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灣國際收支的實證研究劉錦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2 |
中央銀行法定準備率政策對國際收支危機影響之探討梁甫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以往發生國際收支危機時,中央銀行最常採取的因應方式是提高利率。雖然這樣的政策可以減緩投資人的投機性攻擊,進而延緩國際收支危機的發生。但是另一方面,卻也會因為提高利率而造成國內總需求下降,進而使得社會總產出減少。因此,本文便想試著探討中央銀行的其它政策,分析是否有可以達到兩全其美的政策工具。事實上,除了利率政策之外,中央銀行還有一項政策可以使用,即是法定準備率政策。當中央銀行調降法定準備率時,一方面會造成貨幣供給的增加。另一方面,銀行在成本下降的情況之下,會提高存款利率與降低放款利率。而在存款利率提高的情況下,家計單位也會隨之提高存款需求。而當需求增加幅度相對大於供給增加的幅度時,國際收支危機就可以因而延緩。此外,因為降低準備率使得放款利率下降,企業借款的機會成本降低,所以在資金較充裕的情況下,產出自然會增加了。也因此,社會總福利有可能因而提高。
|
3 |
兩岸區域性國際收支與兩岸金融之研究 / A Research of Balance Payment and Finan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land China莊明書, Chuang, Ming Sh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研究重點主要是針對金融面,即在尋找一套較可靠的數據將兩岸區域性國際收支表編成季資料的形式,在此資料編成後,將進一步分析台商投資大陸,資金流失對於匯率的影響效果。
本論文以林鐘雄先生等人(1993)與葉玟琪(1993)之研究方法,應用其對台商到大陸投資之直接投資金額與短期資金流動項的估計方法,利用香港政府公布的統計資料編出季資料之兩岸區域性國際收支表之資本帳項目。至於經常帳中的商品貿易項、旅行支出項與移轉性支付項,除了兩岸的商品貿易項可由香港政府海關統計中的轉出口貿易項中得出外,其他項目仍然必須引用上述兩篇文獻中的估計方法,得出季資料之經常帳數額。利用以上數據編成季資料之兩岸區域性國際收支表。
由於兩岸商品貿易必須經過海關的程序,央行可充分掌握並反映於政府公佈的商品貿易項之中。而旅行支出、其他勞務、移轉性支付等,可透過結匯的程序,同時反應於國際收支表上,但是數額龐大之投資資金的流向,則是政府無法充分掌握的部分,此資金的外流造成台幣大量流失,因此必須推估出政府低估的金額。以此低估部份對本國貨幣供給作調整,以探討其對於匯率的影響效果。
由兩岸區域性國際收支表,得出1983年第1季至1993年第4季為止,台商在大陸的累積投資為198.19億美元,比較投審會公佈的數據36.04億美元,得出政府低估之台商至大陸投資的金額為162.15億美元,因為此投資資金的流失將導致準備貨幣減少756.44億台幣,使台幣產生的貶值效果。並由各季台商對大陸的投資金額,預估未來兩年台商將對大陸投資117.82億美元,且此資金的流失也將使得台幣貶值。
|
4 |
資金失血元凶-我國跨國證券投資之探討王正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0年代以來,由於經濟及金融的自由化與全球化浪潮,加以資訊與通訊科技的進步發展,使得跨國金融交易日益頻繁,國際資本移動規模隨之日漸擴大,若就其類型(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分析,其中尤以跨國證券投資之資本移動成長最多。
有鑑於此,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於1993年「國際收支手冊」中新增了國際投資部位(IIP)統計,並於1997年主導進行首次全球性的聯合證券投資調查(CPIS),以獲取更完整的跨國證券投資存量統計資訊,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的發生,除突顯金融性資本移動之影響力,更傳達完整金融資訊對風險管理之重要性。自此,國際間對國際收支金融帳中的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之研究才日漸增多。
我國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亦相繼推動經濟與金融的開放政策,不僅國際貿易與投資熱絡,金融市場更因而蓬勃發展,外人來台證券投資(資金流入)與我國對外證券投資(資金流出)即於2005年創下歷史新高。然而近年來國內經濟不振,有人歸究於我國鉅額投資中國大陸使資金嚴重失血所致,故建議應積極管理對中國之投資行為;但另有論點指出,近年來我國對外證券投資之流出金額屢創新高,才是資金失血元兇。依據國際收支統計資料,2006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順差較上年同期銳減,主要乃因金融帳淨流出所致;再就細項分析,我國居民對外證券投資淨流出高逹224.6億美元,並創歷年同期新高,且該金額為同期間我國投資中國大陸金額的數倍,而外人來台證券投資淨流入金額則僅84.6億美元,使得我國跨國證券投資整體呈現淨流出,國際收支順差因而減緩,是以資金失血主要為跨國證券投資的淨流出。
此項爭議顯示,近年來跨國證券投資不但已是國際間的熱門話題及重視的統計資料,更成為國人欲深入一探究竟之領域。惟跨國證券投資熱潮於近年始興起,相關之統計資訊仍顯不足,且時間序列亦不長,是以國內相關議題之探討並不多見。本研究主要先蒐集國際間與跨國證券投資相關之各類統計資料,用以探知全球跨國證券投資之特性,同時,再輔以國內各單位之相關統計資料,以進一步審視分析我國跨國證券投資之近期發展與特性,並再逐一探討我國跨國證券投資之主要交易管道的演變、現況與影響其未來發展之可能趨勢,期以作為未來跨國證券投資觀察之方向,並提供未來相關問題之探討、研究與相關單位制定政策之參考。
|
5 |
匯率變動對台灣國際收支之影響劉瑞垣, LIU, RUI-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際收支理論的分析,共有三個學派,而晚近發展的貨幣學派,深為一般學者專家的
重視與探討,此學派認為國際收支是一種貨幣現象,國際收支的不均衡即反應於國內
貨幣市場的不均衡,因此國際收支的失衡與調整,必須以貨幣為分析中心。當由於國
際收支斥字而採行貶值政策時,產生直接支出效果,降低國內支出水準,出口增加,
進口減少,外匯增加,短期間國際收支改善,但外匯增加,貨幣供給量亦增加,在貨
幣需求不變的情況下,長期間貨幣市場又恢復均衡,國際收支平衡,貶值政策無效。
台灣過去二十餘年來,常以匯率政策作為調整國際收支的手段,從台灣的經濟發展過
程與各項經濟統計資料分析,台灣外貿依存度高,易受世界經濟變動的衝擊,頗能符
合貨幣派所主張的小型開放經濟模型,因此本文乃從貨幣學派的理論模型來分析匯率
政策的國際收支效果。
全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對貨幣派貶值政策效果的分析與主張作一檢
閱,第三章為將各國經濟學者對貶值政策效果的實證。研究加以綜合分析,第四章依
經濟統計資料,分析台灣的經濟背景,第五章從貨幣市場依貨幣分析法的理論觀點,
採直接迴歸法與殘差檢驗法來驗證台灣六十二年二月、六十七年七月及七十年八月三
次匯率政策對台灣國際收支的效果,第六章為結論。
|
6 |
關稅對國際收支及一般物價水準的影響林美娜, Lin, Mei-N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關稅有三個目的,財政上收入,保護國內產業及改善收支減少外匯支出。本文目的乃
在探討關稅之收支效果。
本文共一冊,約二萬五千字,其內容綱要為:
第一章:結論
第二章:國際收支之定義,其失衡之原因,改善失衡的工具之介紹與比較。
第三章:為理論介紹。(一)Kemp之模型,探討征課關稅是否一定使進口減少,若減
少,其安定條件為何?(二)Batra 之論,討論關稅對相對物價的影響。(三)Ja-
roslav之論,說明關稅對所得及國際收支之影響,透過那些因素。(四)Mussa 之以
貨幣派的觀點來衡量收支之長期的累積效果。
第四章:模仿陳昭南教授對貶值所做的綜合支用,彈性,貨幣三派的分析方法,而對
關稅加以總分析,利用比較靜態方法,探討變動關稅率後,二均衡點間的所得,收支
、利率、物價之效果。
第五章:實證分析。
第六章:結論。
|
7 |
國際金融干擾與匯率制度崩潰曾瑞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8 |
東亞金融穩定機制的倡議與安排 / Initiatives and arrangements of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mechanism in East Asia蕭倩琳, Hsiao, Chien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1997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以來,東亞各國雖然接受了IMF的援助,但是卻因為IMF援助無法即時性以及限制條件過多,引發了各國的反彈,ASEAN+3希望在未來不再是依賴國際組織的援助,而是靠區域自身的力量提供短期流動性資金互助,因此東亞各國往區域整合的路徑邁進。
從1997年「馬尼拉架構」、日本提出的「新宮澤倡議」到2000年的「清邁倡議」、2010年的「多邊清邁協議」等,ASEAN+3各國正一步步的建立提供短期流動性資金的區域金融穩定機制。除了流動性資金之外,ASEAN+3也希望區域內的金融市場能夠穩定發展,保留住豐沛的外匯儲備,因此也設立了「亞洲債券基金」。
東亞金融穩定機制持續且穩定的發展中,但這些機制無法完全獨立仍和IMF連結,不僅如此,這些機制沒有一個獨立的監督機制,更沒有將機制統籌,降低了其功能性。雖然2010年正式生效的「多邊清邁協議」被視為ASEAN+3金融穩定機制的一個里程碑,但是包含運用超過20%的資金需要IMF同義、仍未設立獨立監督機制等問題都需要解決。另外,東亞在1997年之後未曾再發生金融危機,因此這些機制實際的作用仍然需要時間考驗。
|
9 |
中共外匯管理制度之研究李孟洲, LI, MENG-ZHA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十萬字,分七章廿四節,內容係以中共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
」及對外經濟政策為基礎,深入探討其外匯管理制度。
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制度」下,中共當局恆常透過經濟計劃,對內部經濟活動維持
全面性的控管。中共統治地區的經濟運作,因而在世界經濟體系中保持一定的獨立性
,相互依存的危彩淡薄。一九七八年年底以後,中共展開經濟體制改革,積極進行對
外經濟交流,目的在引進外部「一切可用」的資源,加速內部經濟發展,但訌劃經濟
基本架構並未隨之脫胎換骨,外匯管理制度亦有其不可變的核心內容。
本論文引用「國際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的模式為論述骨幹,主要
內容包括﹕中共管理外匯之理論架構、經營帳收支管理、資本帳收支管理、人民幣對
外之匯率制度,以及中共外匯管理制度之績效評估。論文最後,對該制度的未來演進
路徑,亦有所探討。
本論文儘量從經濟的角度,對中共外匯管理制度進行剖析,但必要時仍酌引政治因素
作論證,此乃中共為「高度的意識型態統治」性質政權之故也
|
10 |
中共濻外貿易之研究李建興, Li, Jian-X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討論研究動機及研究目的,並解釋本論文所運用之研究方法;其次就資
料來源加以說明。
第二章中共對外貿易體制與政策的演變:從經濟制度理論分析中共經濟制度,並討論
三十年來。中共對外貿易體制與對外貿易政策的演變。
第三章中共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首先從輸入需要觀點,分析中共經濟建設;其次研
究出口貿易與就業及所得的關係。
第四章中共對外貿易商品結構與國際收支:分析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和市場競爭力,並
討論中共的外匯和國際收支的狀況與策略。
第五章中共對外貿易方式與法規:討論對外貿易的實際做法及方式,分析有關商品檢
驗、海關、保險與運輸等貿易業務和貿易法規。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
Page generated in 0.025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