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9
  • 92
  • 10
  • 7
  • 1
  • Tagged with
  • 109
  • 109
  • 64
  • 33
  • 28
  • 25
  • 24
  • 22
  • 21
  • 19
  • 18
  • 16
  • 14
  • 14
  • 1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流行表演藝術活動行銷之研究-以張惠妹AMeiZING演唱會為例 / A Study on Marketing Strategies of Popular Performing Arts - An Example of "AMeiZING Concert Tour"

鄭雅文, Jen, Ya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近代產業與消費習慣的變遷中,感官經驗成為了商品創造價值的來源,此類型取向的產品又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代表。隨著音樂市場變革、科技技術更迭,消費者偏好轉變,流行音樂產品逐漸從唱片主流轉向為展演主流。無論在全球音樂市場或華人音樂市場,現場表演都成為音樂活動的發展重心與主要收益來源。歌手之大型演唱會更以表演藝術現場展演的活動型式,舉辦盛大演出活動,發揮體驗經濟的內涵;並與媒體效益結合,創造更多的話題與聲勢。進一步創造更多的效益,逐漸成為目前「娛樂經濟」的主要範疇。 本研究聚焦於高產值之大型演唱會。為探討活動行銷的關鍵要素,選定張惠妹出道十五周年之AMeiZING巡迴演唱會為個案。從觀眾的生活型態、對演唱會的知覺價值、品牌印象、以及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等構面之關聯性。運用調查法,透過量化問卷輔以質化焦點團體訪談的研究方法。以期提供具體的行銷策略建議,予未來流行音樂及表演藝術營運及演唱會籌備團隊做為參考。 研究結果有以下發現。第一,演唱會消費者之生活型態輪廓有:流行娛樂、自我、謹慎消費、表演內涵四種導向。其二,品牌形象、知覺價值對滿意度及忠誠度皆有正向顯著的影響。然藝人品牌形象仍為影響再購意願最主要的決定性因素,品質與情感價值次之,滿意度再次之。其三、人口統計變項中唯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對知覺價值、品牌形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達部分顯著影響。其四、AMeiZING演唱會前曾看過張惠妹演唱會的觀眾,在品牌形象與忠誠度的評價上,均較無經驗者來得高,顯示演唱會經驗與品牌印象有相互正回饋的關係存在。
32

從電信產業的發展探討數位音樂經營模式的突破 / Discuss the break of business modle from Digital Music through Telecom’s next expansibility

陳韋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聽音樂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習慣,四五年級生應該記得以前學生時代,每逢假日就往西門町跑,因為不管錢多錢少都可以在哪裡找到你要的音樂,不管是原版還是A版B版,都不會讓你失望,當然還有代客錄音等等。在那個時期Sony Walkman就像這幾年的iPod,名牌、優越、潮流、個人,也是年輕人最期望的禮物。當時很多人找的是國外的搖滾樂團音樂,聽的是台灣民歌,看的是餐廳駐唱的民歌演唱,而國外藝人的演唱會是遙不可及的事。經過這麼多年,聽到像「天堂之階」(Stairway to Heaven/Led Zeppelin IV 1971)或「加州旅店」(Hotel California/Eagles 1977)這樣的老歌內心還是一樣的感動,但曾幾何時,足不出門,只要有網路,只要想得到都聽的到,音樂也一樣的感動。 現在人手一機,到處都能聽音樂,縱然經濟衰退加上金融風暴,全球消費因此而恐慌,但是手機與隨身聽廠商,尤其蘋果更是異軍突起,毫不受景氣影響。 根據調查或從周遭的朋友觀察,應該不難發現,買CD的人變的非常少,但是如果再進一步問一下,很多人花更高的代價看演唱會或Live House現場表演,然而唱片業產值卻每況愈下。 最近看了幾個線上音樂經營者,發現像KKBOX其on demand的模式,在台灣已呈現飽和狀態,因此迫使他往其他硬體如Smart Phone以及海外發展,因此讓我好奇,在網路上除了on demand還有其他模式是可能有商機的嗎?如果有,應該是怎麼樣的型態? 過去曾經涉獵過遊戲產業,遊戲歷經盜版到線上免費,產業越做越大,因此將兩個產業對比一下,發現如果唱片產業能夠接受創新模式,也許下一個機會就在電信,因為經過本研究,發覺電信可提供互補的機會。因此經由設計的產品實驗,並作一些調查與電訪,試著提供數位音樂經營的新模式與電信發展的關係。甚至建議電信應該跟唱片全面合作。 / In the good old time, almost the students of north Taiwan went to the Hsimenting of Taipei city. Everyone would find his/her loved music no matter local or foreign. There was a service that you could ask the record shop to record your dedicated songs into cassette tapes. In that time the SONY Walkman is the most favorite gift for the youth. In that period, it was impossible that the foreign rock bands held a concert in Taiwan. For Taiwanese, only they could do was going to a live house to enjoy local music. Even now whenever the radio comes out with the songs such as “Stairway to Heaven by Deep Purple” or “Hotel California by Eagles”, we are very excited as same as the good old time. And now the scene is no longer but you can easy to find your favorite from the internet wherever or whenever you are. Recently, I looked back to Taiwanese digital music service and learnt that there is only one business model in Taiwan. That is ‘on demand’ model, such as “KKBox” and “ezPeer”. Since they lunched these services, it has been four to five years already and went to peak. There is few growth of their subscription base. So I wonder is there any new model for digital music market in Taiwan? If yes, what it would like be? Based on my work experience in Electronic Arts for decades (a famous gaming company based in Red Wood City in USA of California), I try to compare the two industries between computer gaming and digital music. I found that in Taiwan Computer Games was not defeated by the illegal copy, but they come stronger and bigger than the digital music. Why not transfer the successful model? In this research, it shows that the next chance of digital music can be related to Telecom. And it suggests that both Telecom and Music can be co-worked for more closely.
33

線上音樂需求與定價模式初探

杜業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線上音樂在歐美國家的發展已逐漸進入成熟期,不論廠商家數與市佔率皆顯著成長,而台灣尚在起步階段。本研究擬對此新興市場消費者的接受意願與廠商的最適定價進行研究。 以巢式logit模型對線上音樂接受意願分析的結果,發現每月對音樂產品的花費愈高會增加單曲服務的接受意願;屬於只對主打歌有付費意願的消費者,他們比其他消費者更不可能購買線上音樂中的單曲服務;線上音樂服務的種類優勢愈強也會增加付費意願。 在線上音樂廠商定價策略上,藉搭售音樂周邊產品維持營收的廠商,才能忍受單曲微薄的利潤;而以銷售線上音樂為主要營收廠商,在發展混合套裝組合策略時,應著重套裝組合策略,藉規模經濟以達到較高的利潤。
34

線上音樂產業營運模式及行銷策略研究─以美國及台灣個案為例

莊守禾, Chuang,Sou-H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網路科技發達直接衝擊到許多產業的經營結構,其中又以音樂產業所受到的影響為大。面對消費者在音樂使用和消費習慣的轉變,音樂銷售管道與格式也漸漸從實體轉變成虛擬,於是,線上音樂產業隨之蓬勃。 本研究從美國及台灣線上音樂產業環境的概況與發展分析為背景,並透過對美國成功個案Apple iTunes Music Store和台灣個案明基Qband、願境網訊KKBOX及真實龍馬RealMa的次級資料與深訪研究,最後,比較美國及台灣線上音樂產業的行銷策略及經營模式兩方面的異同,試為台灣線上音樂產業擬定未來可行的方向。
35

以探勘之音樂樣式作電腦音樂作曲之研究

邱士銓, Chiu,Shih-Ch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電腦音樂作曲一直是電腦音樂研究者的夢想。本論文中,我們要探討的是從給定的多首音樂中,利用音樂作曲規則探勘的方式,找出給定音樂中的樣式,以產生具備這些音樂風格的新音樂。我們針對,音樂結構、和弦風格和音樂動機三項音樂特性做分析與探勘。在音樂結構部分,我們利用資料探勘技術分析音樂結構,並且學習音樂結構的特性。在旋律風格部分,我們分析每首音樂旋律的和弦以做為旋律的特徵,並從中探勘音樂的旋律風格。音樂動機部份,我們探勘出音樂動機,並探勘出音樂中音樂動機的重要性,以建立音樂動機挑選模型。最後根據音樂結構、和弦、音樂動機,三項音樂特性的學習結果產生整首音樂。在效果評估方面,我們採用類似Turing Test的方式,以測試機器產生的音樂和人所作曲的音樂之辨別率。結果顯示產生的音樂和人所作曲的音樂不易分辨。另外,實驗也顯示系統所產生的音樂在旋律及和弦上接近給定的音樂風格。 / Computer music composition has been the dream of the computer music researcher. In this thesis, we investigate the approach to discover the rules of music composition from given music objects, and automatically generate a new music object style similar to the given music objects. To discover the rules of music composition, the music is analyzed by addressing three music properties, music structure, melody style and motif. We exploit the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analyze music structure. For the melody style, chord is utilized to represent the feature of melody and melody style is discovered from chords of music objects. For the motif, modified repeating pattern finding algorithm is employed to discover the motives. Then, the motif sele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A new music object is generated based on the discovered rules in terms of three music properties. To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posed computer music composition approach, we adopt the method similar to the Turing test to test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machine-generated and human-composed music. The result showed that it is hard to discriminate. Another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style of generated music is similar to the given music objects.
36

新台語歌的政治想像 / Political imagination of New Taiwanese Song

張哲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台語歌運動是台灣90年代的重要音樂風潮。它擺脫了過去台語歌曲宿命論般的悲情,結合了西方的音樂質素和社會底層與傳統質素的關懷,在這片土地上,開出了新的花朵,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但它同時也媒合當下本土意識的認同,甚至於最後被僵固的政治想像給綁架、給收編,成為了複製過去結構的單語本土霸權,並間接導致了自身的結束。 本論文強調,不能將新台語歌運動過度的浪漫化,只重視它美好的過往而忽略掉不好的那一面;亦不能因噎廢食,戴著有色眼鏡去回顧、去注視,而遺漏掉新台語歌運動在台灣社會所開展的可能性及遺緒。這是本論文的基本態度。
37

21世紀的音樂與社會運動:從樂生到太陽花 / Music and Social Mov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aiwan: from Preserving Losheng Sanatorium to the Sunflower Movement

鄭閔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分析共有三大部分,首先以政黨論替作為分水嶺,分為 2000 年至 2008 年、2008 年至 2012 年以後兩大塊,整理出 21 世紀臺灣政治、經濟的社會 概況。並且也將本研究的兩塊主體——社會運動以及音樂場景,將這兩塊的概況 再獨立出來做整理,描繪出音樂政治化的機會結構。第二部分則是 12 個運動現 場的以及其中的音樂活動整理,第三部分是音樂文本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21 世紀在全球化、中國崛起、以及臺灣政府經濟政策失靈等 因素影響下,新一代年輕人所面對的是國家債務、勞動條件惡化、青年貧困、少 子女化、以及供養父母的壓力變大等困境。於是在民怨不斷地積累下,公民社會 網絡崛起,有效地扮演監督政府的角色。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興起,參與的年輕 人也越來越多。另外,數位音樂的流通與興起,除了給予獨立音樂發展養分以 外,加上社群網絡,這也讓社運歌曲的流通更為容易。轉載歌曲連結成為一種比 文章更方便的表態方式。相較於過去音樂流通管道的侷限,現在創作、上網、分 享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或許也提供了音樂人想要藉由創作來聲援運動的動 力,也成為一種音樂與社運接合的機會結構。 本研究也用 John Street 分析議題性音樂會時的三個切入點:正當性、組織以 及現場展演,來做音樂文本以外的討論。結果發現,音樂與政治的接合過程確實 並非自然而然,而是有許多因素折衝其中,不管是音樂人所擁有的社會資本,或 是音樂產業提供的參與政治的機會結構,以及現場的展演形式,都會有所影響。 最後檢視社會運動中的音樂文本,大致歸納出三種文本類型:一、既有的歌 曲被改編與挪用 二、受運動感召的創作 三、替運動創作的歌曲且為運動所用。 藉由整理出 2005 年後臺灣社運場景中的音樂文本,不只有數量眾多,也發現音 樂種類的多樣化,或許可視為音樂文化與社運文化近十年間相互深化後的結果。 然而音樂文本大多時候還是受到社運的限制,如訴求、路線的影響,喪失了一定 的自主性,僅有少數能抽離社運脈絡,作為一個抗議主體。期望能藉由本研究進 一步思考,音樂作為一個美學主體,怎樣的介入形式才會是最合適的。
38

利用和絃特徵探勘音樂旋律曲風之研究 / Melody Style Mining Using Chord Features

郭芳菲, Kuo, Fang-F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數位多媒體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音樂以數位化的方式來儲存,數位音樂的檢索成為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以內容為主的音樂檢索(Content-Based Music Retrieval, CBMR)能讓使用者直接利用音樂的內容做檢索,而非傳統以音樂的metadata查詢的方法。目前有關CBMR的研究,常見的查詢方式包括哼歌、唱歌或打拍子等。但是,這些方法都會因為查詢者缺乏音樂訓練而無法正確表達出想查詢的音樂,影響查詢效果。 人們常常會根據曲風將音樂分類,音樂曲風的探勘將有助於CBMR的研究。本篇論文主要目的在結合多媒體與資料探勘的技術,從大量MIDI音樂中,作音樂曲風的探勘及分類,並將曲風探勘的技術應用在個人化音樂推薦、音樂風格檢索及音樂風格瀏覽上。 在本論文的第一部份,音樂曲風探勘分類的研究,包括了三個研究議題:音樂特徵的粹取、頻繁樣式的探勘及曲風的分類。我們利用和絃作為音樂的特徵,根據和聲學的原理,從MIDI音樂中找出主旋律搭配的和絃。粹取出和絃後,我們研究不同的和絃特徵表示法與其頻繁樣式探勘演算法。針對所探勘出的頻繁樣式,我們修改associated classification演算法,以應用在音樂曲風的分類上。此外,不同的曲風,其風格的多樣性也不同。因此,為了提高分類的效果,我們提出Single-Type Variant-Support (STVS) 與Multi-Type Variant-Support (MTVS) classification演算法,使得分類規則中允許多種特徵表示與不同的最小支持度。 在本篇論文的第二部分,我們應用曲風探勘的技術,提出了個人化音樂推薦的機制。針對使用者對音樂風格的喜好,將新的音樂推薦給使用者。系統根據使用者對資料庫中音樂的存取行為,學習使用者在音樂曲風上的偏好,產生個人化的2-way preference classifier,以推薦符合使用者喜好的音樂。 第三部分為音樂曲風的檢索。目前大部分的CBMR系統中,使用者僅能尋找已經聽過的音樂。然而,使用者想查詢的很可能是沒聽過,但曲風感覺類似的音樂。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們提出了以音樂曲風作檢索的新方法。同時,我們提出四種曲風查詢的描述方式,並且利用音樂風格探勘與分類的技術產生的分類規則計算曲風的相似度,最後依照曲風的相似程度產生檢索結果。 本篇論文的最後一部分為音樂風格的分群。音樂風格的分群有助於瀏覽大量的音樂資料。我們利用和絃為特徵,針對不同的特徵表示方法,提出相似度的計算方式。我們將數種分群演算法應用於音樂風格的分群上,並比較各種分類演算法與不同的音樂特徵與表示法的分群效果。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digital music is now in widespread use. Content-based music retrieval (CBMR) has attracted much interest in recent years. CBMR allows users query by music content rather than metadata. However, even with the capability of query by humm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BMR system suffers from the ability of query content expression for people without music training. Music style is one of the features that people used to classify music. Discovery of music style is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content-based music retrieval systems. In this thesis, we investigate the mining techniques of music style by melody from a collection of MIDI music and apply the mining techniques to three applications, personalized music filtering, music retrieval by melody style and music style browsing. In the first part, the design issues of melody style mining and classification consist of the feature extraction,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and melody style classification. We extracted the chord from the melody based on the harmony and investigated the representation of extracted features. For each extracted feature, the corresponding frequent pattern mining techniques are developed. For the melody styl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we propose the Single-Type Uniform-Support classification (STUS) algorithm which is modified from the associated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lassification, we propose two new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 Single-Type Variant-Support Classification (STVS) and Multi-Type Variant- Support classification (MTVS) algorithm. STVS learns the appropriate minimum supports of every category’s frequent patterns automatically. MTVS algorithm considers all types of frequent patterns for every category further and can decide the appropriate combination of frequent patter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inimum supports. In the second part, we present a personalized content-based music filtering system to support music recommendation based on user’s preference of melody style. The system learns the user preference by mining the melody patterns from the music access behavior of the user. A two-way melody preference classifier is therefore constructed for each user. Music recommendation is made through this melody preference classifi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filtering effect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meets user’s preference. A new approach for CBMR by the semantic property of music – melody style is proposed in the third part of this thesis. Most CBMR systems provide users the capability to look for music that has been heard. However, sometimes, listeners are looking, not for something they already know, but for something new. Moreover, people sometimes wish to retrieve music that “feels like” another music object or a music style. We propose four types of query specification for melody style query. The output of the melody style query is a music list ranked by the degree of relevance to the query. We adopted melody style mining and classification rule learning algorithm to obtain style classification rules. The style ranking is determined by the style classification rules. In this thesis, we also investigate music clustering techniques which are useful to browse large music archives. We propose the similarity measures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xtracted chord-sets and compared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clustering algorithms with various extracted features.
39

線上音樂商店經營模式 --從台灣市場需求的觀點 / Online Music Business Mod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wan Market

葉舒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網路普及而興起, MP3音樂檔案格式在1999年入選美國時代雜誌TIME 所公佈十大最佳網路科技。而MP3這項殺手級科技(Killer Application)更強力促進了線上音樂的盛行,尤其是自蘋果電腦聯合五大唱片商合作誕生出iTunes這種革命性的音樂經營模式出現後,合法授權線上音樂這塊市場更是呈現出爆發性的快速成長局面。 反觀台灣本地合法授權的線上音樂市場是呈現出滯留不前的局面。因這幾年唱片盜版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加上經濟環境之劇烈變化,除了造成台灣唱片市場在世界排名上的滑落,更造成後來國內幾家稍具知名度的線上音樂網站接連因服務與營運上的問題出現關閉的局面。而能夠存活下來的線上音樂業者如KKBOX在經營服務上相較於歐美多重選擇的線上音樂服務與內容,仍有許多待改進之處。 本研究希望嘗試探究現在既有的線上音樂網路商店之經營模式,分析各大業者在經營模式上的優缺,再針對台灣的特殊市場情況加以討論。期望本研究在最後所提出的經營策略建議能減低盜版市場的猖獗,為台灣合法線上音樂帶來經營新氣象,促進線上音樂產業蓬勃發展。
40

台灣當代音樂電台的音樂生產機制:從音樂社會學與媒介產製觀點出發 / The Comtemporary Music Production Dynamics of Taiwan's Music Radio: The Viewpoint from Sociology of Music and Media Production

蔡若津, Tsai, Zuo-J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廣播媒體生態自進入頻道開放以來,目前除電台數目增加為118家以外,也出現了許多以音樂頻道為經營型態的類型音樂電台。過去部分的音樂文化論述在談及廣播電視媒體時,論點不乏多所批評其與唱片公司勾結來配合打歌宣傳,對於音樂文化的負面影響甚巨。但是如今,電台經營越趨專業化的情況下,似乎在台灣,廣播電台與流行音樂工業間的關係,也逐漸有了轉變。 本研究,藉由音樂社會學以及媒介產製兩種研究取向,各取其關切的焦點。來探究當今台灣出現越來越多的音樂電台,在當代的音樂文化生產體制上,佔據了何種角色?地位?以及影響層面?並且藉由區分不同的音樂電台間在制度上所造成的結果不同,作為重新認識廣播媒體與音樂文化之間互動關係的推論知識。 在當今,幾乎所有的電台都有一套選擇音樂的音樂決策,有些電台也建立了播出單制度,音樂能否進入播出單?在電台方面,組織因素取決於電台自身再經營類型上的選擇,其中也包括經理人、音樂總監、節目主持人在工作權限上相互影響。外在影響上,則受到唱片公司唱片促銷的影響,多數唱片公司與電台在音樂輸出方面,兩者間存在著複雜的互動、包含了廣告運作、唱片促銷人員與電台工作人員間的人際因素。此外,台灣當代音樂文化的變遷,所造成的當今音樂呈現了哪些文化上的特質?各種音樂受喜愛的程度?也影響了音樂是否能夠被電台選擇進入播送? 經由上述的各不同面向,屬於台灣音樂電台的的文化生產機制是如何運作?能否按照以往音樂文化論述者的觀點?研究結果顯示,目前的音樂電台,已經走向專業化經營、對於音樂多有一套管理、選擇的機制運作,但多數流行音樂電台與唱片業界仍具有一種合則兩利的共謀關係,藉由與唱片業的廣告合作,將唱片促銷置入了電台的播歌高度循環率中。另一方面,仍有其他電台,並不需要倚賴唱片公司,在節目呈現與經營上皆有其獨特性。因此,區分不同電台間的差別格外重要。 結論認為,台灣目前出現的音樂電台類型,是以音樂市場性為基礎,但面臨唱片公司、電台組織、音樂文化變遷三者的交互影響下,電台在文化生產的角色中,不該被認為是單純的通道,而是具有積極的影響力,以往對於廣播媒體在音樂生產方面的批評焦點,應轉至電台是否能保持傳播媒體的傳播性,而非過度跟隨主流市場。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