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仲長統及其思想之研究李文獻, LI, WEN-X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思想是客觀環境之反應,最能表現出時代之特色。仲長統生於漢末魏初大變動之社會
中,個性崢嶸獨特,思想精采而激烈,正是最佳之研究對象,可惜因著作佚失過鉅,
至今尚未有人做過全面之研究,今以其基本資料為基礎,仔細研閱,並就相關資料,
詳加比較,後參酌前賢研究之成果融貫薈萃,深識鑑奧。以仲長統所提出之問題與議
論為核心,尋繹其來龍詳審其主張,追究其去脈,試圖作總合之研究,期能彰顯其人
格與思想之偉大,瞭解其心靈生命之轉化與時代思想之特色。
本篇論文共分八章,研討內容如下:
第一章:敘論。略敘撰述之動機、方法與討論之範圍。
第二章:論述仲長統之姓氏、生卒年、歲數、學行、仕宦、交遊及性格特質;並敘明
其著作之成書、流傳與輯佚之情形。
第三章:分從政經環境、社會風氣、學術風尚等三方面,考察其時代背景,知人論世
之謂也。
第四章:掌握以「人事為本,天道為末」之思想特質,論述其天道觀、天命說與歷史
觀之淵源與精神之所在。
第五章:分別從施政之原則、君主之作為、對現實政治之批評三方面探索其政治思想
精髓之所在。
第六章:論述仲長統對經濟、時俗、教育各方面之批評與建議。
第七章:從漢末自覺意識之形成,研究仲長統思想轉折之原因,展現其人生之歸宿。
第八章:結論。
|
2 |
顧藹吉隸辨之研究河永三, HE, YUN-S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討論的重點,在於如下三點:(1)簡略地概述隸辨一書的體裁與內容,以期
作為研究漢代石刻文字及歷代石刻文字的基礎;(2)歸納整理隸辨所見漢代隸書形
形體變化,加以分析;(3)究明其字體變化的原因。本文共約十三萬字,分六章十
二節討論如下:
第一章:緒論。分為二節,敘述筆者的研究目的及方法,以及隸辨之概說。
第二章:共分為三節。論述隸辨體制的分析,即敘述隸辨之編排及釋字條例,再申述
顧南原訂正前人之 例。
第三章:共分為二節。論述隸辨所引用之典藉及碑目。
第四章:共分為三節。論述隸辨所見隸書形體之演變,歸納為繁化、簡化、更易之三
類。
第五章:共分為二節。論述究明於第四章所歸納整理出來的隸辨所見形體演變現象的
原因。
第六章:結論。
|
3 |
中共政權「維吾爾自治區」之研究陳嘉猷, Chen, Jia-Yo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政治、經濟、文教為重點,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式,分析中共處理維族民族
問題的策略;於前言中簡略闡明歷史沿革以明淵源,於結論中比較漢、唐、元、清的
統治方式以見優劣。
第一章:概論,標示中共對維族處理政策、及其政、經、文效措施的綱領。
第二章:探討共黨處理民族問題的策略,以顯示中共處理維族問題,以蘇俄為樣版,
忽略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沿革。
第三章:探討中共在維族自治區的政治措施,顯示其仍重視黨團發展,而忽視民族之
融洽。
第四章:探討維族在區的經濟現況,以顯示中共仍採﹁頭重腳輕﹂盲目發展工業政策
,而忽視改善人民生活皂輕工業。
第五章:探討中共對維族的文教政策,闡明其語文政策仍以漢化為終結,而有法飲更
迭舉棋莫定的傾向。
|
4 |
漢唐宋明朋黨的形成原因雷飛龍, Lei, Fei-L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臣下敢在君主深惡痛絕之下結黨爭權,君主的領導方法或能力,一定有所欠缺,縱使英明強幹的君主,如其在重大問題上遲疑不決,或已決定而又起動搖,臣下即可能結黨相爭,如果君主採用「分而治之」的手段,利用臣下的對立,以維護君權,也可能引起黨爭;如果君主不能明斷,則君主已失其定分止爭的作用。臣下為求取勝利,自不免結黨以爭,如果君權已經旁落,則君主為求收回權力、或臣僚中之不滿於竊取權力者,亦將結黨以爭,漢、唐、宋、明各代的黨爭無不如此。
故就東漢、中唐、北宋、晚明等黨爭的形成原因來說,均難謂為出於某一單純原因而係由於各種因素的湊合,例如東漢黨爭的形成,君權旁落與取士制度關係取大,仕途壅塞則其助力,中唐牛李黨爭的形成,政策的不同,取士制度,均為主要原因,而君主所採「分而治之」的手段,君不明斷,仕途壅塞,均有助力,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及其反對者的鬥爭,主因即在學術政策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君主的領導方式,亦有重要關係,晚明黨爭的發生,君主的領導無方最為重要原因,品性、地域的不同,
仕途的壅塞,取士制度等,均有關係。
最後我們認為朋黨的形成,一般都是出於「弱者」意識,所謂弱者,亦即自認其利益未被照顧或未被妥善照顧的人,這種人往往構成一個「不滿的利益集團」,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不滿的利益集團」存在,即可能出現朋黨。
|
Page generated in 0.027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