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5
  • 34
  • 20
  • 2
  • 1
  • 1
  • Tagged with
  • 59
  • 59
  • 27
  • 16
  • 14
  • 14
  • 14
  • 13
  • 11
  • 11
  • 9
  • 9
  • 9
  • 9
  • 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評估模式之研究-以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為例

鐘敬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生態旅遊是一種全球性旅遊趨勢,也是一種對自然資源與旅遊行為之新環境因應態度。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將成為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發展戰略,當務之急是建構出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評估模式。建立農村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指標體系及評估模型,對於規範生態旅遊社區建設,促進農村社區生態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引導農村社區生態旅遊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目的希望透過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及AHP層級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進行,建立一套評估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評估模式,藉以從中瞭解生態旅遊與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相結合之結果: 一、以農村社區的核心資源、經營管理、市場潛力和組織能力此四個構面與農村社區生態旅遊之直接關係,分別加以探討。再透過SWOT 矩陣分析,以港邊社區為例,研擬出生態旅遊評估模式。 二、應用層級分析法(AHP 法)進行農村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模式評估,提供決策者執行時優先順序之參考。 本研究藉由文獻回顧,整理出生態旅遊和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的相關理論,及港邊社區環境資源後,透過專家問卷調查使研究資料更為客觀。並經由因數分析簡化得到「核心資源、經營管理」及「市場潛力,及組織能力」之4個因數。續由SWOT 矩陣分析法分析港邊社區和湖本社區發展生態旅遊的基礎和方向。 本研究結果除提供以港邊社區為例的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評估模式外,對本研究所建立之農村社區發展生態旅遊評估架構,亦可供後續相關生態旅遊訂定發展策略之參考依據。 關鍵字:農村社區、生態旅遊、評估模式、SWOT 矩陣分析法 / Eco-tourism is a trend of global travel and a new attitude to balance natural resources and behavior travel. 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countryside community will be an important strategy for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ppraisal pattern in countryside community.Building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e pattern has very significant sense on standarding eco-tourism community,promoting sustainable use of eco-tourism resource and guiding soun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countryside community.The main goal of this investigation is establishing solutions of asses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a series research methods,such as document research ,questionnarie and AHP level analysis. 1.Base on the five aspects of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key resource,management,market potential and organizational ability to research respectively.Then,through analysis in SWOT rectangle form, take Gangbian community for example,create evalutation patterm of eco-tourism. 2.Use AHP methods to value the strategies for eco-tourism development to provide executer a priority consultation. This research makes out the theories and strategies about development eco-tourism by reviewing documents,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of Gangbian community. Furthermore, it makes the information more objective by expertise polling. With factors analysis ,they gain four factors of key resource,management,market potential and organizantianal ability,making foundation and instruction of Gangbian Zone and Huben Zone by SWOT rectangle form.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not only provides the evaluate pattern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 like Gangbian Zone but also offers a reference for concerning strategies of sustainable eco-tourism . Key words: Community ; Eco-tourism;Evaluate patterm ; SWOT rectangle form
32

中國大陸農村民辦教師之研究 / The study of Min-Ban teacher in Mainland China

楊靜怡, Yang, Ching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一九七七年鄧小平提出科技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以來,教育工作被視為促成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重要議程,也是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要點。而教育的發展重在建立合格、穩定的師資陣容,在此一前提下,農村地區為數眾多且學歷不合格的中小學民辦教師,則成為中國大陸提昇人力素質需求下,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九七八年以後,中國大陸各地區根據「減少數量,提高質量」的教育方針,逐步擴展民辦教師在職培訓,減少數量並提高其政治、經濟地位。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日在廣東惠州召開的全國民辦教師工作會議上,國家教委堅持以「關、招、轉、辭、退」五字方針,解決民辦教師問題,並於公元兩千年之前讓中國大陸民辦教師成為歷史。然而,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推展,教師需求增加;農村地區師資匱乏問題未獲妥善解決;加諸經濟改革以來,部份農村教師棄教從商等現象,均影響目前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因此,除了片面降低民辦教師數量外,如何運用民辦教師政策,鼓勵兩百多萬農村民辦教師繼續為農村教育奉獻心力,則更具啟發性。   本研究之目的乃在:   1.探討民辦教師的發展背景;   2.分析民辦教師主要的分佈特性;   3.瞭解中國大陸現行有關民辦教師的管理體制,以及現行政策之缺失;   4.分析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後,對民辦教師教學工作與職業流動的影響。   另外,除檢討目前政策得失外,研究者也擬定若干建議。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者採取文獻分析法與個案研究方法進行民辦教師現況與民辦教師政策問題的分析;另外,本研究也擬以「質的自然研究設計、量的資料蒐集分析、量的統計分析」之統合策略研究法,分析民辦教師區域的分佈特性。   研究結果發現,國家財政匱乏、政治因素主導教育發展、農村教師不足以及農村辦學體制的變動,乃是促成民辦教師發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根據統計資料的分析,民辦教師數量與當地社會經濟結構、教育規模有高相關存在。換言之,社會經濟越發達,民辦教師所佔的比重越小,反之,則否。至於農村民辦教師職業流動的現象則呈現區域性的差異,一般而言,社會經濟結構越趨向高度農業化,就業結構越單一化的地區,民辦教師鮮有職業流動,而鄉鎮企業發達、或鄰近都市的農村,民辦教師職業流動現象明顯。   此外,在國家教委「關、招、轉、辭、退」的政策推行下,目前中國大陸民辦教師數量與質量獲得明顯的改善。如:民辦教師佔中小學教師總數的比例由一九七八年的59.4%,下降到一九九四年的24.3%;根據個案研究的結果發現,民辦教師學歷普遍提昇到高中以上。不過目前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片面禁止增聘民辦教師,卻未能解決農村教師不足的情況,導致農村代課教師數量增加,成為變相的民辦教師。   2.國家教委人事司與地方政府對「民轉公」政策宗旨認知不同,致使民轉公的選招方式備受爭議。   3.民轉公與中師招收在職民辦教師名額少,且考試競爭激烈,教師投入考試準備,怠忽教學工作。   4.已取得中專與大專本科學歷的民辦教師,為轉公辦教師仍須到師範學校學習,造成教育資源浪費。   5.民辦教師工資、福利與公辦教師相差二倍以上。   綜觀上述的問題,研究者建議:   1.按民辦教師年齡與學歷,分別考量民轉公選招的標準。   2.民轉公名額須與縣(市)地方財政負擔相配合。   3.農村教育費附加,由縣統一籌措,並用於保障與提昇民辦教師工資。   4.另外,由縣市統一規定農村民辦教師最低保障工資數。   5.以互助會的形式建立民辦教師社會福利保險制度。   儘管目前以政策性策略降低民辦教師數量的成長,但是長期以來農村地區師資嚴重短缺的問題,始終未獲得根本的解決,導致控制了農村地區民辦教師之數量,卻間接造成代課教師數量的成長。而欲解決農村民辦教師或代課教師的問題,根本之道在研擬一套舒緩農村教師緊缺的新途徑。
33

中國大陸農地利用之研究 /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 Mailand China

杜曉杰, Duh, Sheau Ja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土地問題是中國歷史上統治者最大的難題,因為中國以農立國,而土地又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農地利用受自然資源及人為制度的限制,由於土地的稀少性及不可移動性,使農地利用趨於集約化,科學化。而人為因素則成為影響農地生產力之主因。中共建立政權後,在北農村推動「土改」,「農業合作化」,「人民公社」,「生產責任制」等一連串的土地制度改革,不斷地在土地的所有制度,生產規模,經營管理等問題上輪迴,所有權由地主配為耕者有其到私有公用,公有私用,演變到集體所有,家庭經營的模式,生產規模則由小而大,再由大而小,經營管理則由個體的單獨計劃到個體的統一計劃,再集體的統一計劃,最後又回到集體的單獨計劃。每個改革的成效並不相同,也因此而形成了劇烈的農業週期性波動;而這種週期性波動又與中共的政治運動結合在一起,對農民造成極嚴重的傷害。整體而言,大陸的農地利用下列特點:1.農地不足,人均耕地狹小。2.農業資金與物資之投入長期處於不穩的狀態,時高時低。3.農地利用長期以種植業中的糧食生產為主,是一種求溫飽的發展模式。就目前言,中共農業投資不足,政策穩定度不夠,若要克服以往在農上大起大落的情況,中共必須加強農業投資,並在政策上導入市場機制,同時對土地進行「要素重組」的工作,才能作更有效、充分的利用。
34

改革開放下的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的角力 / The rural land institution change in China und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truggle between socialism and market economy

邱宏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78年中國農村開始實施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家庭聯產責任制,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不但解決了農民溫飽的問題,並成為中國實施經濟改革開放的先河。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許多生產要素已經走向商品化與私有化,但農村土地卻仍舊保持集體所有制的形式。然而,現有農村土地制度所帶來的小農規模的生產,卻無法在市場經濟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又加上未尊重農民應有的權益,使得農民並無法分享土地開發所帶來的龐大利益。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市場經濟的持續推動已是不可逆的方向,經濟發展連帶增加了對土地的需求,但現行的農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土地市場的建立,不但使得農民只能得到少許的徵地賠償,也給幹部和資本家圈地的動力,最後反而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因此,可以說目前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同時受到代表農民權益的社會主義傳統與市場經濟兩股力量的衝擊。本研究的目的則是試圖解釋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為何未如其他生產要素走向商品化與市場化,以及預測未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遷方向。 經濟的發展動力,並非純然發自經濟或社會領域,國家是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社會主義所代表的對平等的要求與市場經濟所代表的對效率追求,不僅直接衝擊中國農村土地制度,同時也輸入至國家之中並希望由此影響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遷。目前針對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看法,主要有國有化、私有化以及完善集體所有制三種看法,然而土地制度的變遷不僅要考慮到變遷後所帶來的效益,更需要考慮變遷過程中所需付出的成本。改革開放後,中國的政權型態也開始做轉變,連帶中國的國家自主性與國家能力也開始變化,這變化同樣影響著中國對於農村土地制度選擇的方向。 在家庭聯產責任制推行幾年後,其負面效應已經出現了,中國各地都嘗試著從現有的土地制度架構去做改革,企圖摸索出解決現存困境的方法。本研究挑選了四個地方的實際案例與對土地流轉的探討,從中歸納出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特色與存在的問題。 中共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針對農村土地制度做出了政策宣示:一方面對於農村土地的具體權利限制是逐漸放鬆,某種程度來說,是對農地商品化與私有化的發展開了缺口;但另一方面對於土地用途的規劃約束力卻又逐漸提高,限制了農地商品化與私有化出現的可能,這表示了中國農村土地制度仍在追求效率的市場經濟與追求平等的社會主義兩股力量間擺盪。雖然如此,但隨著各地經濟發展的狀況不同,以及中央與地方間的管制落差,在經濟發達區域或城市中,有可能出現農地商品化與私有化發展,所以未來的中國有可能出現土地多重所有制的新局面。
35

ベトナムにおける農村の市場経済化と合作社 : 農産物の生産・流通における個人的ネットワークの役割 /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RURAL VIETNAM UNDER MARKET-ORIENTED ECONOMY: THE ROLE OF INDIVIDUAL NETWORKS IN AGRICULTURAL MARKETING

設楽, 澄子, SHITARA, Sumiko 30 November 2012 (has links)
博士(社会学) / 133p / 一橋大学
36

アフリカ農村社会における高齢者の生活実践と社会関係-エチオピア南西部アリの事例-

野口, 真理子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19841号 / 地博第197号 / 新制||地||70(附属図書館) / 32877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アフリカ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重田 眞義, 准教授 山越 言西 真如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7

気候環境の影響を大きく受けた農村の景観と社会の変化

神品, 芳孝 23 March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4334号 / 文博第908号 / 新制||文||728(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行動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水野 一晴, 講師 杉江 あい, 教授 大山 修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38

中國農村醫療體系改革的政治經濟分析-從農村合作醫療走向城鄉一體化

黃健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摘要   為了解決198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普遍「病不起與看病難」的問題,中共國務院從2009年開始推動新醫改方案,期望2020年能消除城鄉、戶籍差異,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   長期的城鄉二元的結構,使目前醫療保險體系主要分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部分地區也還保留公費醫療制度,分別覆蓋城鎮就業人口、城鎮非就業人口和農村人口,雖在制度面上實現「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但各醫療保障制度分立的管理系統,不同人群不僅參保繳費標準不同,各項醫保待遇標準也有區分,造成城鄉居民看病就醫的可選擇性受到限制,且以戶籍區分身份的制度,難以滿足龐大流動人口看病就醫的需求,並成為各級地方財政和經辦管理的沉重負擔,需儘快整合管理體制。   推動醫療城鄉一體化的具體措施,包含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等,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及醫療保障制度。並先推動在籌資模式、籌資水準、待遇水準、參保者收入狀況等方面都有類似的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合一,部分省級地區及城市已實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體化,依各地區社經條件,整合城鄉醫保的經辦機構,並分為統一待遇、兩制整合及一制多檔等三種主要模式,本文並分別列舉東莞市、鎮江市及成都市,說明城鄉統籌的發展模式,已成為保障農村醫療品質的既定發展路線。 儘管中央政策以推動醫保全覆蓋及城鄉一體化為目標,但由於改革開放時,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財政改革,地方政府為了發展經濟爭奪及分配資源,理性選擇的結果下形成地方國家各自為政的自利傾向,各地方政府只願意照顧本地居民,導致民眾在異地就醫時的遇到許多困難,經常在全國各地流動的農民工也因為這樣的制度,無法享有公平的醫療待遇。因此在推動醫療城鄉一體化之餘,推動異地就醫結算機制,及解決農民工醫保關係轉續問題的相關政策,將是接下來的挑戰。 未來如何將城鄉居民與城鎮職工結合,以及分析統一待遇、兩制整合及一制多檔三種醫保模式分別適合何種社經條件,皆有助於中國大陸在不同地域環境推動新醫改時,因地制宜,消除城鄉、戶籍差異,向城鄉一體化邁進,逐步達成2020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
39

中共的農業合作政策

何秀珍, HE,XIU-Z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的整體結構大致分為理論、政策形成、政策執行及執行結果四大部份,全文共 有六章: 第一章 緒論中除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架構外,還對容易為人混淆的農業合作與農村 合作及合作化與集體化的概念加以界定。 第二章 從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三位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中,延伸出馬•恩合作思 想的產生,並從馬•恩•列的著作及講話中篩選出他們對「合作」的概念,並歸納出 馬•恩與列寧合作觀念的異同,以便探索中共農業合作發展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從毛澤東的言論及文獻中導出毛澤東對合作觀念的演變,再從系統理論概念 的輸入項,即國際、國內環境及領導者,個人認知等三大項的變化看中共農業合作政 策演變的情形。 第四章 介紹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共農業合作組織發展的情況,結果發現此階段的農 業合作組織是一種政策性機構,獨占性機構及過渡性機構。 第五章 探討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共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業合作組織再 現生機之因,及其發展的特質與種類,結果發現現階段的農業合作組織已漸趨向企業 派合作組織。 第六章 總結本論文研究結果。
40

中共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五二;關於農村與工商業所有制的政策分析

李守正, LI,SHOU-Z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歷史研究及文件分析為基礎,用以述明下列兩項主題: 一、陳述中共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內,其財政經濟政策與制度的建立、調整 (轉變 ) 和影響;基本上,中共的財經政策以中央集權為根本發展方向,而在面對政經環境的 改變下在策略上有不同的調整與轉變。本文以當時政經環境、政權領導者的認知與政 策暨相關聯民間部門反應之互動影響為研究焦點。 二、探討中共對待農、工、商部門在土地與工商業所有制政策的變化;中共在恢復時 期的所有制政策以發展集體所有 (農村) 與國營 (工商業) 為要,筆者嘗試探討其制 定政策之基礎,執行的過程及其與民間部門的互動影響。 關於中共的財經政策方面,集中管理財經工作是財經政策的目標,這其中並涵及對政 權權力的分配與制度的集中管理,這是共產主義制度之必然與實行計劃經濟之必要發 展方向。中共集中管理的財經政策 (制度) 常因為完成財政稅收的目標而調整,形成 權力的收–放、寬–鬆之現象,這是本文探討的重點。關於政策的基本發展脈絡,在 政權鞏固後,中共立即實行『統一財經工作』,而在韓戰時財政支出大幅增加,遂有 放權地方分享財政收入以利稅收工作進行之舉,在韓戰趨於平穩之際,中共中央即又 將財政大權收回中央掌理,這其間,中共亦逐步建立集中管理財經工作,包括貨幣管 理、經濟核算、預算決算、基本建設進行諸方面。 關於所有制方面,所有制政策表現在農村土地的擁有型態與工商產業之經營管理與控 制的所有型態。農村土地從土改後的個體所有轉向農業生產合作社之集體所有發展, 這其中包括有鞏固政權的策略、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爭論而涵及毛澤東和劉少奇 的路線鬥爭等變數。在工商業所有制方面包括過渡時期理論、經濟政策,決策環境的 討論,其轉變的脈絡是『統一財經工作』後工商蕭條,『七屆三中全會』逐步恢復, 韓戰期間工商業的發展到『五反』後視資產階級為主要對立階級,這樣的發展結果是 將工商業逐步納入國營與中共政權的管理控制底下,做為其實行計劃經濟的基礎。 上述財經政策與所有制變化的討論,是為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Page generated in 0.019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