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中國加入GATT/WTO的談判決策研究 / 無黃炎坤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自1949年成立以來進行了近30年的集體經濟制度,但是自1978年起最高領導人鄧小平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試圖以「帶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取代原本的集體經濟制度。在此基礎上,鄧小平在1986年做出決策,正式申請為中國恢復其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會員國地位。在1986年至1988年間,相關的申請程序似乎一切順利,中國復關指日可待;然而1989年的「六四事件」卻使中國的申請復關程序分別在國內外方面面臨到新的困難,一直到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取代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之前,中國都無法恢復其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會員國地位。1995年至1997年中美關係陷入低潮,嚴重打擊了中美針對中國加入WTO的談判議程,不過1997年至1998年中美領導人江澤民與柯林頓刻意營造有利於中美談判的和諧環境,使江澤民開始積極利用其最高領導人的決策影響力推動中美談判,終於在1999年中美順利完成談判,中國並在2001年正式成為WTO會員。
本論文研究著重於中國加入GATT/WTO的談判決策的國內層次因素,並利用許志嘉提出的官僚組織決策模式、領導集體決策模式與領袖主導決策模式分別探討官僚系統、領導高層與最高領導人在中國對外經濟決策議題方面的決策影響力。本論文認為雖然中國在經濟決策議題方面逐漸受到「分散化威權主義」(fragmented authoritarianism)的影響而使得最高領導人與領導高層必須要與專業官僚部門分享決策權力,因而拖累了中國對外經濟決策效率,但是一旦最高領導人介入對外經濟決策議題,他可利用多種政治手段贏得大多數領導高層與官僚單位的支持,進而實現其政策偏好。
|
52 |
中央政府執政菁英之代表性研究:國民黨與民進黨政權之比較(1993-2004)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presentative Governing Elites in Taiwan:KMT and DDP Regimes, 1993-2004.邱育琤, Chiu,Yu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的與理論】
探討「統治現象」的方法有二:一是透過制度研究的方式,第二則是進行統治菁英的研究。本文即是以「人」的角度出發,探討國民黨、民進黨政府執政菁英的生態與差異。並以代表理論延伸至「代表性中央執政菁英」的觀點,以兩千年台灣社會人口統計作為檢視這兩個政權的執政團隊是否具有社會代表性的標準。預期透過這樣的研究,去理解一個統治台灣長達五十年的國民黨,以及成立於一九八六年的新興民進黨,這兩個背景迥然不同的政黨,執政團隊的結構究竟有什麼樣的差異,而其趨勢為何…等,進行初始性的探索與研究。
【研究方法】
本文為國內首起有關中央政府執政菁英組成之比較性研究,必須透過蒐集國史館網站、行政院暨所屬各機關人事名錄、中華民國名人錄…等次級資料,來進行本研究資料庫的建立。預期透過比較兩政府執政菁英的黨籍、性別、省籍、區域、世代及前職等個人變項,去理解這兩個政權是否因為政黨間特色的差異,所以形成了不同的執政菁英生態,並以代表理論作為呼應。
【研究結論】
分析新、舊政權執政菁英的組成生態後,發現落實兩性共治理念的限制、世代的交替、外省族群勢力的全面性撤退、雲嘉南政治菁英的崛起及民進黨政府取才管道的多樣化等。透過比較由遠至近的時間點,印證了執政菁英的組成生態(例如性別、世代、族群及區域等變項)在符合台灣社會人口的代表性上,不是政權交替之後才急遽地產生變化,而是逐漸改變的,雖然其在改變的幅度上有所差異。再者,民進黨政府於取得執政權後逐漸於政務層級中置入實際的政治權力,全民政府的理念僅是首次組閣的政治性宣傳。最後,民進黨執政團隊於可替代性較高的部門及政務層級中,社會人口的代表性較易達成。 / This thesis i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of governing elites on Taiwan.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is the primary method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data of elite profiles are mainly coll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s: (1) a website database on historical figures from the Academia Historica; (2) the official address-book on superintendents of the Executive Yuan and its departments; (3) Who's Who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research compared personal variables of governing elites of two regimes, such as party membership, gender, ethnic group, area, generation, and pervious profession. In this way, this study tries to answer whether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KMT and DPP governments will lead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verning elites as depicts in the theory of representative bureaucracy.
After analyzing the composition of governing elites of the two regimes, we have following five findings. First, there is a long way to go to gender equality in governing elites regardless a litt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by the DPP. Second, governing elites of DPP government are younger than KMT government. Third, much less elites of mainland Chinese origin are appointed by the DPP than the KMT. Forth, DPP appointed much more southern Taiwanese elites than the KMT does. Lastly, governing elites in DPP government are coming from a more diverse prior professions than those in the KMT government.
|
53 |
新加坡文官制度之研究溫喜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新加坡為例,探討新加坡文官制度之內涵在此間運作的相關議題。筆者從新加坡文官制度的發展歷史、法令規章、社會政經等因素的相互關係上,探討新加坡文官制度在靜態面、動態面所衍生出各種面向與特色。
新加坡同其它英屬殖民地一樣,沿襲英國文官制度的傳統與設計,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屬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但這些國家戰後似乎並未在國家發展與經濟建設上,締造出如同爭取殖民獨立一樣的奇蹟,唯獨新加坡能以一彈丸小國,在風雨飄搖中建國成功,並締造傲人的國家發展與經濟成就。新加坡成功之道當然很多,對於新加坡之研究大多涉及政治與經濟領域為多,對於文官制度的探討則甚為少見,文官制度的行政運作與政府政治的關係密切,兩者可說是一體兩面,彼此影響甚大,文官制度可以說是政府行政運作最主要的組織,對於新加坡文官制度的建立、組織、內涵、運作、特色等等,在本篇論文中即針對這些議題加以論述,使我們一步瞭解新加坡的文官制度,同時並提出一些看法及見解。
第一章「導論」。本章說明筆者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資料收集與研究限制等論文寫作要項,並對文官制度所關聯的一些名詞作概念、定義與界定,以作為建構本篇論文的分析架構。
第二章「文官制度之形成與發展」。本章簡述新加坡的現況、政府組織與文官結構,並從新加坡的歷史發展瞭解文官制度的演變過程,探討殖民地到自治建國時期,文官制度的概況與文官制度的重建,從本章節中,筆者將描繪出殖民地時期文官的角色、功能及政治立場與心態,並探究文官制度在新加坡自治到獨立建國過程中,採取的具體方法與措施,如此對於新加坡文官制度健全的法制化,將有一全面性的瞭解。
第三章「人事行政機關」。本章節中將就新加坡主管文官的權限機關作一分析,探討新加坡文官制度屬於哪一個體制類型的機制,這樣對我們瞭解文官制度的權力運作,人事主管機關的對應位階有所瞭解,在章節中也將分析現行新加坡各級文官的人事行政機關,以及各級機關組織的設立、成員、功能與權限劃分。
第四章「文官制度的內涵」。本章節中將針對新加坡文官制度運作的人士機關製作--說明,諸如文官的聘任、考核、訓練、俸給、分類、福利、獎懲、退休、服務制度、肅貪廉政等都包括在內,從這些制度的運作過程中,對我們瞭解新加坡文官制度法制面的規範與實際運作,提供一個檢視比較的範圍。
第五章「文官制度的特色」。本章節中分別就文官制度在新加坡發展運作過程中,呈現的特色分別說明,包括(1)一級政府之行政組織;(2)菁英主義與功續制度的結合;(3)快速晉升與高薪政策;(4)專家行政的增加等四個部份,新加坡之所以被人稱為行政國家自有其一定的道理,從這些特色中可以讓我們發現新加坡行政效率成功之道,也可以發現在成功背後人才流失的危機,文官快速晉升與高薪政策的行程因素,以及專家行政的形成。
第六章「文官相關問題研究與探討」。在瞭解新加坡文官制度的歷史沿革,各級人事行政機關,文官制度的內涵與文官制度的特色後,在本章節中將進一步深入探討與評析文官制度對新加坡整體國家發展的影響與貢獻,文官在政治、社會、經濟領域的功能與角色扮演為何?在我們常強調的行政中立問題上,新加坡文官政治立場是否受到影響,以及文官在運作過程中所採取的政策與措施,不可能完美無缺,其所引申的弊端與問題為何?藉由這些問題的探討,提供我瞭解新加坡文官制度運作與發展的借鏡及參考。
第七章「結論」。本章總結筆者將整篇論文的一些要點概略地整理歸納出來,使讀者很容易對新加坡文官制度的瞭解進入狀況,同時並提出一些建議,作為我國在文官制度的參考。
|
54 |
宇都宮徳馬の思想史的研究 --言論と行動--劉, 守軍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8370号 / 人博第683号 / 新制||人||163(附属図書館) / 25||人博||683(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1228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江田 憲治, 教授 小倉 紀蔵, 教授 岡 真理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55 |
春秋・戦国・秦漢時代の都市の構造と住民の性格江村, 治樹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一般研究(C) 課題番号:62510192 研究代表者:江村 治樹 研究期間:1987-1989年度
|
Page generated in 0.026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