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68
  • 433
  • 35
  • 6
  • Tagged with
  • 474
  • 474
  • 157
  • 139
  • 137
  • 125
  • 121
  • 108
  • 103
  • 93
  • 85
  • 79
  • 76
  • 73
  • 7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1

上市公司現金增資前財務預測與盈餘管理之關連性

謝敏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由法規面引伸出研究之動機。在1.「公開發行公司財務預測公開體系實施要點」第十八點中規定,當編制財務預測所依據之關鍵因素或基本假設發生變動,致稅前損益金額變動百分之二十以上且影響金額達新台幣三千萬元及實收資本額之千分之五者,需更新財務預測。2.「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第十二條中規定,在申請年度(公開發行公司增資發行新股或募集發行公司債等)及前二年度因公開之財務預測經證期會糾正達兩次,或任一年度更正(新)財務預測超過二次者,必須採申請核准制(不適用申報生效制)。加上台灣證券市場之特徵為所有權與經營權未有效分離、散戶比重大、內線交易未有效規範,及實徵性會計理論中契約成本及監督成本之存在,推論出公司在現金增資前可能產生盈餘管理或操縱損益的動機來維持財務預測準確性,以順利通過現金增資案。亦即本研究之目的是為了驗證上市公司在現金增資前,發佈財務預測次數多寡是否會影響其是否從事盈餘管理,及進一步找出公司傾向以何種工具做為盈餘操縱之標的,並欲以驗證之結果提供投資大眾在閱讀上市公司財務預測資訊時參考的依據,以解決資本市場中存在之資訊不對稱的問題,並且希望可以提供主管單位在制訂法規時的依據。 本研究以DeAngelo模式及Friedlan模式對可裁決性應計項目做定義,並以一般變數變動率的計算方法對其他細項變數做定義,以進一步驗證現金增資前發佈不同財測次數之公司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營業外損益項目、非常損益項目之變動上是否具有顯著的不同,以判別發佈財測與否與發佈財測次數多寡是否會影響公司作盈餘操縱,並且進一步判別其盈餘操縱之標的為何。 實證結果顯示,在可裁決性應計項目、營業外損益項目變動率方面,財測次數不同之公司之變動率的確顯著不同,且在「無財測之公司」及「有財測之公司」之間其越顯著,顯示公司的確有盈餘操縱之現象,且又以營業外損益項目中之處分固定投資損益項目為主。 另外,驗證結果顯示,欲現金增資之公司其較不會利用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及非常損益項目做為盈餘管理的標的。 而由本研究實證之結果,上市公司現金增資前,財務預測次數越多之公司的確存在盈餘管理之動作,因此財務預測只是成為這些公司透過盈餘管理而維持的數字,失去主管機關立法的美意。因此財務預測資訊應以何種方式及由誰來提供,才能達到最佳之資訊揭露方式,值得深思及進一步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方式 8 第四節 研究架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財務預測之相關文獻探討 13 第二節 盈餘管理之相關文獻探討 1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名詞解釋與相關法令 24 第二節 觀念性架構 29 第三節 研究假說 31 第四節 變數定義與衡量 36 第五節 研究期間、樣本選取與資料收集 42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45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49 第一節 驗證財務預測變動幅度與財務預測次數間之關連性 49 第二節 常態分配之檢定 51 第三節 可裁決性應計項目之實證 51 第四節 與營業有關之應計項目之實證 53 第五節 營業外損益項目之實證 56 第六節 非常項目之實證 59 第七節 實證結果彙總 5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結論 72 第二節 研究限制 73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112

多變量CUSUM財務危機預警模式-類神經網路的運用 / Multivariate CUSUM model to predict financial distress - An application i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姜仁智, Chiang, Jen 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財務危機預警模式的建立一直是國內外財金學者所感興趣的課題,從早期單純的財務比率判定到統計方法的使用,至近幾年來非統計式的類神經網路之偵測分類,其模式的演變無不在增加危機預警的能力。一方面能正確的分類失敗企業與健全企業的財務結構,一方面能早期偵測出失敗企業體質的徵兆。而本研究所建模型為擷取統計方法在分類能力上的表現與類神經網路優於統計方法上的預測能力,所結合而成的一種含有類神經網路架構的動態化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以台灣股票上市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以後打入全額交割股的企業為失敗企業,並在相同期間之相同產業內,挑選規模相近之正常企業為配對之健全企業。為了方便網路的學習,我們將樣本區分為以民國七十四年以前打入全額交割股的配對企業為供網路訓練之前期樣本,以及民國七十五年以後打入全額交割股的配對企業為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模式之後期樣本。其實證結果有幾項結論:   1.經由後期樣本所推估的多變量CUSUM模式(4.1)中,我們發現固定資產/總資產比率對模式的分類結果較不敏感,而每股盈餘/每股市價比率對模式的分類結果最為敏感,且敏感度將近固定資產/總資產比率的十倍。   2.倒傳遞類神經網路在預測各期財務比率的誤差均方根為0.051,而多變量CUSUM模式的正確分類率為71.43%,且百分之八十的失敗企業在其危機發生(打入全額交割股)時的前六季左右,動態化多變量CUSUM模式即可偵測出徵兆。   3.一般而言,失敗企業的固定資產/總資產比率與存貨/營業收入比率較健全企業來得高;而失敗企業的營運資本/總資產比率,營業利益/總資產比率及每股盈餘/每股市價比率則低於健全企業,尤其在危機發生時前六季左右,更是急速下降。因此,失敗企業的流動性普遍不足,存貨積壓的結果,造成營運資金週轉不靈,而走向營運困難的窘境。
113

強制性財務預測修正決策與盈餘管理關係之研究 / the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odifying decision of enforcing financial forecast and earnings managemant

郭伯疆, Kuo, bri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討強制性財務預測下,公司管理當局對於不準確度程度過高之公司,其可能之修正行為, 準確度係預計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異從會計理論之觀點而言管理當局可用盈餘管理(隱含方式),或修正預測(外在方式)為之達到預測準確性之目的,本研究首先要了解之問題便是財務預測之更新與否與盈餘管理之間的關連,其次由於新上市公司於國內外實證研究中發現其於上市前後存有盈餘管理之現象故本研究推論由上市目的所編製之財務預測亦有較現金增資者有較樂觀之傾向存在另外在我國企業之歷史性財務報表之查核會計師通常亦為該公司之財務預測核閱會計師故本研究亦推論會計師之聲譽對於準確度有影響以上三項問題均以WILCOXONTEST 及T TEST 來回答另外本研究欲建立一可以解釋預測準確性之迴歸式而以預測更新與否,會計師聲譽,財務預測發布目的及盈餘管理幅度為自變數研究結果顯示管理當局傾向於以更新預測之方式達成其準確度之目的會計師聲譽並非決定準確度之決定性因素上市目的所發佈者較現金增資所發布者保守推論其可能之原因與承銷商之連坐記點有關故閱表者可從財務預測之更新與否及發布目的兩者綜合判斷財務預測之準確性
114

我國上市公司編製合併財務報表動機之研究 / Incentives of preparing 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 among 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黃子文, Huang, Tzu-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合併財務報表在我國為強制性揭露資訊,但財務會計準則公報在特定情形下,仍允許子公司不編入合併報表,上市公司除遵循管制機構的規定外,是否可能有其他理由會主動提供合併報表資訊?本研究以我國上市公司民國83年編製合併財務報表情況,探討上市公司是否編製合併財務報表的意願及其經濟動機,同時,進一步討論我國公報規定的適切性。研究方法以代理理論為架構,探討公司外部人士與內部人員存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公司是否為降低代理成本會主動揭露合併報表?   由多變量Logistic迴歸分析之實證結果發現,與編製成本有關的動機之自變數可解釋合併報表編製的情況,但預期符號均與對立假說相反,至於與債務及權益有關的動機之自變數在解釋因變數,未達統計上顯著水準,顯示編製成本越高時,上市公司傾向於不編製合併報表。因此,上市公司可能在資訊不對稱的環境下,僅依據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七號規定編製合併財務報表,若符合公報可不編製的規定時,基於編製成本的考量,並不會主動提供合併報表。所有公報可不編製的規定中,以子公司總資產及營業收入未達母公司各該項金額的百分之十得不編製之規定影響最深,此規模重要門檻設定是否適當,對目前我國合併報表資訊之提供以及該資訊品質的優劣有極大影響。   本研究之結果可提供管制機構作為未來是否修訂「合併財務報表」公報之參考,以切合國內目前的經營環境,期能忠實表達集團企業之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
115

財務比率均衡性之衡量-台灣上市公司之實証研究 / Measuring Equilibrating Forces of Financial Ratios - Empirical Study on Taiwan Stock Market

楊麗芬, Yang, Li F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以國內九十二家股票上市公司為樣本,利用一階差分序列相關係數、卡方適合度檢定、Mann-Whitney-U檢定及Pearson積差相關係數等統計方法,探討樣本公司財務比率自民國七十年至八十二年的調整過程,以提供報表使用者有關財務比率特性方面的資訊。本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問題如下:   (一)測試短期償債能力、每股盈餘、財務結構、經營效能及獲利能力等五類二十二項財務比率,以決定其是否有均衡值或呈隨機走勢的現象。若比率有均衡值時,則衡量該項比率從非均衡狀況回復到均衡值的速度。   (二)因為均衡力量可能會受到企業規模的影響,故測試大小公司財務比率之調整速度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三)將總調整率區分為產業調整率和管理調整率二部份,測試管理調整率是否顯著地大於產業調整率,並評估其在總調整率中的相對權數。   (四)測試財務比率的歷史值是否可用於預測未來的比率值。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可分成下列五部份說明之:   (一)財務比率之調整係數方面:除了經營效能方面的財務比率調整係數大多為零外,其餘各類財務比率的調整係數均大於零,顯示這些比率有均衡值存在。其中涉及短期流動性項目的財務比率調整係數比涉及長期固定性項目的財務比率調整係數大。   (二)規模效果:除了少數財務比率外,大小公司的調整係數差異不大,並無明顯的規模效果。   (三)產業效果與管理效果:平均而言,管理當局的調整速度比產業的調整速度快,且二者在總調整率中均佔有重要的比例。   (四)預測能力:只有三項財務比率達到顯著水準,接受歷史比率可用於預測未來比率值的假設。   (五)總結:在國外財務比率均衡性的研究文獻中,同一類比率僅以一、二項作研究。而本文研究的結果,顯示,同一類比率之β<sub>大公司</sub>、β<sub>小公司</sub>、β<sub>M</sub>及β<sub>I</sub>點估計值不盡相同,有的差異頗大。故同類中仍應多選取幾項較具代表性的比率,以使研究結果更可靠。
116

我國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對台灣會計環境的影響 / Potential impacts of adopt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ifrs) on Taiwanes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羅緒媛, Luoh, Shiuh 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對台灣會計環境的影響 / Potential impacts of adopt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IFRS) on Taiwanese Accounting Environment By Shiuh-Yuan Luoh IFRS is the latest trend in accounting world. Currently, in world top 10 capital markets, only Japan and USA are not adopting IFR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s their accounting standards. However, they have already paved the way to adopt IFRS in near future. Taiwan has been adopted US GAAP for a long time. In order to converge to international markets, Taiwan has set timeline for implementing IFRS that can attract more foreign investments. Therefore, FSC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ttee) has already set up 2013 as the first year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to comply with. Since US GAAP and IFRS have substantial difference, to adopt and implement IFRS must result in some impacts. This thesis try to understand what will be the possible impact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to adopt IFRS. By doing this, I design the questionnaire, distribute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Due to the fact of incremental benefits, people in CPA firms are quite optimistic and welcome to adopt IFRS imminently. 2. Due to incremental work load and knowledge, surveyed results from listed companies show less confident in adopting IFRS. 3. The surveyed accounting students indicate neutral results. Students are generally concerned with CPA examination and qualification encounter. However, adoption of IFRS may create competitive edge for students in job market. 4. “Timing” is still the key issue for the sample taker. In addition, company’s policies, strategies and management style should be contingently adjusted based on individual needs of implementation. 5.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any one who takes CPA examination or practitioners has to deal with 3 sets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simultaneously, including Taiwan GAAP, US GAAP and IFRS. 6. Curren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aiwan may require adap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FRS, for example, Commercial Accounting Law.
117

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對於金融業者資金成本之影響 / The effect of IFRS adoption on cost of capital:evidence from financial industry

陳佳琍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盟於2006 年開始要求境內上市公司依照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編製財務報 表。對於財報編制方式的改變對於公司經營層面的影響,學者看法分歧。本研究選擇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四個國家的壽險、產險與銀行業者做為研究對象,探討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編製財務報表之後,公司資金成本有無顯著的上升或下降情形。研究結果顯示,在控制其他變數之後,公司的資金成本與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與否,無顯著的相關性。公司本身的特性與總體經濟環境因素對於公司資金成本的影響,比是否採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更為重要。 / Beginning in 2006, compli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 has been required in the European Union.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 about the effects of adoption of IFRS. 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n cost of capital for financial industry after adopting IFRS. The implication of study result is: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proof that the cost of capital will be decreased or increased after adopting IFRS. Otherwise, the company specifics and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re determinant factors in cost of capital.
118

負債評價、資產負債組合與資本強化策略:台灣人壽保險產業分析 / Liability valuation, portfolio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and capital strengthening strategy: analysis of Taiwan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謝奇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影響後,台灣壽險業帳列資產價值大幅縮水,整體 壽險產業淨值下跌。加上國際會計準則 (IFRS) 及資本監理標準 (Solvency II) 之修正,具體呈現於歐洲保險子公司在台股權移轉交易,紛 紛退出台灣市場,突顯集團母公司必須遵循母國標準,必須將資產負債移轉給 相對寬鬆資本規範之本國公司。當金融產業不穩定下,監理機關採取暫行措施 可以穩定金融市場運作,對於降低金融監理標準之作法稱做監理寬容。持續低 利率環境造成過去壽險公司在1990年代高利率時期,發行之長期性過高利率保 單產生利差損問題。尤其在接下來預定實施國際會計準則第四號公報 (IFRS4) 後,壽險公司需依照「市場實際利率」提存準備金,預估整體壽險 業將至少須增提10%到15%的資本,此增資壓力龐大,利差損問題益加嚴重。 本研究主要回顧過去之保險負債評價文獻,並且引用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IASB) 針對保險合約會計之討論稿,整理IFRS 4中對於保險負債評價的部 份,IASB希望以「現時移轉價值」來衡量保險負債,其中現實移轉價值包括現 金流量、時間價值、風險邊際、服務邊際四個部份。此外,本研究將透過主成 分分析檢視台灣壽險公司的資產與負債結構,從結果可得知,在資產部分,可 以大略歸類出四種不同的投資性質;而負債部分,除了兩家外商公司以外,其 他壽險公司在各險種的經營上仍有些許差異。資產負債結構相似的公司在資產 負債管理及風險管理上較為相近,在面對利率波動及其他市場風險時,可作為 決策之借鏡。最後,在國際財務會計準則第四號公報實施後,利差損問題會益 加嚴重,本研究試著提出由政府成立「政府再保險公司」,透過風險轉換,也 許可以減緩台灣壽險公司的增資壓力。
119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以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為例 / Financial distress prediction model-an example from China listed companies

洪崇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選取2009年至2010年發生財務危機之51家公司其發生危機時點前半年、前一年、前兩年之財務比率季資料,另以產業類別、規模大小一比一選取正常公司進行配對,首先進行敘述統計分析與逐步迴歸分析,接下來以Logistic迴歸分析與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型建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最後以測試樣本驗證模型之正確判別率。實證結果顯示,由Logistic迴歸分析建構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於財務危機前半年、前一年、前兩年之正確判別率分別為0.9000、0.8333、0.8000;由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型建構之財務危機前半年、前一年、前兩年之正確判別率分別為0.9333、0.9000、0.8000,顯示兩模型於短期內均能有效對財務危機達到預警效果,但兩模型之預警能力均隨著危機發生時點越遠而降低。整體來說倒傳遞類神經網路模型有較佳的預警能力。
120

日本貨幣當局之外匯干預行為與成效 / Official intervention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A case study of Japan

陳逸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藉由日本央行及財務省的官員談話,探討日本貨幣當局的干預行為,以及口頭干預和實際干預對於日圓匯率的影響。樣本期間為2000年1月3日到2011年3月1日。日本的口頭干預行為大致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阻止日圓繼續升值,第二種是在日圓升值期間對日圓表達關注。故本文以日圓兌美元的匯率變動率做為被解釋變數,以口頭干預的新聞做為解釋變數,探討日本貨幣當局的干預行為是否有效。 分析主要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先分析口頭干預是否顯著有使日圓貶值的效果,除了當天的口頭干預外,亦加入前一天及前兩天的口頭干預的虛擬變數做為解釋變數,以及實際干預量做為被解釋變數,以比較不同的時間點的口頭干預以及實際干預的效果。 第二個部分則分析口頭干預是否會因為發表談話的官員身分不同,而對日圓兌美元匯率有不同的影響,結果顯示主掌國際事務的財務省副大臣對匯率發表談話最能產生使日圓貶值的效果。

Page generated in 0.02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