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6
  • 6
  • Tagged with
  • 6
  • 6
  • 6
  • 6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台北市國民中學領導問題之研究

陳正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大業,更是復國建國的根本。縱考漢、唐治世,乃文教昌盛使然;橫徵德、日復興,係義務教育之功。現代科學技術,一日千里,世界各國國民文化水準,大為提高。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富強之尺度,已由地大物博的觀念,轉變成以人力資源之貧富,人民素質之高低為計算的標準。總統 蔣公,高瞻遠矚,為了提出國民素質,充實戡亂建國力量,加速反攻復國之成功,於民國五十六年六月廿七日,指示加速推行九年國民教育,並於五十七學年度全面實施,國民中學於焉誕生。此一新猷及德攻,已為反攻復國大業奠定了必勝必成的基礎,且在教育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國民中學之創設,朝野各界均寄以殷切的期望,只准成功,不許失敗;咸盼不良教育風氣從此肅清,多年教育積弊由是根絕。而一般人論及如何辦好國民中學之時,多以師資與設備為兩大要素,且復有「師資第一」的看法。誠然,師資之良窳,為教育事業成敗之主因,但如何使每一位教師都能忠勤地恪守崗位,熱心地從事教學,發揮其自動自發的精神,戮力於教育目標之實現,胥賴良好之領導。俗語有云:「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學校。」(as is the principal, so is the school)可見校長的領導作用,實為教育成敗、學校好壞之關鍵所在。 校長的領導功能既是如許之重大,是則對於領導原理及方法之研究,應是當務之急的中心課題,俾能由是而獲致成功與有效的學校領導,以促進國民中學的進步與發展。自行為科學(Behavioral Sciences)興盛以還,領導的概念為之丕變。領導並非是無情的鞭撻,亦非是專斷權力的控制,而是集體活動的方向指導和共同努力的誘發。近代的領導概念,乃基於民主、社會及心理的原則,加上經理者的才能,結合個人、團體與組織的互動關係而形成。它是組織群眾,發揮群眾力量的表現;必須出於至誠,發乎至公,以身作則,瞭解並滿足部屬的需求與願望,以心悅誠服、感情認同(Identification)的影響力(Influence),始可獲得部屬由衷的服從及精誠的合作。並不是領導者認為有權力就有權力;權力並不是法律規定就能生效,領導者權力的大小,須視部屬承認與遵從的程度而定其高下,這亦就是巴納德(Chester I. Barnard)所說的「同意的地帶」(Znoe of Indifference)的問題。所以蔣總統會訓勉吾人「應從人心人性的基礎上,坦城的來建立一個合理進步的領導方法。」總之,國民中學辦理的成敗,首先繫於校長人選之是否得當,蓋「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故為政在人,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古有明訓。其次應體認「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道理;領導是一種藝術,在法制之外,貴乎得人,可是得心更為重要。 本專題研究,共分六章,約十一萬言。第一章緒論,除敘述研究之動機、方法、範圍、資料來源外,並對專用名詞加以詮釋。第二章為領導的基本認識,介紹領導之意義、基礎、方式、原則及功能,且對各家之研究略作比較與檢討。第三章為國民中學領導角色的透視,從剖析國民中學的角色開始,繼而闡述國民中學領導者應具備的條件與應有的認識,最後指出宜有的領導特點,以為努力的標竿。第四章為台北市國民中學領導問題問卷調查的經過、結果與分析,旨在探討台北市國民中學領導上的實際困難與癥結所在。第五章為國民中學領導方法之運用,針對人性之心理需求,客觀環境之需要,依據領導的學理,指陳有效可行的領導方法,提供國民中學領導運作的參考。第六章結論與建議,對本研究作一總結及建議。 本專題研究之所以能夠撰寫完成,首先要感激蔡師保田的剴切指導,諄諄教示;在溽署中不厭其煩地詳予批閱,師門鴻恩,永難忘懷。同時對本所諸位師長平日的教誨、啟迪,在此併申敬意與謝忱,尤其是所長傳師宗懋,關懷備至,曾不知何以為報。其次要感謝陽明山管理局金局長仲原的識拔與保送報考本所,以及各位老長官之鼓勵勗勉,飲水思源,倍覺甘洌芬芳;並要感謝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局長銘輝及諸位長官對於筆者(部屬)之愛護與支持,終能在工讀中完成研究所學業。最後對孫學長本初,江學長文雄之協助蒐集資料,併表謝
2

行政決定之研究

張昭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行為科學的興起,各種社會科學都深受其影響,而有新的演變,行政學自難例外。近年來,行政學受行為科學之滌艕盪衝擊,其內容更見波瀾壯闊。其中尤以行政決定研究法,在行政學方面遂蔚為時尚,成為主流。而傳統的制度研究法,反相顧失色,退居次位。行政決定研究法,在一般虛心求進的行政學者的看法,多認為雖不是行政學唯一及至善的方法,卻不失為一種進步的及合理的研究法,值得採擇運用。 我國對於行政學的研究較為落後,行政界對現代行政的基本觀念,也尚未普遍接受,對一般行政原理仍感陌生。基於「良好的方法孕育於健全的理論」的常例,筆者擬從行政行為途徑,試就行政決定之理論,作一初步之探討,以為他日進一步研究之基礎。 本論文共分為八章,約七萬言。各章新大要如下: 第一章「行政決定研究法—行政學的途徑」,首述行政決定研究法之源起及行政決定理論之概念;次就西蒙的行政決定理論系統作一概括介紹。 第二章「行政決定的基本觀念」,共分為六節:第一節「行政決定與行政程序」,敘述行政人員的重要功能,從行政行為觀點言,即在作行政決定。而整個行政程序的每一階段都有行政決定的存在,因此,行政程序也即決定的程序。老二節「行政決定的實際涵義」,說明決定乃是當時情況下作最佳的選擇,卻不一定就是最滿意的。第三節「行政決定的評價與資料的預測及選擇」,說明行政決定之作成,不祇需要資料和預測,也需要選擇最佳的目標及最適當的行動。第四節「行政決定的分類」,敘述行政決定可分為兩類:第一、程式決定,包括習慣性的例行決定和針對適應環境變化的修正決定;第二、非程式決定,乃是非習慣性的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五節「行政決定的起因與猶疑」,說明決定之源起乃由於上級之交待,下級之請示,或自發的;但由於組織的制度,或決策者的本性,常有不願作決定的情形,這可能導致沒有效率的行政,亦可能避免錯誤的決定,這是行政的藝術。第六節「決策者與行政決定之比重」,敘述行政決定的重要性應與組織層級成比例。即次要的問題都由下級人員決定,而重要的問題,應能有效到達高級人員而且由他們決定並解決。 第三章「行政決定的過程」,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決定型模」,乃是憑藉韋柏的擬型分析法,根據經驗上的可能及邏輯上的必然,假設一個決定狀態,以建立決定的模型,用以幫助瞭解決定作成的性質及其必須考慮的因素。第二節「價值判斷」、第三節「事實判斷」、第四節「後果判斷」,說明行政決定無論繁簡、難易,其選擇都脫離了同時作三種判斷的過程。 第四章「行政決定的理性及其限制」,共分二節;第一節說明行政決定的理性標準,乃是包括機械式古典型模、價值規範的型模、和行為的型模等三種型模在內,而與自然科學所用的機械式純理性不同。第二節說明行政決定的理性之限制,包括忽略、主觀偏見、缺乏情報、未預料到的後果、「沉澱成本」、和缺乏思索及計劃之能力等限制。 第五章「影響行政決定行為的要素」,共分三節:第一節「職權的範圍」,乃從組織結構觀察其影響行政決定的因素,包括特定的功能、權力關係、參與的基礎、和相互的期望等因素。第二節「溝通與消息」,首先說明溝通消息與行政決定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行政決定與消息溝通程序,兩者雖然不可混為一談,但彼此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實際上是分不開的。其次分別說明下行、上行、和側面的溝通。第三節「動機」,敘述動機是影響行政決定行為的基本要素之一,及構成動機的因素:人格、價值、知識、和態度的概念。 第六章「行政決定的技術」,共分二節:第一節「非計量的決定技術」,包括傳統的直覺法、事實法、經驗法、和判斷推理法等。第二節「計量的決定技術」,簡單說明現代新的決定技術,這是應用數學公式的描示,來提供決定上所需的資料,以達成良好的決定。本文列舉業務研究、線型計劃、模擬、競賽理論、與或然率等五種方法,分別作粗淺的介紹。 第七章「行政決定與電子計算機」,首述電子計算機對於政府行政的影響及其功用,次述電子計算機對於決定及非程式決定的效能和將來可能的發展。這是處於複雜緊張的工業社會的行政機關,用以節省時間,增進效率,改善緩慢而欠充實的決定之缺點的有效工具。 第八章為「結論」,總結前論。並指出工業社會的政府機關,職能日益擴大,其所需決定的問題,在量與質兩方面都激增,迅速作成合理而有效率的行政決定乃是普通的要求。行政學者應注意行政決定理論的探討與實務的改進。 本論文之撰寫,承蒙張老師彝鼎給予悉心指導,耳提面授,釋惑解疑,筆者受益良多;又蒙張老師明誠的關切與鼓勵,使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謹此一併致謝。 張昭雄 民國五十九年五月廿日於木柵
3

目標管理之研究

江清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科學技術的迅速成長和改變,以致與個人的發展失去平衡,而產生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彌補二者之間的距離,促使個人的發展與技術的改良同時並進,才是管理的真正使命,這個使命能夠完全達成祇有經由管理原則的發展與應用。十八世紀以來,管理的方法都停留在科學管理階段□,其最大特色就是重視生產的任務,共最終目的在於獲致最高利潤。從今日的眼光來看,科學管理只是整體管理的一部份,因為現代的管理趨向於整體觀念,信持個人與組織平衡的理論,個人要適應組織的需要,組織亦有重視個人的利益,也就是個人的需要與滿足必須和組織的需要融合,在此需求下,目標管理的觀念與方法應運而產生。 我國的政治經濟建設正在蓬勃發展中,新觀念與新技術的研用,是非常需要的。適時,目標管理盛行於美國先進企企業,產生良好的效果,筆者有鑑於此,乃觸發研究的動機。本文試以心理的與社會的研究法對目標管理的理論與做法,做有系統的論列,惟限於研究方法上的實際困難,只能以行為科學家們在心理學上或管理學上的發現,做為理論的依據和佐證。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闡述目標管理的意義和演進。第二章目標管理的思想體系。從行為科學的發現說明目標管理的理論。第三章目標管理的實施方法,目標管理本來是一種管理觀念,如何使這種觀念制度化,本章提出具體的方法。第四章實例研究,目標管理是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組織。本章以東元電機廠股份有限公司和交通部實施後的良好效果,證明目標管理之有效可行。並且,不但可以適用於企業機構,而且也可以適用於行政機關。第五章結論,說明我國政治經濟發展中,產生許多大組織的弊端,目標管理是這些弊端的針對良藥。同時提出我國推行目標管理的困難所在,以謀對策。 本文於撰寫過程中,承蒙徐師立德於百忙之中給予墾切指導與校正;張師明誠的關切與鼓勵;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李董事長裕昆的協助,免費參加「行為科學與目標管理特別講座」,並且提供寶貴的資料,使本文得以順利完成。交通部推行目標管理工作小組負責人王教授金義提示寶貴的意見,使本內容更為充實,感激之餘,於此謹致謝忱。筆者撰寫本文雖竭心智,惟資料有限內容愧憾未能盡如理想,其間謬誤難免,盼諸位師長,先進多予指正。
4

我國企業應用管理會計其行為假設之研究

楊麗瑾, Yang, Li-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 說明本論文研究問題背景、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及限 制。 第二章簡介管理會計之概念、範圍,行為科學的意義及二者間之關係。 第三章探討管理理論之過去的傳統理論及現在的組織理論,及其與管理會計之關聯。 第四章分析問題卷調查之結果。 第五章結論。 本論文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發函我國民營前五大製造業,以歸納出我國企業所應用 之管理會計制度,其隱涵之管理理論是傳統的理論抑現代組織理論。
5

PVC二次加工業實施全面品質管制之研究

楊家光, Yang, Jia-G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其各章內容扼要說明如下: 第一章:導論本章說明研究背景、問題與目的,研究對象與範圍,研究方法,和研究 限制。 第二章:文獻探討本章說明全面品質管制的意義及重要性,全面品質管制系統,全面 品質管制組織,四種管制,品質成本,和行為科學在品質管制上的應用。 第三章:個案說明本章介紿個案公司及工廠全面品質管制制度和實施情況。 第四章:個案分析本章分析個案公司及工廠全面品質管制制度之優劣得失和阻礙品質 管制制度有效實施之瓶頸。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本章對本研究做一結論,并根據研究所發現之缺失提出改進及進 一步研究之建議,供有關人士參考。
6

行為科學在責任會計上之應用

周齊平, Zhou, Zhai-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責任會計是近代企業分權經管下的一種管理工具,但制度本身並不能替代管理,必須 透過人員的有效執行,且責任會計是以人為中心,因只有人才能授予權力、追究責任 。企業必須以授權與分權為前題,透過員工的接受與參與、目標一致與激勵等行為因 素的配合,才能發揮責任會計制度的功效。因此,本論文係針對責任會計制度的設計 與實施方面有關的行為因素,作進一步的探討;共壹冊、六萬字左右,分六章十八節 ;分別就行為科學與責任會計之關係、制度設計、績效標準設定、控制、及績效評估 等方面,作次級資料的研究與分析。玆就論文大綱簡介於后: 第一章 行為科學與責任會計之科技整合 第二章 行為科學與責任會計之制度設計 第三章 行為科學與責任會計之績效標準設定 第四章 行為科學與責任會計之控制 第五章 行為科學與責任會計之績效評估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Page generated in 0.027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