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6
  • 24
  • 2
  • Tagged with
  • 26
  • 26
  • 11
  • 11
  • 10
  • 10
  • 10
  • 10
  • 8
  • 7
  • 7
  • 6
  • 6
  • 6
  • 6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開放證券商經營現金管理帳戶之分析

鍾選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主要討論政府是否要開放證券商經營現金管帳戶及開放後之好處,與政府相關法令限制之修改,以期提昇我國券商競爭力,及作為證券商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之起點,並期望台灣的證券商能正式邁入國際市場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 台灣證券市場屬於淺碟市場,個人投資人一直佔有大部份之成交量,法人比重未能提升,而證券商之收入,長久以來始終依賴經紀部門交易手續費之溢注,對於其他業務甚少涉足,且因法令限制,業務之發展也少有變化,77年後政府開放券商設立,78年後綜合證券商紛紛成立,才又加入了承銷與自營的業務,對券商的收入又增加來源,相對的一般獨立經紀商之業務依然依賴經紀交易手續費。 又90年政府開放成立金融控股公司後,才正式邁入交叉行銷、財富管理業務方向,不過未加入金控的經紀商及綜合證券商又面臨了另一階段的考驗。對經紀商而言將面對被市場淘汰的命運,而綜合券商之存活在於是否能轉型為投資銀行,唯有涉入財富管理業務及交叉行銷模式,才能活化證券商手上數以百萬計的客戶人數及數以兆計的存款資產。因此,開放證券商從事現金管理帳戶,對未加入金控的綜合券商將是一大轉機,將會因為這項業務的開放,使其具有與金控競爭的能力,也將促使國內券商擠入外商銀行及外國券商一直經營的私人銀行市場,對我國的券商水準將是一大提昇。
2

XML-Enabled網路銀行個人理財整合帳戶系統設計與實作

呂理玄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根據統計1999年網路線上理財使用的人口僅佔全部上網人口的25%,但隨著上網人口成長與服務功能的增加,預計到2003年將有85%的網路使用者會應用線上的網路金融。面對如此旁大的市場與顧客群線上金融服務業者,必須要重新思考如何獲取競爭優勢,以致獲得較大的優勢利益。然而最近國內銀行掀起個人帳戶整合風,傳統銀行所提供的服務已漸漸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大眾所需要的是方便又有效益的整合性金融管理帳戶。 然而目前現在銀行所提供的整合性理財管理帳戶服務,均需要面對不同金融產品的系統整合問題,系統的整合需要相當大的時間與成本。所以本研究將以XML作為資料交換的共通標準基礎,如此一來就不會遇到系統資料格式的不同,而須系統整合的問題。 本研究將帳戶資訊均以XML為標準語言建立,進而建構「個人理財整合帳戶樣版」平台架構。而以XML作為文件資料格式的標準,利於資料交換與傳遞,如此一來此樣版架構,便可達到資訊整合的目的。而在「個人理財整合帳戶樣版」的基礎架構上,本研究將利用此架構與相關技術,按照本研究提出的資金動用與存入相關資產管理程序,進而達到個人理財帳戶整合帳戶管理的目地。讓人可以隨時隨地集中管理其資產,並可以靈活的調度運用其資金,獲取最大的資產管理效益。
3

服務導向架構網路服務整合金融資產帳戶之研究

張宏斌, Chang , Hung P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網際網路的興起,改變了使用者的消費習慣,顧客可以透過網路使用金融服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投入發展網路銀行,提供顧客一次購足服務(One-Stop-Service/Shopping)、多樣化金融服務通道(Service Channel)及24小時全年無休服務等金融交易方式。但是,使用者對於網路銀行仍有安全上的考慮,擔心網站業者盜用其帳號或駭客入侵等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各家銀行的帳戶資料與其它家銀行不相同,資料標準不一致,以致難以動態整合帳戶,遲遲無法提供整合帳戶的報表。 本研究目的在解決上述問題,透過建立服務導向架構的網路服務平台,整合使用者的資產帳戶。金融機構將網路服務發佈到註冊中心(UDDI),透過本研究的共通平台針對帳戶欄位名稱合併,由顧客取得實際帳戶明細資料對應成彙整報表。此設計架構能確保帳戶資訊是金融機構直接傳遞給客戶端,無須經過任何第三者之介入,又能解決各家銀行欄位名稱不一致的問題。 歸納本研究成果在於:(1)透過XML和網路服務等相關技術,達成金融機構資訊交換。(2)採用服務導向架構,動態搜尋服務與動態配置帳戶欄位,達到金融跨行帳戶彙整。(3)提供整合性客戶端帳戶整合報表。 / The rising of the Internet has changed user-consuming behaviors, and the customers could use the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the Internet.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velop their banking websites to provide their customers One-Stop-Service/Shopping, Service Channels, and service around the year. Still the customers take the website security into consideration, such as account misappropriation by the website broker, hacker invasion, and so on. Besides, account data of a bank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s, so that it is hard to integrate their account to provide entire aggregate account reports. This thesis applies the Services Oriented Architecture of Web Service and integrates customers’ asset account to re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ublish their web services into 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 and the customers can receive their account financial data to present aggregate account report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account attributes name within the common platform. This design framework can ensure that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transfer account financial data to the end clients without other broker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thesis are (1) the accomplishment of the data exchange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rough XML, Web Services, etc., (2) the adoption of Services Orient Architecture to dynamically search services and allocate account attributes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cross banking accounts, and (3) the supply of the aggregate accounts for end clients.
4

金融創新與現金管理帳戶之研究

陳友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內金融自由化的起步較歐美、等先進國家晚,因此,金融創新的活動在國內金融市場一直落後其他先進國家。在瞭解近三十年來金融創新的發展過程,透過學習歐、美等先進國家在金融創新產品上的發展經驗,將可以縮短我國金融業者在金融創新活動上的摸索時間,進而加速提升其金融創新的開發能力。 美林證券在1977年首先推出「現金管理帳戶」(Cash Management Account;簡稱CMA),該帳戶主要提供的服務包括:買賣貨幣市場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管理帳戶、簽發支票、信用卡服務、融資權益、與自動提款機提款等功能。國內之華信銀行於民國89年也率先推出類似「現金管理帳戶」的金融創新產品,稱為「投資管理帳戶」(Money Management Account;簡稱MMA)。美林證券在成功開發「現金管理帳戶」之後,更將該產品結合美林證券本身在財務專業上的優勢,提供全面性的財務金融規劃,根據每個投資人其生命週期中的潛在資金需求及收入,例如:退休基金、結婚基金、子女教育基金等,設計出最適合該投資人的投資理財計畫。 由於美林證券「現金管理帳戶」的推出,打破了美國Glass-Steagall Act長久以來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業務分離的限制,因此,本論文也將從美國G-S法案的立法精神與基本原理出發,探討美國商業銀行跨足證券業務的發展過程以及G-S法案存在的必要性。並且透過美林證券成功開發「現金管理帳戶」的經驗,來探討我國證券商目前若開發該創新產品,可能會面臨到的障礙並且提供相關建議。 最後,透過寄發問卷的研究方式,從我國證券商的角度分析未來「現金管理帳戶」在我國金融市場上發展的可行性,得出實證結論如下: 1.我國證券商對於承作現金管理帳戶的意願受限於國內金融相關法規的限制。 2.多數證券商看好未來現金管理帳戶之發展,並同意承作現金管理帳戶能實際發揮證券商的投資理財專業。 3.未來主管機關應朝向建立公平競爭的金融環境、強化我國自律組織功能發展。 4.國內多數券商皆非常注重專業人才之培訓,因此,未來在開發現金管理帳戶之專業領域上,必會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5

台灣期貨交易所選擇權投資人的交易行為 / The Trading Behavior of Options Investors at Taiwan Futures Exchange

王銘駿, Wang, Ming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第一篇文章當中,我們論證了台灣選擇權市場的投資人交易行為符合Kahneman and Tversky (1981) 所提出來的框架效應. 更進一步, 我們發現投資人的專業程度, 交易複雜性, 與交易經驗能降低框架效應的行為偏誤. 在第二篇文章當中, 我們發現台灣選擇權市場投資人並無符合Thaler (1985) 所提出來的心理帳戶效應來編輯利得與損失. 但是對於混合利得與損失當中, 投資人仍有心理帳戶的現象來處理他們的選擇權部位. / In the first essay, we document support for the narrow framing effect proposed by Kahneman and Tversky (1981). Our findings that traders in an options market frame complicated investment decisions into the simpler ones support the narrow framing effect. Traders’ professionalism, sophistication and trading experience are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narrow framing, implying that these factors help to reduce investors’ behavioral bias. Our study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the psychological literature and financial literature in term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ce/sophistication and narrow framing.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ed light o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an options market. In the second essay, complementary to Lim (2006)’s findings in regards to stocks market, we also claim that in a much more complex derivatives market, traders tend to frame gains and losses asymmetrically by editing or evaluating their outcomes into different accounts. Nevertheless, different from Thaler’s mental accounting theory (1985), we find investors are more susceptible to segregating losses and integrating gains when they liquidate their positions. Our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y also have asymmetry in the propensity to liquidate multiple options. The current study sheds a light on how investors perceive, categorize, evaluate and engage their outcomes in financial activities, in addition,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investor integrate or separate their investment profits. The fact that investors’ responses to edit their outcomes vary across countries and securities markets highlights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behavior and calls for further studies on a broader range of financial markets.
6

XML-Based HTML Wrapper 建置之研究在網路銀行個人帳戶資訊彙整服務上之應用

張子文, Chang, Tzu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rapper在資訊整合系統中擔任各類異質資訊來源的轉譯器,它將某特定資訊來源資訊的結構與格式轉譯為資訊整合系統能統一識別處理的共通資料型態。  本研究在以Web為資訊資源的資訊整合系統架構之下,根據XML開放、簡易、易於擴充並適合Web應用的特性,提出了一種以XML基礎的HTML Wrapper建置方法,此方法主要是應用XML語言定義HTML Wrapping描述語言(Descriptive HTML-Wrapping Language,DHWL),Wrapper根據DHWL Script的指示,自動執行網頁瀏覽、資料定位與讀取、資料格式轉換之作業。它擷取結構鬆散、語意不明HTML格式的網頁資訊,將其轉換成結構嚴整、具自我描述性質的XML格式輸出。  此Wrapper建置方法的特點是當網站的結構或網頁的內容更動時,HTML Wrapper開發者只須變更DHML的設計,而不須重新更動與編譯Wrapper程式碼。這種設計將資料來源的位置、內容、關聯(以DHML描述)與資料來源的資料收集處理邏輯(HTML Wrapper所負責的部分)分開,使Wrapper具通用性質,並降低開發與維護的時間和成本。  本研究根據此建置方法實作一Wrapper系統,應用在網路銀行個人帳戶的資訊彙整上,以檢驗此方法的可行性與效果。網路銀行個人帳戶的資訊彙整(Account Aggregation),即是指匯集消費者在各家網路銀行所開設各種帳戶的往來金融資訊,使消費者能統籌管理、規劃自己各種帳戶的金錢收支,應用此系統建置帳戶彙整服務,不須花費龐大資源整合各家銀行網站後端資訊系統與作業程序,而能藉由Wrapper整合消費者在各家銀行帳戶往來資訊。
7

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下帳戶整合服務應用Web服務之個案研究

周芸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為了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之相關規定,財政部頒佈多項政令,以加快金融自由化及國際化的步伐。再加上金融同業問、外商金融,以及新的金融替代產品不斷的推陳出新形成激烈的競爭,許多金融業者的盈餘每況愈下,面臨了經營上嚴重地挑戰。因此如何提供創新服務,以提昇競爭優勢,為當前金融控股公司所面臨之重大課題。 有鑑於此,本研究乃針對金控公司探討XML Web服務在金控架構下帳戶整合創新型之應用。本研究採取個案探索性研究方法。首先針對個案網站功能進行問題分析;其次探討建置Web服務之金融機構之關鍵因素;最後再針對未來金控公司建置Web服務整合帳戶進行情境及需求分析。 本研究針對國內以XML Web服務所建立之金融帳戶整合服務之個案進行探討,根據所獲得的八項關鍵因素,彙整成下列結論:高階主的支持;健全的資料庫及完整的交易系統;交叉銷售部門人員適合擔任主導的地位;參與發展Web服務的資訊部門人員及交叉銷售部門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金控業務與良好的電腦相關知識;資料擷取(後台作業)的部份應該由金控本身資訊部門自行發展;「預測」在交叉銷售中相當重要,但Web服務較無提供此項分析工具之必要;使用Web服務之後將會提高交叉銷售流程的標準化程度等。最後我們也針對金控公司提出帳戶整合服務之情境與需求分析,以作為未來金控公司建置帳戶整合服務之參考。
8

查核證據來源可靠性對審計人員判斷之影響

戴淑敏, DAI, SHU-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查核證據之可信賴程度對查核程序之內部評估及證實測試階段皆頗重要。本論文研究 目的有二: (1)探討在內部控制覆核階段,口頭證據來源之專業性對審計人員作遵行測試判斷 有可影響。 (2)探討在證實測試階段,查核證據來源之專業性對審計人員判斷帳戶餘額有何影 響。 本研究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自變數為證據來源專業性,因變數為樣本大小,第二部分 之自變數為證據來源專業性,因變數為帳戶餘額。 本研究以發問卷方式進行,受試堵為事務所查核人員具一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問卷內 操弄受查客戶內部稽核人員或職員之經驗、教育程度,將其專業能力分高低二種,並 以李克特(LIKERT)量表了解受試者態度,作為解釋依據。 本研究發出150份問卷,將以t 檢定法檢定高低二組對樣本大小之判斷是否有顯著 差異,及找出判斷帳戶餘額依據之比重是否差異顯著。
9

中國大陸城鎮職工退休養老制度改革之研究

陳麗文, Chen, Lis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的退休養老制度一直是由國家和用人單位負責,職工基本上是不需要負擔任何養老保險費用,且採取的是現收現付的養老金籌資發放模式。此種情勢至80年代中國的經濟改革後才有所改變,一方面是起因於經改後企業變成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單位,這對養老保險體制產生很大的衝擊,因為此乃一改過去“養老金在企業營業外項目列支”的模式,而使得新舊企業間養老負擔不均衡,老的企業往往因為職工隊伍太過攏長,養老負擔過重而無力支撐。中國自90年代所確立的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障制度,事實上並不是完全的現收現付制或完全的完全積累制,而是部分現收現付和部分完全積累相結合的制度。在此制度下,職工與企業均須按一定的比例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此費用被分為兩部分,分別記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統籌基金帳戶以及歸職工個人所有的個人帳戶,職工退休後則從此兩部分領取養老保險金。以中國現有的養老保險體制來說可謂是兼顧「公平」與「效率」。一方面,社會統籌基金是按養老金統籌地區上一年社會平均工資的20%發放給退休者的,此乃經由政府機構調配發給,用來抵銷因個人收入差異所造成的差距,因此是社會公平的體現;另一方面,個人帳戶部分除企業劃入的約佔四分之一的部分外,其餘的是退休者個人在其就職期間按規定的繳費比例,以個人工資為基數繳費並積累起來的基金,,基本上此部分的累積基金是與個人在職期間所繳交的養老保險基金相關,從而也是與個人的工資成正比,因此,這部分所反映的乃是市場效率原則。 中國自90年代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對中國來說,這是其養老保險體制上的重要改革,雖然此制度改革至今仍有不少缺失,但亦有其可取之處以及可作為其他國家改革的參考價值。再者,有鑑於國內外雖有不少學者對於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頗有論著,但對於將其與其他國家的制度相比較的統整性分析則著墨較少。因此,筆者乃是希望以中國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為出發點,並將其與其他國家的養老保險體制放在一個比較的脈絡下,以期能使我們對中國的體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所以基本上本文可以說是一個從「比較」觀點出發的個案研究。
10

投資型保險稅制問題之研究

林裕凱, Lin, Yu Ka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擬先釐清投資型保險商品之本質及其運作方式,次就我國現行法規及制度探討相關之賦稅議題,並參酌其他國家(美國、英國、日本)對於投資型保險之課稅規定,藉以歸納未來修法時可行之方案。並以問卷調查,瞭解受訪者(包括專家學者、稅務人員及保險從業人員)對現行制度及未來改革方向之看法與意見,俾能於符合國際潮流並兼顧租稅基本原則之前提下,對我國投資型保險商品相關之課稅問題提出合宜具體之建議。 經問卷結果發現,受訪者對投資型保險之第一印象以「分離帳戶之獲利程度」最為普遍,各項租稅優惠項目亦影響受訪者對其之購買意願;現行制度下,濫用租稅優惠之現象亦普遍存在,並與租稅公平性有所違背;本研究建議現階段以投資型保險分離帳戶之資產為賦稅改革方向。設立門檻法則,作為投資型人壽保險之保單能否適用租稅優惠之標準。 / First, this study is clarifies the nature and functioning of investment-linked insurance, Secondly, discussing the controversy under present regulations. And the income tax nor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K. and Japan will be introduced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derive the solution plans. Finally, in order to let the conclusion be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trends and the principles of tax and offer the concrete proposals of tax reform. The study uses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the opinions from experts, tax collector and insurance perso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rst impression of investment-linked insurance for examinees is “the gains in separate account” in generality, and their purchase intention depends on the tax benefits of insurance. However, the present regulations violate the equity principle, the phenomenon of abusing of tax benefits of insurance is still common. Therefor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ssets in separate account should be taxed. Setting“The Corridor Rule” as the standard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investment-linked life insurance contract can apply to tax benefits or not.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