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台商海外投資事業之控制機制-員工合資模式之探討邱試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國與國之間的有形疆界逐漸淡化,全球的經濟版圖正在持續重整,海外投資方興未艾。其中,中國大陸因需求暢旺以及豐沛資源的推波助瀾,致全球各大企業爭相趕赴投資設廠,然投資所存在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卻可能損及其賴以為生的資源稟賦,故各企業往往希冀在能滿足己身目的的情況下,尋求安身立命之法。而大型企業因本身資源雄厚,具有承受較強外在衝擊的能耐,中小企業的經營籌碼顯然不若大型企業,但亦能充分運用優勢為產業創造價值,其中,以合資方式進行資源擴充和風險分散,是現今中小企業在競爭劇烈的環境下因應挑戰的手法之一。
合資事業是由兩個以上個體或組織共同出資經營的事業體,由於其涉及多造間的參與及合作,故經常存在不同目標和期望的角力,並因而衍生出許多管理控制之課題。過去對合資事業以及管理控制機制的研究,以赴大陸投資之中小企業台商為主體進行深入探討者並不多見,由於中小企業扮演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故以其為研究主軸甚具價值。
本研究發現,「投入項」的管理控制機制是個案公司於大陸經營合資事業時最重要的管理控制機制,其中又以股權結構、股權比例、經濟誘因、人員選派、人格特質為控制活動之重點。而個案公司之經營模式成功運作之前提,必須建立在股權結構設計、業務範疇掌握、以及管理能力執行上。
藉由個案公司完整而深入的探究與分析,在實務上,本研究針對當前投資大陸之中小企業台商所面臨之問題提出具體建議,並以合資經營為主體,說明其管理控制機制之運用。本研究有助於深化過去研究之觸角,為中小企業的管理控制提供更豐富的實務意涵。
|
2 |
影響海外子公司協調控制機制之研究 / study the impact foreign oversea subsidiary the coordination control mechandism.黎維山, wei-shan lee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敘述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相關之研究問題、相關名詞定義以及論文主要結構。
第二章文獻探討:首先探討海外子公司內部控制機制之方式,其次再針對影響海外子公司控制機制相關變數作一探討。再來是對企業經營績效評估之探討,最後則是了解控制機制和子公司績效間之關係。
第三章研究方法:根據文獻探討所得的初步結論,與研擬對個案公司的訪談計劃可行性分析,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並提出關鍵性假設命題。並說明研究變數定義及個案研究方法設計,及個案研究資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個案描述:對包含神通電腦集團旗下子公司在內的四大企業集團,其在海外九個據點所作的投資個案,依訪談結果作一彙整描述,並且對各海外據點所面對環境前提及策略角色扮演之不同,所運用之控制協調機制,作深入之了解。並進一步了解其績效評估之實際運作方式。
第五章個案分析與命題發展:本章進一步將個案初步分析所得加以彙總、比較。並進一步根據個案分析中發現,驗證理論與實務上的相關性或邏輯性。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綜合本研究結論與成果,提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協調控制權變模式,和協調控制與績效評估之關係。並據以為其他海外投資企業實務運用上之建議。
目 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4
第三節 論文結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多國企業內部控制機制 8
第二節 影響控制機制之因素 23
第三節 績效評估 4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變數定義與衡量 61
第三節 樣本設計與研究對象之選擇 70
第四節 資料蒐集 72
第五節 問卷設計 74
第六節 研究限制 76
第肆章 個案描述 77
第一節 燦坤集團 77
第二節 聯華神通電腦集團 97
第三節 大潁集團 112
第四節 慶豐集團 126
第伍章 個案分析與命題發展 140
第一節 個案分析 140
第二節 基本命題 155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72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0
表 目 錄
表2-1 BALIGA & JAEGER的控制型態 10
表2-2 企業控制子公司的模式 15
表2-3 環境對多國籍企業控制機制之影響 17
表2-4 多國企業控制機制之相關研究彙總表 22
表2-5 資訊特性的控制機制(工作可規劃性) 27
表2-6 各國際企業的組織特質 33
表2-7 子公司的策略角色(以知識流構面) 35
表2-8 子公司策略角色分類表 36
表2-9 影響控制機制變數之相關研究彙總表 37
表2-10 績效衡量指標彙總表 53
表3-2 個案公司受訪人員名單 73
表4-1 燦坤A、B兩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82
表4-2 燦坤A、B子公司投資策略因素 84
表4-3 燦坤A、B公司績效評估的特殊考量因素 87
表4-4 燦坤A、B子公司財務性指標之運用 89
表4-5 燦坤A、B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91
表4-6 燦坤A、B子公司營運目標控制重要性程度 93
表4-8 神達電腦A、B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100
表4-9 神達A、B子公司國外投資策略因素 102
表4-10 神達A、B子公司績效評估特殊考量因素 104
表4-11 神達A、B子公司財務性指標 106
表4-12 神達A、B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108
表4-13 神達A、B公司營運目標控制之重要性程度 110
表4-14 神達A、B子公司功能性控制因素 111
表4-15 大穎A、B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115
表4-16 大潁A、B子公司國外投資策略因素 117
表4-17 大潁A、B子公司績效評估特殊考量因素 119
表4-18 大潁A、B子公司財務性指標 121
表4-19 大穎A、B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122
表4-20 大穎A、B子公司營運目標之協調控制 124
表4-21 大穎A、B子公司功能性之控制 125
表4-22 慶豐集團個案子公司投資和營運現況 129
表4-23 慶豐集團國外投資策略 131
表4-24 慶豐集團績效評估的特殊考量因素 133
表4-25 慶豐集團各子公司財務性指標 135
表4-26 慶豐集團各子公司非財務性指標 137
表4-27 慶豐集團對子公司營運目標之管理控制 138
表4-28 慶豐集團對子公司功能性控制 139
表5-1 個案公司營運現況彙總表 141
圖 目 錄
圖2-1 資訊處理觀點的組織設計 25
圖2-2 在不同關係下,對子公司控制系統和授權程度 28
圖2-3 高階管理者觀點之管理型態 29
圖3-1 研究架構 58
圖5-1 觀念性架構 156 / 1.studying the taiwan four large mncs hq, what about the investment strategy factor in the foreign oversea subsidiaries.
2.the taiwan four large mncs ,in the foreign oversea how to set up their internal control mechandism.
3.what is the relative avaliable factor to impact foreign oversea subsidiaries internal control mechandism.
4.studying between the mncs hq and subsidiaries about the ways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include hq to subsidiary operation goals,and functional operation).
5.what is the difference to do performance evoluation in the different investment areas.what is the meaning finance- performance index,and what is the non-finance performance index.
|
3 |
多國公司部門控制機制之比較-以國際快遞公司台灣子公司為例-朱淑暖, CHU, SU-N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多國籍企業應運而生,學者們也開始探討多國公司對子公司之間的控制機制,但始終缺乏對於子公司不同部門間控制機制的比較,是以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國企業中各地子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的控制機制。
本研究以國際快遞公司(WLTD)台灣子公司為研究對象,透過訪談與各項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來瞭解WLTD台灣子公中三個不同部門:運務部、人力資源部、與行銷部的部門控制機制為何,三個部門的控制機制是否有差異,更進一步探討造成三個部門使用不同控制機制的原因。
研究結果發現,WLTD的確透過不同的部門控制機制來管理這三個不同的部門。其部門控制機制正式化的指標為:是否使用量化的績效評估指標與是否有標準的作業流程;而本研究發現對於WLTD來說,其正式化程度高低依序為:運務部>行銷部>人力資源部;反之,人力資源部是三個部門中非正式化程度最高的部門。而本研究亦發現影響三個部門之間使用不同部門控制機制的因素有以下幾點:部門人數的多寡、工作性質、部門功能與短期或長期結果導向。最後,研究者也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業者、對WLTD公司與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關鍵字:多國籍企業、部門控制機制、正式化、非正式化
|
4 |
檢討我國保險業投資不動產監理制度及相關法規—以裁罰案為中心謝孟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經濟不景氣及市場上之不確定因素,使得投資不動產成為保險業資金投入的新興熱門標的。因投資不動產之行為涉及憲法所保障之財產權,如非有特殊事由不得加以限制。保險法第146條亦有規定不動產為保險業得投資之法定項目之一。惟於現行相關法規規範下,保險業投資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究監理機關於此所扮演之角色為何?監理目標為何?於現行法制下,相關法規是否妥適合理等問題,皆有待探求。又隨著不動產投資投入之資金日趨增加,保險業者受裁罰之案例亦較過去為多。究過去裁罰當中,主管機關之處分有無不妥適之處,以及保險業者於投資不動產之相關缺失中,是否有可改善之空間,為本文所欲探討之目標。 / In recent years, real estate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investment target for insurers’due to uncertainties in the market and the economic downturn. Legally, investing in real estate is a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property and protected specifically by the Insurance Act, Article 146. It cannot be infringed upon unless for specific, legitimate reasons. However, current regulations put a fair amount of limitation on investment in real estate. The adequacy of these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goals and roles of our supervision system, is to be discussed. In addition, there are a growing number of administrative sanctions as insurance companies put more and more funds in real estate. This article also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if these penalties were appropriate and if there’s room for improvement on the insurers’ part.
|
5 |
企業成長與管理控制演進之探討-以某跨兩岸企業為例吳秀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傳統的中小型企業,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上,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型態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價值觀改變了,而在市場的強烈競爭下,企業成長成為必然的,在成長過程中,管理控制成了重要的課題。
本論文個案研究,透過相關文獻探討,傳統企業在成長階段,與管理控制的演進,除了大環境的趨勢變革外,都應用了理論的科學根據。 / The traditional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With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society typ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raised and their values have changed. Under the strong market competition, the growth of the enterprise has become inevitable. During the process of growth of the enterprise, the management control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a case study, studies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in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and management control, which applies the theoretically scientific foundation, except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rend.
|
6 |
全民健康保險對醫院內部互動類型及其控制機制選擇之影響 /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ON THE TYPES OF INTERACTION INSIDE HOSPITAL AND ADOPTION OF CONTROL MECHANISMS郭信智, Kuo, Hsin-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醫院屬於非營利性機構,不以追求最大利潤為其績效標準,故醫院管理與一般企業管理在本質上便有所不同。在長期觀察醫院的經營情況中,醫院內部長久以來存在於醫療體系與行政體系之間的衝突,成為當今醫院內部重要的管理問題。因此,本研究擬根據醫療體系與行政體系之間的互動情形,歸納出醫院類型的區分構面,希望對於醫院的經營與管理能提供正面而積極的建議。此外,全民健康保險已於民國84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一政策對於醫療院所的影響極為深遠,造成台灣醫療生態環境以及醫院管理方式大幅度的改變,並使得業者殷切期盼新的醫院管理之道。
本研究以醫院評鑑等級在地區教學醫院(含)以上的醫院為研究對象。首先透過個案研究,尋找醫院內部互動類型的適當分類構面以及控制機制的選用情形,並提出研究假設。接著再以實證方式,驗證研究假設。經篩選醫院名單後,合格樣本數為112家,回收有效問卷為47份,而檢定結果支持大部分的假設。本研究的具體發現分述如下:
1.醫院可以根據「專業取向」與「行政取向」兩個分類構面,將醫院區分成專業取向較高的「專業取向型」、行政取向較高的「行政取向型」、以及兩者皆高的「互動協調型」三類。
2.互動關係偏向專業取向的「專業取向型」,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其選用的控制機制,由最高至最低依次為官僚控制機制、文化控制機制、市場控制機制。然而專業取向型醫院在三種控制機制選用之間並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他類型醫院比較,其選用控制機制的絕對值均小於互動協調型。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其選用的控制機制,由最高至最低依次為官僚控制機制、市場控制機制、文化控制機制。然而專業取向型醫院在三種控制機制選用之間並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他類型醫院比較,其選用控制機制的絕對值亦均小於互動協調型。
3.互動關係最複雜的「互動協調型」,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其選用的控制機制,由最高至最低依次為官僚控制機制、文化控制機制、市場控制機制,且三種控制機制之間有顯著差異。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其選用的控制機制,由最高至最低依次為官僚控制機制、市場控制機制、文化控制機制,且三種控制機制之間亦有顯著差異。
4.互動關係偏向行政取向的「行政取向型」,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前,其選用的控制機制,以市場控制機制與官僚控制機制同高,其次為文化控制機制,且三種控制機制之間有顯著差異。在全民健康保險實施後,其選用的控制機制,由最高至最低依次為市場控制機制、官僚控制機制、文化控制機制,且三種控制機制之間亦有顯著差異。
由上述研究結果可知,醫院混合採用不同的控制機制。當醫院內部互動關係偏向專業取向時,醫院使用的三種控制機制雖有差異,然其三種控制機制之間的差異並未達顯著水準。當醫院內部互動類型偏向互動協調型時,醫院相對地高度使用標準化的規定與程序,所以互動協調型醫院在官僚控制機制的選用程度上最高。當醫院內部互動類型偏向行政取向時,醫院相對地高度使用可明確衡量的產出,所以行政取向型醫院在市場控制機制的選用程度上最高。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假定與研究限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醫院概論
第二節 醫院內部互動類型
第三節 控制機制
第四節 醫院內部互動類型與控制機制間的關係
第五節 醫療政策與全民健康保險
第三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個案研究方法說明
第二節 個案一:甲醫院
第三節 個案二:乙醫院
第四節 個案三:丙醫院
第五節 個案比較分析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的建立
第二節 研究變數定義與衡量
第三節 研究假設
第四節 樣本選擇與資料蒐集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
第六節 問卷的效度與信度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樣本描述
第二節 醫院內部互動類型
第三節 醫院內部控制機制
第四節 醫院內部互動類型與控制機制間的關係
第五節 全民健保實施的影響
第六節 假設驗證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第二節 理論與實務涵義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二、英文部份
附錄
附錄一:醫院起源
附錄二:醫院產品
附錄三:醫院通路
附錄四:醫療品質
附錄五:傳統的醫院分類方法
附錄六:策略觀點的醫院分類方法
附錄七:研究問卷
附錄八:互動類型與權屬別、評鑑等級的關係
附錄九:互動類型與醫院產出的關係
附錄十:控制機制的因素分析
附錄十一:控制機制組合的變化
附錄十二:控制機制的其他影響因素
附錄十三:問卷個別項目分析結果 / Applying control theor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s of interaction and adoption of control mechanism. After investigating 47 hospitals in Taiwan, we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strong relationship as described by four hypotheses. Based on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orientation”, the hospita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namely,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interaction harmony”, and “administrative orientati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suggests three types of mechanisms. These mechanisms are market, bureaucratic, and culture control.
After empirical survey, this research has three major findings. First, for interaction harmony hospitals, they prefer to adopt bureaucratic control mechanisms, while administrative orientation hospitals prefer to adopt market control mechanisms. As to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hospital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doption of three control mechanisms. Second, to compare the intensities of various control mechanisms adop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hospitals, this study finds that administrative orientation hospital has the highest intensities both on market control and bureaucratic control. As to the adoption of cultural control,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ree kinds of hospitals. Finally,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tention of adopting various control mechanisms.
|
7 |
從網路觀點探討多國籍企業之內部控制機制─臺灣企業大陸投資之管理 / An Integrated Perspective of Network and Agency Theory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s of MNE: The Management of Taiwaness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Mainland China李韶洋, Lee, Shao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於了解台灣企業母公司內與大陸子公司的內部網路
關係,在結合代理理論之下,期望能提出一個適合的海外單位管理模式。
經過對相關文獻的歸納之後,本研究認為多國籍企業母子公司的網路關係
會影響代理型態,由於必須管理不同的代理型態,企業會有較適的內部控
制機制。經過歸納整理後,本研究以「網路間母子公司互動程度」及「子
公司相對重要程度」來區分母子以司網路關係,而「互動程度」與「資訊
不對稱」呈反向關聯;「相對重要程度」與「任務風險性」呈正向關聯,
而在其交互影響下區分代理型態。本研究係屬於探索性之研究,採取個案
研究法進行資料的收集與分析。試圖結合網路理論與代理理論而能對多國
籍企業之內部控制機制有更進一步了解。主要的研究對象是在大陸投資經
營的本國企業。研究結果發現,在由資訊不對稱與任務風險性所構成的四
種代理型態中,其所著重的問題都不太相同,在資訊不對稱高且任務風險
性高的代理型態型Ⅰ中面臨的是雙重的壓力,母公司會傾向採用「掌控代
理」型管理方式。此時公司會有較多的正式化機制;適度中等的授權;採
用社會化機制維持員工的忠誠度;選擇行為統治的績效制度,使員工的作
為能符合公司的目標。在資訊不對稱高但任務風險性低的代理型態型Ⅱ中
,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是設法突破分離可能帶來的問題,母公司會傾向採
用「監控代理」型管理方式。因此公司會有較多的正式化機制;對於子公
司給予相當的授權;透過社會化機制的採行與產出的績效制度,以維持員
工的向心力與激勵員工。在資訊不對稱低但任務風險性高的代理型態型Ⅲ
中公司對子公司的控制應是使子公司能夠正確有效的運作以配合公司的策
略,母公司會傾向採用「主理掌控」型管理方式。因此公司會有較多的正
式化機制;較高的集權掌握子公司的運作;並有社會化機制維持子公司幹
部的向心力,能按步就班完成任務;選擇行為的績效制度來評定員工的貢
獻。在資訊不對稱低且任務風險性低的代理型態型Ⅳ中對子公司的控制應
是如何激勵小兵,使其充分發揮效能,母公司會傾向採用「代理自主」型
管理方式。因此公司並不需投入太多的正式機制;並會給予較高的授權;
主要是透過產出統治的績效制度來加以管理。
|
8 |
攻擊行為控制機制之探討 / Exploring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Aggressive Behaviors李怡青, Lee, I-Ch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嘗試以行為引發機制與行為抑制機制的觀點,探討非法且屬人際層面的男性攻擊行為,從中評估常表現攻擊行為個體的認知、情緒與行為缺陷。由於攻擊行為的特殊性,個體表現攻擊行為時,相關的行為機制包括表現該行為可能得到獎賞的行為引發機制﹔表現該行為可能得到懲罰的行為抑制機制﹔與攻擊他人時,被害者的非語文訊息引發的個體的暴力抑制機制。研究一根據暴力抑制機制的理論內容發展實驗工具,透過違反道德與違反慣例圖片組的呈現,了解高、中、低攻擊組的表現差異。結果發現高攻擊組對兩違反情境的嚴重程度評估較低,同時,在違反道德圖片組刺激下,高攻擊組表現較少的道德情緒與較少的同理行為。研究二則透過研究一發展的圖片組評估個體的暴力抑制機制運作能力,並結合Patterson與Newman的四階段理論發展實驗刺激,透過情境的操弄,了解高攻擊組之行為引發機制與行為抑制機制運作情形。結果發現經由兩套理論(暴力抑制機制與四階段理論)的結合,可將高攻擊組分為兩類,一類為暴力抑制機制運作正常,但行為引發機制運作過強﹔另一類為暴力抑制機制無法運作者。以認知、情緒與行為缺陷評估兩類高攻擊行為者發現,具有認知、情緒與行為缺陷的高攻擊行為者只有第二類。 / Based on a behavioral activation mechanism and two behavioral inhibition mechanisms, unlawful and interpersonal male aggression was studied. Moreover, the possibility of individuals’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eficiencies was evaluated. Due to the special quality of aggressive behavior, when a person acts aggressively, there will be three processes involved. They are the behavioral activation mechanism activated by reward, the behavioral inhibition mechanism induced by punishment, and the Violence Inhibition Mechanism (VIM) triggered by victims’ cues of distress. In order to study these three processes, two sets of pictures were developed from study 1 in order to evaluate how participants functioned their VIM. The results showed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Medium, and Low Aggression Group. The High Aggression Group evaluated incidents of moral/ conventional transgression less serious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did. Also, they showed less moral emotions and less empathic behaviors than the other two groups did. Based on the sets of pictures developed from Study 1, a group of young offender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their VIM functioning. Further, a survival game was developed from Patterson and Newman’s four-stage model. By manipulating situations to present reward/punishment, those young offenders showed different aggressive patterns. Young offenders with good VIM functioning behaved more aggressively when there were rewards. Relatively, young offenders with poor VIM functioning were less likely to be influenced by either reward or punishment. The implications wer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
9 |
由病人資訊隱私權觀點論我國全民電子病歷政策 / An analysis for Taiwan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s' information privacy劉汗曦, Liu, Han Hsi Indy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自2004年1月1日開始使用健保IC卡後,醫療資訊電子化的趨勢,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如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渡過盧比孔河(Crossing the Ribucon)時所說:「骰子已經投下(the die is cast)」一般,只能前進不能後退了!
時至今日,電腦、網路連線、憑證簽章已經成為任何一間醫療院所從事醫療行為時的開門七件事之一,民眾用健保IC掛號、醫師用電腦下診斷作病歷、行政人員用健保VPN申報費用等,皆成為醫療實務中的標準模式。而我國衛生署也信心滿滿地希望能於2011年達到全國80%醫院實施電子病歷、60%醫院可為院際交換互動之目標。在此「全民電子病歷」旋將施行之當下,相關隱私權之配套對於病人之保障是否足夠,即成為該政策是否受到國人支持之關鍵所在。
本研究透過整理衛生署自2000年迄今所有與電子病歷相關之專案計畫,以及與電子病歷領域,產、官、學界共9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後發現,我國現行電子病歷政策推廣有架構、標準、法制、補助、動機等五大問題,其中關於法制規範及隱私保障不足所造成的民眾疑慮與醫事人員躊躇,已成為電子病歷發展上的一大阻礙,而其中計畫推行的電子病歷索引交互中心,更可能對於病人資訊隱私權產生重大危害與影響。另一方面,若回頭省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大法官們其實已對涵蓋電子病歷等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有過相當明確的闡釋。其所強調「個人自主控制其個人資料之資訊隱私權」,若能配合2010年5月26日修正通過但尚未施行之個人資料保護法,並非不能為電子病歷提供一個基本、框架式的法律基礎。
在此前提之下,本文提出「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之概念,主張在現行憲法資訊隱私權之精神下,應該讓病人在充分瞭解到其權益後,得以選擇「是否將病歷電子化」、「電子病歷儲存場所」、「是否放於交換區」、「是否留存索引紀錄」、「是否允目的外利用」,並能透過管道隨時查詢其「電子病歷使用紀錄」。本文並認為,藉由「推力理論(Nudge)」中「自動加入(Opt-in)」與「主動加入(Opt-out)」等「預設值(Default)」概念之運用,資訊科技中「隱私偏好選項(Privacy Preference)」與「電子病歷使用紀錄明細」等系統之設立與使用,以及國際相關隱私及安全規範之借鏡,與我國健保IC卡推行之在地經驗,或許能夠解決論者對於電子病歷自主控制機制,在參與度、決定能力、行政成本、法規及技術架構、多元價值上的各項疑慮與爭論,並進而證明該構想之初步可行性。 /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 IC Card on January 1, 2004, the trend of e-health, including enforcing a national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EMR) system in Taiwan, is reminiscent of Julius Caesar’s words when he crossed the Rubicon, “The die is cast.” The return point has been passed; there is no return.
Nowadays in Taiwan it has become routine in hospitals and clinics for medical practitioners to use a digital authentication or signature transmitted via a computer scan of an NHI IC card to register patient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d for administrtive staff usin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VPN) to file fee claims. Furthermore, the Taiwan Department of Health has announced its implementation of the EMR system and has pledged that, in 2011, 80 percent of hospitals and clinics will start to use a more comprehensive EMR system and 60 percent of hospitals will be able to exchange EMRs.
However, while Taiwan’s government is very proud and eager to enforce the EMR system,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doubt that adequate regulations have been put in place to protect against the violation of patients’ information privacy rights.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all former DOH projects related to EMRs, and interviews nine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professionals who have EMR experience. It next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aiwan cannot provide 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patients’ privacy right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autonomy. This is a cause for concern for patients and practitioners who are leery of further EMR implementation o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that will empower patients to determine if they want to electronize their medical records, where they will store their EMRs, and if it is in their best interests to set up an index and allow the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EMRs. Moreover, patients will have unrestricted access to a log of all users and uses made of their EMRs and be able to set up their own privacy preferences with opt-in and opt-out choic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for patients’ autonomy will solve the current concerns about the implemenation of a national EMR system and improve patients’ ability to enforce their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information autonomy rights.
|
Page generated in 0.03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