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16
  • 384
  • 32
  • 9
  • 2
  • 1
  • Tagged with
  • 428
  • 428
  • 150
  • 115
  • 114
  • 102
  • 91
  • 84
  • 71
  • 66
  • 64
  • 64
  • 63
  • 60
  • 5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銀行合併對中基層員工之影響

李郁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0年代開放成立新銀行後,台灣的銀行業進入戰國時代,競爭態勢日趨嚴重,各銀行績效每下愈況;為解決問題銀行經營虧損、人謀不臧等弊端,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本土金融危機,政府於2000年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銀行同業間的合併案自始方興未艾,且發生頻率快速增加,期能透過合併以提升營收,改善績效及體質。 但整併所耗費的時間卻有長有短,成效也有高有低,其中員工的整合是個關鍵;當合併的事實發生後,銀行留不留得住既有的人才,中基層員工對於合併所產生的不確定性與不安全感又如何反應,都會影響到合併後的最終績效,而這就需探究員工的需求面,以及其他足以影響員工的組織內部環境因素。 本研究於深度訪談經歷過整個銀行合併過程的中基層員工後,將他們對身處於銀行合併過程中之感受及建議,從行員角度出發,探討銀行合併時主併銀行的管理政策,如何影響行員個人感受、去留、行為及士氣等,以及如何影響員工個人績效,分別就以下幾個議題進行分析:財務性報酬之調整、薪資與壓力、系統轉換之調適、能力與權力、優退方案與投機行為、組織文化之融合、內部氣氛與工作效率、合併溝通與信任、職等制度之整合、聘任及升遷制度改革、員工訓練及活動之增加、以及職涯發展之吸引。 同時,員工也需努力為達成個人績效目標、部門目標以及銀行整體目標而努力付出,以優異的表現證明自己是真正的人才,創造出有被銀行利用的價值;當銀行面臨合併時,會努力挽留的員工,正是這種具有高貢獻度的員工。
22

民營化銀行 / Privatization Bank

紅小姊, HONG,XIAO-JIE January 1900 (has links)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角色壓力 6 第二節 組織承諾 8 第三節 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之關係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13 第三節 研究設計 14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16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17 第一節 樣本特性與各變項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17 第二節 人口統計變項與各變項間之差異性分析 21 第三節 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相關分析 31 第四節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3 第一節 結論 33 第二節 建議 36 第三節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37 參考文獻 38 中文部份 38 英文部分 40 附錄 問卷 43 表目錄 表3-1 各構面信度分析 ................................................................................... 16 表4-1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 18 表4-2 角色壓力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 19 表4-3 組織承諾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 20 表4-4 性別與各變項之差異分析 .................................................................. 21 表4-5 婚姻狀況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22 表4-6 工作層級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23 表4-7 民營化前或後入行行員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24 表4-8 年齡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26 表4-9 教育程度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28 表4-10 年資與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 30 表4-11 角色壓力與組織承諾之相關分析 ..................................................... 31 表4-12 研究假設驗證結果 ............................................................................. 3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 5 圖3-1 研究架構 .............................................................................................. 12
23

我國銀行業合併決策行為之研究

劉珮, Liu, 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由於網際網路興起衝擊整體產業結構,新世界新經濟的遊戲規則使得企業經營的型態必須有所轉變。企業為增加競爭力,追求綜效,使合併成為現今企業重要的成長策略。而台灣金融業即將面臨加入WTO後國際大型投資機構強大的競爭壓力,外商機構不但可適用金融機構合併法百分之百的購併本國銀行,更可利用國際性專業的優勢對原先備受保護的台灣金融機構構成相當的威脅。 本研究偏重於本國銀行業於現階段所面臨的合併趨勢,及對合併時相關的決策方式予以探討,其目的以一個金融產業合併專家之素養與決策模式建立為探討之核心。研究之設計以實驗法進行,對國內銀行可能的合併方向與條件,歸納並整理相關決策方式與專家意見,最後綜合目前之產業發展趨勢、學者專家之策略建議,以及個人於金融機構服務之經驗,於研究的最後提出對台灣銀行業合併的策略建議與看法。 經過實驗及訪談結果的整理,對本國銀行業合併問題的思考方向及重要準則共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 合併可能產生的效益: 提昇資產價值、提高資產效益、產生一個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金融機構以因應國際化及加入WTO的挑戰、互補性的考量、產生綜效(核心競爭力相加、相輔相成) ◇ 合併可能產生的問題及合併後的整合管理: 業務的整合、清理不良資產、人力的整合、職位的安排問題、資訊系統的整合、文化的整合、對內員工的疏導、對外的溝通協調 ◇ 合併的一般考量因素: 因應國際化的壓力、政府政策的影響、法令的限制、公司發展策略、互補性或同質性的考量 ◇ 合併對象的選擇: 市場法則、好的對好的(優生原則)、互補性的(業務上及地域上) ◇ 相關的意見與建議:以控股公司方式做合併的整合
24

金融業逾期放款問題之研究--以商業銀行為例

黃財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銀行辦理授信業務,雖以借戶信用、資金用途、還款來源、債權保障及借戶展望等五大因素,亦即一般所謂之授信5P為基礎,並作詳盡之事前預測及評估,咸認債權確保無虞,始予貸放,惟信用風險之評估畢竟是一種事前之預測,甚難做到百分一百可靠。因此,在眾多的借戶中,難免會有到期未能依約償還之情事,一般所謂之逾期放款於焉產生。 本文嚐試以個案分析方式,從個案銀行的公司概況、財務概況、營業概況等三構面的異同,試圖尋找出商業銀行發生逾期放款的諸多可能原因。 文後,本文再依據這些造成銀行逾放的原因,擬定出下列之因應對策: 1.加強金融檢查及監理。 2.健全不動產鑑估制度。 3.適度揭露金融機構逾放比率。 4.提高金融機構打銷呆帳誘因。 5.提升授信人員專業知識水準。 冀望對業界處理多年棘手的逾放問題有所貢獻,並因此對國家、社會有安定的作用。
25

我國綜合證券商發展投資銀行業務策略之個案研究

秦曉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台灣的經濟在經過多年的高度成長,金融實力大幅提昇。另一方面,為因應香港九七大限回歸大陸及我國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因此國內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腳步愈來愈快。而企業融資的管道,直接金融的比例快速上升。自從一九八八年,綜合證券商開放以來,整個台灣正好進入全方位理財的時代,大企業對於投資理財的效率與效果更殷切。然而,由於金融市場自由化、國際化的影響,國內證券商面臨前所未有的機會與挑戰。因此,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有下列幾項: 1.針對個案公司進行外在環境與內在條件分析。用以認定當前的機會、威脅、優勢與劣勢,以其發現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2.分析個案公司朝投資銀行發展未來可行的策略方向,並為其制定相關的營運策略、組織策略及人力資源策略。 3.為個案公司評選應採行之策略,並提出長短期計畫。綜合實證分析結果,依據內外在分析,本文制定相關的根本策 略為成長策略,具體的策略作為如下: (一)、強化資本,規模大型化,以做為業務發展及組織成長的堅強後盾。 (二)、增加營業據點,擴大配銷網路。 (三)、擴充業務,多角化經營以分散風險。 (四)、循序漸進拓展海外市場。 (五)、培養具多種專業知識的國際化人才。 (六)、建立網路資訊系統,加強客戶服務競爭力。
26

C*AMEL與銀行評等--兼論商業銀行自有資本與資產品質間的關係

陳曉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當政府由早期基於金融穩定而採取嚴格的管制措施,演進至推行各項改革與跟制解除的同時,國內金融機構卻在84年起相繼爆發金融風暴。經歷過這樣的變化後,相信在一般大眾的心裡,一定存在這樣的疑惑:到底把錢存在哪一家銀行才最有保障?投資於哪一家銀行,才能滿足自己獲利的需求?目前主管當局用來降低自由化所帶來風險而設定的資本管制是否有效?因此,本文將針對上述的問題,分為兩大部份進行討論: 一、對台灣所有銀行進行信用評等。 二、尋找台灣銀行業最適風險基礎資本比率。 表面上看來,二者似乎沒有多大關聯;但事實上,因為台灣特殊的金融環境,使得進行銀行評等時,必須特別注意「資本」所可能產生的假象蒙蔽而扭曲結果。正由於如此,讓我們對目前的風險基礎資本管制產生好奇,究竟何種資本比率可使台灣銀行業的信用風險達到極小乏境界。 一般評估銀行的營運狀況多半是採用CAMEL(資本適足性、資產品質、管理能力、盈利性、流動性)制度,其中的C雖然代表資本適足性,但仍認為自有資本越多時,銀行的安全性越大,評價也越高。不過由近代許多研究報告得知:銀行資本問題實非形成銀行倒閉之主要原因。特別是在臺灣,許多金融機構之所以擠兌或倒閉,乃是因為資產品質或人謀不臧而發生問題。所以,更多的資本未必代表銀行更健全。因此本文將改用C*AMEL制度來對指標作控制處理,也就是要求銀行具有10%的BIS自有資本比率及5%的第一類資本槓桿比率即可,避免以往的金融評等易受高資本比率的庇護,而無法顯現隱性問題銀行的本質,扭曲評等結果,並強調揭示銀行的信用態度。 正因為國內與國外金融環境有所差異,於是再次凸顯資本大小與資產品質間的重要性關係。以往對於此類的討論眾說紛紜,有的認為二者應成正向關係,有的則提出負向關係。為深入探討實施「風險基礎資本比率」後,所有本國銀行自有資本與資產品質問的關係,並檢驗國內銀行業是否、存有一最適資本比率,以期達信用風險極小之境界,我們又進一步利用併合時間數列及橫斷面資料之Dummy Variable Model進行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 1.在公營銀行的財務強度評等中,以國營行庫的交通銀行、市屬行庫的臺北銀行及省屬七行庫中的臺灣銀行、土地銀行經營最好,其餘多半列於B或Ba級。但若考量其他關於營運環境分析或評估其在金融體系中之地位時,可發現公營銀行在一般舊銀行中仍具有領導性的地位,尤其背後都有政府約隱性支持,故大大降低倒帳風險。 2.舊民營銀行中,中國商銀、世華銀行不但具有卓越的財務實力,其信用等級也名列前茅。 3.六家中小企業銀行中,除臺中企銀的業務基礎與信用程度較平穩外,其餘的財務強度或長期信用等級多位於B甚或C級。究其原因,乃是在於各企銀的逾期放款遠高於一般水準。 4.新銀行的實證期間只有三年,易受到單一事件影響而使其財務強度評等或長期信用評等等級的波動較大。不過綜合來說,華信銀行的財務實力雄厚,且與玉山銀行擁有優良的信用品質;但泛亞銀行無論是從財務面或是由其信用度的觀點切入,都顯示出劇烈的波動,亟待大刀闊斧地整頓一番。 5.提昇評等等級的方法,除了改善財務營運體質外,提高本身在金融體系的地位、加強專業經營能力與開拓營業項目之市場佔有率方面,也是不容忽視的,唯有多管齊下,才能穩定利基,確保永續經營。 6.臺灣銀行業存有U型資本結構,尤其在風險基礎資本比率的各資產風險權數的設定是採恣意性規定的情況下,資產品質的優劣更關乎銀行是否能生存的重要條件。在主管當局所能觸及管轄的範圍內,再提高公營行庫此一資本比率到90%的水準,相信能減緩資產品質風險;而對於民營銀行紛紛調高帳面風險基礎資本比率的作法、應賦予高度的關切,避免其從事更具冒險的動作而危及銀行永續經營。
27

銀行市場價值重估--「二因子模型」之應用

高梓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國際間在近年來,不斷地發生金融危機及商業銀行倒閉的事件,促使金融監理單位、銀行業者與學者不得不對現行的會計制度,進行通盤的檢討。因此,本文的前半部份即詳細說明如何採行新的會計制度-「市價重估法」,來修正現行「歷史成本法」的缺失,並也針對如何應用「市價重估法」來評價資產負債表上的各個項目,做一詳細的說明。 金融機構是一種資金借貸的中介機構,銀行獲利的主要來源是從中賺取利息的差價,由此可知,銀行利潤的高低則主要取決於利率的變動。因此,在本文的後半階段,乃針對「非預期利率變動」與「利率變異程度」對於股價報酬所產生的影響,進行理論及實證上的研究,茲將本文實證研究結果,整理歸納成以下幾點: 1.就全體金融機構而言,發現非預期利率變動的敏感性係數,除第二段期間國內股市崩盤時期,係數為正值外,普遍呈現顯著的負值。此外,就「利率變異程度」與股價報酬的關係而言,利率變異程度敏感性係數呈現顯著的負值。 2.就分組金融機構而言,非預期利率變動的敏感性係數,除票券公司外,結論與全體金融機構實證結果一致;就「利率變異程度」分析來說,係數有正亦有負,且正負值個數相近。因此,就分組金融機構而言,「利率變異程度」與股價報酬間並無一明顯的關係。 3.就個別金融機構而言,除了少數機構出現不顯著的正值外,利率非預期的變動與股價報酬間,大都呈現顯著的負向關係,研究結果與全體及分組機構一致。但就「利率變異程度」分析來說,實證結果與分組機構研究一致,利率變異程度敏感性係數出現正負值個數相近的現象,顯示「利率變異程度」與股價報酬間看不出有明顯的關係。 4.統計市場價值會計模型(SMVAM)實證結果顯示,未記載權益及市場調整因子的利率敏感性係數,均呈現不顯著的負值;因此,兩者之淨效果導致利率風險係數亦不具顯著性。可知以實際利率值充當利率因子,將造成利率風險出現不顯著的現象,與前述之實證結果不一致。
28

中央銀行與經濟循環

彭清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9

銀行在金融控股公司體制下經營策略之研究

楊綠芬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採用個案分析法,針對某一金融控股公司旗下的銀行子公司,進行目前經營策略的分析與未來策略擬定。選擇此個案公司,是因為其為十六家新銀行中,為一不具財團背景者,雖然營運規模較小,但其資產品質和財務結構都相當良好,更以優良服務品質和清新品牌形象在同業間享譽盛名。2004年10月,在總統的裁示下,主管機關積極推動第二波金融整併,期望在2005年底前促成3家大型金融機構之市占率達10%;在2006年底前鼓勵14家金控公司整併為7家。在此潮流下,體質健全但規模較小的個案公司能否在不被購併的前提下,持續脫穎而出,是本研究深深關切的焦點。 本研究架構主要依據傳統策略規劃學派,先是外在環境分析、內在優劣勢評估和問題認定,再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根本策略、競爭策略和營運策略之擬定。由外在分析結果,淬取出以下銀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1)創造差異化價值,專注於建立獨特市場定位;(2)推動授信技能升級,健全風險管理;(3)建立強勢銷售文化,建立高效能導向的人力資源政策。建議個案公司未來繼續採取「成長」的根本策略;在成長方向上,短期建議以現有產品進行「市場滲透策略」,積極發揮2004年9月購併企銀後,三年內分行可由58家擴增至114家的效益;長期建議採取「產品擴張策略」,在市場產品同質性過高的情況下,持續推出有競爭力的新商品。在競爭策略方面,建議採取「服務和產品差異化集中」的競爭策略,繼續保持原有的服務品質優勢,並針對特定市場區隔創造差異化價值,專注於建立獨特的市場定位。
30

民營銀行在非金融控股公司體制下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

連彥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銀行業於1991年政府核准15家新銀行設立以後,打破了長久以來由公營行庫攏斷銀行業的局面,使台灣的金融市場與經營環境產生極大的變化。之後「金融機構合併法」、「金融控股公司法」之陸續實施,更使臺灣金融市場興起一股整合購併風潮,尤其是金融控股政策的轉變,不僅徹底改變國內金融市場風貌與競爭結構,使得國內銀行業競爭加劇,更讓業者紛紛經由合併走向大型化以提升競爭力,而如何強化核心能力,乃是國內各銀行業當務之急。 本研究動機與目的是希望藉由對當前國內銀行產業演進、產業環境與業務現況作分析,以了解當前銀行業概況,提供業界與學術界參考,而研究重點在於非金融控股公司體制下民營銀行的業務分析,並就其現行業務經營及未來發展,建議適當之管理經營策略,與制定經營競爭策略,所以,須採用實際個案為研究對象,方能竟全功。本研究獲得下列主要結論: 1. 國內銀行業在非金融控股公司體制下的關鍵成功因素為:專業人才與知識能力的掌握、金融版圖的完整、組織重整能力、資訊整合、風險管理能力。 2. 從內、外在環境分析及條件前提來看,個案公司在營運策略最適合採取成長的根本策略,利用機會及本身的核心能力,短期採產品擴張策略,中長期採市場延伸策略,結合世界先進業者,以繼續累積未來的競爭武器。 3. 對於個案公司所採取的成長策略,其相對應的競爭策略為產品差異集中化,將資源集中於其核心競爭力,透過持續創新產品差異化,以提升本身競爭力,同時藉由引進國外先進業者技術以強化差異化能力,創造另一波差異化競爭優勢。

Page generated in 0.019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