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53
  • 50
  • 24
  • 7
  • 2
  • 2
  • 1
  • 1
  • Tagged with
  • 85
  • 23
  • 16
  • 16
  • 15
  • 14
  • 14
  • 14
  • 13
  • 12
  • 11
  • 11
  • 10
  • 10
  • 1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朝聖與進香-以基督宗教的耶路撒冷朝聖與台灣民間宗教大甲媽祖進香為例

黃建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筆者為旅遊界從業人員,基於工作上之方便與需要,常領團至地中海、印度等地,團員成員中有以朝聖地為目的,也有以朝聖地與名勝古蹟比重各半。有的團體有神職人員帶領,有的團體無神職人員帶領,由信仰者自動自發,信仰者對信仰的虔誠度也各有不同。 筆者以田野的參訪做紀錄,本文的分析以人類學的角度作詮釋外,著重於朝聖者與進香客,宗教經驗的闡釋,以宗教經驗中個人層面的信仰為核心要素。 第二章為筆者的耶路撒冷朝聖參訪紀錄外,並□合口訪基督宗教信徒在朝聖後的啟發,與伊斯蘭教中穆斯林,朝覲者的感言。 第三章討論聖地與神聖空間構成的要件,基督宗教與台灣民間宗教對聖地認定的異同。分靈、分香的理念與聖地再造的關係,聖地在地轉化的情形。 第四章討論朝聖者與進香客,兩者所代表的人觀意義與文化意涵中的異同,人—神關係,神—神關係等,與在信仰層面的剖析。 第五章討論朝聖者與進香客宗教經驗之闡釋,宗教經驗的不可重複性,不可預期性。宗教經驗者與神聖者的關係。個人經驗與神話歷史的辨證關係,集體記憶創造與歷史條件的辨證關係。 第六章,宗教經驗的神聖顯示是超越時空的,神聖顯示本身存在被詮釋的機制,宗教經驗者只能就身體時間的歷史情境作表達,而不是受到歷史的制約。朝聖者與進香客,在人神關係交融後讓神的本質存在於人的內心,心與靈的合一。
2

先秦儒家「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

彭孝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

金聖嘆評改水滸傳的研究

康百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

儒家聖王思想之研究

許素娥, XU, SU-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秉承歷史文化意識,深入歷史文化的脈絡,來研究與詮釋儒家內聖外王思想 ,進而結合時代環境,以「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精神,建構儒家內聖外王思想 的現代意義。除緒論、結論外,全文分為五章,共約八萬餘字。 緒論:從詩經、書經的「天命觀」,指出天或帝、君王與人民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以 三代聖王原初政規業跡的德治典範,敘述「聖王」思想的起源。 第一章:論述孔子的聖王思想。從孔子「仁」教的提出,而重建了三代聖王一貫相傳 的道統。進而剖陳「仁」、「禮」、「天」三概念之間的關連。仁、禮、天是孔子聖 王思想的重概念,而「君子」更是其聖王思想實踐的起點,如何透過道德的實踐,使 人從君子而趨於聖人,以完成圓滿的人格。 第二章:論述孟子的聖王思想。先論述人性向善論是孟子聖王思想的動力;身心合一 與天人合德的修養論則是整個道德實踐的進程;「仁心仁政」則是從內聖到外王的表 。 第三章:論述荀子的聖王思想。先論述荀子聖王思想的根源-「天」的概念;其次引 申其「君子」與「聖人」的意義及其對「人性」的詮解;進而申論荀子的「禮」論, 做為其聖王思想的展現與終結。 第四章:對先秦孔、孟、荀-系發展直到近代的儒家聖王思想,做一義理與結構的反 思。並結合時代環境,分別指陳其內在價值及缺陷,冀望連結傳統與現代,說明「返 本開新」的重要。 第五章:論述「內聖外王」思想的現代意義,以「創造的轉化」精神,詮釋吾人所建 構的聖王思想,藉以明說本文用心之所在。 結論:說明三民主義是儒家聖王思想的結晶,有其返本開新的意義,是我國從事現代 建設的重要典範。
5

全球化時代伊斯蘭「聖戰」之研究 / The research of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Islamic "Jihad"

張玲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首先即針對伊斯蘭教及其「聖戰」教義的產生過程加以闡釋,目的是讓讀者得以瞭解伊斯蘭教教義的宗旨及本意。當前世人對於「聖戰」方面的認知,多偏重於「戰」的方面,甚至直接將之與「好戰」相等之。造成如此的原因,多是因為近現代伊斯蘭運動中對於「聖戰」的解釋,個人精神奮鬥方面卻被忽視,而其追求以武力手段來達成擴展伊斯蘭領土稱之為「聖戰」的意義被突出。911事件發生後,人們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聖戰」等與恐怖主義劃上等號,本文自原教旨主義的起源加以說明,進至闡明伊斯蘭教的原教旨之發展及其原意。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聖戰思想走向極端運動是基於對其面對的當代所遭遇的困境所做出的反應。伊斯蘭復興運動及原教旨主義思潮的興起,既是對此源自西方現代化過程的否定、批判和抵制,也是對當前全球化潮流所做的強硬回應。 二十一世紀的國際政治所要面對的就是全球化帶來的數位化網路體系。資訊科技的演進,使得不對稱戰爭的發生機率大增。而伊斯蘭「聖戰」在此全球化的領域中,更顯見其運用全球化特徵而得以迅速且無遠弗屆的發展、衍申。「全球化」的迅速發展為當許多國家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條件, 但也構成了多方面的壓力和挑戰。911事件之後,一種全球性的聖戰網絡正在形成,各地伊斯蘭極端組織往往以賓拉登或基地組織的名義行事,現今,賓拉登的名字已經成為一個「象徵」和「符號」:世界各地的各種伊斯蘭組織,無論是否與「基地」組織有關,其行動一概打著「賓拉登」的旗號,他們之間可能並沒有直接隸屬關係,是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和共同的目標把他們聯繫在一起,以維護其所追求的信仰和信念。賓拉登和「基地」組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廣泛的全球伊斯蘭網絡,進而成為國際關係衝突的重大因素。 本論文定稿之際(2011年5月1日),傳來賓拉登遭截擊身亡的消息,作者自然想到的是未來伊斯蘭極端主義「聖戰「的走向,會是趨於消沈?還是如作者研究結論,賓拉登會正是「升格」為激進、極端伊斯蘭教徒的神祗,成為其尊奉、朝拜的偶像,追隨其行止,持續完成其伊斯蘭「聖戰」之「大業」?吾輩或將有幸可目睹及見證其發展結果。
6

現代パレスチナの諸聖地をめぐる紛争とエルサレム (クドゥス) 問題-パレスチナ人の権利認識と宗教・社会生活の動態を中心に / Contemporary Conflicts over Sacred Spaces and Jerusalem (al-Quds) Question in Palestine: A Study on the Palestinian Perceptions of Historical Rights and the Dynamics of Socio-Religious Life

山本, 健介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21202号 / 地博第231号 / 新制||地||86(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グローバル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小杉 泰, 教授 中溝 和弥, 准教授 長岡 慎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7

13世紀のバンベルク大聖堂彫刻群と『雅歌』の花嫁神秘主義

仲間, 絢 25 March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1855号 / 人博第884号 / 新制||人||212(附属図書館) / 2018||人博||884(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岡田 温司, 准教授 武田 宙也, 准教授 桒山 智成, 教授 木俣 元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8

聖書翻訳者ブーバー

堀川, 敏寛 24 September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論文博士 / 博士(文学) / 乙第13273号 / 論文博第646号 / 新制||文||679(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思想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芦名 定道, 教授 杉村 靖彦, 教授 上原 麻有子, 勝村 弘也 / 学位規則第4条第2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9

試論宗教詞彙之語言文化分析與教會斯拉夫文之陳述方式──以東正教 /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liturgical lexicon, terminology and the verbal formulas of the Church-Slavonic language--an example of translation of the Divine Liturgy of Saint John Chrysostom into the Chinese language.

陳怡婷, Chen,Yi-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俄羅斯的東正教以承襲拜占庭正統禮儀自居。而《聖金言諾望 侍主聖禮 》為東正教所行「聖餐禮」的主要儀軌,是東正教核心教義的精神體現。本文最主要將探討《聖金言諾望侍主聖禮》祈禱文中教會斯拉夫文之象徵多義性,因這些詞彙單位在現代俄語仍繼續使用中,因此俄文學習者有瞭解其詞彙內涵之必要性。 本論文共分為六個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限制、途徑與方法、文獻評論及研究架構;第二章將闡述東正教《聖金言諾望侍主聖禮》在基督宗教信仰中之重要意義及其儀式暨祈禱文編撰者-聖徒聖金言諾望之介紹,同時介紹參與聖禮之聖品與教會服務人員及舉行聖餐之之地點-至聖處及聖器等;第三章介紹教會斯拉夫文在俄羅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句法角度、詞法角度、語義及修辭角度四方面進行匯整祈禱文詞彙特性;第四章將以「同義詞」及「不完全同義詞」之研究角度探討祈禱文中詞彙的之象徵同義多義性;第五章將以第四章之研究結果為基礎,探討祈禱文中反義詞之內部同義現象;第六章為結論。
10

中文聖歌集 心頌 、 頌恩 之語言風格初探 = The stylistic exploration of Chinese hymns in Xin Song and Song En / Stylistic exploration of Chinese hymns in Xin Song and Song En;"中文聖歌集心頌頌恩之語言風格初探"

鄭寧人 January 2000 (has links)
University of Macau /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Department of Chinese

Page generated in 0.034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