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1
  • 81
  • 39
  • 10
  • 7
  • Tagged with
  • 137
  • 137
  • 40
  • 38
  • 30
  • 30
  • 29
  • 27
  • 27
  • 24
  • 24
  • 24
  • 23
  • 23
  • 2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41

人壽保險公司之最適盈餘管理(Optimal Surplus Management for Life Insurance)

黃美慧, Mei-Hui Silvia Hu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壽保險機構為中長期經營之投資者,盈餘或是淨值定義為資產市值減除法定負債之餘額,本研究探討保險人於投資評估期限內,欲達到最適盈餘目標之投資策略,於給定之負債組合及預估現金流量,同時考量保險人之風險接受程度、市場隨時間變化程度與財務收益評估目標,求得每期之最適資產組合及報酬後,檢視公司最適盈餘之分佈狀況。為充分說明模型內容及結果,本文以經營達二十年之某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商品類別包括終身壽險、定期險、定期養老險及終身養老險,依據精算模型預估未來各期之現金流量及準備金,以動態控制理論發展之多期最適投資組合模型運算投資不同年期之債券及股票之資產配置,以檢視最適盈餘數值。經由模擬運算歸納分析結果:(1)資產配置差異的重要因素在於公司對風險趨避程度的不同,因此長期而言,公司盈餘的穩定性也不同;(2)投資期間影響債券年期之配置比例,多期投資模型可定期調整資產配置組合,當投資期間愈長,長年期債券配置比例較高,到期績效較佳,(3)由於壽險商品定價利率於商品銷售已訂定,準備金提存利率愈大於市場利率時,盈餘值為負值之機率愈大。預測壽險公司之清償力,除今年七月份即將實行保險法之風險資本額(RBC)制度,亦可參考本研究之動態財務模型,建立公司內部資產負債管理模型,以提供管理者之財務決策參考及經營決策管理工具。
42

確定提撥制下之投資策略模擬分析

王曉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勞工退休金條例的實施喚醒國人對退休後生活的重視,開始著重退休財務規劃。確定提撥制下,提撥期間退休準備金之運用深深影響退休時之帳戶金額,對員工影響甚鉅,故資金運用乃是由員工自行決定,投資風險由員工承擔,而投資報酬率對退休所得替代率影響甚鉅,提升報酬率能讓員工退休時有足夠的退休金,當考量退休金能有抗通貨膨脹風險時,更需要較高的報酬率來避免通貨膨脹風險。 本研究採用隨機投資模型模擬股票、債券及兩年期定存報酬率,運用不同投資策略,衡量各種可能投資組合之投資績效與風險,並進一步設計各投資策略之生命週期投資模式,以期分析多期投資策略是否有較大之報酬率、較小之風險。本研究建立最適投資策略之目標函數,供投資者選擇適用之目標函數,在設定控制變數下,尋找最適資產配置。 在不考慮生命週期策略時,CM投資策略最為有效率,且單位風險報酬最高,CPPI則無論投資組合如何配置,都具有高風險高報酬之特性。比較生命週期時,35年期投資期間,TIPP生命週期投資策略較TIPP為佳,而BH生命週期在35年與20年投資期間有較BH有效率之現象。當高風險投資標的變異大時,不宜採用高風險之投資組合,會造成高風險低報酬之情形。另投資者可以根據本研究之最適投資策略設定,選擇最符合自身風險之最佳資產配置策略。
43

個人商業年金保險在退休規劃的重要性與最適配置

游文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台灣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平均餘命、年老化指數與老年人口依賴比等重要人口統計指標一直維持增長,而死亡率則逐年下降的趨勢觀之,台灣人口老年化已成為一個持續性的現象,因此更應重視退休理財規劃,確保自身的老年經濟安全。由於台灣對於商業年金保險商品的開放太晚,市場開發與消費者認知不足,國人通常不知年金保險在保障老年生活時,較其他投資商品具有保障活太久的長壽風險的特殊優勢,而未能將年金商品作為退休理財結構的一部份。 本研究將年金保險的購買者依收入分為金融資產3500萬以上的高淨值族群、年所得100萬以上的中高所得族群與月薪3萬至5萬的一般收入族群共三個族群,首先就其退休時所需費用與政府、企業的退休金給付加上自行投資的收益計算其退休金不足度,依各族群資產額度與型態上的特色,分析年金商品提供的經濟安全保障程度與建議的年金配置比例。 本研究架構分為緒論、文憲探討、台灣勞工退休制度介紹、個人商業年金保險商品、年金保險商品配置--個案探討、結論與建議共六章。研究限制有二:一為在退休不足度分析方面,該計算方式未能考慮到政府許多尚未實施的退休金制度,加上勞工退休金條例實施後必須對未來的投資報酬率與通貨膨脹率等作出合理假設,要能夠準確計算出實得退休金金額有其困難性存在。二為在假設投資報酬率時,採用所有資產適用同一投資報酬率僅為計算、分析與呈現上的方便,並不符合現實情況各種資產有自己的風險特性與風險溢酬的情形。 本研究可導出以下七點結論:1. 年金的支付方式是一種趨勢;2. 個人商業年金保險能由自己控制安排;3. 個人商業年金保險是退休規劃的必要配置;4. 退休前假設固定的投資報酬率不符合現實;5. 投資報酬率波動、通膨影響導致退休準備不足;6.擁有年金資產者可支撐長年期的退休生活;7.年金商品配置三大原則:財務能力、財務目的、財務需求 根據本研究資料彙整與個案分析的結果,建議社會大眾正視長壽危機,可以採用本研究的方法計算自己的退休金是否有不足,可以支撐理想的退休生活到幾歲,並從花費面考慮應購買多少額度的年金保險,將保費一併計算進自己的投資組合中。 對於未來的研究方向,後續研究者可針對以下數點建議做進一步之探討:1. 採投資組合分別投資報酬率分析;2. 不同年金商品配置分析;3. 為何民眾尚未將年金列入資產配置;4. 考慮勞保年金化、勞退延壽年金與國民年金的影響。
44

インパルス性無線雑音下におけるトレリス符号化変調方式の受信特性と最適受信

宮本, 伸一, 片山, 正昭, 森永, 規彦 20 October 1992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45

外生的逃漏稅與最適出口貿易政策

洪若雅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探討策略性出口貿易政策的文獻忽略了租稅以及租稅逃漏等議題對貿易政策的影響,因此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討當政府對廠商課利潤稅,且廠商可藉浮報成本的方式逃漏稅額的情況下,考慮逃漏稅問題對傳統貿易理論所造成的影響。本文第二章發現:在三國兩廠商的出口貿易模型下,最適的出口補貼率與浮報比例、利潤稅稅率呈負相關,所以最適的出口補貼率會較傳統結果低,當浮報比例或是利潤稅稅率相當高的時候,最適的出口貿易政策可能由出口補貼變為課徵出口稅;此外由於本國國內廠商僅有一家,最適的出口貿易政策即為第一優的政策,所以本國的社會福利並不受本國的利潤稅稅率及逃漏稅比例的影響。本文第三章發現:兩國間的最適出口補貼率差距決定於成本差異與租稅逃漏差異兩種效果,傳統低成本高補貼的結論應該視兩種效果的大小而定,特別當租稅逃漏差異效果相當大時,會讓成本較低的國家給予廠商較高的補貼,使得低成本高補貼的結論產生反轉。本文第四章將模型延伸到多家廠商的情況,文中發現:如果本國廠商家數比外國廠商家數多上大於一家的數量,則最適的出口政策仍為對廠商課徵出口稅,且稅率會比傳統的結果高;如果本國廠商的家數少於外國廠商家數加上一家的數量時,此時必須視租稅逃漏的效果大小而定,當租稅逃漏的效果相當大時,最適的出口政策將反轉為課徵出口稅。此外在多家廠商之下,由於利潤稅稅率與逃漏稅比例的增加,會使產業集中度降低,因而讓社會福利下降。
46

租稅歸宿與最適公共財提供條件-租稅競爭模型 / Tax Incidence and the Optimal Provi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Tax Competition Model

陳佳鈴, Chen, Chia-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Tiebout(1956)及Zodrow與Mieszkowski(1986)為基礎,利用地方政府間之租稅競爭行為,結合租稅負擔與支出性質,探討地方公共財最適提供條件與資本稅歸宿條件。  租稅競爭行為通常只以課徵資本稅作為分析對象,但資本稅因存在扭曲性質,故政府提供之公共財數量必然低於最適水準。而本文引入政府提供不同類型公共財搭配課徵資本稅之觀點,利用要素彈性解釋地方公共財最適提供條件。本文發現在基本模型(僅考慮資本要素)中,消費性公共財提供數量會低於最適水準,生產性公共財則可能為提供不足或過度提供,主要原因取決於生產性公共財對生產動力之影響是否足以彌補資本稅帶來之扭曲性,而在延伸模型(同時考慮資本及勞動要素)中,消費性及生產性公共財雖仍提供不足,但消費性公共財較基本模型接近最適數量,而生產性公共財則較遠離最適數量。   由於廠商及居民在租稅制度之機制下皆有可能承擔稅負,新觀點之歸宿理論認為課徵單一資本稅因不存在替代效果,故稅負全部由資本所有者承擔,而本文則以政府提供不同類型公共財之觀點,分析資本稅競爭環境之最後稅負承擔者,本文發現地方政府間租稅競爭行為會使資本稅發生轉嫁現象,且稅負由資本所有者及使用者共同承擔。 當政府可透過支出政策,藉由提供吸引消費者遷入之消費性公共財或增加廠商生產動力之生產性公共財時,本文認為因公共支出成本係由使用之居民或廠商負擔,故資本稅具有使用者付費之受益性質。另本文發現在均衡時,於同轄區內定居之消費者及投資之廠商對政府公共支出品質與稅負具有相同偏好,此係政府、廠商與消費者運用自我選擇機制而使彼此間行為產生相互配合之現象,因而可滿足Tiebout模型強調之區分機制。
47

保本型態投資組合之最適資產配置 / Optimal Portfolio Management With Downside Risk Control

劉柔妍, Liu, Jou 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8年金融海嘯、2011歐債危機等,皆對台灣經濟產生嚴重的損失。壽險業經營關乎保戶之未來,應更加重視壽險業經營穩健性,故本研究期望找尋適當的保本投資策略,期望增加壽險業的投資選擇,提供穩定且合理的獲利。 引用Cai et al. (2013)之保護下檔風險之最適投資策略模型,將資產配置視為無風險性資產與購買一個歐式買權,此歐式買權可藉由市場可交易之標的複製,最低績效標準為執行價(Strike Price)、距離到期日天數為買權到期日(Expiry Date)。本研究亦(1)比較不同利率市場下,保護下檔風險之最適投資策略、CPPI與TIPP之投資績效與保本效果;與(2)不同下檔風險容忍度、(3)不同風險權益市場下,經理人之投資決策與投資績效。 本研究發現(1)保護下檔風險之最適投資策略於高利率市場與一般利率市場下,彈性最高且整體獲利高、波動小;而TIPP因投資策略相當保守,於低利率市場下獲利及保本效果為三者最好。(2)當委託人改變契約,下檔風險容忍度降低時,經理人增加股票型基金部位,並拉長投資期間以提高績效。適當降低下檔風險容忍度,有助於使風險趨避經理人追逐風險。(3)面對環境快速變遷,探討不同風險權益市場對經理人績效之影響,發現於高風險權益資本市場下,面對績效壓力,將採用放空債券與增加股票部位並行的投資策略,造成財富波動大且績效降低。於低權益市場則是債券為主要標的,投資績效較為穩定。委託人可視不同狀況及早訂定委託契約,降低財富波動。
48

從歐元經驗看亞洲共同貨幣未來發展 /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n currency in Asia based on Euro experience

顏志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元之誕生帶給歷經亞洲金融風暴後亟思區域金融穩定以及擺脫美元依賴之東亞各國思考是否有建制共同貨幣之契機。然而歐洲共同貨幣雖帶給歐元區國家十年之光景,但其背後卻隱藏著某些制度面之問題,這些問題在二○○八年之全球金融海嘯催化下一一浮現,導致後續歐元區問題國家陷入主權債信危機之泥淖當中,市場上一度懷疑歐元區是否將因此而崩盤。而本文透過貨幣聯盟之理論基礎-最適通貨區域理論之建構、歐洲貨幣整合之歷史脈絡與歐元相關規範之實際運作情形以及歐債危機事件來試圖釐清歐元在制度方面所存在之缺失。 本文發現歐元區各國經濟體質、發展差異甚大,卻刻使用同一種貨幣,顯然與最適通貨區域理論有所悖離;然推究其原因,應是歐元創立所代表之「政治意涵」凌駕於「經濟意涵」之上,缺乏穩固之經濟整合基礎卻加速推進貨幣整合進程可謂當時決策者們在歷史機緣下不得不為之豪賭,且德法兩國不遵守「穩定暨成長公約」,卻得以政治手段免去相關罰則,造成之財政紀律廢弛更是雪上加霜;而從歐債危機事件中也看出歐元區缺乏金融緊急救援機制,以及應可省思將早期預警功能與退場機制結合並確實執行,以達勸戒及嚇阻之效。 在亞洲共同貨幣之建制方面,應可借鏡歐元區至今為止之起伏歷程以及參考本文所點出之若干要點,作為初步的規劃方向;另外在日圓國際化受挫、人民幣崛起背景下,日本、中國兩大區域強權雖對於區域貨幣整合策略有所分歧,但於撼動「東亞美元本位體系」上應可達成共識。是以日本或可朝此方向爭取中國在建制亞洲通貨單位上的支持。然而由於亞洲政經情勢過於複雜使得透過亞洲貨幣整合以通往「亞元」之漫漫長路上仍有眾多阻礙,此也在在考驗著各國決策者之政治決心以及手腕智慧。
49

員工分紅與經營績效關聯性之研究探討 /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ee bonus policy and firm performances

朱麗文, Chu, Li-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8年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以來,分紅政策仍在不同產業中持續對組織績效有重要之影響,本研究以2000年至2015年期間台灣上市上櫃公司資料為樣本,以實證研究方法探討分析各產業之分紅制度與組織績效間的相關性,以及在分紅費用化政策實施前後,其分紅制度與組織績效間的關係是否有所改變,並檢視是否存在最適員工分紅率。 研究結果顯示: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率與組織績效指標都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顯示企業確實利用員工分紅制度創造組織高績效表現,或當組織績效表現良好時,企業亦願意以利潤分享方式激勵員工;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費用化前後與績效之正向相關性並未改變,顯示員工分紅制度依然被這些企業持續採用作為爭取優秀員工,提升競爭力之有效工具。較多產業之員工分紅與公司績效表現有非線性關係存在,可推論存在有最適分紅率,顯示這些企業會採取適當之分紅比例,建立兼具企業獲利及員工激勵效果適度的分紅制度。尤其是電子工業顯著存在有最適分紅率,顯示高技術人力密集度產業,為吸引優秀員工,同時提升產業競爭力,可能已熟知如何運用員工分紅制度,以創造雙贏。
50

極限外乱法による建築物の地震時応答評価の信頼性向上と制振ダンパーの最適配置問題

藤田, 皓平 26 March 2012 (has links)
Kyoto University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16789号 / 工博第3510号 / 新制||工||1531(附属図書館) / 29464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都市環境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竹脇 出, 教授 上谷 宏二, 教授 林 康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Page generated in 0.015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