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996
  • 879
  • 114
  • 9
  • 1
  • 1
  • 1
  • Tagged with
  • 1005
  • 1005
  • 482
  • 267
  • 200
  • 177
  • 148
  • 138
  • 128
  • 128
  • 123
  • 122
  • 121
  • 119
  • 11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台灣廣告量預測之研究

曾喬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2

台灣地區公有不動產之管理運用問題之研究

紀敏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之富強,建築在國家之雄厚財力與健全財政基礎之上,而健全之財政,又以開源與節流為其兩大重要支柱。開源自以革新稅政為主,節流則重在財物管理之加強,而財物之管理適當與運用有方,不僅可負起經費之節流重任,且有支持事業生產、經濟建設及一般行政之動員力量;開源為爭取收入,節流為撙節支出,撙節之道,必須提高公用財物使用年限,減少經費支出,使物無廢棄,以克盡其用;地無空置,以克盡其利。又公用財物之公用財產管理與運用,不僅為財務行政之重要一環,且為一般行政之推動原動力,以不論任何行政、事業或生產機構,對公用財產需要均不可一日或缺,是以公用財產管理與運用之得宜與否,攸開財務行政之良窳至鉅。 當前公有不動產管理之改進,須以超出「現實」與「現時」之精神,尋求癥結所在,提出改進之方,不可囿於成規,而遷就現實;更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應付現實。按我國目前現況,係以財政支持經濟,求高級工業之發展,進而以經濟輔助政治,促進社會安定,厚植國力,達成反共復國之使命,故政府之一切措施,均應積極主動,絕不容安於現狀。今後不運產之管理,應本科學企業管理方式,機動調度,適當運用採取投資報酬原則,請求「本益比」之合理績效,發揮財產管理潛力,達到「以產養產」,「以產造產」之境地,以支應政府財政之需要。 台灣地區近二十年來由於人口激增,經濟持續發展,因而發生社會與經濟諸問題,揆其原因,直接間接與土地取得困難有關。台灣地區總面積三、五九八、一四四公頃,其中公有土地佔二、五○四、六七三公頃,約占百分之六十九。由於土地資源有限,應如何利用此有限之土地資源,以因應各種需要,調劑土地之供需?又如何就各級政府機關所管理之公有土地,在平均地權之土地政策下,發揮其最高效用?以及政府應如何有效管理及善為利用現有之公有土地?以增加各級政府之收益,並撙節各項費用支出?凡此均為本文之重心。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簡述公有不動產之定義並依土地法將其劃分為國有、省市有、縣市有及鄉鎮有四種,而其管理機關分中央與地方,公地由財政機關綜理,耕地由地政機關主管,林地由林務機關掌理,臺拓地委由台灣土地銀行代管。 第二章為公有不動產之取得與整理,台灣地區現行所採用取得之方式以徵收為主,至於照價收買,則係政策性之執行,以防杜氏報地價,逃避地價稅。徵收係為實施國家經濟政策及政府舉辦公共事業,依法徵收私有土地,以為公共用途之需。土地徵收之後,應加以清查清理,釐正經界,編定地號、設置卡片,並依地段地號別整理登記入冊以免發生漏管、失管情形。 第三、四章為本文之重點,台灣地區公有土地之利用,極待以綜合開發措施,從事規劃土地資源之高度利用,一般平地之公有土地利用已將達飽和狀態,除市地立體利用外,今後土利用,勢必著重於山坡地與海埔地之開發,為未雨綢繆,求國土之均衡發展計,宜早日擬訂國土綜合開發計劃,循其指標依序實施,以達地盡其利之目的。對公有土地之處理,除合於財政目的之有計劃出售外,原則上政府尚應保留相當之公地,用以調劑土地之供需,藉收平抑地價之效。 第五章為公有不動產之效益分析,對公有不動產之經濟效益,測定著重其本益比,可供管理與運用之參考。 最後為結論與改進建議,乃就各章所述之綜合討論,提出原則性之建議,所建議事項,當非全部均能付諸實施,因有公私利益之衡突性存在,惟兩利相權取其重,自應以國家利益為先。
63

台灣證券交易制度之研究

張永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Δ目的:旨在研究台灣證券交易制度之發展情況及其問題,重點包括:(1)證券市場的功能,(2)我國證券交易制度的演進、及各項有關法令規定等,(3)我國目前推出的信用交易效果的探討,及未來的展望等。 Δ方法:理論部份:研讀證券市場有關書籍及專門論著;實務部份,參看法令規定,並請教師長,利用統計資料分析當日交易與例行交易的比重。 二、本文內容: Δ說明證券市場發達之原因,證券發行市場及證券流通市場的關係以及其功能,以及我國證券交易所的業務性質等。 Δ闡述各派對證券交易制度的看法,並指出本文研究方向,並對投資、投機二者加以介紹。 Δ研究英、美、日等先進國家的交易制度,主要介紹美、日的保證金交易,及英、法的清算交易。 Δ探討台灣證券交易制度的演進過程,並對其間的法令規定,以及證券市場的情況予以介紹。 Δ研究當前所實施的信用交易制度,分析當前情況,並介紹當前信用交易的重點,並對其辦法加以檢討。 Δ提出結論及建議,以美、日二國證券市場成功的因素作為我國參考,並對各有關人士提出建議。
64

台灣香菸消費之預測

陳清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 本文的主要目的仍是利用自我相關分析來配合假定由機遇程序所產生的數列,而後利用所配合的模式來求最佳的預測值。 二、研究方法 根據機遇程序的假設,時間數列如果在觀測值之間有相關的話,則可看成是機遇程序經由線性filter轉換的結果,根據此論點及對機遇程序的假定,而導出一些供配合時間數列的模式,然後利用統計學上之方法,來判定模式形態,估計模式係數及變方,而後再根據所配合的模式,根據最小均方誤之原則,導出最佳之預測值,並據而更進(updating)新的預測值。 三、內容 首先介紹時間數列一般可供配合的模式,並討論穩定性模式之性質,並進而擴充至非穩定性數列,而此最重要的是討論模式的自我相關函數及淨自我相關函數,以及這些函數與模式變動及行為之間的關係。 其次根據模式與自我相關函數及淨自我相關函數間的關係,來判定模式的形態,並且初步的估計模式係數,再則利用平方和函數,以所求的最小平方估計數(l.s.e.)來當其最概函數估計數(MLE)的近似值。 最後利用所估計的模式係數來求剩餘誤差,再求剩餘誤差的自我相關函數,而求此函數所構成的統計量Q,再利用Ⅹ2分布之性質來檢定模式的接受性,並且可利用此剩餘誤差的自我相關函數來做修正模式之依據。 當模式被接受之後,即可依此求最佳預測值,台灣香菸消費之預測數值即是根據這些時間數列模式預測的。而此種預測是種機率性的預測,所以也建立預測值的信賴區間。 四、結論 時間數列配合的目的是求預測值,而預測值一般對管埋上的用途仍在其可用為各種有關規劃之根據。因此配合時間數列只是一種手段,為要達到求預測值或控制用此目的之手段。
65

台灣企業發行公司債之研究

曾金達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目的:旨往研究台灣公司債之發展情況及其問題,重點包括(1) 發行公司債之籌資理論,(2) 我國公司債之發行制度、發行條件、及其分配情況,(3) 我國公司債之展望。 △方法:理論部分,研讀理財書籍及專門論著;實務部分,參看法令規定,並請教師長,利用統計資料分析公司債之內容,此外,設計問卷徵詢大企業對發行公司債之意見。 二、本文內容 △說明企業需求資金之原因,公司債籌資之意義,並比較其他中長期資金之籌措方法,以及公司債之分類。 △建立財務槓桿理論模型,並討論資本結構、利率及所得稅等與槓桿作用的關係。 △研究英、美、日已發展國家,企業發行公司債之情況以及購買公司債之資金來源。 △探討台灣企業發行公司債之沿革,討論初期階段(50年6月證券商管理辦法公布以前)公司債之發展情況 與成果。 △研究我國現階段公司債之發行原則、程序,及其他政府對公司債之管理規定。 △分析台灣公司債之發行數額,包括(1) 歷年發行額及發行在外總額(TOtal Outstanding),(2) 獲取新資金發行 (New Money Offering)與展期發行(Refunding)(3) 平均每次發行額。 △分析我國公司債之利率、期限、擔保等傑件,以及資金運用情形。 △研討我國公司債之發行方式與發行成本,並分析購買公司債之資金來源、分配比率,以及公司債之流通情況。 △將台灣公司債作總檢討,並展望公司債之將來。 三、結論 △台灣企業因面臨資金困局,黑市利率高壓,四十七年開始有公司債的發行。初期階段發行者共有17家,募得資金三億五千多萬元,主要用途為償還短期借款。現階段(五一年至六一年)因一方面政府對公司債管理較嚴,一方面銀行長期資金供給逐漸增加,公司債前後只 有八家發行,募得資金十五億兩千萬元,多用於充營運資金或償還到期之公司債,用為資本支出者僅有五分之一。 △台灣公司債發行條件優越,以致每次均甚為暢銷: 1.公司債利率隨一般利率水準逐漸降低,大致較儲蓄存款或公債為高,較銀行質押放款為低,對投資者而言,獲利性高。 2.百分之九十以上屬於「人物」雙重擔保發行,極為安全。 3期限以三、四年為主,最長者亦僅有五年,頗受投資者歡迎。 △公司債之償還方法,採提撥償債基金方式,到期一次以稅金償還。惟近幾年來所提某金僅是公司債利息。本金多借銀行之融通達成償還與展期之目的。 △貸金來源之分配比率,按各年年底握存公司價之數額計算金融機構,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主要為銀行,尤其近數年之公司債金為銀行吞購,等於變相貸款,付出「公開發行」的代價,只換得「私人銷售」的成果。 △公司債交易至為沈寂,前後僅六年有成交紀緣,但成交量值甚微,近四年來均無交易,因為公司債籌碼少 ,大部分被銀行所窖藏。 △台灣企業無法普遍利用公司債籌資,除一般企業規模尚小,股本有欠充實,盈利能力不高之外,主要為公司債之財務成本高。 △公司債財務成本高之厚因有下幾點:(1) 利率高,利息負擔重,(2) 物與人雙重擔保,保證手續費高,(3) 到期期限短,各會計期間分攤之發行費用高,(4) 公司債利息不能比照公債免稅,(5) 有交易所上市之名義,卻無流通之實益,徒增上市費之負擔。 △公司債之將來展望,繫於利率水準之趨降速度,承銷商之業務發展、資金市場情況。以及企業之規模成長等。若這些情況有利於公司債之發行,並得政府政策之鼓勵,則我國公司債有光明之遠景。 四、建議 △對企業方面: 1.健全企業組織,設法壯大企業規模。 2.健全資本結構,樹立公司債信譽。 3.發行有擔保公司債,提供擔保品於受託人。 4.延長公司債期限,並謀求與資金用途配合。 5.發行「可轉換公司債」 △對政府方面: 1.發行審核標準應重視未來之經營計劃。 2.促進證券承銷業務發展,採取公平分配債券制度。 3.徹底推行低利政策,並考慮公司債利息所得比照公債豁免。 4.協助公司債之買賣與流通。 5.加強儲蓄機構聚集社會游資功能。 6.實施「國民證券投資教育」。
66

台灣區民營貿易公司外銷功能之研究

陸庭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 研究目的 國際貿易為台灣的經濟命脈,這是個不爭的事實,然而,此經濟命脈卻由於外商,尤其是日本商社的控制而影響了它的跳動,而這與台灣本國貿易公司之軟弱有著密切的關係。本項研究之目的,即在於探討台灣本國貿易公司對於擔負發掘及利用國際行銷機會、外銷產品規劃及發展、外銷融資及風險負擔等功能之實際擔負狀況;然後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何加強本國貿易公司所應擔負之功能,俾可有助於達成整個外銷推銷之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項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為一種描述性、功能性的比較研究法。研究對象包括本國貿易公司、外銷中小製造企業及日本商社。 由於有關本國貿易公司外銷功能之次級資料極為有限,故除了一些統計資料及有關法令規定,絕大部份的資料皆係利用人員訪問調查法對上述三種研究對象進行抽樣調查訪問而得之原始資料。 在結構上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對問題本身、研究目的與範圍、研究設計與方法等項加以介貂;第二章台灣對外貿易背景之分析,探討本國貿易公司、外銷中小製造企業、日本商社的特徵及日本商社經營台灣對外貿易之概況;第三章發掘及利用國際行銷機會之功能,以本國貿易公司對外銷市場的瞭解程度作一因變數,探討它們擔負這方面功能的狀況;第四章外銷產品規劃及發展之功能,探討本國貿易公司對外銷產品之瞭解程度,新產品發展與品質控制、品牌、包裝及服務策略之擬具功能;第五章外銷融資及風險擔負之功能,探討本國貿易公司對國內外廠商之融資與風險擔負方面的狀況;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為本文的總結。 三、結論與建議 由本項研究所得結果,可得兩點結論,即本國貿易公司的規模過小及普遍的缺乏國際行銷管理觀念,以致於無法盡善的發揮各項外銷功能,因而被日本商社取而代之,代替本國外銷中小製造企業擔負各項外銷功能,並進一步控制了50%以上的台灣對外貿易。 依此二項結論,本文建議籌設大型貿易公司,由政府指定專業銀行負責融資,改進國際行銷管理觀念及開放中央信託局為民營。
67

中共與美國華沙會談之研究

游海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中共政權成立後,因為採取仇視美國政策,使彼此關係僵化,斷絕了一切直接往來,只有華沙曾談是雙方唯一直接接觸的通道,亦是研究中共與美國關係的一個引人注目的主題。 自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至一九七○年二月廿日,中共與美國進行了一三六次「大使級」會談。第七十三次會談以前,在日內瓦舉行;其後,會談地點改在波蘭的首府華沙。所以一般通稱為華沙會談。 在歷時十五年的會談中,雙方曾討論過十九個議題,其中只有遣返公民議題達成協議而未有完全履行外,其他各項議題只是付諸討論,但未能妥協。 雙方在會談中未有產生結果,除了因為「臺灣問題」是主要的障礙癥結外,彼此對於談判觀念的差異,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美國認為戰爭或和平,戰場或議場,是截然的兩回事,但中共卻認為兩者是一物的兩面,並且利用談判作為另一個戰爭,或另一個戰爭的醞釀期。在不同的觀念下,與中共進行談判,無疑是與虎謀皮。 當今,在國際姑息主義的逆流下,「以談判替對抗」的呼聲甚囂塵上,若干國家在過份渴求和平的心理下,貪圖一時的苟安,忘記共產黨的本質,因而墮入「和平談判」的圈套,實為今後世界和平的最大隱憂。 本文目的耑在藉華沙會談史實的追溯,來表露中共對談判的真正用意及其在談判所運用的策略,供與中共進行談判的國家為鑑。全篇分為四章,茲將各章簡介如下: 第一章「會談前的背景」,從當時美國與中共的相對政策中去探討,說明雙方必然走上會談之路。並陳述成會談的各項因素,包括在國際會議上的接觸——板門店會談和日內瓦會議;吸引美國與中共談判的問題——公民問題及臺海地區問題;以及國際與論的壓力——萬隆會談和英、印、緬等和平掮客的奔走說合,因而使會談誕生。 第二章「會談的經過」,縷述十五年來會談的演變情形,在每一個階段,都注意到雙方的立場及國際的與論,影響會談,使它僵化、中斷及重開等各項因素,以及由於會談而引起雙方的反應等,都是本章討論範圍。 第三章「會談的內容」,會談開始時的議題是遺返公民問題及雙方目前有所爭執的實質問題兩項。前項是促成會談的主要原因,對於公民問題的發生、交涉經過及達成協議後的履行情形,本章都有敘述。在後項的議程下,引起了若干問題,本文未能逐項討論,只能抽取重要的問題,如放棄使用武力、外長會議、寮國、核武器管制、越南及雙邊接觸等問題,個別地陳述;透過問題的經緯探討,得窺雙方對每個問題的立場和爭論,筆者並從中參予意見,分別討論。 第四章「會談的本質及檢討」,從談判的概念來確定談判成功的要素,以此為尺度去衡量華沙會談,同時追索中共與美國對談判的觀念及其策略的運用,並比較得失,因而發現得到美國與中共談判是自取其辱及永無成果的結論。 篇末附有華沙會談日程表,是根據人民日報及大公報資料編訂,並參考鄒亭先生,美匪會談之剖析一又的附錄:美菲歷次會談一覽表及 Kenneth T. Young, Negotiating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一書,但三者不盡相同,存疑之處尤多,有待日後修正。 寫作過程中,所遭遇的困難,主要是資料方面;因為雙方在會談開始時曾達成發佈新聞協議,規定會談內容保持秘密,故所能收集的原始資料有限,主要是根據雙方在宣傳或互相爭論時所透露的文件,以及雙方官員在公開場合的報告及記者招待會上的談話。我外交部雖存有由美方轉告的每次會談要點檔案,但目前尚未適宜公開學術研究,是項資料未能運用,至感遺憾!其次本文牽涉時間太長,問題太廣,對於撰寫工作甚為困難,一方面要避免成為流水賬,另方面又恐落入雙方關係概論的形式,所以下筆之際,無不戰戰兢;而且資料的拘束,便若干問題,未敢妄自揣度。遽下斷語,顯忌尤多。 在資料運用方面,外文以The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及The New York Times為主,前者在國立政治大學社會資料中心有完善的收藏,後者在國立臺灣大學研究圖書館報庫,有歷所報章的裝訂。美國新聞處及中華民國國際關係所圖書館藏書,不乏零星資料可尋。其中Young的著作,更為本文提供重要的資料線索,中文資料方面是以人民日報、大公報、新華月報(後改新華半月刊)及人民手冊為主,國際關係研究所有豐富的蒐藏。剪報資料方面,國際關係研究所剪報資料室及聯合報資料室,均有華沙會談專卷,蒐集資料頗多。文中資料,取意於外文者,翻譯以信達為主,至於詞藻雅麗,非所敢望。 本文承錢師復悉心指導,解惑釋疑,啟迪導津,始克成篇。吳師叔心耳提面命,訓勉時加,郭師乾輝、尹師慶耀、鼓勵啟導,關師中、張學良任之提供次料,國際關係研究所資料組同仁給予協助等,便筆者受惠良多,謹申謝忱,礙於才疏學淺,綆短汲長,誤漏難免,尚祈師長先進,不吝賜正,是所至盼!
68

台灣地區婦女參政問題之研究

薛立敏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69

台灣企業勞資關係之研究

任蜀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自實施各期「四年經建計劃」,至今已有十八年的歷史(開始於民國四十二年),為本省經濟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國民所得提高了十倍左右,這一切主要是歸功於工業的快速成長,譬如農工生產在國民生產淨額之中所佔之比重,於民國四十一年時農業為百分之卅五,工業僅佔百分之二十;到民國五十八年時工業已升為百分之卅二,而農業則相對降低為百分之二十點八,與民國四十一年相較,其情形恰屬相反。若再以出口商品的結構來說,民國四十一年時,農業及其加工品佔輸出總額百分之九十五,工業產品只佔百分之五;但至五十八年工業產品已升為百分之六十二成為輸出的主力,而農產及其加工品則降為百分之卅八,遂使經濟結構為之改觀,進入了工業化的領域。 根據各工業先進國家發展的經驗,獲知以往若干不獲國人重視的勞工問題勢必日漸明朗尖銳化。同時由於多年來本省教育普及的結果,致使工人知識水準普遍提高,對其本身權益的問題,較前均有更深的體認及瞭解,對勞動條件及工作環境的要求亦含有更積極的行動;然目前台灣企業多係中小型傳統經營方式的家族性企業,對勞工的要求,不是限於財力之不足,就是礙於經營觀念的陳舊落伍,而難能滿足勞工的要求,如此將足以釀成勞資關係的緊張或惡化,勞資關係的失調無疑地將是企業發展的致命傷,因此我們必須順應世界潮流,把握國內環境,對勞資關係及時善作安排,預為疏導,俾利企業及經濟的發展。 至民國五十六年底本省企業總數共有二二八、七七四家(製造業有二八、六0九家僅次於商品買賣業,列第二位),製造業無論就其運用資金(約佔企業資金總額五七.八九%),員工人數(約佔企業員工總人數三六.三一%)或全年各項收入總額(佔企業各項總收入五O%)言,在整個企業之中均傲居首位,可知其在經濟發展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故本文討論本省企業勞資關係,將以製造業為主要對象。 茲根據現行法令與習慣分析,勞資關係的範圍,其主要者似可包括工資、工時、工業安全、工業衛生、勞資爭議、團體協約及工廠會議等各項。目前台灣企業勞資關係之一般特徵,在工資方面為工資所得偏低,同工不獲同酬;在工時方面,為工作時間過長且加班太多;在工業安全方面,各業中工業災害最嚴重者無論就傷亡情形,或經濟損失言,均以礦產為首,製造業工廠次之,全省各年由於災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約有新台幣四億伍仟萬元之譜;至於工業衛生狀況,可由職業病之嚴重情形了解之,據統計最近六年平均每年職業病之各項給付件數約有四百餘件,給付工資額約有二百萬元、損失工作日數約有七萬個工作天;至於勞資爭議之清形,就省社會處發表資料顯示最近八年參加爭議工人數有六、六一九人,損失工作日數有四三、0五六天,各業勞資爭義總數共一六六件,以上係根據主管官署正式調解或仲裁之爭議事件而統計的數字,實際上尚不祇此;締結團體協約及實施工廠會議均為促進勞資合作,減少爭議之有效途徑,雖經政府積極倡導推行,效果仍離理想甚遠,據內政部調查至五十八年底各企業單位簽訂團體協約者僅有114單位,約佔全省總工廠數0.34%,至於實施工廠會議的單位,至58年底亦僅有184個單位,且其中以公營事業居大多數,可見其實施情形頗不理想。 由前之敘述吾人當可概略了解目前台灣企業勞資關係尚待加強改進者仍然很多」,本文對此等之改進意見均分別於各章之中詳予試作建議,期能對本省企業勞資關係之增進有所助益,俾利企業發展。
70

台灣畜產品的供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之研究

詹富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Page generated in 0.02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