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依賴理論看中日經貿關係王慶瑜, WANG, GI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依賴理論」是源自拉丁美洲,但其主要的 方法論似乎非常接近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論。特別地,許多依賴理論學者明白地承認:「依賴理論」是馬克思資本主義理論的
一支,尤其是對帝國主義理論(列寧的)的一個補充。因此,我們就有必要對這個由
共產主義衍生的一個理論,加以注意、了解。
個人在論文中擬就台灣實際的發展經驗,做為理論測試的對象,並縮小範圍在中日經
貿關係這一領域。在論文中乃欲達到兩個目標:
一、自台灣經貿發展的成功經驗中,駁斥依賴理論的某些偏頗觀點。
二、由依賴理論的反省,進一步揭開中日經貿問題,並嘗試尋找可行的解決途徑。
在內容的寫作方面,個人的寫作大綱簡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含研究動機、方法、範圍、架構、命題等。
第二章 依賴理論。含理論探源、內涵,並本文中擬探討的論點。
第三章 中日經貿關係回顧。含歷史的回顧,日本對台經貿策略分析,中日貿易逆差
問題,並從依賴理論觀點看整體的中日經貿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第四章 日本大商社的經貿活動探討。乃從微觀的角度,審視依賴理論命問。
第五章 從依賴理論命題檢證中日經貿關係,從實證的檢驗,批判修正依賴理論為其
重點。
第六章 結論。含對依賴理論的修正以及本文的全部審視,結論的提出,並可再進一
步加強研究的方向。
|
2 |
台灣與墨西哥發展策略之比較 / The Comparsion of Taiwan and Mexico in Development Strategy倪周華, Ni, Chu Hwa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和墨西哥皆是二次戰後的新興工業國,但是四十年的發展過程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台灣的出口導向政策,使台灣能持續四十年的穩定發展,而墨西哥進口代替政策,卻是危機連連。除了政策面差異,就理論的層面,分析兩國在世界資本體系的生存和發展之道。本論文分析之範圍,自二次大戰後至一九九○年止。本論文分析之架構,以西方現化理論和依賴理論為主軸,從縱橫兩面比較台灣與墨西哥之發展差異。
|
3 |
照明產業供應鏈中互相依賴與夥伴關係管理策略之探討-以A公司及其供應商為研究對象林舒怡, Lin, Shu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將以互相依賴的觀點觀察照明產業中廠商的夥伴關係,並以W照明公司之案例及其配合10家以上的供應商及訪談,探討照明產業供應鏈中,公司間的互相依賴度與夥伴關係管理策略之關聯。
研究者藉由文獻探討、個案分析與深度訪談之方式,瞭解及探討照明產業供應鏈中製造商與各供應商的互相依賴現況,以及在不同互相依賴程度下,製造商運用的夥伴關係管理策略的不同,研究結果如下:
一、相互依賴的本質來自於社會交易或資源依賴,相互依賴的程度可從買賣雙方的交易內涵、替代性及專業來判斷,如果買賣雙方有多年的交易關係,雙方至少是「賣方主導」以上程度的相互依賴性。
二、買賣雙方不同程度的相互依賴性,自然會影響買方夥伴關係管理策略之施行。
三、買方之夥伴關係管理策略可以有三方面的作為:夥伴關係類型的建立、夥伴關係階段的發展及夥伴關係評估指標的運用。雙方往來的頻率愈頻繁且時間愈長,買方愈可能對賣方建立型三的夥伴關係。雙方往來時間短則可能停在可靠階段;若雙方往來時間愈長,則愈可能進展到應變甚至創新階段。合作時間不長,買方通常會運用短期指標;合作時間長,買方會採取較長期性及信賴性的指標。
四、相互依賴及夥伴關係之各項變數是可以形成一個整合性架構的循環關係,此架構描述了交易內涵、替代性及專業性決定了買賣雙方之相互依賴程度,而相互依賴程度又和買方的夥伴關係管理策略有密切的關係,在買方實行了夥伴關係管理策略一段時間後,又會造成交易內涵、替代性及專業性可能的變化。 / This research studies partner relationship in lighting industry from the interdependency perspective. By interviewing 10 suppliers and analysing case dara of A lighting company to explore interdependecy and partnership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e lighting supply chain of A company and it's suppliers, the research findings is as following:
1. The essence of interdependency comes from social exchange or resources dependency. The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y is up to content of transaction 、alternative and specialization between buyer and seller. If buyer and seller have long-term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they are easily to established more than "buyer dominant" relationship of interdepency.
2. The degree of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buyer and seller affects buyer's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partnership management strategies.
3. Buyer's partnership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composed of establishment of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 types、development of partnership stages and Using of relationship evaluation criteria. If buyer and seller have transaction longer time, they will probably have type Ⅲ partner relationship 、innovative stage of partnership 、 longterm and mutual trusting evaluation criteria.
4. All the variables about interdependency and partner relationship forms a holistic and circulate relation structure.
|
4 |
科技移轉與南北關係郭臨伍, GUO, LIN-W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科技是南方國家追求發展目標的主要工具;但是,在國際科技能力集中於北方國家手
中的情況下,北方國家的科技移轉往往是南方國家獲取科技的主要方式。正當南方國
家提出建立國際新經濟秩序,要求世界資源的公平分享與南方國家內部平衡,自主發
展之時,科技移轉問題無疑地也成為南北關係下的重要議題之一。
本文主要試圖透過發展理論的兩大派別--經濟成長的發展理論與依賴學派的發展理
論,兩種不同的觀點來探討南北雙方對於發展的經驗,發展的目標以及發展策略上的
差異,藉以了解南北科技移轉問題的生成背景。並透過科技與科技移轉本質與特性的
討論,了解科技市場對科技移轉過程的潛在障礙及科技移轉成功所需要的條件,進而
提出南北之問對科技移轉的內容,過程及效果上的歧見。最後並針對科技移轉的內容
,過程及效果提出一以三方面來解決科技移轉問題的方法--即透過適當科技的移轉
,使科技移轉在內容上能實質上有利於南方國家發展目標,適合其所有之條件;透過
國際談判與合作,解決雙方對移轉過程的爭議;再透過南方自身科技能力的養成,充
分吸收科技移轉之效果,達成南方科技自主,消除對北方國家依賴,徹底解決南北科
技移轉之問題。
全文共分七章,分別為導論,發展理論與科技移轉,科技與科技移轉的本質,科技與
發展,科技移轉與國際南北關係,南北科技移轉的解決之道,及結論。
|
5 |
台灣光復後經濟發展經驗之研究- 「依賴/ 世界體系」發展模型檢視劉俊斐, LIU, JUN-P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共約六萬字,分五章撰寫。論文主旨在從衣賴及世界體系理論發展模式,探討台
灣光復後的經濟發展經驗。首章先標舉出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對所應用之理論作一整
埋分析;第二章則從前輩學者所作過之相關研究文獻的分析檢討出發,將本論文在理
論上的分析加以定位,配合前章之理論檢討,建立研究架構和分析模型;第三章及第
四章則為論文的分析內容,第三章從台灣經濟發展的歷史過程,推演內外結構交互錯
綜的變遷影響;第四章則利用總體性的統計資料,分別檢視依據理論和有關文獻所建
立之因果模型;最後第六章為研究結果之綜合分析,並據以提出未來之政策建議。
|
6 |
少子女化社會的人口依賴負擔-台灣未來勞動力的隨機推計胡力中, Hu, Li Chu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來少子女化及高齡化是相當受到矚目的人口發展趨勢。伴隨這兩種趨勢而來的現象是人口依賴負擔的增加及勞動力的減少。經建會每兩年針對未來台灣人口發展趨勢進行人口推計。然而,經建會的人口推計僅包含基本的人口訊息,並未包含未來可能勞動力的變化情形。同時,人口依賴負擔的測量亦是以代表人口結構的扶養比進行測量,並未納入勞動力人數變化這項經濟因素,因此較無法反應真實的人口負擔情形。故而,本研究以納入勞動力變遷情形的經濟依賴比來測量未來台灣的人口依賴負擔。
本研究以1978年至2007年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運用區塊拔靴法推估未來台灣勞參與率的變化趨勢,並結合人口推計,進行台灣未來勞動力的隨機推計。研究結果顯示,台灣中高年齡勞動力參與率的情形逐年下滑,再加上工作年齡人口的老化。勞動力人數負成長的時點將早於人口負成長,且減少的幅度大於人口負成長。此外,運用經濟依賴比測量所顯示的人口負擔情形,更是比扶養比所反應的更為嚴重。
面對這樣的衝擊,人口政策不單可以從提振生育水準及提高國際移民的方向來調整人口結構,以減緩人口負擔及勞動力減少的情形,更可以增加中高齡人口投入勞力市場的誘因,以減少勞動力人數下滑的幅度及人口負擔的加劇。
關鍵詞:人口負擔、區塊拔靴法、勞動力推計、經濟依賴比
|
7 |
我國僑教政策變遷之研究-以歷史制度主義角度分析蔡佩珊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全球興起一股華語文學習熱潮,國內大學院校之華語文教學相關系所如雨後春筍般成立,中國自1990年代起,透過「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與海外「文化中心」,積極推廣海外漢語教學,推動所謂的「全球漢語戰略」,並大量設置「孔子學院」,顯見兩岸無論是官方或學術界對於僑教之高度重視。我國僑教政策推行已久,本文主要探討的,即是僑務委員會於1932年至2008年期間所推行之僑教業務內容。本文將僑教政策發展歷史分為四個時期,以歷史制度主義的角度,包括應用學者Pierson提出的「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以及Hall提出的「政策典範」(policy paradigms)等概念,藉由國內、外重要歷史事件、國家及僑務委員會的僑教政策方向及內涵,逐步分析我國僑教政策之變遷過程。研究結果發現,當僑教政策所座落的政體結構發生變動,不但型塑了決策者個人的理性自利行為,也型塑某些特定僑胞的特殊利益,進而影響了僑務委員會制定僑教政策的目的和內容;其次,海外僑社結構往往反應出國家的政治情勢,從早期對抗外來民族侵略,僑社與政府理念一致,至1980年代晚期,由於國內多項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海外開始出現支持台灣主權獨立的台籍社團,到了2000年政黨輪替,影響我國僑教政策制定者,實已包括傳統僑團、台籍僑團、台商系統,以及中共各項僑教工作相關組織,顯見隨著國內外政治情勢變遷,參與僑教政策制定之政治行動者益趨多元化,不僅影響了決策者的理念,更促成典範變遷的出現;本文指出1949年國民政府遷移來台、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及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等事件,係造成僑教政策典範變遷的重大關鍵時刻,並提出各時期皆出現Hall所稱之「第三度的變遷」,意即政府為因應重大關鍵時刻提出之相關政策,造成既存制度的目標價值次序發生極大轉變,甚至帶來新的目標價值系統,這些政策將被納入原來的政策體系中,並持續至下一個重大關鍵時刻的出現;最後提出,僑教政策之所以能穩定存續,一方面由於各時期執政者為達到其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則因僑教政策本身亦透過國家權力汲取國內教育及文化等資源,並由國會通過預算獲得合法性來源,在歷經各個階段不斷自我增強下,因而出現「自我增強序列」的路徑依賴模式。
|
8 |
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現狀與展望 /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Situation and prospect江柏葦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2007年末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狀況受到重擊,對於貨物的需求也劇烈減少。而開發中國家受此危機的影響較為輕微,彼此間貨物貿易情形不減反增,於是對於南南貿易的學術討論也逐漸受到重視。然而,目前對於南南貿易的討論已不同於過往。過去對於南南貿易的討論多為1960年代之「南北爭論」的延伸,將鼓勵開發中國家間貿易視為一種政策手段,以降低開發中國家對其的政經影響力。但,目前對於南南貿易的學術討論已轉向更為積極的理論性論述,強調國家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可扮演的發展角色。
本文以南南貿易最為熱絡的東亞地區作為研究對象,藉著對於相關理論的探討以及對對實證數據的收集,來回答以下四個研究問題:第一,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有何特點?第二,南南貿易是否促進了東亞地區開發中國家之發展?第三,東亞地區之南南貿易有何展望?第四,東亞國家之政府在南南貿易中可扮演怎樣的角色? / Since the eruption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end of 2007,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developed countries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and their demand for goods has also shrank dramatically. A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ir economies have been more resilient than that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face of the crisis, and the trade among them has even increased, therefore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has gradually gained its importance. However, current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In the past, the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is the extension of “North-South Debate” in the 1960s, regarding the promotion of South-South trade as a policy option to reduc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fluence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on developing countries. Now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on South-South trade has its robust theoretical basis, and much emphasis has been put on the developmental role states can play in the market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East Asia, because of its importance in the South-South trade, is the study focus of this research. By means of reviewing literature on relevant theories and collecting relevant empirical evidence, this research aim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2.) Does South-South trade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East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3.) What is the prospect of South-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4.) What is the possible role of government in South- South trade in East Asia?
|
9 |
台北市文化政策變遷(戰後至90年代)蔡軒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歷史制度主義的角度,對台北市文化政策之制度變遷進行檢視。時間分述點為:(一)第一階段1980年代以前:文化建設之創始時期;(二)第二階段1980年代:地方意識萌芽之文化政策;(三)第三階段1990年代:強調城市文化的文化政策。經研究分析後,發現造成台北市文化政策變遷的關鍵點有二,分別為:(一)1977年,十二項建設之文化建設;(二)1999年,台北市文化局成立。
在整個變遷發展過程中,台北市的文化發展一直為國家所偏好享有豐厚的文化、經濟與人力等資源,而建立其獨特的地位,決定了往後一段時間台北市文化地位優越的路徑。從文化政策制度的兩次轉折來看,台北市文化政策制度變遷皆屬於被動的狀態。第一次由國家造成的變遷,使得台北市文化制度有所依據,並因之展開。第二次的文化局成立,也深深受到人為及政治因素的影響。二者皆非肇因於制度的內在主動改變,而是操控於制度外在因素。
|
10 |
中國大陸的金融全球化戰略: 從新制度主義論述 / A Study of China's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Strategie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New Institutionalism伍向豪, WU, SHIANG-HA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擬探討中國大陸金融全球化戰略的形成,以及中國大陸金融全球化過程所產生的問題與現象。本論文擬以新制度主義論作為理論的切入點,探討中國大陸金融全球化戰略形成過程中所產生的現象。
本論文的理論發現在於下列諸項:(1)中國大陸在金融全球化的戰略形成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現象。這表現在中國歷史中的儒家文化及共產主義思想影響中國大陸政府及官僚和經理人在執行金融制度改革中的行為模式。儒家文化對中國大陸金融全球化的影響在於政府控制經濟體的交易模式及金融運作、注重經濟體內民眾的福祉及提供一個和諧發展的全球經濟新願景。共產主義對中國大陸金融全球化的影響在於經濟改革過程中政府及官僚及經理人仍以集體經濟的行為模式在金融制度改革過程中影響制度的運行。(2)中國大陸的金融全球化過程中有明顯的制度內捲化現象(institutional involution),造成金融制度在變革過程中受到原有非正式制度諸如行為模式及文化的影響,致使制度變革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而形成一種發展遲滯的現象。
|
Page generated in 0.014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