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41
  • 764
  • 77
  • 42
  • 3
  • 2
  • Tagged with
  • 891
  • 891
  • 349
  • 195
  • 194
  • 153
  • 146
  • 139
  • 137
  • 132
  • 130
  • 130
  • 127
  • 126
  • 124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31

台北市幻燈軟片市場區隔研究-以品牌忠誠度為區隔基礎之實證探討

段鍾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32

台灣資金流量之研究

陳上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近代經濟政策執行方面,中央銀行調節金融、管理信用職能的再度受到重視,咸認是一九五○年後的事。隨著此一情勢之演變,中央銀行在履行其職能上,亟需有客觀的資料,以為擬定貨幣政策之參考,於政策付之實施後,也亟需知道其實現的情形,而為進一步採取行動之張本。為達此目的,中央銀行必須廣泛的蒐集資料,加以整理、彙編及分析,藉以明瞭整個經濟社會資金分佈的狀況與流動之情形。資金流量分析(Flow-of-funds Analysis)可以說就是在這種主觀需求下,應運用而生的產物。 資金流量分析或稱貨幣流量分析,係整個國民經濟會計體系之一環,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一定期間內,經濟社會各部門間資金授受移轉流通之情形,以闡明經濟實物面與金融面的相互關係,而為一國貨幣當局擬定貨幣政策之參考。良以國民所得分析雖強調,儲蓄等於投資乃是經濟社會獲致均衡的必要條件,而以凱因斯(J.M.Keynes)國民所得理論為基礎所建立的國民所得會計,對一定期間內的生產、消費、儲蓄與投資也都有詳細的紀錄。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國民所得會計對於經濟社會賴以達到儲蓄與投資均衡的金融交易情形,卻未會有所顯示。換言之,國民所得會計對資金如何由剩餘部門移轉至不足部門?其所使用的金融工具(Financiaal Instrument)為何?其數量有多少?均未曾有所紀錄,而國民所得分析對此也未予說明。這是國民所得分析最大的缺陷,資金流量分析就是用來彌補此一缺陷的一種新金融分析方式,於一九五二年由美國Cornell大學教授 Morris A.Copeland所提出,而為美國聯邦準備銀行所採用,並繼續研究改進。其後各國也相繼採行,紛紛引為分析本國金融情況的工具。我國亦於民國五十六年正式試編問世。本文旨即在介紹此一新金融分析方式。並就我國目前已有的資料作一簡單的分析研究。 全文主要分為兩部份:一為資金流量分析簡介,包括資金流量分析產生的時代背景。資金流量之定義,資金流量表之構成以及二十餘年來資金流量分析的實際使用情形。就這方面而言,資金流量分析在統計方面的進展要比實際應用方向來得快且大。其原因主要的二:(1)資金流量分析缺乏理論的支柱,以致在理論與實際資料之結合上發生了困難。(2)影響金融市場的變數,錯綜復雜,變數與變數間的關係也易因制度與政策因素之改變而改變,不易有安定的參數值,以致資金流量分析在未來的預測上產生了極大的困難。結果,目前的貨幣學者大多已放棄整個經濟體系資金流量的預測,而紛紛以資金流量統計所提供的資料用於特殊目的,如利率之預測等研究上。說得更明顯些,資金流量分析目前最大的功用,厥為資料的提供,與一般金融統計無異。因此,除非資金流量分析之預測在未來有突破性的發展,否則我們很難期望能從資金流量帳戶體系所顯示的關係,獲致任何有價值的結論。 第二部份是簡介目前台灣資金流量的發展情形,並就民國五十四年至六十年的實際資料,作一簡單的分析說明。由於目前台灣資金流量統計在資料之蒐集與部門歸併上,仍不夠充實,以致各部門之資金剩餘與金融性凈投資相較所產的統計差異,仍嫌過大。因此我們很難從目前的資料看出金融面與實物面的關係,而僅能就各部門金融性資產負債的變動情形加以說明。至於目前台灣資金流量統計方面的缺點,撰者不敏,也在文中指出一二。若能對勻後的統計有所貢獻,當是撰者所樂意耳聞的。 總之,二十餘年來資金流量分析在統計方面的進展要比實際應用方面的進展來得快且大,晚近為配合資產選擇認的研究發展。資金流量統計甚至已開始考慮以當期市場價值(Current Market Value)來評價期初期末資料的技術問題。就台灣的情況而言,資金流量分析可說仍屬初步階段,不僅實際用上仍付闕如,在統計方面也相距理想甚遠,編制的時間單位即長,資料的產與資料所屬期間的間隔也太久,因而大大地削弱了其在金融市場情況分析與政策擬定上之貢獻。因此就我國下一步應努力的目標而言,將是設法縮短編制的時間單位,充實已有的內容,以增加此一工具在整個金融分析與金融決策方面的功用。至於進一步的發展,如季節性資料的調整,以及對未來的預測等,則祇有等統計工作更臻完備的時候,再進一步研究發展。
33

凱恩斯(J.M Keynes)與馬爾薩斯(T.R. Malthus)

林龍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凱恩斯(J.M.Keynes)在一九三六年發表之『就業、利息和貨幣之一般理論』(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會被讀美為經濟學上最具革命性的著作之一。凱恩斯經濟學所以被視為革命性的學說,乃因為它提供了一套與當時存在之經濟思想的主要論點完全不同的理論體系,但是在仔細探索經濟思想之源流以後,我們卻常常可以得到這樣的一個結論:那些被視為非常新奇和具有革命性的理論,有時候竟有其長遠的思想淵源。如果就思想發展之先後而言,我們不得不承認第一位有效需要經濟學之提出者乃為馬爾薩斯(T.R.Malthus)。因為馬爾薩在一八二○年所發表之『經濟學原理』(Principles of polltical Economy)中已經對古典理論之主要論點加以反駁,這就是對薩伊市場法則(say's Law of Market)之全盤的否定,在研究方法上此書也為經濟學帶來了新的啟示,這就是總體、貨幣、短期和歸納之研究方法的展開。關於凱恩斯與馬爾薩斯在這一方面之相同關係,乃為本文論述的第一個重點。但是反駁薩伊市場法制的理論並不等於提出替代薩伊市場的理論;同時,否認充分就業的理論也不等於建立非充分就業的理論。蓋反駁和否認一種理論,乃屬於破壞性的工作,而建立和提出另一種理論,則屬建設性的任務,破壞的成功並不等於建設的成功。馬爾薩斯雖然致力於證明過少就業現象存在的事實,但他並沒有提供一個決定各種就業水準的完整理論,而始終局限於消費不足說(Under-conoumplon Theory)的理論之中。反之,凱恩斯除了明確指出充分就業與經濟社會之客觀事實不相符合外,他同時也建立了決定各種就業水準的理論,這就是移動均衡(Shifting Equillbrlum),尤其是過少就業均衡(Under-employment Equilibrium)理論之卓越的創作。關於凱恩斯與馬爾薩斯有效需要原理之理論結構差異的比較,乃為本文論述之第二個重點。同時,與這一理論結構密切關聯的主題,乃是提高有效需要之政策的問題,這個問題在本文雖獨立論述,但它與二者之理論結構是不可分的,因為建全的政策必須建立建全的理論之上。 馬爾薩斯在有效需要理論上被埋沒了一百多年,而凱恩斯在這一方面的論述則一舉成名,這當然是各種複雜因素組合的結果,關於這些因素之分析及凱恩斯和馬爾薩斯在經濟思想史上的地位,乃為本文論述之第三個重點。 最後我們根據以上三個重要論戰,以經濟思想史的觀點出發,對凱恩斯與馬爾薩斯之關係作一簡單的結論:凱恩斯與馬爾薩斯間相同之點,乃建立在二者反古典經濟學之基本假定和分析方法上;而其相異之點,則基於二者有效需要決定之理論差異其關係似不能作任何單方面之強調。
34

客戶行為導向市場區隔研究 - 以個案券商為例 / Segmental research for custom behavior oriented-based on individual securities company

陳金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文論文摘要 在外部環境及競爭對手的衝擊下,台灣的證券業者已非以往單純的擴充營業據點便可因應,而且證券商的經營除了受到法令、社會及經紀等環境影響外,公司的經營績效及創新業務模式在未來的競爭下將相形重要。 如何了解公司自身的優勢及劣勢,同時體認環境的威脅及機會,並使公司的資源做最佳化的調整,將是現今最重要的課題。 同時因應消費者時代的來臨,證券商有必要調整過往以產品為導向的思考模式,導入客戶滿意度的服務經營方式,在兼具資源有效配置的應用下,才可能在眾多證證券商中脫穎而出。 就如以上的考量,目標行銷將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式,因為目標行銷的運用可以降低證券商無效率散彈打鳥的行銷模式,同時可以透過市場區隔來了解及分析客戶的實際需求,並進而提供有效的服務及金融商品,來增加客戶滿意度及對證證券商的忠誠度。 過往證券商的資源運用是以一視同仁的方式進行,所以對證券商貢獻大的和貢獻小的所分配到的資源幾無軒輊,而透過市場區隔後,了解客戶對證券商的貢獻及交易行為後,便能提出具體的資源運用方式,來極大化資源的使用效率。 所以本研究希望藉由對客戶的交易行為的分析進行客戶分群,並於分群後進行個別客群的業務活動,來提升證券商的營運績效,同時對於競爭證券商產生差異化,創造證券商獨特的競爭優勢,造成客戶與證券商雙贏的局面。 / Abstract The changes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increases of competitiveness have continuously impacted the local securities houses.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target is to gain market share by adopting branches-extension strategy, has no longer worked out under current circumstance. Therefore, the more critical issues for winning out of the future races are altered to focus on profit bottom-line and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as well. To achieve the business goal, management level of securities house needs to recognize the weakness and strengths of company itself and find out the external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company resources. In the mean times, managers need to adjust the product-oriented way to customer-oriented way of thinking. Only maintained customers with higher satisfactions and royalties can create more value of business. Target marketing seems to provide an attractive solution for managers, who believe the more concentrative sales effort will cause the less cost and eliminate inefficient moves. Management level needs to consider increas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s and royalties by providing right financial products to meet customer needs. Managers of securities house used to treat the customer as the same and adopt the mass marketing strategy. That means situation can be improved if customer can be separated into different segments by their profit contributions, and it will help mangers to propose mor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trategy to maximize value of company. This study is to find key factors out of various transaction behaviors then categorize customers into specific segmentations. According to each segment of customers are proposed appropriate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 order to create differentiation and particular competitive strengths of company.
35

改革開放後中共媒介市場化之分析-以上海解放日報為例

顧秦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共自一九七八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施行改革開放至今,不僅在經濟上造就舉世矚目的經濟成長,相對的也對中國大陸的傳播媒介造成衝擊。在改革的過程中,被中共稱為「黨在政治上、理論上和思想上領導戰鬥的武器」的傳播媒介,隨改革範圍的擴大與深入,產生了顯著的變化。 一九九二年鄧小平視察南方經濟特區,發表宣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南巡講話」。緊接著,中共在十四大確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市場機制的引入,使中國大陸的新聞媒介,置身在和以往迥異的環境,新聞媒介組織和從業人員捲進市場經濟中,媒介的內容和形式,發生根本變化。 本研究想要了解「解放日報」如何一方面扮演中共黨報的身分,另一方面又如何在市場競爭激烈的上海報業中,謀求生存與發展,藉由一份黨報的轉型,來了解中國大陸媒介如何走向市場化?如何在國家堅持傳播仍是「黨的宣傳機器」與喉舌論之下,自謀生路,並在政治與經濟的角力中,呈現的面貌與發展,期能了解中共未來媒體的發展與動向。 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分析上海解放日報市場化後在新聞報導內容、新聞寫作方式、廣告內容的轉變;以文獻分析法分析解放日報改革因素、市場化後廣告量、發行量與方式、以及經營方式轉變。 研究結果發現,解放日報,改革因素包括:受到黨中央的政治生態,要求新聞報導相適應變革、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進而客觀的要求新聞媒介發生變化。社會因素,社會逐漸多元化,民眾對於各種資訊的要求增多。媒介本身的因素,來自新聞從業人員觀念的轉變,促使新聞產生變革。 市場化的解放日報,在內容上經濟新聞增加,.新聞照片、圖表次數增加,版面趨向活潑、豐富。在新聞寫作方式上,評論類新聞減少、專欄增加。在寫作內容方面,強調與讀者的貼近性,但是市場化對新聞時效性影響不顯著,與市場化前相同。市場化對寫作目的影響不顯著,依然以宣傳性新聞為主。在廣告方面, 廣告量逐年增加,同時廣告內容反映市場經濟發展,家電用品、旅行社廣告增加, 廣告位置在報頭、報紙左下、右下多方並陳。在發行方面,由以往的郵局發行轉為郵發、自辦發行並存,並在各地設有分印點,發行量隨市場經濟轉變。在經營上,解放日報成為多角化、多元化經營,「以報業為主的多元化發展戰略佈局」的集團公司。 解放日報走向市場化的結果,從一個純粹靠黨養活、替黨宣傳的「宣傳喉舌」,轉變為一個在經濟上必須自負盈虧、自謀生路的商業機制。同時又必須扮演引導大眾輿論、傳播黨的資訊工具。因此將政治資訊軟化吸引大眾,或者將此類信息與其他信息分開,並提供政治新聞之外,多樣、多種類的信息。藉由滿足市場需求,營造政治輿論、提高黨的形象,使解放日報成為強調中國共產黨統治合法性的「黨營輿論公司」。
36

台灣期貨市場操縱

林倢伃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期貨市場收盤價的操縱現象並不明顯,推論可能的理由為收盤時採用不連續的搓合機制,使有意操縱收盤價的交易者的操縱意願降低。報酬與操縱呈現負相關,可能的原因為操縱者在不同市場間進行操縱,即使在某一市場虧損,仍能在另一市場獲得更多的報酬。激發操縱交易行為的因子最顯著的解釋變數為交易者的平均累積部位成本,而非收盤價的變動。 / This paper uncovers the trade-based manipulative trading in TAIFEX with the detailed trade-level data. The manipulation of closing prices is rather unremarkable. The call auction may be the reason. Revenue and manipulation have a negative remarkable relation. One of the reasons could be that a manipulator trades between different markets at the same time. He can ear more return in one market to cover the loss in another market. The other possible reason is that the informed trader wants to mislead other trader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most explainable motivation of manipulation is the cost of the held position. The outcome supports the negative relation between revenue and manipulation.
37

市場區隔導向集團企業資料庫行銷之研究 / Study on market segmentation-oriented conglomerate enterprise database marketing

白正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行銷的過程緩慢,無法反應市場的變化和客戶需求的隨時改變,藉由資料庫行銷,商品的選擇和銷售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和利益以組合出合適的商品行銷計畫。 同時講求效率和效能的資料庫行銷即所謂的精準行銷,意味著在時間價值有限的期間內,提供對客戶有利益和有價值的商品給予有需求而且會購買的特定客戶。 資料庫行銷的核心價值在於結合客戶關係管理,成為客戶關係管理實現在現有客戶價值最大化與企業獲利最大化之間平衡之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 資料庫行銷能夠發揮低成本與高效益的特性在於是否確實執行市場行銷三部曲STP,首先是市場區隔(Market Segmentation),其次是找出目標市場(Market Targeting),最後是市場定位(Market Positioning),透過STP才滿足精準行銷的效率與效能。 STP、資料庫行銷與客戶關係管理三者之間習習相關且密不可分,最重要的原因是三者都必須建立在一個共同與共通的運作平台,就是行銷的資料倉儲。行銷資料倉儲是STP、資料庫行銷與客戶關係管理是否能順利發揮精準行銷功效的一致基礎。 大型企業和集團企業如金控公司因本身客戶人數眾多,資源較為充沛,甚至是商品為數不少,最能滿足與最符合推行客戶關係管理與資料庫行銷,實現一種以客戶為中心和客戶服務導向的企業經營管理思想。 STP使行銷不再捉摸不定,資料庫行銷加上行銷資料倉儲使行銷活動步驟化與方法化,行銷活動可以事先規劃與預估,事中可以掌控與追蹤,事後更可以評核與檢討,並且回饋以累積行銷經驗。 STP完整的流程步驟與方法提供大型企業和集團企業參考具以採納為其行銷SOP,對於其行銷策略亦給予深切中肯的建議。
38

購併宣告對股價的影響之研究-以資訊電子為例

林喜淳, Lin, Hee-Soo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國內資訊電子業上市主併公司進行購併活動對股價所產生的影響。研究期間為民國78年1月1日至89年12月31日,經搜集相關資料後共取得60個符合條件的購併樣本。本研究以購併宣告日前120日至宣告日前21日為市場模式之估計期,而以購併宣告日前20日至宣告日後20日為事件觀察期;採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主併公司的購併宣告效果,除了研究全體購併樣本的宣告效果外,並藉由分群購併事件來探討不同購併地點別所造成的影響。 本論文研究結果如下: 1.國內資訊電子業上市公司宣告購併對股價有正面的影響。在宣告日當天存在正的異常報酬值0.7505%,且結果顯著,表示股東財富將因此宣告訊息而增加,而事件所產生的效果亦不斷地被反應在公司的股價上。 2.國內資訊電子業上市公司進行國際購併宣告對股價的影響程度小於國內購併宣告。 最後,本研究以研究結論,分別針對上市公司、投資者、政府主管機關及後續研究者提出一些建議,期盼這些建議對其從事相關決策、學術研究時能夠有所助益。
39

中功率廣播電台市場定位研究-從電台形象和品牌個性之角度探討

李雅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定位是電臺想要創造的形象,以及與其他競爭者之間的差異,目的是要在聽眾心目中占據有利的位置。理論上,電臺可籍由節目組合的修正來達成它在市場上的定位,使電臺播放出來的內容能精確地符合定位陳述想要營造的形象;此外,亦可以藉由積極的推廣活動進行溝通,在聽眾的心中塑造一定形象。當定位陳述可以反映真實時,電臺就更具目標導向,它也會指出電臺未來的走向。特別是在媒體抄襲風氣嚴重、節目(產品)相同或差異性不大的情況下,電臺的定位與形象是與競爭者有效區隔的方式,電臺品牌的塑造地更加重要。 本研究旨在描繪大臺北地區中功率電臺的電臺形象定位圖。從電臺定位、本身所設定的形象、節目呈現的感覺與聽眾對電臺的形象認知等三個構面來看目前大臺北地區的廣播市場,以大臺北地區的中功率電臺為研究對象,探討其電臺定位、節目特色、聽眾對各家電臺印象的評比,希望能從電臺品牌與形象經營的角度,檢視各家中功率電臺的定位,比對聽眾、節目和經營者對於電臺品牌個性的看法有無差別,各家電臺的形象是否有集中現象,並以聽眾心目中的理想電臺品牌個性為參考點,作為現在電臺的調整依據或新電臺可能切入的利基,創造獨特的優勢;此外,透過知覺定位圖的繪製,亦可幫助現有電臺辨識競爭情勢,作為競爭策略研擬的基礎。
40

固網開放後台灣國際電信市場發展趨勢之研究

黃福松, Huang, Fuh-S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的電信事業原由電信總局獨佔經營,但因受到電信自由化、國際化世界潮流的衝擊,及政府受到關貿總協定(GATT)、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自由化協議,全面解除電信投資障礙,更加速電信市場的開放步伐,於民國85年完成修正通過電信三法,使我國電信產業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民國86年12月先行開放行動電話、無線電叫人、行動數據及中繼式無線電系統等四項行動通信業務,正式開放了台灣的無線通信市場,又政府為了實踐全面開放市場的承諾,於民國89年3月核准三家固網執照,預定民國90年7月這些固網業者將正式在市場上提供各項國際及國內通信服務,屆時台灣的電信市場將面臨激烈競爭,中華電信將會面臨更嚴酷的考驗。 固網開放後,受到衝擊最大的是國際電信市場,因此市場進入的障礙不高,所需投入的資金及技術不大,且被公認為是一極易獲利的市場區隔,因此激烈的競爭可期;台灣的國際電信市場因受企業型態及面積的限制,市場潛量有限,其成長速度難以與大哥大市場比擬,在眾多固網業者搶奪有限資源的情況下,誰能快速地回應市場需求,及不斷的創新開發價廉物美的新產品來滿足客戶需要,才能維持長久的競爭優勢,在通信技術方面,寬頻網路、VPN及網際網路將全面取代傳統的PSTN與PSDN,成為未來國際電信網路的主流。 本論文是在探討固網開放後台灣國際電信市場可能產生的變化,其結論為: ● 公司(機構)客戶是未來固網業者競爭的目標市場,他們在數據通信市場的訴求尚未被滿足,重視數據通信品質,需要固網業者提供整體網路規劃、企業網路解決方案、及對大通信量客戶要求提供各種優惠的價格折扣。 ● 網際網路的盛行,各種以IP為基礎應用的產品將被大量的開發出來,使得客戶通信成本大幅下降,未來IP為基礎的通信網路將成為全球各電信業者共通的通信平台。 ● 中華電信長久以來據以維持高額營收之語音市場,隨著固網開放,預期其成長將不致太高,各業者將會全面殺價競爭,屆時在語音市場將很難維持利潤空間。 ● 達成較佳的效率、品質、創新及快速的客戶回應能力,是固網業者維持長久競爭優勢的來源,故如何建立公司的品牌形象、行銷與服務的專業Know-how及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等不易被模仿、複製的優勢,才能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並獲取更大利潤。

Page generated in 0.03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