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資訊家電流通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蔡振豪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家電流通業是整個產業價值鏈的最下游,它界於製造商或配銷商與消費者之間,執行價值活動最末端的銷售和服務兩大功能。
隨著社會進步,消費者在需求上有明顯的變化,主要在多樣選擇、一次購足、品牌保障、價格合宜、服務完善、親切便利等等。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資訊家電流通業朝著複合化、大型化、品牌化、專業化、低價化的趨勢在移動。
本研究經過對策略理論與資訊家電流通業相關研究的文獻探討,並在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分析與策略規劃後,提出的主要研究結論是:
1.國內資訊家電流通業的關鍵成功因素是規模經濟、範疇經濟、庫存管理、店面租金管理、清晰的定位與品牌聯想,資訊技術的有效應用以及人員質與量的管理。
2.要用全員經營、全員分享的方法,來解決資訊家電流通業最不具規模經濟的人員問題,以分享的機制來激勵員工減少用人並降低代理成本。
3.家電製造商以電子商務的方式,進行向前整合,資訊家電流通業者宜儘早因應,以在新的產業價值鏈中,站上一個有利的位置。
|
2 |
資訊產業經營策略與績效之分析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李聰榮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資訊工業為我國及世界各國未來最重要的經濟活動,它有許多特殊的屬性,與傳統產業大不相同。本研究的動機,是希望對本國資訊產業的生態作一番深入的瞭解;其次選擇一經營績效卓越的之個案公司,剖析其經營策略及國內資訊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何,進一步探討其對於管理上的策略涵意,作為後續研究者參考的依據;最後緣於目前快速變化的產業趨勢,過去成功的經營模式,在未來能否保有持續的競爭優勢,或者必須有所調整做一番檢視。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係採用Aaker的理論架構來進行內外在分析與策略規劃。整個研究架構分為四個階段:一、首先進行內外在分析,以界定存在於外在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以及該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並了解個案公司所具備之優劣勢。二、根據以上分析。歸納出該公司所面臨的問題。三、擬定數個可行的策略,在該策略下擬定公司的根本策略、競爭策略與營運策略,然後依照適當的準則予以評估與選擇。四、根據選擇的策略方案,擬出與之配合的組織結構與功能性政策,再依據這些執行的指導原則,訂出各種短、中、長期的行動計劃。
本研究經過對策略理論與資訊產業相關研究的文獻探討,並在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分析與策略規劃後,提出研究結論以及對個案公司、相關業者、後續研究的建議。
|
3 |
從PC時代到IA時代-日本半導體廠商之技術知識特質與知識管理作為之研究 / From PC era to IA era - How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impact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on Japanese Semiconductor Industry謝慶龍, Hsieh, Ching-L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針對日本半導體產業,探索其在PC時代與IA時代不同的技術知識特質下之組織型態及知識管理作為,以瞭解其間的關聯性。本研究以個案訪談法為主要進行方式,訪談了日本某半導體廠商之四個設計或開發部門。
本研究歸納分析研究發現如下:
【研究發現一】技術知識變動程度會影響組織成員複雜度
【研究發現二】技術知識外顯程度,會影響組織成員複雜度
【研究發現三】技術知識標準化程度與組織成員複雜度似無明顯關聯性
【研究發現四】當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變動,會影響組織成員複雜度
【研究發現五】技術知識複雜度越高,組織成員的複雜度越高
【研究發現六】技術知識變動程度會影響組織之技術知識吸收
【研究發現七】技術知識外顯程度會影響組織之技術知識吸收
【研究發現八】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會影響組織之技術知識吸收
【研究發現九】技術知識路徑相依度會影響知識創造團隊種類
【研究發現十】技術知識標準化程度會影響技術知識創造
【研究發現十一】技術知識系統複雜度會影響知識吸收來源
【研究發現十二】組織規模與知識吸收具相關性
【研究發現十三】組織規模與知識擴散能力具相關性
【研究發現十四】衡量IC之系統複雜度應依據產品零件數、製程步驟、公司整合技術層次高低、技術知識領域與產品開發耗費工時等因素
【研究發現十五】技術知識外顯程度不應歸類在「產業變項」
研究結果發現,技術知識特質會影響日本半導體廠商組織架構及日本半導體廠商知識管理作為,而日本半導體在PC時代與IA時代也呈現不同之技術知識特質。
因此,本研究建議具有不同技術知識特質的組織,應設計符合該組織的組織架構與知識管理作為。
|
4 |
在資訊家電時代對台灣PDA產業的發展機會研究許永生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後PC時代的特色應可描述為“透過網路架構與無線通訊,完成資訊、通訊、家電等3C設備的整合,並普遍化、生活化,形成網路經濟社會”,而IA(Information Appliances)就是在這股3C整合的過程中逐漸孕育而成,後PC時代正是由IA這股具體的原動力打造出來,它代表著此一嶄新時代的來臨。當進入“後PC時代”,它也表示了“透過網路收發資訊”是未來生活真正的重心,而行動資訊存取的需求逐漸增加,PDA(Personal Digital Assitance)的風行,帶動了這個產業的興起。基於這個理由,本研究的動機是「希望對PDA產業的生態作一番深入瞭解」與「台灣PDA產業的發展機會在那裡?」。
本研究希望能探討台灣在過去PC相關硬體製造上稱霸世界的原因與關鍵成功因素,再進一步探究往後的路該怎麼走。後PC時代的明星產業、產品、企業要如何走?總結以上,推導出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包括:一.以IA產業結構的發展與產品的研發為探討主體,整合以往PC發展之經驗,運用典範轉移與經驗傳承,建立優質管理模式與原有優勢及能耐延續。二.以PDA產品為例,對國內外企業經營PDA產品所投入資源,進行分析驗證,並提供業界完整思考與資訊經營策略與法則。三.針對台灣PDA廠商之經營模式,進行內在條件的分析與外在環境的背景分析,運用資訊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設定企業的策略性定位,找到贏的策略,希望能再創台灣資訊王國之美譽。
本研究架構將探討在快速變遷的資訊產業環境下,台灣PDA廠商如何進行適切的業務型態選擇策略,以鞏固市場並取得競爭優勢。本研究採取企業經營策略理論,以多重構面來衡量廠商的核心能力、競爭優勢,探討廠商如何以最佳策略決擇,來因應產業環境變化、強化爭優勢,進行合適的業務型態,利用定性的個案研究法,深入了解廠商的核心能力與採用的經營策略發展情形,由多重構面的分析整理,找出最佳經營策略與最適之廠商業務經營型態。
|
Page generated in 0.014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