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
日治時期台灣共同體意識與台灣民族獨立論述產生之研究陳昭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是針對一九二○年代台灣人在政治社會運動中所培養形成的「台灣共同體意識」,以及列寧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的分析,來解釋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之所以會提出「台灣民族獨立」論述的原因,以及該論述主張的內涵與意義。
台共之所以會提出「台灣民族獨立」論述,是因為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台灣人逐漸形成了「台灣共同體意識」。而為了實現脫離日本帝國的統治,達成「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目的,運用了符合台灣當時情況的列寧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所形成的一套「台灣獨立」的主張。
在一九二一年開始推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打出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的響亮口號之後,台灣人逐漸開始覺醒,慢慢的凝聚了台灣人的「台灣共同體意識」。然而,雖然同樣是出於「台灣共同體意識」,但透過對社會主義的信仰、透過對國際共產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的期待,使得台灣的左派產生與右派保守主義完全不同的思維,使左派他們更勇於、更大膽的去想像台灣的未來。而左派這種對台灣未來想像的具體呈現,就是一九二八年台共成立時所提出的「台灣民族獨立」論述。
隨著一九二○年代台灣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台灣人努力著多方嘗試為當時的台灣尋找出路。而由於台灣人所具有的台灣共同體意識,使得台灣人產生強烈脫離日本帝國統治的願望,而列寧主義的「殖民地解放」論述就是提供台灣人一個似乎可行的出路。
|
42 |
論中山先生「專家政治」--台灣地區內閣精英之分析(1950∼1992)林斯檀, LIN, SI-T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3 |
政治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互影響的關係--戰後台灣地區個案研究莊士勳, ZHUANG, SHI-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4 |
臺灣地區租稅輸出實證分析宋鳳英, SONG, FENG-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5 |
總體計量模型之設定、估計與分析 : 台灣之實証研究李政峰, LI, ZHENG-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6 |
《中國論壇》有關臺灣政治發展的言論分析(1975-1990)陳重生, CHEN, CHONG-S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別於早年《自由中國》、《文星》和《大學雜誌》的「文人辦報」,《中國論壇》可說是首次由報團(《聯合報》系)結合一群知識分子,以企業化經營的方式論政。
本研究旨在分析其半月刊時代(1975-1990 )有關台灣政治發展的言論,進而對該刊與主導其內容的學者們作一歷史定位。
第一章為緒論,舉凡研究旨趣、研究方法,以及《中國論壇》的創刊背景、組織運作和內容流變,旨在探討之列。
第二至六章係就外交、反對勢力、國民黨威權體制、憲政改革、兩岸關係等問題,逐一分析《中國論壇》暨撰稿人的建言和立場。
第七章則是結論與評估。筆者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政治發展的動態模式,以檢視《中國論壇》十五年來的政論概況,將之分為「歌功頌德」、「回歸憲法」、「民主優先於統獨」三個時期;並提出「知識分子-政治-媒介」的三角關係圖,對「中國論壇派」的崛起和沒落進行評估。
|
47 |
臺灣地區經濟政策之政經分析王文玲, WANG, WEN-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48 |
我國中央勞工行機關的發展倪素慎, NI, SU-SH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勞工佔人口數四分之一強,但中央勞工行政機關卻侷限於內政部勞工司,在人少
、經費少,業務量多情況之下,無法適時解決勞工問題。目政府宣佈解嚴以來,勞工
「自力救濟」的事件愈來愈多。勞資爭議事件也愈來愈烈。這些都需要強而有力的中
央勞工行機關來解決。當局將勞工司提升為勞工局決議之後,在各界不斷請願要求下
再由勞工局→勞工署→勞工委員會→勞工部。為何在短時內,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的轉
變會如此大?這可由我國所處內外社會環境來探討。再將每個階段中央勞工行政機關
的發展作有系統的探討,且針對其組織功能逐步分析研究。全文共五章七萬字,各章
要點如下:
第一章:諸論∼說明本文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限制,並闡述相關理論基礎,及關
於勞工行政概念釐清。
第二章:各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的發展∼由美、英、日三個國家,其中央勞工行政機
關的發展情形為何,可為我國所借鏡的。
第三章:我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的發展背景∼從內、外社會環境的因素及勞工問題性
質轉變來探討我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為何在短時間內有如此大變化。
第四章:我國發展歷程∼我國中央勞工行政機關從大陸時期,遷台以後勞工司,勞工
局及勞工置建議,勞委會成立、勞工部決定,這一發展的情形。
第五章:檢討及建議∼先檢討勞工司與勞委員的缺失,再探討勞工部構想,說明成立
勞工部不一定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必須政、資、勞三方心態上也需調整方可。最後提
出建議。
|
49 |
台灣地區工業區利用價值之研究蘇宗明, SU, ZONG-M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所謂「工業區」主要係依獎勵投資條例等法令規定,編定為工業用地後,由公民
營事業機構開發完成之工業區。台灣地區自民國49年10月開發六堵工業區開始,迄今
已有近30年的歷史。其間共計開發完成83處工業區,面積高達12117 公頃。不但便利
投資人設廠用地取得,吸引僑外投資,便利工廠管理,減少污染公害環境破壞,創造
就業機會,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增加政府稅收,更進而促進工業發展,加速國家經濟
建設。
工業區的開發,對於一個國家,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工業發展,經濟繁榮及國民生活
水準之提昇有相當大的貢獻。本研究主要目的乃在探討台灣地區歷年來工業區開發的
趨勢及現況;同時比較分析工業區區內區外廠商其勞動,資本及單位土地面積生產力
的差異狀況及其所創造的附加價值之比較;此外亦探討投資人設廠時,其所考慮所重
視的主要因素為何?以及針對這些因素,目前已開發完成的工業區所提供給投資人之
滿意程度為何!
其中有關生產力之分析,係依不同產業,不同縣市,分別比較工業區區內及區外工廠
之勞動,資本及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力高低,結果發現工業區區內的廠商有較高的生
產力。而分析的對象,係指在民國76年底以前,凡在台北市、高雄市及台灣省各縣市
設立工廠,並經核准登記有案者為限,共計72117 家工廠。
至於投資人設廠所考慮的主要因素,則採用人員訪問方式進行,依此、中、南、東四
個地理區,及食品、基本金屬,化學材料、電子電器製造業四種行業,分層隨機抽得
工業區區內280 家廠商及工業區外100 個樣本,結果發現普遍對工業區所提供之條件
的滿意程度不是很高。
|
50 |
台灣西海岸海埔地開發方式之研究林美珠, LIN, MEI-Z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分析並確立海埔地之開發方式,俾利研擬今後海埔地之開發策略,以提昇海
埔地的開發品質及開發效果。文分五章十六節,茲扼要說明其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揭櫫本文的研究動機及其目的,其次就國內有關文獻探討海埔地
開發之利弊及其進行方式,然後界定研究範圍,解釋海埔地及開發方式之意義;並繪
製本文流程圖,以利全盤瞭解其研究過程。
第二章、台灣地區海埔地開發之梗概。開發海埔地,不但可拓展國土面積,更可提高
沿海土地利用價值,改善沿海居民之居住生活環境,及緩和人口增加之壓力;故必須
先對台灣地區海埔地的構成要素及其特性與分布,作一簡述;其次再探討海埔地開發
之重要性、並說明海埔地開發之經過。
第三章、海埔地開發方式之比較分析。海埔地開發之主要目標,在兼顧經濟發展及生
態環境之維護,以達土地之有效合理利用。為便於開發方式之比較分析,首先探討目
前海埔地開發問題之癥結,據以研擬評選指標;其次依農漁民、政府機關、民意代表
及住宅戶等之樣本調查,分析其對海埔地開發與利用之意見,然後就各種開發方式,
分別依評選指標進行比較。
第四章、台灣地區海埔地開發方式與利用型態之配合。經由上述各節海埔地開發方式
之比較分析,知悉不僅開發品質將影響利用效益,同時,利用型態亦決定開發效果,
故實際上,開發與利用是息息相關的,是以本章首先將確立海埔地開發的原則,進而
探討開發方式與利用型態之關聯,及其配合之可行性。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衡諸上述各種開發方式之比較分析,為達土地有效合理利用,
兼顧生態保育及經濟發展,並均衡私人權益,本文認為海埔地宜由政府統籌規劃並負
責開發;惟開發完作之後,可視其使用目的,分別獎勵私人投資建設,以促進沿海地
區的繁榮,俾利達成區域之均衡發展。
|
Page generated in 0.021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