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90
  • 273
  • 74
  • 16
  • 5
  • 3
  • 1
  • 1
  • Tagged with
  • 372
  • 372
  • 105
  • 70
  • 62
  • 60
  • 59
  • 53
  • 52
  • 50
  • 49
  • 49
  • 46
  • 45
  • 43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61

十八世紀俄國女皇的統治特徵

劉佳宜, Liu, Winn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七二五年彼得大帝突然駕崩,由於未指定繼承人,再加上繼承法的紊亂,產生了所謂的宮廷革命時期。值得注意的是,從彼得大帝逝世至凱薩琳去世為止共計七十一年的時間,歷經七位統治者,其中女性統治的時間就佔了六十六年,其他的三位男性統治者皆在年幼時即位,亦給予母后或皇后專權干政的機會。這四位女皇在俄國史上佔了很重要的地位,除了凱薩琳二世是繼彼得大帝之後,第一未被稱為「大帝」的女皇外,其他三位女性統治者也是奠定俄國西化基礎的重要功臣。歷史上討論女性統治的文章所在多有,但這四位「空前絕後」的俄國女皇,究竟為俄國帶來了些什麼?有哪些功過得失,此即本文所欲深入探討者。 本文基本上是採取「歷史研究法」,將四位女皇的統治特徵作一比較研究,試圖找出女性統治較男性特殊之處,另外結合當時所處的國際情勢及國內政治,對統治者的因應措施加以分析研究。十八世紀正當俄國由傳統走向西化,由專制步入民主的重要轉捩點,在此重要時刻由女性掌其舵,特別具有時代的意義。 本文研究中心在十八世紀的俄國女皇,故研究期間自彼得大帝去世的一七二五年至凱薩琳二世去世的一七九六年間。分析架構除第一章導論外,第二章由女皇統治的政治背景討論起,先瞭解整個繼承體制的沿革變化,作一全面性的論述,到保羅一世頒佈了一套新的繼承法,規定只有男性可為繼承人,俄國女性統治成為歷史上的絕響。第三章針對女皇統治時代的共同特徵加以分析,包括了寵臣政治、宮廷政變、外國勢力之介入及文化上的建樹等。由這些特殊的現象觀察得知,俄國女性統治仍有其政權合法化的問題,必須藉由一些外在的力量來鞏固自己的政權,也因此增加政局紊亂及更多的變數。就實際面觀之,受到西方啟蒙運動的影響,女皇對文化建設的推行多是不遺餘力,將彼得大帝以來的西化運動持續發揚光大,為十九世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四章對女皇統治的歷史影響作一深入的探討,並加入當時國際情勢的影響,以凸顯女皇統治的特徵。其中包括了內政方面:拉攏貴族、迫害農奴、浪費公帑、沈迷欲樂等;外交方面:擴張領土、將俄國疆域拓展至黑海沿岸,使俄國成為當時歐洲的強權之一。第五章為結論,舉歷史學家對十八世紀的女皇評論、得失檢討為例,提出總結性的探討。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研究方法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二章 女皇統治的政治背景…..…………………….………………………………8 第一節 基輔公國時代的繼承法 …………………………………..………….…….8 第二節 彼得大帝與繼承問題 ………………………………………….…………...9 第三節 宮廷革命時期與繼承問題..………………………………………………..11 第四節 凱薩琳二世與繼承問題..…………………………………………………..21 第五節 保羅一世與繼承法之制訂..………………………………………………..26 第三章 女皇統治的特徵 …………………….…………………………….……….28 第一節 女皇統治與寵倖政治……………..………………………………………..28 第二節 女皇統治與宮廷政變 ……………………………………………………..36 第三節 女皇統治時期文化上之建樹 ……………………………………………..38 第四節 女皇統治時期與外國文化……. …………………………………………..50 第四章 女皇統治時期的歷史影響…….. ………………………………………..56 第一節 施惠貴族及壓迫農奴 ………………………………………….………….56 第二節 女皇統治與浪費公帑………..……………………………………………..66 第三節 女皇統治與擴張領土……..………………………………………………..69 第四節 女皇統治時期西化政策的落實 …………………………………………..80 第五章 結論 …………………………………………………………….………….85 參考書目 ……………………………………………………………………………92 / In 1725, succession problem arise upon the death of Peter the Great . The period from 1725 to the opening year of the nineteeth century was the age of palace revolution. In the absence of a definate law of succession, the decision as to whom was to occupy the throne came to rest upon casual gathering of high state and palace officials supported by the regiments of the guards. The years between 1725 and 1796 included the reigns of seven rulers, four female and three male. All the males are child or infant. These four empresses bore very great political significance . Except Catherine the Great was empress first called “Emperor” after Peter’s death, another three empresses played important role in westernization of Russia. This essay adopts three approach: “Historical approach”、”Institutional approach” and “The approach of structure-functional analysis ” , trying to differ females’ ruling from males’. Chapter Ⅰis preface. ChapterⅡ states total evolution of succeeding system, which starts from times of Moscow to Paul Ⅰ,who enacted a new succeeding law which prescribes that only man could be inheritor. Therefore empresses’ ruling ended in history of Russia. ChapterⅢanalyze traits of empresses’ ruling, which included palace coup、foreign meddlers、cultural achievement、indulged staff and so on . We can see from these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re are problems of illegality in Russian female ruling,. In real aspect, empresses did their best to promote cultural establishment, paving their way for 19th century. In chapterⅣ, we probe into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affairs during empresses’ ruling. Westernization continued to spread to more people and broader areas of Russian life. In interior politics, they flattered the noble、persecuted peasant、wasted money and indulged lust, while foreign relations followed Peterine pattern, bringing Russian into an ever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European powers. Russia reached Baltic and Black seas in the west. ChapterⅤ is conclusion, taking comments on empresses of 18th century for example to summary this research .
62

改革開放後中共行政體制問題之研究 / The research for the problems of Chinese administration after 1979

施鈺文, Shih, Yu-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運用「鎔合的-稜柱的-繞射的」的模型,結合生態研究與行為研究,分析中共改革開放以來行政體上所發生的問題嘗試從行為面探究中共行政體制問題背後的原因,並藉此探討「鎔合的-稜柱的-繞射的」模型之適用處與不適用處,以在模型的修正與發展上提供本人的淺見。
63

我國失業保險制度規劃方案與日本雇用保險制度之比較研究

蕭明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勞工失業問題存在於任何的經濟體制中,勞工失業後所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薪資所得中斷,造成經濟生活的不安定,因而形成了政治問題、經濟問題及社會問題。因此,各國政府為解決勞工失業問題採取了一連串的措施,在經濟措施方面,政府可能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來擴大市場需求,增加就業機會,降低勞工的失業率。在社會政策方面,政府採取失業保險、各項的失業輔助措施、就業服務及職業訓練等措施,其目的在保障失業勞工的經濟安全及促使失業勞工能早日再度進入就業市場。 近年來,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傳統以勞力密集的產業因工資水準、環保問題及土地成本等問題紛紛外移,以及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我國的產業形成某種程度的影響,因此,勞工的失業問題及失業後經濟安全問題成為政府與學者關心的焦點。 有鑑於此,行政院蕭萬長院長上任之後,把開辦失業保險列為其重大的勞工政策之一,其態度之積極勝於歷任的行政院院長。而對於開辦失業保險的法源依據早於民國五十七年於勞工保險條例七十四條中規定,但因政府對於國家財政考量以及工商企業界雇主的反對而一直遲遲未能開辦。如今,蕭內閣有決心開辦失業保險,對保障失業勞工的經濟安全而言具有正面的意義。 日本自從一九四七年制定失業保險法並施行,一九七四年重新制定雇用保險法,至今實施失業保險已有五十年的經驗,我國在實施失業保險之初,有參考外國制度之必要,以為政策施行之參考。本論文即以兩國制度的異同做一比較分析,以為我國施行失業保險制度之參考。
64

從國際競爭論企業結合之法律問題

張升星, Zhang, Sheng-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全球經濟體系漸趨整合,企業為求迎合國際競爭潮流,必須著眼於國際市場的範疇而提升國際競爭力,因此利用企業結合就是最為迅速有效的辦法。同時由於國際貿易障礙逐步去除,傳統產業政策能夠發揮的空間更為侷限,使得競爭政策的擬定與執行,對於各該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具有莫大影響,殊值重視。由此觀點出發,探討企業結合法律的詮釋與走向,及其因應具備的國際視野。 本文第一章討論企業結合的國際趨勢與其經濟效益,並且說明競爭法規與經濟分析的關聯性,同時介紹本文所採研究方法。 第二章臚列產業經濟學各種理論與其對於反托拉斯政策的態度,政府進行干預的正當性基礎及其法律成本、效益。其次?釋「效率」作為公平交易法企業結合的重要標準,再者分析傳統結合案例與二十一世紀高科技產業的結合型態,比較二者之異同,俾能充分掌握當代結合案例特質。 第三章係以美國及歐盟的相關實務案例為主,彰顯各項結合行為反競爭效果的判斷標準,除了法律文義的詮釋之外,另外根據前揭經濟分析模型,檢視各該反競爭效果是否具有經濟學上的合理基礎,此外併同介紹美國司法部及聯邦貿易委員會的結合審查準則,俾能明瞭企業結合與美國行政審查機關所持立場,有助於我國執法準則的擬定。 第四章著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於一九九五年所舉辦的「全球高科技市場競爭與消費者保護」公聽會內容,鎖定全球競爭對於競爭法規的衝擊成為思考主軸,探討市場界定、共同研發、創新市場、效率抗辯與垂危廠商等問題,在全球競爭的考慮下應有的調整。 第五章是從國際貿易的角度觀察,分析國際競爭因素對於企業結合反競爭效果抑制作用,同時歸納各項影響國際貿易的因素(匯率、配額、反傾銷稅、補貼)與企業合法律的互動關係。最後比較加拿大與澳洲等不同經濟型態的國家,看看龐大內需市場與倚重對外貿易的經濟型態評估國際競爭的態度有無不同,俾使深為小型開放經濟的台灣,能夠有所參考。 第六章乃是整理我國公平交易法有關企業結合案例與競爭理論的印證,以便了解公平交易委員會再考慮結合效果時,評估國際競爭因素時所採取的立場如何。 第七章則是關於涉外結合的相關問題整理,例如競爭法規的域外效力、域外結合的執行問題及我國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於管轄權與結合主體的判定,相關案例的檢討或可對於跨國結合的審查標準更為釐清。 第八章綜合上述各項結論,提出我國公平交易法企業結合規範面對全球競爭時代,應該借助經濟學理的分析,妥適評估企業結合的法律效果,同時必須競爭的因素,考慮貿易措施對於競爭效果的影響。尤其在執法立場上,審慎拿捏執法尺度,不宜過度預先防衛。此外關於「效率」的衡量,在詮釋企業結合的法律效果時,應該具有較為優勢的地位。 把法學院讀成醫學院,別是一番滋味。本文所以完成,得力於指導教授蔡英文博士對於寫作方向與資料蒐集的指導。嗣於文稿出成,復蒙蔡師費心指正,深表感謝。公平交易委員會楊家駿科長惠予協助,撥冗晤談並且提供實務操作經驗,對於本文寫作諸多裨益,併致謝忱。口試期間,蘇教授永欽就論文形式結構與內容未竟之處所為針砭,羅教授昌發在競爭法與貿易法領域的觀念啟迪,均使本文錯謬之處得以匡正,受益匪淺。此外司法院人事處代處長呂太郎兄、台中地方法院法官林輝煌、陳毓秀、黃文進諸君及摯友高思大、潘正雄律師在本文寫作期間多方鼓勵、提供支援,偶有責難、訕笑加之,惟皆出於提攜之情,盛情可感。擔任公職期間寫作論文,體力付出自屬當然,愛妻蘭珠體恤扶持,疼惜之情不敢或忘。最後,對於父親、母親的辛勞教養,謹表寸心。 學植未深,疏誤之處,在所難免,惟望本文只是學習過程的進階,藉此得窺堂奧,以策來茲!
65

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談判之研究 / Study of the Negotiation of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 for Hongkong's Future

周幼群, Chou, Yu-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篇論文主要在研究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四年,中共與英國關於香港前途問題的聯合聲明談判之過程與內容,並藉此明瞭中英雙方對香港政策的轉變,以及對港政策之價值所在。本文第一部份在說明香港前途問題的歷史淵源,包括中國國民黨政府欲收回香港地區的努力與失敗。其次解析香港前途問題持續的狀況和原因。第三部份在呈現中英談判的提出與過程,包括起初的試探、雙方對談判的準備和難題、以及談判的膠著與轉折。第四部份說明中英雙方關切的議題要點,分析對港態度轉變的因素,並及於香港在香港前途問題談判中的角色分析。最後為對談判的評估。 / The thesis is attempted to search for the negotiation process and issues of the 1984 Joint Declaration between the PRC and the Great Britain for Hong Kong's future, and to present the consistency and change of the policy of the two parties to Hong Kong in terms of the Sino-British agreement. The first part of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the Hong Kong question, including the KMT's failure of resumption. The second part shows the Hong Kong question persists to this day. The third demonstrates the process of the negotiation. The fourth analyses the issues and the factors of changes, and the Hong Kong's role in the negotiation of the agreement. The last is the evaluation of the agreement.
66

代理問題之控制工具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

曾斐金, ann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從代理理論及資訊不對稱的觀點,探討兩大議題,第一部份,探討企業為了控制代理問題,必須採行些控制工具,本研究主要針對其中三項工具一負債政策、管理者持股、機構法人持股,研究這些工具在使用上,是否有關係存在?並且探討公司特性對於前兩大政策一負債政策、管理者持股有何影響?第二部份,則探討這些工具的使用以及研發管理費用的高低,是否會影響公司的經營績效?   研究期間自民國79年至民國83年,選定樣本共122家,樣本又分為全體樣本、高科技樣本、非高科技樣本三種分別探討。針對第一部份的研究議題,採行三階段小平方法來進行聯立模型的實證,在第二部份則採多元迴歸方法,探討控制工具與經營績效的關係。重要實證結果彙總如下:   (一)就全體樣本而言   1.管理者持股與負債政策並沒有直接的關連。   2.機構法人持股的多寡,對負債政策及管理者持股兩者皆有顯著影響。機構法人持股對負債政策有顯著負的影響,機構法人持股與管理者持股比率間,則有顯著的正相關,且管理者持股的決定,深受機構持股多寡的影響。   3.公司特性中,只有獲利變動率對負債比率的影響最顯著;其餘的公司特性,則對負債政策的影響皆不顯著。   4.就經營績效的部份而言,不論是以ROA或以EPS來衡量,負債比率及研發廣告費用比率,皆與經營績效呈顯著負相關。則此兩項比率可視為經營績效的優劣指標。   (二)就高科技樣本而言   1.管理者持股與負債政策並沒有直接的關連。   2.機構法人持股對負債政策的制訂,並無顯著影響,但機構持股的多寡,則對管理者持股有顯著正的影響。   3.公司特性上,只有獲利變動率,對負債政策有顯著負的影響。另外,股票報酬變動率則與管理者持股有顯著負相關。   4.在經營績效部份,對於高科技樣本而言,不論是以ROA或以EPS來衡量,負債比率及研發廣告費用比率,皆與經營績效呈顯著負相關,故此兩項比率可視為經營績效的優劣指標。   (三)就非高科技樣本而言   1.管理者持股與負債政策並沒有直接的關連。   2.機構法人持股對負債政策的制訂,並無顯著影響。但機構持股的多寡,則對管理者持股卻有顯著正的影響。   3.在公司特性上,對於非高科技公司而言,所有的公司特性對於負債政策的制訂,皆無顯著影響力。只有股票報酬變動率與管理者持股有顯著負相關。   4.在經營績效部份,對於非高科技樣本而言,不論是以ROA或以EPS來衡量,負債比率及研發廣告費用比率,皆與經營績效呈顯著負相關。管理者持股則只對EPS有顯著的負影響。
67

中共談判策略--「香港領土歸還問題」個案研究 / Chinese Communists' Negotiating Tactic - Hong Kong's Soverignty

薛寶樹, Shai, Bao Shu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一九九六年一月廿日,尼克森在他的總統就職演說中,即已宣稱:「在經 歷一段衝突敵對的時期之後,我們正進入一個談判的紀元。」而台海兩岸 在目前日益頻繁交流的互動關係下,基於雙方逐漸發展出的共識和整個國 際後冷戰大環境,「談判」必然是雙方樂於作為採取處理事務的方式。但 中共長期以馬列主義為宗師,其「國家」目標、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自 然與一般民主國家作風顯有不同。因此,必事先剖析中共一貫的談判,才 能在談判過程中,掌握有利的主導地位。香港與台灣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實 體,中共對待雙方的政策也不盡相同,但對中共而言,能經由和平談判手 段達到實現中國領土統一的目標,乃其最高利益和價值所在。因此,筆者 以中共與英國談判香港領土主權問題為研究主題,從香港問題的由來,我 國、中共及英國的處理態度,以至中(共)英雙方的談判接觸,完成簽訂 一九八四年《聯合聲明》的過程為止,從中整理論析中共的談判本質、一 般作風及在香港問題個案上的談判策 以期對中共的談判行為有一深入的 了解。如果我方與中共進行相關談判工作之前,能先仔細研究中共與英國 談判香港前途的經驗,相信將有助於我方的因應作為。本文內容十萬字, 註釋及圖表約二萬字,共分為七章。第一章導言。第二章為中共談判的概 說。第三章敘述香港問題的由來。第四章探討論析影響中共處理香港問題 的四大因素。第五章是中共與英國談判香港問題的經過,迄完成《聯合聲 明》為止。第六章係運用「結構法」和「歷史研究法」,研析中共的談判 策略,為本文重點所在。第七章結論。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對中共唯物辯 証法的談判策略和統戰手法、堅持「國家」主權的強硬立埸、「一國兩制 」的策略性政治理論、高恣態「你有求於我」的談判身段,均留下深刻印 象。台海兩岸多次事務性談判以來,中共頑固的主權觀念和另有企圖的談 判動機,阻礙了雙方更進一步的交流,這些事實經驗都可在中共與英國談 判香港問題過程中,找到例證。談判技術策略是中立的,每個人都可使用 。在兩岸談判中,雖有優弱勢之分,但如能多加一些「誠信」和「互動」 的共識,相信談判的結果,是能達到「雙贏」的期望,對整個中華民族前 途是有益的。
68

公務機關貪污問題與防治策略之研究 / Study on the Government's Corruption Problems And Anti-Corruption Strategy

李燈燦, Lee,Ting J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肅清貪污一直是政府持續推動的重要政策,雖然頗具績效,但是貪瀆之事 仍時有所聞。為徹底肅清貪污,民國七十六年曾有九十一位立法委員聯合 提出質詢,呼籲成立反貪污專責機構。他們指出,香港、新加坡原是政治 風氣腐敗之處,但分別成立廉政公署及貪污調查局,以壯士斷腕的手段大 力整頓,今日兩地政府的廉能舉世聞名,不獨贏回人民尊敬,公務員的地 位及待遇也因而大幅提高。台灣地區近幾年來選舉頻繁而且競爭激烈,選 舉經費年年暴增,這些經費要回收,因此,幫利益團體關說或憑藉特權瓜 分公共工程或為非法業者包庇請託,均為回收管道,此種結構性的貪污, 與政治有關,也是最難解決的,最令人擔心的。本文有鑑於此,爰就貪污 問題作進一步研究,並提出建議意見,盼能有助於政風之改善。
69

過度自信的研究:問題、困難度、抽樣方式與線索有效性對過度自信的影響。 / OMIT

彭兆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有關主觀機率判斷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判斷的品質通常並不佳,而普 遍有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的現象存在。本研究乃根據 Gigerenzer ,Hoffrage,& Kleinbolting(1991)所提的機率心理模式 (Probabilistic Mental Model; PMMs)為架構,透過圖形知 在實驗一 中操弄問題的抽樣方式(代表性 vs 選擇性)及困難度 高 vs. 低)來檢 視問題的抽樣方式、困難度的影響效果;以及難易效果逆轉(reversal of the hard-easy effect)的現象。實驗二中操弄圖形間的相似度(高 、中、低)作為選擇抽樣的依據,目的在進一步檢視。研究結果發現:( 1)在知覺材料問題的判斷上受試者仍普遍發生過度自信。(2)高困難 度題目較低困難度題目有較高的過度自信產生。(3)選擇性抽樣問題會 較代表抽樣問題有較嚴重的過度自信,但不同的選擇性抽樣會有不同的影 響效果,而在本研究中,只有線索有效性。
70

中國統一問題之中共因素分析 / The China's Union:Analysis on P.R.C. Factor

鄒德發, Chou, Te F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家統一」與「現代化」是清季以來中國人最關心的兩項議題,事實上 ,這兩項問題是互為因果。遠溯民初,國共兩黨因對中國現代化發展路線 的看法分歧,竟發展成意識型態的對立,最終且導致國家分裂迄今。國共 對峙,所付出的代價不僅是骨肉相殘,百姓流離;也阻礙了中國現代化進 一步發展的契機。由於人口、資源的對比懸殊,中共顯然是兩岸分合發展 的主導因素,故本文針對中共的統一立場與對臺策略, 行探討分析。中 共的統一策略歷經了幾個階段的演變,為因應冷戰結 國際現勢,以及追 求穩定環境發展經濟的戰略需要,現階段中共並無意急迫解決其所謂的「 臺灣問題」,而提出和平統一的口號,試圖以「一國兩制」的架構兼併臺 灣。作者首先參考了二次大戰國際現象中「分裂國家」雙方關係演變發展 的過程,以及德國和平統一的歷史經驗;觀察一九七九年以來臺海兩岸關 係的發展。諸如兩岸官方政策的互動、民間社經往來、接觸談判等各項交 流指標。其結論是:在中共採取由經濟到政治統一的迂迴策略效應下,兩 岸關係已逐漸和緩。但是,作者並不認為中共會達到其和平統一的目標, 事實上,作者認為中共一直否認臺灣為一政治實體的立場,已為中國統一 投下一個不可知的變數。

Page generated in 0.013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