja Island, Tanzania野田, 健太郎 24 July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24855号 / 地博第317号 / 新制||地||124(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アフリカ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伊谷, 樹一, 教授 山越, 言, 准教授 佐藤, 宏樹, 准教授 安岡, 宏和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487 |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によるバケット通信に関する研究小川, 明, 片山, 正昭, 山里, 敬也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基盤研究(B)(2) 課題番号:07455160 研究代表者:小川 明 研究期間:1995-1996年度
|
488 |
產業環境因素與企業競爭策略之關係研究趙郁文, ZHAO, YU-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有關企業策略及產業演進之研究,隨著組織內外環境互動之增加,而逐漸受到
相當的重視。有關企業策略之研究,一般偏向於公司個體作為之剖析;而有關產業演
進之研究,則多採整體覯察之方式進行;本研究試圖同時以個體微觀與整體巨觀之方
式,對兩者間互動關係進行探討。有關產業演進之理論根據,係以哈佛大學教授波特
(Porter. 1980)有關產業分析與演進之論著為主,並參考吳思華教授之「產業
政策與企業策略」;有關企業策略之文獻則以司徒達賢教授之「企業政策」及策略形
態理論為骨架,旁及國內外學術期刊中有關競爭策略之論著。由於研究範圍相當廣泛
,且重點在於建立自有之理論架構,故研究方法係自理論之研討與實務之觀察同時並
進,著重於資料之蒐集、分析、比對,並以專家請教、團體研討、腦力激盪等方式來
產生創造性思考,以獲致架構性結論。研究內容係以電視機及個人電腦產業為對象,
分別觀察其國內外產業演進之歷史軌跡,以生命週期循環之觀念劃分其演進階段,並
歸納呇階段之產業特色、關鍵性成功因素、以及變遷訊號;而另一方面亦透過專家請
教及次級資料之蒐集,來瞭解國內外主要廠商在產業演進各階段之策略性作為,以及
其策略成效。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產業之演進型態有所差異,而不同階段中有著不同的
關鍵性成功因素;就企業而言,策略形態之決策係受外在環境、內在條件以及企業目
標組合之影響,當功能性政策及組織結構與策略形態配合良好時,可以產生策略效率
,使企業之策略作為有所涵意,然而,此項策略涵意必須能配合業滿足產業階段性關
鍵成功因素,才能產生實質的策略效果,而達成企業績效。最成功的企業,能夠在環
境變化實際發生以前偵測到變化訊號,予以正確之解釋與推論,並且預先調整本身策
略形態以為因應;而未能敏感於內外變動,且無策略調整以為因應之企業,其生存成
長將受到嚴重威脅。
|
489 |
台北市幼稚園經營管理之比較研究汪慧蓮, Wang, Hui-L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在:
(一)對臺北市幼稚園的經營管理實務做一系統性的探討。
(二)比較臺北市幼稚園大、中、小、型規模在經營管理實務上的差異。
(三)結論,并提出建議。
本研究內容共分八章:
1.導論。說明本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對象、樣本選定,資料搜集方法、限制及
觀念性架構。
2.討論各種可能影響幼稚園管理實務的各環境因素。選定所有權型態,成立時間,最
高主管態度,最高主管背景,與外界接觸程度,對大家環境看法,經營目標,對關係
群體的政策待八項為次變數,
內容概略如下:
第一章:導論由人事管理制度之重要性的論述,引出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其次彙論
有關人事管理制度、組織行為、及工作滿足之理論,從而導出本論文之研究架構。最
后介紿本研究之對象、問卷設計、資料回收及分析方法。
第二章:個人特質對人事管理制度知覺之影響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探討個人特
質-性別、年齡學歷、婚姻、及工作特質-職等、職務、年資、服勝單位,是否擔任
主管,對於個人的人事管理制度知覺的影響,作為往後分析之補充。
第三章至第七章:利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法、多元迴歸分析法,分別探討員工的人事
管理制度知覺是否影響其對於上司的領導行為,同僚的領導行為、群體互動之過程、
組織氣候等之知覺,及其工作滿足。并由分析所得之迴歸線所具有之解釋能力的判定
,探討人事管理制度對於組織行為各層面及員工工作滿足的可能影響程度。
第八章:結論總和前面各章之討論,提出有關人事管理制度之設計上,及上司的領導
方式上應注意之處。最後并檢討整體研究之缺失。
并綜合發展成「管理環境指數」,以便將來分析與管理實務關係之用。
3.討論幼稚園之計劃實務,選定計劃的內容,計劃的發起,準備,決定,修改及日常
決策為次變數,并綜合發展為「計劃指數」,以卡方檢定計劃與規模的關係。
4.討論幼稚園之組織實務。選定組織系統,董事會角色,幕僚應用,授權,指揮權為
次變數,并綜合發展成「組織指數」,以卡方檢定組織與規模的關係。
5.討論幼稚園之用人實務。選定招募、選用,訓練、評番、升遷、辭退及流動狀況為
次變數,并綜合發展為「用人指數」,以卡方檢定用人與規模的關係。
6.討論幼稚園之導向實務。選定激勵、協調、溝通、領導為次變數,并綜合發展為「
導向指數」,以卡方檢定導向與規模的關係。
7.討論幼稚園的控制實務。選定標準的制定,比較結果,糾正行動與所應用的工具為
次變數,并發展成「控制指數」,以卡方檢定控制與規模的關係。
8.結論及建議。
|
490 |
政府與私部門防治支出、環境政策制定以及環境顧志耐曲線賴靜瑤, Lai , Ching-y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解決經濟發展過程伴隨的污染問題,常可見到政府和私部門一同投入防治工作,Pearce and Palmer (2001) 發現OECD國家隨著經濟成長,政府逐步提高公共防治支出,而且各個國家私部門的防治投入仍然佔有相當比重。Seldon and Song (1994)、Antle and Heidebrink (1995) 和Komen et al. (1997) 等實證文獻曾提出「倒U字型」EKC成立的原因可能來自環境財為奢侈財,使得經濟成長過程中公共防治投入快速增加,污染才會逐步減少。雖然Pearce and Palmer (2001) 實證OECD國家公共防治投入的所得彈性確實大於1,可是Kriström and Riera (1996) 發現許多國家對環境品質改善之願付價值的所得需求彈性值介於0到1之間,環境品質實為正常財而非奢侈財。鑒於相關實證資料的矛盾,本文從政府公共防治決策過程,了解環境品質所得需求彈性與公共防治投入所得彈性大於1的關聯,以連結環境品質所得需求彈性與EKC成立的關聯。本文證明無需奢侈財的偏好條件,而僅需環境品質偏好為正常財,以及防治技術滿足規模報酬遞增或固定,平均所得提高,消費者對環境品質的主觀願付價格高於客觀代價,模型預期政府將不斷提高防治費率,平均所得水準和防治費率同步增加,公共防治投入的所得彈性必定大於1,污染量終會減少並趨向於零。
實證研究指出並非所有種類污染物的污染水準與平均所得關係,一定呈現「倒U字型」關係,而過去理論模型單從消費者對於環境品質偏好條件,或是單從污染物防治技術是否具備規模報酬遞增,仍不能完全解釋不同污染物與所得關係的差異性。本文強調必須將經濟成長帶動所得分配變化對污染的間接效果納入,有助於釐清不同種類污染物與所得關係的差異性。首先,所得分配固定不變而平均所得提高,只要滿足環境品質偏好為正常財,以及防治技術滿足規模報酬遞增或固定,平均所得對污染的直接效果為「倒U字型」。再則平均所得固定不變時,只要消費者對環境品質的偏好為正常財(而非奢侈財),所得分配改善,經由多數決投票決定均衡費率反而調降,污染隨之增加。考量高所得國家經濟成長帶動所得分配改善 (即顧志耐曲線存在) 的間接效果,不同污染物面對相同的所得分配變化,唯一的差異僅是防治技術的不同。防治技術之規模報酬遞增並不保證平均所得對污染的淨效果為「倒U字型」,而必須該污染物防治技術之規模報酬指數很高,直接效果大到足以抵銷間接效果,淨效果才可能為「倒U字型」。
另外,本文探討為何世界各國普遍有公私部門同時投入防治的現象,以及研究公共防治支出對私人防治投入產生排擠或排入效果的機制。模型發現無論政府和私部門的防治要素是否為互補要素 (complementary inputs) ,政府和私部門的最適防治投資都不為零。假若私部門增加設備無關乎提升公共防治設備之效能,公共防治增加,將對私人投資產生排擠效果。假若私部門增加設備可以提升公共防治設備之效能,公共防治對私部門防治投資可能產生排擠效果或排入效果,端看該國對於環境品質的重視程度。
政府環境政策制定與私部門防治投資決策的互動息息相關,環境政策的成效實有賴私部門是否願意配合投入防治設備。一旦公共支出對私人投資具排入效果,政府傾向事前宣布較高費率,期望刺激私人投入防治,待事後私人已經投入防治設備,政府則有誘因調降費率。反之,假若公共支出對私人投資具排擠效果,則政府傾向事後再調高費率。只要政府落實事前宣布政策,在符合實證支持的技術條件,污染與平均所得的關係為「倒U字型」的環境顧志耐曲線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以下簡稱EKC) ,若缺乏機制督促政府落實事前宣布政策,且消費者理性預期政府背離意向,當動態一致性 (dynamically consistent) 費率低於事前宣布政策的費率,則執行動態一致性費率所對應的EKC將高於政府確實執行事前政策之EKC;若動態一致性費率高於事前宣布的費率,環境政策的動態不一致反而使得EKC降低。
|
Page generated in 0.022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