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企業網路關係管理方式之研究--以承銷商為例莊婷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中國故有之關係文化,臺灣承銷商一般會透過人脈綱路關係來取得主、協辦的機會,人脈綱路對承銷業務來源之影響力已不容忽視,然而如何去建立、維擊這樣的綱路關係,應為承銷商目前發展投資銀行業務最重要的管理策略。
本研究探討的主題與研究目的是:「對一個既存的企業綱路,個別企業如何去管理和其他成員之間的綱路關係?」為達到前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個案分析方式,選定三家不同類型與規模的承銷商進行訪問,訪問內容乃從承銷商的角度出發,探討承銷商與發行公司客戶、配售成員(投資戶)、主管機關、相關專業人士以及其他同業承銷商之間的關係,分析之間的關係連結特性與對應的綱路關係管理程序,以歸納出綱路關係管理的方式,本研究的研究結論如下所示:
1. 承銷綱路發展階段可分為綱路關係的建立、綱路關係的存續以及綱路關係的移轉三個階段,各階段都有最重要的管理作法。
2. 承銷商及各綱路成員間彼此存在「多重交易關係」,對應多重交易關係,綱路策略上的作法包括「關係的深化」、「關係的擴大」以及「關係的移轉」三種方式。
3. 不同職級人員在綱路發展過程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比重不同。中高階主管在搜尋、選擇合作關係階段扮演較重要的角色;低階主管與部屬們的在認識、了解、互信互動的過程中扮演較重要的角色。
4. 綱路管理方式會隨著組織規模大小與組織類型而有所不同。
本研究對承銷商對綱路關係管理上實務的建議則包括:
1. 建構完善的內部綱路以維擊外部綱路。
2. 以「策略性整合」方式將關係「卡位」。
3. 個人人脈綱路組織化。
|
12 |
我國新上市公司股票承銷價合理性之研究蔡嘉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企業紛紛上市募集資金。然而新上市公司較鮮為人知,因此公司管理當局與市場投資者間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從資訊不對稱的角度探討我國新上市公司上市承銷價的合理性,並從制度面與訊息面瞭解影響承銷價合理性之因素。
我國承銷制度在民國84年已有重大變革,承銷價之決定加入競價拍賣方式,因此,本研究比較制度改變前後承銷價合理性是否有所不同。在制度方面,本研究發現改採競價拍賣制決定承銷價並不能降低承銷價低估之程度,亦即新承銷制度未能立即改善承銷價之合理性。本研究認為造成承銷價不合理之原因可能是我國財務資訊環境無效率,故治本之道應為致力於改善我國股市環境減低資訊不對稱之程度。
在訊息方面,本研究以超額報酬做為衡量承銷價合理性之變數;以董事持股率、累積異動公告次數、董事持股異動比率作為衡量資訊不對稱程度變數,並用以評估承銷價合理性。
結果發現:一、我國新上市股票不論在短期或長期下,均存在超額報酬,表示我國新上市股票承銷價訂定並不合理,具有承銷價低估之現象。二、董事持股比率大小、董事持股異動公告次數多寡與超額報酬間無顯著關係;亦即董事持股比率大小、董事持股異動公告次數多寡並不能解釋我國新上市股票承銷價合理性。三、董事持股異動比率在短期下與超額報酬有顯著關係,但在長期下則無。可見董事持股異動比率僅在短期下可用來解釋我國新上市股票承銷價合理性;長期下則否。
本研究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主管機關、發行公司、承銷商與投資者作為訂定價格、投資決策之參考。
|
13 |
詢價圈購新股上市折價與承銷商市占率之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pricing of IPOs through book building and brokers' market share王譽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民國93年至97年間在台灣以詢價圈購為承銷方式之新上市或上櫃之發行公司為樣本,並扣除由上櫃轉上市公司的部份,共計194間公司,此外本研究並考慮主辦承銷商及協辦承銷商之角色,進而探討以詢價圈購為承銷方式之初次公開發行股票是否存在折價現象,以及以詢價圈購案件為調查,探討承銷商聲譽與其市占率之間的關係。
根據本研究實證發現,以詢價圈購為承銷方式之初次公開發行公司的確存在折價發行之現象,並且以初期報酬率為例,平均折價幅度高達44.9%,而若以市場調整後報酬率為例,平均折價幅度也有58%;此外,本研究以承銷商訂價偏離程度訂定「標準平均殘差」進行承銷商之排序,將承銷商分為訂價正確(on the line)承銷商,與訂價偏誤(off the line)承銷商。藉由此研究方式,也發現承銷商的訂價偏離程度的確會影響其聲譽及市占率變化,在訂價正確承銷商組別中,在前後兩段時期市占率比較之下上升了2.75%,反之,訂價偏誤承銷商卻下降了5.68%,此實證發現承銷商的訂價能力越差,會使得未來的市占率有明顯下降之趨勢。 / Our sample contains 194 Taiwan Stock Exchange new listed companies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8, excluding those converted their shares from GreTai Securities Market. Meanwhile, our research also considers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that underwriters managed or co-managed. The main objective of our research is to test if IPO underwriting phenomenon exists in book building market and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writers’ reputation and their subsequent change in market share.
According to our finding suggest, IPO underwrote by book building did exist upderpricing equilibrium. Take initial return as example, the average underpricing is at 44.9% level, furthermore, if we use adjusted- market return as our proxy, we still can find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was trading at a price 58% higher than its offering price, on average.
The other main subject for our research is that we ranked underwriters in terms of their absolute standardized average residuals (SAR), standing for their capability to price correctly. The “off –the- line” category is referred to largest SAR and bad pricing capability and the “on- the- line” underwriters is with better pricing ability. Our research found that underwriters pricing on the line did get better reputation and their market share increased 2.75% from the previous period. Thus, in this paper we have provided the empirical evidence to prove underwriters have to take every IPO seriousl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market share and reputation.
|
14 |
臺灣地區股票承銷之研究-增資新股超額報酬及承銷價影響因素之實證 / The Study of Stock Underwriting in Taiwan王姿英, Wang, Tzu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本市場之目的在於匯集社會游資, 供給企業營運所需資金, 進而促進經
濟成長。欲達此一目標則有賴於承銷制度之健全, 及承銷機能的有效運作
。本文乃是探討股票承銷中有關增資新股申購人是否享有預期超額報酬,
及承銷價影響因素。運用之理論基礎為Black-Scholes 選擇權訂價公式,
及探討公司價值之訊息理論。經過實證測試, 發現增資新股申購人的確享
有預期超額報酬。而訊息理論並不太適用於臺灣實務現象, 所列入探討的
因素中, 唯有總資產達到0.01的顯著水準, 現金增資比率達0.15的顯著水
準, 此或為訊息須經轉換之故。
|
15 |
承銷價低估的訊號模型實證研究陳芳宇, Chen ,Fa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八十年代開始,台灣的新上市公司即呈現快速成長趨勢,然而當公司希望透過直接金融的方式在市場上融資時,投資人可能會因為不了解新上市公司的營運狀況而裹足不前,對體質佳的公司募集資本的過程造成阻礙。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探討是否能夠透過一些訊號機制來傳遞出公司體質較佳的訊號,以提供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的一個參考依據。
根據本文所蒐集民國85年至92年間123家新上市公司的實證資料顯示的結論如下:
1、在123個實證樣本中,有81.3%的公司有超額報酬的現象,平均的承銷價低估程度為4.61%,明顯呈現大於零的情況,可以看出在台灣新上市股票市場的確有承銷價低估的狀況存在,並且情況相當的普遍。
2、當多個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變動程度均相同下,承銷價折價幅度越大的公司,其公司的體質越好。
3、當多個公司的內部持股比例均相同下,公司的價值越高者,其未來的現金流量變動程度也越高。
4、當多個公司的內部持股比例均相同之下,承銷價折價幅度越高的公司,其未來的現金流量的變動程度也越高。
5、當多個公司內部持股比例均相同之下,承銷價折價幅度越高的公司,其公司的價值也越高。
另外,就整體的迴歸分析判斷,公司內部持股與承銷價低估程度對公司價值有正向的相關性,與Grinblatt & Hwang的理論不謀而合。
|
16 |
詢價圈購之資訊內涵對承銷價格之影響光心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詢價圈購理論提出承銷商可藉由詢價圈購的過程,誘使投資人藉由圈購的價量提供私有資訊,進而提升價格發現的效果。國外實證研究亦發現承銷商在訂價時廣泛使用詢價圈購過程所獲得的資訊,並會依據投資人對IPO股票的需求調整承銷價格。
本研究針對民國93年5月初至民國96年5月底,共計66個普通股初次上市(櫃)案件進行實證研究,以探討詢價圈購資訊內涵對於發行價格之影響,並觀察詢價圈購資訊與IPO後股價報酬率之間的關連性。
經由實證結果發現我國承銷商在訂價時會參考加權平均圈購價格與圈購價格集中度所提供的資訊,而超額認購是較為次要的參考依據。相較於國外投資銀行,我國承銷商在訂價時並未大幅參考投資人圈購時所提供之資訊。承銷商在訂定發行價格時較為重視圈購數量較多的投資人所提供之資訊,並且機構投資人對承銷商而言具有較高的資訊內涵價值。超額認購是所有詢價圈購資訊中,對於IPO後股票報酬率最有預測能力的變數,代表我國承銷商在訂價時並未完全將超額認購所提供的資訊反映至發行價格上。 / Under bookbuilding process, underwriters can use relevant information from investors to price the issue more accurately. Previous studies also found that underwriters extensively use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book and partially adjusted issue price to private information collected during the IPO proces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amine whether underwriters use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investors’ bids in IPOs when setting the issue price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information can predict aftermarket returns. This paper analyzes 66 IPO issues between early 2004 and late 2007.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ighted average limit pric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limit price are related to the issue price, and the level of oversubscription is minor factor to price setting. In addition, large bidders and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bids have information advantage and can provide helpful information to underwriters. Moreover, Oversubscription can predict aftermarket returns, suggesting that underwriters might not use all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when setting the issue price.
|
17 |
台灣公開申購IPOs之折價幅度與承銷商市占率變化關係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POs discounts and the underwriter's market shares in Taiwan's fixed-price offerings萬雅玲, Wan, Ya L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以公開申購方式辦理初次上市(櫃)股票之折價幅度與承銷商市占率變化間之關係。實證結果指出IPO折價發行情形顯著存在於民國88年至95年的公開申購市場;公開說明書所載之資金用途數,為承銷案件事前不確定性之代理因子,與折價幅度呈現顯著的正向關係。至於訂價偏離程度過大的承銷商,本研究並無足夠證據支持其日後市占率下滑的推論。
|
18 |
主辦承銷商於初次上市股票次級市場之造市行為研究廖怡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於深入研究台灣的承銷商是否有善盡其保護功能,因為安定操作對投資人、承銷商及發行公司而言皆有深遠的影響。
本研究樣本包括1996年1月1 至1999年12月31日間初次於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的85 支股票,85支股票並未包含上櫃轉上市的股票。
實證結果顯示,主辦承銷商在後市40天中,只佔非常低的交易比例。其在看跌時買的IPO股票較看漲時多,但整體而言,賣的比買的多。除此之外,並無證據顯示主辦承銷商在IPO股票表現差時買較多。這告訴我們主辦承銷商交易的方向並未以安定操作的角度出發。
|
19 |
承銷商表現與新股績效關係之研究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derwriter behavior and IPO performance江舒欣, Chiang,Shou 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承銷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承銷商在承銷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為何,以及不同承銷商、不同承銷方式,其所承銷的新股,在績效表現上
是否有差異,是本研究的主要課題。本研究針對七十六年至八十二年上市
之公司,發放問卷,問卷主要目的是對其主辦承銷商的表現進行評估,問
卷區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評估承銷商能力,一部分評估承銷商投入;此
外,蒐集每件上市案的承銷方式,並且計算這些新上市股票的績效,包括
:中籤率、異常報酬率、週轉率、每股盈餘成長率,將這些資料經由因素
分析、集群分析、變異數分析處理,主要是為了驗證四個假說:1.聲譽佳
的承銷商,在承銷商表現因素上較佳。2.採包銷的方式,在承銷商表現因
素上較佳。3.承銷商表現越佳,新股績效越佳。4.採包銷的承銷方式,所
承銷的新股績效較佳。將上市公司對於主辦承銷商的評估進行因素分析,
承銷商能力區分為兩個因素:「聲譽形象與專業能力」、「對市場狀況的
熟悉程度與和其他相關機關的關係」;承銷商投入區分為三個因素:「幫
助公司健全制度、處理上市事務及穩定上市後股價」、「深入了解公司營
運狀況及為公司規劃資金用途」、「輔導人員組成與輔導時間」。再以集
群分析將上市案區分為三群:「聲譽與專業能力導向群」、「關係與市場
狀況導向群」、「能力與投入不足群」。以變異數分析針對四個假說進行
檢定,檢定結果為:1.假說一獲得支持,聲譽佳的承銷商在承銷商表現因
素上較佳。2.假說二部分獲得支持,採包銷的方式,在某些承銷商表現因
素上較佳,其他因素上則不然。3.假說三無法獲得支持,承銷商表現越佳
,其新股績效並未越佳。4.假說四獲得支持,採包銷的承銷方式,所承銷
的新股績效較佳。最後本文針對上市公司、承銷商以及政府主管機關,提
出建議。首先對上市公司提出建議:1.選擇承銷商時,應首重承銷商的聲
譽形象與專業能力。2.包銷方式較為有利。接著對承銷商提出建議:1.透
過聲譽形象與專業能力建立競爭優勢。2.應選擇和其形象符合之公司進行
承銷。3.在承銷過程中,應深入了解公司營運,並協助公司健全制度。對
政府主管機關的建議:1.減少對承銷費用之限制。2.承銷制度的重新設計
。3.加強對承銷商的管理。
|
20 |
影響現金增資折價之因素探討林宜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樣本為台灣地區85年至91年上市櫃公司發行現金增資之案件。先探討台灣現金增資案其承銷方式選擇的影響因素,以及根據實證模型推測衡量非最適承銷方式選擇之殘差值。再探討台灣現金增資案之折價影響因素,找出何種特性的發行公司及增資案條件將影響折價幅度。實證結果為:
現金增資發行公司之法人持股比例顯著的影響承銷方式的選擇,當公司法人持股比例越高(低),在發行現金增資時,公司越會採用公開申購(詢價圈購)的承銷方式。
現金增資前市價異常報酬率、同時期的IPO折價幅度以及公司是否為電子業皆顯著的支持符合假說,分述如下:
(1) 公司股票在現金增資定價日前市價異常報酬率越高(低),其折價幅度將會較大(小),支持Gerard and Nanda(1993)所提出的假說,也就是所謂的以急遽跌落的價格來訂定現增價格,將會低估真實的折價程度,使我們觀察到的折價幅度將會變小。
(2) 同時期IPO的折價幅度越大(小),其辦理現金增資之折價幅度將越大(小),顯示現金增資折價幅度會被同時影響IPO與現金增資折價幅度的影響因素所影響。
(3) 當現金增資發行公司為(非)電子業時,其現金增資折價幅度較大(小)。意即電子公司之景氣循環大,造成不確定性較高,且一般投資大眾對於電子產品其生產過程背景較不易了解,造成投資時的風險較大,所以電子業在發行現金增資時,會有較大的折價幅度。
實證結果得出,非最適承銷方式選擇之殘差值、公司規模、以及股票波動性皆顯著的不支持理論假說。顯示台灣在本段樣本期間之市場實際狀況不支持理論假說。分述如下:
(1) 理論上,公司發行現金增資時,非最適承銷方式選擇之殘差值的程度越大(小),其折價幅度將越大(小),然而實證結果卻相反,不支持此一假設。
(2) 公司規模時常用以代表公司的資訊不對稱程度以及不確定性程度,公司規模越大,代表資訊不對稱程度較低,不確定性較小,因此,理論上公司規模越大(小),現金增資折價幅度將會越小(大)。然而實證結果卻不支持此一理論。
(3) 現金增資前的公司股票波動性代表公司價值的不確定性,波動程度越大,不確定性程度越高,因此,理論上現金增資前的公司股票波動性越大(小),現金增資折價幅度將會越大(小)。然而實證結果亦不支持此一理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31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