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8
  • 8
  • Tagged with
  • 8
  • 8
  • 8
  • 8
  • 4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企業CEO之權力型態與融資偏好關聯性之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 / CEO Power Type and Preference on Financing Instruments-Evidences from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鍾依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企業中擔任領導者的CEO,對於公司決策之執行具有重大影響力,對於擁有不同權力型態之CEO,在公司面臨外部資金需求時,是否因其自身的條件因素,而影響其作出不同的融資決策。本研究之CEO權力乃參考Finkelstein(1992)與Grabke-Rundell and Gomez-Mejia(2002)之定義,將CEO權力分類為專家知識權力、聲望權力、結構權力與所有權權力四種型態,以2006至2015年的台灣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CEO之權力型態如何影響公司外部融資偏好。研究結果顯示,具備不同權力之CEO會因其權力指標不同而作出不同的融資決策,高聲望權力與高所有權之CEO傾向權益融資為主,高專家知識權力與高結構權力的CEO則選擇優先採取負債融資之方式。 / CEO plays a key role in forming a variety of business strateg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EO power type and preference on financing instruments when company needs external funds. Based on Finkelstein(1992), Grabke-Rundell and Gomez-Mejia’s(2002), the CEO power is classified as four types: expert knowledge power, reputation power, structure power and ownership power. In addressing how CEO power type influences her/his preference on financing instruments, this sample consists of all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for the period for 2006 to 2015. The empirical result indicated that CEO power type does matter in choosing financing instrument. CEO with high reputation power or high ownership power prefers equity financing while those with high expert knowledge power or high structure power prefer liability financing.
2

TFT-LCD產業之融資決策研究--以友達光電為例

許明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TFT-LCD廠商而言,產業的競爭亦可謂長期資本投入之競賽,融資能力為影響競爭力重要課題,本文以友達公司為例,探討TFT-LCD面板廠商之融資決策如何訂定,以符合公司所需。分析結果顯示,就融資順位理論觀察:(1)友達公司偏好內部資金來源。(2)管理當局會依據投資決策來訂定且維持穩定的股利支付率,避免作臨時修改。(3)公司嚴守股利政策下,目前仍以投資資出為優先,並保留現金以備不時之需。(4)當公司需要外部融資時,並非完全依成本的高低,或優先考慮使用負債,而係視財務結構、金融市場狀況、融資成本及集資規模等因素作綜合研判。 在籌資時機方面,針對不同時機,妥善運用各項融資工具:(1)在產業景氣佳股價熱絡時,以發行權益資本融資。(2)在產業景氣差股價表現差時,以溢價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融資。(3)在利率低廉公司財務結構佳時,以聯貸案取得所需資金。 本文對台灣TFT-LCD公司之建議為:(1)產業等外部環境變化大,積極之融資規劃為必需之舉(2)適度應用國際籌資工具,達成資產負債自然避險功能,兼具開拓企業知名度作用,此外亦可避免國內資金排擠作用。
3

台灣資訊電子業與紡纖業之資本結構影響因素及最適資本結構之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 /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pital structure and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for Taiwan public corporations in electronics and fiber industry

陳金塔, Chen, Jin-Ta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台灣電子業與紡纖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及兩產業上市公司可能之最適資本結構範圍。經由理論與國內外學者專家之相關研究,並考量資料蒐集之限制,歸納出下列九項所欲研究之影響因素:獲利能力、營運風險、公司規模、資產抵押價值、股利發放率、成長性、非負債稅盾、企業產品獨特性、外界機構投資人持股比例,並驗證公司的融資行為是否符合融資順位理論。   本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與紡纖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民國七十九年至八十三年,二產業的樣本分別選取三十七與四十一家上市公司,主要的資料來源為「台灣經濟新報」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資料庫、「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發行公司財務資料彙編」、上市證券發行公司公開說明書。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 首先使用簡單敘述統計分析,瞭解兩產業樣本在各研究變數上之屬性,作為後面實證分析之參考。   2. 利用相關分析與簡單迴歸分析,探討各影響因素與負債比率變動的相關性,並以F-test來檢定迴歸係數的顯著性。   3. 以橫斷面多元迴歸分析及逐步迴歸分析驗證影響資本結構的因素。本研究屬於對現有財務結構理論之實證工作。並以逐步迴歸分析建立本研究之最佳迴歸模式。   4. 運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定兩產業間財務結構與營運風險是否有顯著差異。   5. 運用集群分析將樣本公司劃分為高、低負債比率二群,接著以變異數分析探討兩群體間股東權益報酬率、權益風險。   6. 以問卷調查分析樣本廠商在籌措資金時,對於其資本結構所採取的作法為何?同時觀察廠商在融資作法與決策上,所考慮的影響因素為何。   實證結果顯示:   1. 電子業上市公司負債比率之最佳解釋變數為獲利能力、公司規模、資產抵押價值、股利發放率、非負債稅盾,紡纖業上市公司為獲利能力、營運風險、公司規模。   2. 兩產業上市公司間之負債比率與營運風險並無顯著差異。   3. 紡纖業上市公司財務結構較佳者其股東權益報酬率有較佳之表現,電子業上市公司高、低槓桿間之股東權益報酬率無顯著差異。   4. 由多項式趨勢線觀察出,電子業與紡纖業上市公司負債比率維持在0.3188至0.3859之間、0.3028至0.3227之間者,對應之ROE較高。   5. 在回收樣本中,有69.7%的公司偏好融資順位方式,只有45.45%選擇維持一目標資本結構。問卷結果顯示內部資金為最優先選擇,財務規劃準則比資本結構決策更重要,公司或個人所得稅及槓桿關聯成本並非樣本公司的管理者在決定融資組合時的主要考慮因素。
4

經理人異動對公司策略及績效影響之資訊意涵

陳彥霓, Chen, Yen-n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為釐清經理人異動對公司日常營運決策及績效之影響及資訊內涵,本研究透過分析國內近五年來上市櫃公司樣本後發現,大多數發生經理人異動之公司多為一次且自願性之異動,而不是經常性之活動,此為一家公司經營權輪替之正常行為。至於其他發生非經常性異動之公司則多在5年內有高於2次以上之異動行為,此和該類公司經營績效不佳及集團內部有爭權行為有很大之關係。關於經理人異動事件宣告效果方面,本研究實證結果顯示,無論是何種異動原因,市場似乎皆呈現負向反應,且以非自願性異動事件負向反應程度為大。 至於經理人異動對公司投資及融資比例之影響方面,本實證結果顯示,不同之異動原因對公司投資、融資比例之影響亦不同。以自願性異動事件來說,事件發生前之固定資產成長率呈現遞增的現象,顯示經理人異動前其投資決策普遍較同業為積極,而事件發生後卻轉而成為較同業保守,顯示新上任者可能因為經驗之不足而不敢採行太積極的策略,而其負債比例在事件發生前逐年遞減,發生後則呈逐年遞增的現象。至於非自願性異動事件,本研究發現其在事件發生前即開始採行較保守的投資策略,推論可能和此類公司基本面較差,或是經理人進行資產誤置之行為所導致,異動後新繼任者之投資轉趨積極;而其於事件發生前負債比例增加,發生後則呈現減少的現象。 至於經理人異動後公司之績效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會計指標或是市場績效指標,自願性異動樣本之結果在事件發生後公司經營績效皆較之前為差,和市場對事件宣告之反應相符合;但以非自願性異動樣本來說,事件發生後公司經營績效之指標皆較之前為佳,顯示當初事件發生時市場之反應似乎太過悲觀,但這部分的結果可能存在有存在偏誤(survival bias)之問題。 上述的實證結果使得台灣公司經理人異動和市場宣告反應、經營決策及績效首次獲得連結,對投資人在未來從事投資時可作為參考依據。 /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CEO turnover to corporate operating decision and performance, from analyzing the listing companies between 1997-2002 in TW,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most CEO turnover is once and voluntary activity, this is normal in the daily operation. As for the other involuntary turnover activity, which often happened in the company with bad performance or takeover. As for the announcement effect about CEO turnover, the article found that no matter what reasons, the effect is negativ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involuntary turnover. About the CEO turnover influence on corporat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decisio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different turnover reason would result in different decision. Take the companies with voluntary turnover for instance, the fixed asset growth rate grew before turnover but fell afterward. I assume that’s because new CEO takes more conservative investment decision than original one. And the leverage rate in this kind of companies falls before the event but grows afterward. As for the companies with involuntary turnover, this article found that the original CEO took more conservative investment decision than new CEO, this might be because of the worse fundamental situation in this kind of companies or the asset misallocation of the original CEO. And the leverage rate of involuntary turnover grows before the event but falls afterward.
5

中國2008年企業所得稅改革對上市公司權益資金成本與融資決策之影響 / The influences of China’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reform in 2008 on listed companies’ cost of capital and financing policy

黃盈綺, Huang,Ying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探討中國2008年企業所得稅改革對上市企業權益資金成本與融資政策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從權益資金成本來看,此項稅改不僅降低上市公司的權益資金成本,且其降低幅度與其有效稅率為正相關。就融資決策的影響而言,雖然所得稅改革降低企業的負債比率,但是這個現象則與企業的有效稅率無關。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China’s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reform in 2008 influences listed companies’ cost of capital and financing policy.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cost of capital, the reform declines the listed companies’ cost of capital, and the degree of declin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effective tax rate. For the financing policy, although the reform declines the listed companies’ debt ratio, this condition is unrelated with their effective tax rate.
6

大陸內需型台商可運用籌資管道研究-以基礎建材產業為例

孫百佐, Sun,Bair-tzuo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幅員狹小,內需型產業發展缺乏成長空間,另行挖掘開發中國家市場開拓經營,已成為台灣內需型企業存續發展必經之途,並與全球企業前進中國之趨勢不謀而合。依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1991年至2004年台商赴大陸地區投資累計超過三萬件,412.5億美元,占政府核准對外投資國家的第一位。企業中國化程度愈來愈高,內需型台商就地融資的可行性應賦予高度的關注與探討。 本研究以一家大陸台資基礎建材中小企業為例,探討內需型台商資金需求之來源選擇與擴張限制,得出以下結論與建議。1.內需型台商經營規模偏小,投資初期之資金來源必須以自有資金為主。2.大陸地區以間接融資為主,內需型台商應有效建立當地銀行徵信資料。3.內需型台商取得擔保融資額度有限,善用金融機構之銀行匯票授信額度,應付帳款融資效益高。4. 台商應與往來銀行保持緊密聯繫,注意信貸政策變化與信貸主管人事動態。5.缺乏高知名度股東的內需型台商可俟機搭大型客戶信用便車。6.在2007年人民幣業務對外銀開放後,只有利於大型企業及優質企業之融資。7.未來台商在大陸直接融資難度仍高,可遇而不可求。8.中國政府鼓勵投資之產業易於取得信貸資金。9.台灣資本與金融市場仍受限於法令,未見鬆綁跡象,無法符合台商大陸融資需求。10. 香港資本市場募資成本高,個股流通量差異也大,上市不是集資順利的保證,但仍是目前台商較佳之選擇。台商企業允宜及早了解相關規定,提早預為準備。
7

新建房屋最適銷售時機--融資決策與實質選擇權的配合

李克誠, Li, Philip K.C.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前在台灣房地產開發市場上主要的房屋銷售模式是預售制度,這是受限於當時政治、經濟的環境條件下,所形成的特殊制度,主要的原因就是需要從市場中,獲得足夠的營運週轉資金;但是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在這幾年來逐漸轉變,已經出現為數不少的成屋銷售個案,主要著眼於當房地產市場景氣上揚時,延遲銷售能夠使專案獲得更大的報酬,而且當房地產專案融資的取得逐漸放寬,資金來源不在成為限制條件時,預售房屋可能已不再是唯一的銷售模式,且可能不再是最適銷售模式,但市場上房地產業者仍延續以前的思考模式,以融資比例的大小(有錢沒錢),作為判斷銷售時機的決策依據。本研究所想要研究的方向是最適銷售時機的選擇與融資決策是否會影響銷售時機的選擇,在各種不同市場條件下最適銷售時機與選擇權價值的變化。 本研究以實質選擇權(Real Options)模式探討新建房屋最適銷售時機,但以應用以前學者所推導的模式並不做模式的推導;首先以建立市場中專案營收的模式與建立實質選擇權決策模式,模擬房地產業者營運情境,並以隨機亂數帶入房價與融資利率模擬模式中,以模擬房地產市場中房價與融資利率,將模擬結果帶入所建立的模式中,模擬不同房地產市場條件下專案的營收,並藉由不同的決策值所模擬的專案營收,探討房地產市場中新建房屋的最適銷售時機的選擇與選擇權的價值。並且將模式中所應用的各變數予以獨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僅改變該變數)做敏感性分析,探討各模式中變數對於選擇最適銷售時機與實質選擇價值變化所產生的影響,以瞭解房地產市場中各外生變數,對於房地產市場新建房屋最適銷售時機與實質選擇權價值所可能造成的影響,與所應該注意的涵義。 第壹章 緒論 第壹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貳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參節 研究架構 7 第貳章 產業分析與個案訪談 第壹節 銷售時機 11 第貳節 不動產金融 25 第參節 文獻探討與個案研究對本研究的涵意 28 第參章 文獻探討 第壹節 最適銷售時機模式 32 第貳節 文獻探討與個案研究對本研究的涵意 51 第肆章 模式建構與模式設計 第壹節 最適銷售時機 56 第貳節 研究設計 67 第伍章 實證結果分析 第壹節 融資決策與最適銷售時機 75 第貳節 實質選擇權價值敏感性分析 81 第參節 最適銷售時機選擇敏感性分析 9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壹節 研究結果涵義 104 第貳節 建議 11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14 英文部份 115
8

融資決策上之競爭優勢-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之比較研究 /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Financing Decisions - Comparison Between Conglomerate and Nonconglomerate Businesses

吳儲仰, Wu, Chu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浪潮下,現代企業為加強其市場競爭力,勢必走向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為主的型態,因此企業的大型化、多元化以及專業化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由於一般企業對於外部資金的倚賴甚深,因此融資決策為企業最重要的功能政策之一。故集團企業在融資上是否較非集團企業占優勢,即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研究以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以公開財務資料與問卷為資料來源,利用卡方分析、t檢定、無母數統計與主成份分析等統計方法來比較集團企業在融資上是否較非集團企業占優勢,研究結果如下:   不論是集團企業或非集團企業,融資決策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一般企業多有專人或專責部門負責公司的融資活動,且多會編製融資計劃,也都認為融資決策應與總體策略和功能政策配合。   集團企業的的負債成本與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明顯低於非集團企業;權益成本亦低於非集團企業,但僅獲統計上部分支持。   集團企業以抵押貸款與股票兩者為融資來源時,其取得資金的時間低於非集團企業,而在信用貸款、票券、公司債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就一般而言,集團企業的融資彈性較非集團企業為佳。   若以資金成本與融資彈性來衡量融資上的競爭優勢,發現集團企業較非集團企業在融資上有優勢存在。

Page generated in 0.019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