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29
  • 122
  • 54
  • 8
  • 7
  • 6
  • Tagged with
  • 195
  • 40
  • 32
  • 28
  • 26
  • 26
  • 24
  • 24
  • 24
  • 22
  • 22
  • 22
  • 19
  • 19
  • 18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送信情報系列間の相関を利用した繰返し通信路誤り訂正復号法

小林, 健太郎, 山里, 敬也, 岡田, 啓, 片山, 正昭 01 December 2006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2

出力分布に応じてゆう度に上限を設けるターボ復号に関する一検討

松井, 宗大, 山里, 敬也, 片山, 正昭, 小川, 明 01 May 2002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3

「臺灣光復」論述的建構——以《中央日報》「臺灣光復節」特刊(1949-1987)為中心的分析

朱彥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透過國民黨經營的《中央日報》「臺灣光復節」特刊,解構戰後所形成的「臺灣光復」論述。之所以選擇《中央日報》「臺灣光復節」特刊,主要是因為《中央日報》代表國民黨的意見與觀念,同時,「臺灣光復節」特刊的內容,相當程度集中了國民黨的「臺灣光復」論述。雖然,「臺灣光復節」特刊正式出現是在1952年,但在1949年「臺灣光復節」當日的內容中,本質上已開始呈顯「臺灣光復」論述的內容,因此在研究時間的範圍上,向前稍微延伸。 所謂的「臺灣光復」論述本質上屬於國民黨「官定意識形態」,同時亦代表國民黨的臺灣史論述。其內容主要以「歷史論述」與「治臺政績論述」為主,經過本文的分析合佔篇幅的80%。 「歷史論述」包含「中國與臺灣的歷史關係」論述,以及「國民革命與臺灣」論述,兩者皆強調中國與臺灣、國民黨與臺灣的歷史關係,其目的在於建構臺灣人對於中國乃至於國民黨的認同意識。「治臺政績論述」包含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的各種建設成就的論述,包含「地方自治」、「土地改革」,以及「經濟發展」等,其目的在於強化國民黨政府的統治正當性。 若就「臺灣光復」論述的特性而言,在「歷史論述」方面,刻意選取各種能夠建構中國與臺灣、國民黨與臺灣歷史關係的歷史事件、人物等素材。而在「治臺政績論述」方面,刻意忽視、貶抑日治時期的各項建設成就,轉而強調國民黨在臺灣的各種建設成就。不論何種論述,都隱含著一種「恩義」關係,諸如由於「經過中國軍民八年浴血犧牲,以及蔣總統在開羅會議的堅持,才使得臺灣能夠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歸祖國懷抱。」,以及「戰後臺灣的地方自治、土地改革,經濟成就等,都是國民黨政府施政的成績,皆是日據時期所沒有的成就。」等等論述。而這些論述的目的,皆在於促使臺灣人相信國民黨政府的統治有其正當性。 而這些強調國民黨對於臺灣人的「恩惠」,在透過《中央日報》這類黨營媒體,以及戰後在黨國戒嚴體制底下所形成的「言論一言堂」環境底下,不斷持續放送。甚至透過歷史教科書、各式各樣的圖書出版品等,散播這類的「臺灣光復」論述。 即便在1987年解嚴以後,「臺灣光復」論述所代表的國民黨臺灣史論述仍然佔有強勢的地位。國民黨的臺灣史論述在解嚴以後的李登輝執政時期,隨著「臺灣意識」的發展,已不可迴避「二二八事件」的重返公共論述場域的問題,而「認識臺灣」教科書的出現,反映了國民黨政府史觀的轉變。不過,即便「二二八事件」議題能夠重新公開討論,以及「認識臺灣」教科書的出現,亦不能代表「臺灣意識」已經完全取代「中國意識」在各個層面的地位。例如2000年以後,馬英九所代表的國民黨臺灣史論述,雖然有些所謂的「本土」化,諸如不避諱談論「二二八事件」與「兩蔣功過」,但仍導向有利於國民黨的政治解釋,論述的本質上仍然不脫解嚴前的「臺灣光復」論述內容。 總之,經由本文的研究,可以得知,在戰後黨國戒嚴體制底下,經過國民黨刻意建構的「臺灣光復」論述,不僅長時期支配大多數臺灣人對於臺灣歷史的認知,至今仍然在「歷史解釋權」、「歷史記憶」的爭奪戰中,佔有一席之地。
14

突厥復興汗國之研究

呂莉玲, LYU,LI-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範圍從貞觀三年 (629)東突厥汗國為李唐所破至突厥復興汗國建立,衰亡 ( 天寶四年745),約一百多年,以傳統政治學為主要的研究主題,在這一百年間突厥的 三重要碑文一暾欲谷碑、闕特勤碑、毗伽可汗碑皆詳實記載汗國的成功戰績,為漢籍 所闕,正可補其不足。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站在邊疆民族的立場來分析、討論汗國 內部發生歷史事件,並以突闕碑文與漢籍相互補充與印證,並探討汗國所以復興的各 項因素及促使突厥人再度建國的原因,及汗國衰敗之原因分析。以史學的角度,就所 搜集資料加以比較歸納、演繹、分析再加上政治學、民族學的觀點來討論突厥復興汗 國之崛起,各可汗之武功、及其衰敗。章節內容為: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突厥復興汗國之興起 第一節東突厥汗國之衰亡 第二節本唐羈縻政策之影響 第三節民族意識之覺醒 第三章復興汗國之中興治績 第一節骨咄祿可汗之初創 第二節默啜可汗之開發 第三節毗伽可汗之守成 第四章突厥復興汗國之衰亡 第一節原因 第二節經過 第五章結論
15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之救濟程序改進探討

周信聰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提要 公務人員與國家之間在過去一直被強調為特別權力關係,而有別於人民與國家間之一般權力關係,故公務人員權利常受限制,保障亦不受重視。隨著二次大戰結束,興起對基本人權保障的重視,形成一般民主國家憲政思想的主流,在此思潮衝擊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無論在實務上或理論上,均已大幅修正,使得公務人員之保障逐漸為各國所重視,另一方面,普遍體認到唯有在具備程序保障的地方,才會有真正權利的保障。我國因向來囿於傳統特別權力關係鉗制,以往我國行政法院對公務人員在公法上之爭議案件得否爭訟,傳統上均持否定態度,然而自從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一八七號解釋公布,開啟了公務人員退休金案件得予爭訟之先例,變更了因公務人員關係發生爭執不得爭訟之解釋與判例,使公務人員之權益救濟產生質變。不但使我國公務人員與國家的特別權力關係開始改變,也使得有關法律必須修正,以符合大法官解釋憲法的意旨,並促使政府重視公務人員權利保障的問題。 過去在我國著重於行政機關所為之決定或行為是否符合實體法之規定,至於這些決定或行為應依循那些程序或方式作成,卻不是注意重心。然隨著國內政治的解嚴,法治建設努力下,已漸體認到一項行政決定是否合法正確與作成該決定處理程序及方式有密切關係。本文遂以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之救濟程序為分析基礎,探討對現行公務人員權益保障之影響,希望在推動公務人員權益保障法制化之際,亦能重視權利必須透過程序方能實現的潮流,達到保障公務人員權益的理想境界。本論文共八章,撮其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 本章分為四節,分別就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基本概念與研究範圍、研究途徑與限制及論文的研究架構加以闡明。 第二章:救濟程序的法理基礎 藉對「人性尊嚴」、「民主國」、「法治國」、「正當法律程序」等實質憲法上基本原則觀念探討,以瞭解救濟程序思想淵源。 第三章:救濟程序與公務人員保障 本章旨在藉對救濟程序功能的探討瞭解其公務人員權益保障的意義,並從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演變,探究對救濟程序影響。最後並介紹美、日、德公務人員救濟制度,以為我國制度改進參考。 第四章: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程序行為的內涵與檢討 本章旨在探討救濟程序中各種程序行為(調查證據、迴避、閱覽卷宗、陳述意見及聽證)對公務人員權利保障影響,並以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探討其必要性與現行規定缺失,最後並探討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 第五章: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救濟程序的現況檢討 我國過去囿於特別權力關係理論的鉗制,對公務人員權利保障的範圍多所限制,自大法官議決釋字第一八七號解釋後,逐步放寬公務人員權利救濟的範圍,更加上公務人員保障法的施行,使公務人員救濟體系發生根本的改變。本章除探討演進情形外,並檢討現行公務人員權益救濟體系。第一節說明大法官歷次解釋對救濟體系的影響;第二節探討公務人員保障法實行後救濟體系的演變與爭議;第三節檢視保障法中復審、再復審規範程序行為及所面臨問題;第四節檢視保障法申訴再申訴規範程序行為及所面臨問題。 第六章:我國公務人員懲戒管轄權的歸屬 目前我國公務人員懲戒涉及行政權、司法權及監察權三者之間運作,由於管轄的確定,影響後續救濟程序,因此有必要對公務人員懲戒權歸屬作一合理釐清。本章從現行懲戒制度與懲處制度規定(包括憲法、行政法規定及大法官的解釋),探討懲戒權歸屬爭議之所在,並從外國立法例及法理上,推論公務人員懲戒權適當歸屬。 第七章:我國公務人員權益救濟程序的展望 本章第一節從我國現制缺失及外國制度特點的角度,檢視研擬中公務員懲戒法草案、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及新修正訴願法相關條文規定對公務人員保障法的影響。第二節另從行政效率觀點,探討救濟程序如何與行政機關運作效率保持平衡。 第八章:結論 針對前面章節之討論結果,分別就基本觀念及法令規定方面提出本文研究的發現、檢討及提出建議,希望從公務人員保障法救濟程序合理的改進,有助於落實公務人員權益保障。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頁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頁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頁 第二項 研究目的 ---------------------------------------------------------------------2頁 第二節 基本概念與研究範圍 ---------------------------------------------3頁 第一項 基本概念 ---------------------------------------------------------------------3頁 第二項 研究範圍 ---------------------------------------------------------------------7頁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限制 -------------------------------------------------8頁 第一項 研究途徑 ---------------------------------------------------------------------8頁 第二項 研究限制 ---------------------------------------------------------------------9頁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頁 第二章 救濟程序的法理基礎 --------------------------------15頁 第一節 人性尊嚴理念 ----------------------------------------------------15頁 第一項 人性尊嚴的意義 -----------------------------------------------------------15頁 第二項 人性尊嚴的功能 -----------------------------------------------------------17頁 第三項 人性尊嚴與救濟程序的關聯性 -----------------------------------------20頁 第四項 人性尊嚴在我國實務上見解 --------------------------------------------21頁 第五項 小結 --------------------------------------------------------------------------22頁 第二節 民主國原則 -------------------------------------------------------23頁 第一項 民主國意義 -----------------------------------------------------------------23頁 第二項 民主國的內涵 --------------------------------------------------------------25頁 第三項 民主國原則與行政救濟的關聯性 --------------------------------------26頁 第四項 我國實務上見解 -----------------------------------------------------------27頁 第五項 小結 --------------------------------------------------------------------------27頁 第三節 法治國原則 -------------------------------------------------------28頁 第一項 法治國基本概念 -----------------------------------------------------------28頁 第二項 法治國的發展 --------------------------------------------------------------29頁 第三項 法治國的內涵 --------------------------------------------------------------30頁 第四項 我國實務上見解 -----------------------------------------------------------33頁 第五項 小結 --------------------------------------------------------------------------34頁 第四節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35頁 第一項 正當法律程序的濫觴與意義 --------------------------------------------35頁 第二項 正當法律程序的內涵 -----------------------------------------------------38頁 第三項 我國實務上見解 -----------------------------------------------------------41頁 第四項 小結 --------------------------------------------------------------------------45頁 第三章 救濟程序與特別權力關係理論 -------------------47頁 第一節 救濟程序功能 ---------------------------------------------------47頁 第一項 維護人性尊嚴 --------------------------------------------------------------48頁 第二項 保障合法權益 --------------------------------------------------------------48頁 第三項 增進行政權力品質 --------------------------------------------------------49頁 第四項 實現法治行政目的 --------------------------------------------------------49頁 第五項 提高行政效能 --------------------------------------------------------------50頁 第六項 小結 --------------------------------------------------------------------------51頁 第二節 特別權力關係演進對救濟程序的影響 ---------------------51頁 第一項 傳統「特別權力關係」理論 --------------------------------------------51頁 第二項 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演變 -----------------------------------------------55頁 第三項 我國特別權力關係之突破與發展 --------------------------------------59頁 第三節 美日德公務人員權益救濟制度 ------------------------------73頁 第一項 美國救濟制度 --------------------------------------------------------------73頁 第二項 日本救濟制度 --------------------------------------------------------------81頁 第三項 德國救濟制度 --------------------------------------------------------------87頁 第四項 小結 --------------------------------------------------------------------------95頁 第四章 公務人員保障法程序行為的內涵與檢討 --------98頁 第一節 調查證據 --------------------------------------------------------98頁 第一項 調查證據的內涵 -----------------------------------------------------------98頁 第二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與檢討 ------------------------------------104頁 第三項 小結 ------------------------------------------------------------------------106頁 第二節 迴避 -------------------------------------------------------------107頁 第一項 迴避的內涵 ---------------------------------------------------------------107頁 第二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與檢討 ------------------------------------111頁 第三項 小結 ------------------------------------------------------------------------112頁 第三節 閱覽卷宗 -------------------------------------------------------113頁 第一項 閱覽卷宗的內涵 ---------------------------------------------------------113頁 第二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與檢討 ------------------------------------117頁 第三項 小結 ------------------------------------------------------------------------118頁 第四節 聽證與陳述意見 ----------------------------------------------119頁 第一項 聽證的內涵 ---------------------------------------------------------------120頁 第二項 陳述意見的內涵 ---------------------------------------------------------126頁 第三項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規定檢討 ---------------------------------------129頁 第四項 小結 ------------------------------------------------------------------------132頁 第五節 不服行政機關程序行為之救濟 ----------------------------133頁 第五章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救濟程序的現況檢討 ---135頁 第一節 大法官解釋對救濟體係的影響 ----------------------------135頁 第一項 大法官解釋對公務人員權益救濟之改變 ---------------------------135頁 第二項 對救濟程序的衝擊 ------------------------------------------------------139頁 第三項 小結 ------------------------------------------------------------------------142頁 第二節 保障法實行後的轉變與爭議 -------------------------------144頁 第一項 公務人員保障法之立法緣起 ------------------------------------------144頁 第二項 與其他法律之適用關係 ------------------------------------------------145頁 第三項 保障法適用對象 ---------------------------------------------------------146頁 第四項 保障法實體保障項目 ---------------------------------------------------147頁 第五項 小結 ------------------------------------------------------------------------149頁 第三節 復審、再復審程序之檢討 ----------------------------------151頁 第一項 程序的開始 ---------------------------------------------------------------151頁 第二項 程序的進行 ---------------------------------------------------------------155頁 第三項 程序的結束(決定)----------------------------------------------------158頁 第四項 小結 ------------------------------------------------------------------------162頁 第四節 申訴、再申訴程序之檢討 ----------------------------------163頁 第一項 程序的開始 ---------------------------------------------------------------163頁 第二項 程序的進行 ---------------------------------------------------------------166頁 第三項 程序的結束(決定)----------------------------------------------------166頁 第四項 小結 ------------------------------------------------------------------------168頁 第六章 我國公務人員懲戒管轄權的歸屬 ---------------170頁 第一節 懲戒與懲處的區別 -------------------------------------------170頁 第一項 懲戒制度 ------------------------------------------------------------------170頁 第二項 懲處制度 ------------------------------------------------------------------176頁 第三項 區別關係 ------------------------------------------------------------------179頁 第四項 競合關係 ------------------------------------------------------------------184頁 第五項 小結 ------------------------------------------------------------------------186頁 第二節 法律上的爭議 -------------------------------------------------187頁 第一項 憲法上的爭議 ------------------------------------------------------------187頁 第二項 行政法層次的爭議 ------------------------------------------------------189頁 第三項 小結 ------------------------------------------------------------------------191頁 第三節 懲戒權歸屬的適當性 ----------------------------------------192頁 第一項 分梳彈劾權與懲戒權的關係 ------------------------------------------193頁 第二項 懲戒權完全歸屬行政機關可行性 ------------------------------------194頁 第三項 小結 ------------------------------------------------------------------------195頁 第七章 我國公務人員救濟程序的展望 ------------------197頁 第一節 相關法律草案規定 -------------------------------------------197頁 第一項 公務員懲戒法修正草案 ------------------------------------------------197頁 第二項 公務人員基準法草案 ---------------------------------------------------199頁 第三項 訴願法修正條文 ---------------------------------------------------------202頁 第四項 小結 ------------------------------------------------------------------------205頁 第二節 救濟程序與行政效率 ----------------------------------------206頁 第一項 衝突觀念成因 ------------------------------------------------------------207頁 第二項 救濟程序與行政效率得取得平衡 ------------------------------------208頁 第三項 小結 ------------------------------------------------------------------------209頁 第八章 結論 ---------------------------------------------------210頁 第一節 發現與檢討 ----------------------------------------------------210頁 第一項 基本關念方面 ------------------------------------------------------------210頁 第二項 法令規定方面 ------------------------------------------------------------213頁 第二節 建議 -------------------------------------------------------------215頁 第一項 基本觀念面 ---------------------------------------------------------------215頁 第二項 法令規定面 ---------------------------------------------------------------217頁 參考書目 --------------------------------------------------------220頁 圖 表 目 次 圖1-1行政程序三部曲 ---------------------------------11頁 圖1-2我國公務人員法規範權益救濟體系 -----------------12頁 圖1-3研究架構 ---------------------------------------14頁 圖5-1大法官解釋救濟途徑 ----------------------------143頁 圖5-2保障法救濟體系 --------------------------------150頁 圖5-3保訓會處理保障案件處理流程 --------------------162頁 表6-1:懲戒制度與懲處制度之區別 ---------------------183頁
16

明代復古派與公安派詩史觀之比較

陳成文, CHEN, CHE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17

復社與晚明學風

劉莞莞, LIU, WAN-W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九萬字,分六章,其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簡述明末文社之踵與及東林黨在政治上之挫敗,以說明復社崛起 之背景。 第二章,「復社之成立及其重要人物」,探究復社之本源─應社,敘述復社成立之經 過,包括宗旨及組織,而簡介社事之主盟與重要人物。 第三章,「復社與崇禎弦光朝之黨爭」,此章言復社由一會文結社之士人集團,而至 名動天下,操持選政,終引起妒恨,在政治上,先後與溫體仁,阮大鋮等掌權派抗爭 之經過。 第四章,「復社之學術與晚明學風」,論述其興復古學之理想,由經學、史學、文學 及實用之學以見之,並略述明學風之梗概。 第五章,「明亡之際復社人物之動向與晚明士節」,分類說明其進退出處,以見其節 操,並略論晚明士節。 第六章,「結論」,評述復社之理想與價值,並論述其與晚明學風之關係
18

戰時人事行政之研究

吳堯峰, Wu, Yao-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計分六章,二十七節,都七萬言。其內容依序為; 第一章,導論,旨在說明戰爭對於政府組織,權限。人事,財政,行政管理之影響,變化情形; 戰時人事界之各種特殊現象; 非常時期人事行政之職念; 研究方法,範圍,目的等。第二章討論有關公務人力動員準備。戰時人事政策之原則,特種人事法規之訂定,戰時戰地所需幹部人才之儲備,培植,訓練等問題。第三章研究戰時後方特殊人事問題,如公務人員之甄補,新進人員任用政策,入伍人員,臨時人員,女性公務員,戰時待遇,訓練,安全與忠第四章研討戰地一般人事問題,如人事體制,戰地政務人員之甄拔,任用政策,待遇,訓練。考核,保障,匪偽公務員之接管。留用,任使,戰地人員撫卹退休之度理,第五章探討復員時期,人事體制由戰時恢復平時,復職人員之安排,退伍軍人出任公務員等問題。第六章係就筆者對於戰時人事措施與文官制度,臨時人員與公務水準,人事機關對戰時特殊問題應有之態度三問題之看法,以代結論。
19

危機指控之真實性與形象修復策略、框架策略之關聯性研究 - 以「呂秀蓮疑散佈總統府緋聞案」為例

黎敏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危機指控之「證據真實性」(veracity of evidence)的概念(Coombs,1995),來探討呂秀蓮陣營在面對「呂秀蓮疑散佈總統府緋聞案」中三個不同危機情境的議題時,其使用形象修復策略之差異、使用框架策略之差異,以及探討組織使用形象修復策略與框架策略之關聯性。理論基礎包括:危機情境、形象修復策略、以及框架策略。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所獲得的結果較能貼近真實世界中組織因應危機情境所採用策略的原貌,有助於提供研究者對「情境-策略」配套現象的瞭解。在資料分析的部分,先採用質化的論述分析法,分析呂秀蓮陣營在危機發生時所提出的框架。再採用量化的內容分析法,探討呂秀蓮陣營在危機發生時所採用的形象修復策略,以及建構類目之後的框架策略。藉由內容分析系統、客觀、量化的方式,對組織新聞稿等內容做一有系統的分析。 本研究發現,在危機事件中呂秀蓮陣營一共提出八個框架,包括:司法正義、造謠誣陷、舉證責任、國計民生、與人為善、政治亂象、媒體倫理、受人信賴。研究結果顯示,危機情境會影響組織框架策略的使用。當證實危機存在之證據為真實可信時,組織時常採用涵蓋利益層面為「考量社會多數人的利益」的框架,而當證據模糊或證據虛假時,組織較常採用的卻是「訴求本身權益」的框架。而延展性最強的四個框架主題為「造謠誣陷」、「司法正義」、「國計民生」和「舉證責任」;延展性最強的框架呈現方式則是「直接針對議題表示意見」。 本研究也發現,危機情境會影響組織形象修復策略的使用。如果證實危機存在之證據是真實可信的,組織會採用抗辯性弱的形象修復策略、盡量放低姿態進行危機溝通,且回應的內容也比較站在幫助受害者的立場。反之,若組織判定危機是起因於虛假或模糊的證據,就會採用抗辯性強的形象修復策略、以較高姿態進行危機溝通,且回應的內容比較站在保護組織的立場。 此外,本研究發現,當組織採用「形式上致意」等抗辯性較弱的形象修復策略時,其所提出對危機事件的思考結構,較偏向於考量社會多數人的利益;當組織採用「攻擊」或「否認」等抗辯性較強的形象修復策略時,其所提出對危機事件的思考結構,則比較偏向於訴求本身的權益。且組織在使用攻擊、藉口、迎合、形式上致意等策略時,最常搭配的框架呈現方式皆為「直接針對議題表示意見」;在使用否認和哀兵這兩種策略時,最常搭配的框架呈現方式則為「說自己的故事」。研究結果顯示,組織使用形象修復策略和框架策略之間亦有顯著的關聯。
20

平均數復歸對購併後主併公司績效表現影響之研究-以美國電子電機產業為例

洪浩展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檢視購併案產生後,企業的報酬是否會受到平均數復歸(Mean reversion)的影響,而逐漸回復到產業的平均報酬。並且分析主併公司與被併公司佔雙方總資產比例的高低差異,所受到的不同影響程度。 本次研究的樣本採用1987~2006年中的美國電子電機產業共77件購併案,並依照主併公司佔雙方總資產的比例不同,分成為兩個群集。將兩群集做比較分析。實證結果顯示,兩個群集均有顯著的平均數復歸現象。而主併佔雙方總資產比例較高的群集,在購併第一年即有顯著的優於產業平均報酬,而主併與被併資產相近的群集,則是於第四年開始才有顯著的績效改善。根據實證結果,我們做出以下的結論: 1.企業的報酬具有平均數復歸的特性,表現優良的公司會被他人學習,而使整體產業平均報酬逐漸提升,漸漸蠶食原先與產業平均之間的差距;相反的,表現不佳的公司亦透過學習,逐漸改善自己的績效,也使的整體產業平均報酬上升,最後雙方都將趨向產業的平均水準。 2.當研究者要分析企業遭受偶發性事件(如購併)的影響時,應當考慮平均數復歸的所帶來的效果。如果忽略了平均數復歸所帶來的效果,將會對事件產生的影響給予錯誤的解讀。 3.面對購併績效的研究時,必須移除平均數復歸的負面效果,如此才得以正確估計購併後的績效表現。且此時主併公司資產佔雙方資產比例較高者,於購併第一年就有明顯的績效改善的效果,而雙方資產相近者,則在購併成立後第四年開始才有較佳的績效表現。 /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look over the return of enterprise can receive influence from mean reversion on post-merger performance. And it analyzes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n acquirer companies 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in total assets of both acquirer and target companies. The sample of this research adopts 77 cases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industry of U.S.A. in 1987- 200, take according to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assets of acquirer company in both total assets of acquirer and target company, divide into two clusters. Mak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wo cluster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we mak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 return of enterprises has characteristic of mean reversion. Both well performed companies and worse performed companies will move toward the whole industry's average return. 2.As the researcher want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s suffered from the sporadic incident (such as M&A), they should consider the phenomenon of mean reversion. Take off the negative result of the mean reversion in order to estimate correctly for the exactly performance after M&A. 3.The acquirer companies which total assets have a higher proportion in both acquirer and target companies, will have superior to industry average return apparently in first year, and the acquirer companies which total assets close to the target companies, will have apparent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s until the fourth year.

Page generated in 0.013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