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臺商在臺灣上市與香港上市之比較鍾欣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加快,臺商持續擴大其全球佈局,對海外投資的金額不停的增加,對資金的需求也日益殷切,由臺商的全球佈局可知道,臺商赴海外投資金額及件數以中國大陸最多,但臺商若要赴中國上市有諸多的問題和限制,而臺商若選擇在臺上市或返臺上市,則對大陸投資比例有淨值40%的限制,因此,在現行兩岸法令的限制下,臺商不得不尋求其他方式赴海外上市,以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而鄰近中國的香港,是目前臺商赴海外上市家數最多的地區,亦是臺商選擇跨國上市的優先考量。而隨著新政府的上任,宣告許多兩岸政策的鬆綁,若政府解除或放寬對大陸投資的資金限制,那麼台商是否仍有赴香港上市的必要?究竟台灣上市或香港上市何者是臺商的最佳選擇?
本研究試圖就市場面、制度面、財務績效分析台商在臺灣上市與香港上市,得到的結果如下:臺商在港、臺上市之制度面比較,臺灣資本市場在國際化程度不若香港,香港在整體資本市場的環境,無論是在上市標準、上市流程、金融監理、租稅規劃、政治穩定度等績優於臺灣,唯香港上市的成本過高,不利於中小企業上市,因此,臺灣在上市成本方面,較香港佔優勢。臺商在港、臺上市之市場面比較,香港無論是在上市公司家數、市值占GDP比例、成交金額等,都勝過臺灣,而臺灣在本益比、流動性等,卻勝過香港。臺商在港、臺上市的績效表現,臺商在香港上市無論是在收益力、活動力、成長力均優於非臺商在香港上市及臺商在臺灣上市,唯有在安定力方面,臺商在臺灣上市較具有優勢。此研究結果可做為臺商企業將來選擇掛牌市場之依據,政府推動臺商回臺上市之參考。
|
2 |
台商在香港上市與回臺上市問題之探討翁翠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存在諸多海外台商,其中為數最多者處於中國大陸與東南亞諸國,這些成功的台商企業,可能由於發展內需市場的原因,或其他原因可能選擇在經營所在國上市;如果海外台商企業就地上市,必然會帶來一個後果:臺灣本土資本不斷流向台商企業經營所在國,導致臺灣資本匱乏。而中國政府將吸引外資的入口放在香港,並鼓勵中國大型企業在香港掛牌及籌資,使港股躍升為國際投資者投資中國概念股的最大市場,特別是CEPA協定簽訂生效後,香港股票市場基於此頻頻對台商招手,概已成為台商上市之首選。
第一章:說明本研究背景和動機是大陸台商為何以香港股市為上市之首選,研究目的是為台商選擇香港及大陸上市提供理論架構,同時對台商回臺上市問題進行剖析,為台商上市之進路選擇提供可欲之參考以及我國證券市場應如何應對。第二章:在於探討香港與大陸證券市場之特徵、CEPA之涵義及回台上市的問題之提出,第三章:台商企業在香港與大陸上市之比較分析;第四章:台商企業香港上市與回臺上市進路探悉;第五章:台商企業在港上市個案分析—以美亞控股在港上市為例;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
3 |
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標準之研究 / Research for the standards of foreign issuer primary listing in Taiwan王麗瑱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為近幾年來我國證券市場重要政策之ㄧ,本研究嘗試比較我國及主要競爭市場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等”主板市場”上市標準及競爭優劣,透過實證分析、問卷統計、訪談承銷商團及個案分析等方式,瞭解外國企業對上市標準的看法與偏好、區分本國及外國企業標準及有無因應短期波動豁免放寬之必要、了解我國吸引外國企業之優勢、並就推動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提出具體分析建議。
因本國及外國企業上市標準不一,致外界時有獨厚外國企業、或本國企業可能採取迂迴上市之疑,本研究統計及問卷顯示,本國及外國企業之標準尚屬衡平,與競爭交易所比較亦未過於寬嚴、如採取更具彈性之上市條件應可吸引更多類型企業;因註冊地、營運地、上市地之法制及實務運作差異及監管原則不同,為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最主要之挑戰。
在提升國際化兼顧股東權益保護前提下,本研究建議推動大型台商及外國科技企業來台,增加多元獲利標準且一致化本國及外國企業上市條件、或另設「國際板」明確區分適用不同上市條件及監管原則;積極界定在台上市外國企業之法源以為監管及爭訟依據。
歷經首家外國企業長達數月申請上市時程,至逐步擬定政策原則及數家大型台商陸續掛牌上市,欣見主管機關及交易所修訂法規制度,如:將外國企業來台上市(櫃)納入公開發行、證券交易法另設「外國法人」專章及過渡期間第一上市公司管理作業辦法……、預審制度、專家諮詢等,與本研究之建議多所相近,筆者有幸參與首家第一上市公司審查作業,亦正從事外國企業上市後管理制度之研修,藉由實際觀察後續發展印證本研究分析結果,並希望持續提供證券市場更多具體建議。
|
4 |
台灣市場上市(櫃)撤件因素之探討 / Evidence on Taiwan's withdrawn IPOs鄭如君, Cheng, Ju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在探討申請上市(櫃)公司撤件的原因,分別從公司特性、承銷商特性、市場狀況及承銷案特性等面向,就初次申請上市(櫃)申請案及上櫃轉上市申請案,探討影響其申請上市(櫃)後發生撤件的原因。
研究對象是以民國95年至98年8月向台灣證券交易所或證券櫃檯買賣中心申請掛牌的公司為樣本,包括:初次申請上市(櫃)共計樣本153家公司,其中成功上市(櫃)案129家,撤件或退件案24家;上櫃轉上市共計42家,其中成功上櫃轉上市計35家,自行撤件7家。
在各項因素中,實證結果發現初次申請上市(櫃)的案件中,電子產業企業發生IPO撤件的機率較小。另外,創投公司持股的影響也在初次申請上市(櫃)的情形中顯著,說明有創投持股的公司發生IPO撤件的機率較小。
負債比率也被證實是區分成功案與失敗案的重大指標。在初次申請上市(櫃)案的迴歸模型中,正的迴歸係數也指出較高的負債比率發生撤件的機率較高。而成功案與失敗案在其餘財務特性,如:資產規模、銷貨收入、稅前息前折舊前淨利並無顯著差異。
在承銷商商譽及市場榮枯的代理變數方面,在初次申請上市(櫃)的情形下,實證結果顯示,成功案的承銷商商譽的確較失敗案為佳,申請後的市場報酬也較高。但對於申請上櫃轉上市的成功與否,承銷商商譽及市場榮枯兩面向的代理變數無證據顯示其有顯著影響。
|
5 |
台灣上市公司益本比與超額報酬關係之研究祝豪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益比是衡量股票價值的投資指標,是一種易於了解且好用的方法。在許多研究中,常常發現有「本益比效果」存在,所謂「本益比效果」是指低本益比的投資組合,比隨機投資組合及高本益比的投資組合,含有較高的報酬。本論文是探討臺灣上市公司之股票,其益本比與超額報酬率之關係。另外,在不同期間及不同產業下,益本比與超額報酬率的關係又是如何,是否有所差別?最後,再加上營業成長率、毛利率及公司規模三個自變數,以研究這些自變數對超額報酬率的影響。
經由民國七十五年一月至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之季資料,以迴歸分析法實證研究後,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預期益本比、歷史益本比與超額報酬率呈現正相關。
二、在上漲期間,對超額報酬率的解釋力,以預期益本比最強。在下跌期間,以歷史益本比最有解釋力。
三、在大部份的產業下,預期益本比與超額報酬率仍呈正相關。
四、成長率、公司規模對超額報酬率並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而毛利率與超額報酬率的關係,呈現負相關。 / P/E ratio is an understandable and useful indicator to measure stock price. Many research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effect of P/E ratio that reflects high return resulting from a low-P/E ratio rather than from a high-P/E ratio or random one. The essay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P ratio and excess return in Taiwan stock market. In additio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E/P ratio and excess return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different periods are also verified. At last, I will discuss excess return as a function of the growth rate, the gross profit rate and the scale of an organization.
Via the information from Jan. 1986 to Dec. 1996 an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I conclude that:
1.The expected E/P ratio, historical E/P ratio and the rate of excess retur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2.The expected E/P ratio is more persuasive to a bull market. Nevertheless, historical E/P ratio is more persuasive to a bear one.
3.In most industries, expected E/P ratio and excess return are positively related.
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ess return and the growth rate as well as the scale of a organiz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Gross profit rate and excess return are negatively related.
|
6 |
派樂士在台上市計畫 / Pleomax launch plan in Taiwan陳于真, Chen, Jo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Pleomax is a new brand in Taiwan market, the key factor to launch this brand in Taiwan successfully is to build up a strong Brand awareness of Pleomax. In term of “Brand awareness”, Pleomax are also focusing on developing Products with great function in order to satisfy customer’s need. A long-term strategy will help Pleomax’s sales grow up continues.
|
7 |
台商選擇證券市場之研究分析劉許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除了赴大陸市場投資的台商之外,有為數眾多、在世界各地打拼的台商,在努力經營企業的同時,這些台商也都有各自的資金需求。除了在投資當地市場發行股票、上市籌資外,這些台商也可以選擇到其他的證券市場上市,如紐約、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地。台商在選擇上市市場時,除了要考量市場流通性、交易量、上市制度、國際知名度、手續簡便性、匯率干預、年費、集資能力高低、該公司在當地的知名度、市場的開放性…等諸多問題外,地點與文化也是一個相當關鍵性的問題,以台商來說,能夠選擇一個以華人企業為主要市場的股市掛牌,也是一種相當有利的考慮重點。
因此,對於擁有強大資金需求的台商們,究竟如何選擇一個最有利的市場作為上市的地點,絕對是一個策略性的重點。本研究將彙整台商可能會考慮上市的各主要市場—台灣、大陸、東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上市規定與條件,分析其優劣適宜之處,並於本研究最後剖析各種環境前提與假設,希冀在台商分析過自身企業的需求與條件後,可以作為一參考之用途。
本研究的主題是『台商選擇證券市場之研究分析』,並且希望成一深具實務用途參考的論文,是故在確立研究主題之後,進行建立相關討論議題,務使討論議題切合目前台商的需求,不致有所偏廢。然後依循研究主題先進行文獻探討的步驟,蒐集相關文獻深入分析比較,再取其重點之處,成為本研究的基礎。
本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緒論,說明研究的背景、動機與研究方法的簡介第二章是文獻探討,敘述關於海外上市的相關理論與前人曾做過的研究論文。第三章則分析各地上市情況優劣,蒐集東京、香港、新加坡、台灣、上海等地的證券市場情報。第四章則分析所蒐集到的資訊,進而整理歸納出一套有系統的各地市場比較模式,並以一實際公司上市運作之個案作分析研究,分析該公司的內部條件、外在環境、上市策略考量重點,再依據各主要證券市場的優劣利弊,完整呈現個案公司選擇上市地點的決策重點與進行流程,供本論文研究成果驗證之用。第五章是結論與建議。
|
8 |
企業上市動機及上市後效益分析-以個案公司探討 / Motives of enterprises going public and benefit analysis after publicly listed - a case study of a company邱素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個案研究探討台灣企業上市的動機並評估上市後是否達成原本上市的目的。企業經營與發展是有階段性的,面對同樣的產業環境,同一個產業的不同廠商可能採取不同的發展策略。當面臨不同的策略關鍵點時,「追求成長」則是大部分企業首要的策略目標。本論文中個案公司採取上市的方式以取得較低成本的資金、增加知名度以及延攬更多的研發及專業經理人,除了改善較弱的財務結構外,確實增加更多的研發人才加速新產品的開發,改變銷售產品的組合,由賴以生存30年的傳統線性式電源供應器,升級到交換式電源供應器,並成功建立「綠色企業」的形象,達到個案公司上市後的目的。雖然從整體營運數字來看,個案公司營收上市後較上市前成長一倍,整體獲利率並未見提升,但其產品組合卻是大不相同;除此之外,內部控制的建立、人才組成的變化及組織文化的再造與改變,對於個案公司極具正面意義;再者,外部獨立董監事的加入,董事會廣納各方人才的專業與建議,提昇個案公司重要管理決策的廣度及深度,讓整體營運更為宏觀。綜上所述,個案公司確實有透過上市達成財務跟非財務性的目標。
|
9 |
政治連結與併購上市和未上市公司之績效影響-以中國上市為例 / Political connection and Public&Private target companies: evidence from China listed companies何佳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有許多文獻探討開發中國家的政治連結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但並無特別著重併購事件的探討;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市場逐漸走向開放,讓中國大陸併購事件也隨著增加,也因中國政治經濟背景特殊,具有政治連結的企業併購決策常會受到政府的干預,因此本論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對2000年到2012年中國上市進行國內併購的企業共2067家做實證分析與研究,藉由對累積異常報酬的統計檢定與迴歸分析的結果去觀察政治連結與併購未上市和上市公司對主併公司的併購績效影響,本研究的立論在於存在政治連結的企業進行併購會受到中國政府的介入影響,其目的是達到中國政府本身利益的考量而非股東的利益,而本論文主要結果分為三部分,第一、主併公司和雙方都有政治連結的宣告效果為不顯著,此外在無政治連結企業的宣告效果顯著的大於主併公司和任一方有政治連結企業的宣告效果,不管在併購上市或是未上市公司時的效果都為一樣,也就是併購事件對於有政治連結公司股價並不會產生顯著正向或是負向反應,但是市場投資人在無政治連結公司的併購案中,認為併購績效應優於有政治連結的公司。第二、有政治連結的企業在併購上市的宣告效果與有政治連結的企業併購未上市宣告效果差異不顯著,反映出在有政治連結的企業併購上市或未上市對主併公司的併購績效並無差異。第三、在迴歸模型方面,有政治連結的主併公司係數為顯著為負,且主併方有政治連結併購上市公司係數在部分的事件窗口都顯著為負,但是有政治連結的企業併購未上市和被併方有政治連結的係數上則無顯著,因此得知政治連結會對併購的宣告效果帶來負向影響,尤其在主併公司併購上市公司的情況下,不過在併購未上市公司時政治連結就無明顯的影響,因此最後實證結果也符合本論文提出有政治連結的企業進併購會產生代理人的問題,使得併購績效較差。
|
10 |
證券市場不宜上市(櫃)條款之研究 / A Study on Standards for Determining Unsuitability for TSE(OTC) Listing on Securities Market呂朝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世界各國證券交易所為確保上市之股票符合一定品質,以保障投資大眾,對於公司申請股票上市,均設有一定之標準,合於其標準者,始准掛牌交易。我國除制訂上市(櫃)之積極標準(如設立年限、獲利能力等)外,尚制訂不宜上市(櫃)條款之消極標準。不宜上市條款之誕生,係彙總以往不同意上市之案例型態而訂定,創設初時為14款。正因其係彙總以往具體不同意上市之個案而訂立,是故,隨著時空環境之變遷,亦將有所調整,最多時有18款,現為11款,而不宜上櫃條款係仿效自不宜上市條款,再依其市場區隔之特性,予以增刪調整。
本文先從法制面了解不宜上市(櫃)條款規範之制訂沿革、法律性質並逐款闡析其合理性,再從實證角度出發,探究不宜上市(櫃)條款存在之必要性。蓋一個法案之推行必須考慮其社會成本及潛在效益,故按不宜上市(櫃)條款之不同層面檢驗其必要性,針對該負面表列條款為一經濟效益分析,企圖尋求適當之建議,以為結論。不論係從實際退件情形,抑或以世紀掏空大案-博達案為例,上開不宜條款似既無法提昇證券發行市場品質,也無法有效過濾篩選從事虛偽交易不實記錄之公司,防止掏空資產之情況再次發生,恐怕僅會導致社會成本因上市(櫃)申請準備難度提高而隨之增加,如此,與一個法案之推行其潛在效益應大於其社會成本之想法,背道而馳。
最後,本文將嘗試對我國不宜上市(櫃)條款制度未來發展提出可能修正方向及相關配套措施,期能兼顧上市(櫃)審查規範之妥適性及有效性,以作為日後證券主管機關修法之參考。
|
Page generated in 0.02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