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國行政機關組織與員額合理化之研究施旺坤, SHI, WANG-K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組織與員額是政府推展政務的重要工具,其設置健全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機關施政
績效,據統計,我國公務機關員額至七十二年底已高達四十五萬六千二百七十四人,
平均每年約增加一萬三千多人,由於員額急劇的膨脹,導致政府財政負擔加重,政府
雖不斷採取各項措施,但收效未宏,故如何使機關的組織員額健全合理,係當前行政
改革的重要課題。
本文係以行政院所屬七十二個行政機關為實證研究對象,共一冊,約十萬字,分為五
大章節,各章節要旨如次:
第一章是緒論,主要說明本文研究之動機、目的範圍及方法。
第二章是我國行政機關組織相與員額設置的現況分析,主要分為ぇ組織設置え員額配
置及ぉ人力運用三大方面就實證調查所得並參考有關文獻分析。
第三章是我國對組織員額的管理措施及成效。主要係探討目前機關員額的管理規定及
改進措施的成效檢討。
第四章是國外對組織員額的管制方法及績效,主要探討英、美、日三國對組織員額的
管制方法供國內借鏡參考。
第五章是研提我國行政機關組織員額的可行改進途徑,供主管機關決策參考。
|
2 |
合理化橋梁のライフサイクルアナリシスに関する研究坪内, 佐織, TSUBOUCHI, Saori, 伊藤, 義人, ITOH, Yoshito, 金, 仁泰, KIM, In-Tae 03 1900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3 |
GFRP部材の構造特性評価及びGFRP橋梁の合理化設計への適用林, 厳 24 September 2019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2050号 / 工博第4631号 / 新制||工||1722(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社会基盤工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杉浦 邦征, 教授 八木 知己, 教授 KIM Chul-Woo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
4 |
近代音楽における芸術至上主義の形成 --ベートーヴェンを中心とした社会学的研究--川本, 彩花 24 September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18600号 / 人博第696号 / 新制||人||166(附属図書館) / 26||人博||696(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31500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吉田 純, 教授 高橋 由典, 教授 ベッカーカール, 教授 小川 伸彦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5 |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政策行銷的觀點 / A Study of Rational Reform Plan on Public Servant Pension Income - Policy Marketing Perspective張雯琪, Chang, Wen C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失業率從1996年突破2%以來,一路攀升至2002年5.17%的高峰。政府未償債務餘額佔GDP的比率從1980年代平均8.8%,到2005年為31.9%,時至今日仍在不斷增加中。相較於此,軍公教人員18%優惠存款利率之正當性與妥適性,遂引起社會各界的懷疑與關注。
2005年10月間,前總統陳水扁公開宣示要對軍公教18%優惠存款制度進行改革,主管機關銓敘部與教育部、國防部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相關主管機關組成專案小組,在一次退休金及優惠存款利率18%不作變動之前提下,擬具「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並訂於2006年2月16日軍公教三類人員同步實施,一時間各大電視節目及平面媒體對此議題廣泛討論,社會大眾正反雙方意見衝突瞬間爆發。本研究透過政策行銷策略4Ps之架構,探討改革方案在一片撻伐聲浪中,如何透過政策行銷來爭取社會大眾以及標的團體的認同。
改革方案從2006年2月16日實施3年以來,社會各界仍有不同意見。考試院於2008年9月4日第11屆考試委員第1次會議作成決議,要求銓敘部檢討。銓敘部在邀集相關主管機關會商後,於2008年10月23日提出處理方案與相關配套措施函送考試院審議;考試院經過3次全院審查會,於2009年4月2日考試院第11屆第29次會議審議通過,新的修正方案將俟公務人員退休法完成修法程序,再據以訂定實施日期,向後生效。筆者依據研究結果,提出本文之研究發現與研究建議,提供主管機關日後從事修正方案之政策行銷參考。同時也企盼政策行銷在承繼企業行銷之概念之餘,能以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為出發點,並透過學術與實務的相互呼應與驗證,建立出健全完善且運作良好的政策行銷理論。
|
6 |
工作面談情境中應徵者防衛型印象管理策略應用之有效性研究 /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Applicant Defensive Impression Management Tactics on Interviewer Evaluations in Job Interviews羅逸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防衛型印象管理策略( Defensive Impression Management )指的是個體在人際互動過程中,遇到負面事件而使得自我形象受到損害時,可以用來保護或修復形象的口語策略,主要可以區分為開脫、合理化及道歉三種策略。在過去探討工作面談中應徵者採用的印象管理策略的研究,多半著重在肯定型的策略,防衛型的策略則極少成為研究的關注焦點。本研究認為防衛型印象管理對面試官評價的提升具有影響,且在實際工作面談中亦有使用的可能性,因此本研究以防衛型印象管理的策略類型作為自變數,並以面試官質疑的負面事件類型(能力事件或道德事件)做為調節變數,探討工作面談中防衛型印象管理策略對面試官評價的影響。
本研究採二因子實驗設計方式,針對大台北地區20家企業組織中,196位具有面談經驗的主管,以隨機分派的方式觀看一組事先拍攝的面談錄影帶。研究結果發現,在受到面試官以負面事件質疑時,使用防衛型印象管理策略予以應對的應徵者,其面試官評價會高於未使用任何策略者;而在不同的事件類型下,應徵者採用策略之效果也有所不同:受到能力質疑時,採用道歉策略予以回應的應徵者其面試官評價最高;而道德受到質疑時,使用開脫策略予以辯解則是最有效的方式。 / Defensive impression management (defensive IM) refers to a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use verbal tactics after their image has been damaged either by one’s own behavior or by information that surfaces during the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repair one’s image (Stevens & Kristof, 1995). The importance of defensive IM in job interviews has been overlooked in the past studies. Therefore, the intention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focus on the effect of defensive IM in job interviews, and to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defensive IM and different types of negative event on interviewer’s evalu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run to test the effects of interviewee’s defensive IM tactics on the interviewer’s evaluation following a negative event. The experimental was a 4*2 design. Defensive IM tactics (apologies, justifications, excuses, and no use of defensive IM) and types of negative events (ability-based and integrity based) were manipulated in the study. Subjects in present study are all managers who have at least one experience as interviewers in job interviews. Result has shown that: (1) Following a negative event, interviewees who perform defensive IM tactics will receive higher evaluation from interviewer than those who does not. (2) If the negative event is ability-based, interviewees who perform apologies tactics would receive higher evaluation from interviewer than those who use justifications tactic, and those who perform excuses would get lowest evaluation. (3) If the negative event is integrity-based, interviewees who perform excuses tactics would receive higher evaluation from interviewer than those who use justification tactic, and those who perform apologies would get lowest evaluation.
|
7 |
全民健保制度下醫療費用支付審查機制之檢討 / Research on health insurance medical payment review of health services of Taiwan'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system張志誠, Chang, Chih Ch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全民健康保險自1995年在台灣實施以來,從設立之初面臨整合困境,到近年來因應健保財務的收支平衡及社會保險財政收入公平性規劃,而於2013年通過了改良版二代健保規劃(補充保費),此意謂著台灣健保也面臨了一般社會保險財務沉重負擔的必然困境,同時也讓主管的衛生機關對於醫療給付的支出更限縮、管制更加嚴格。
注重醫療服務品質、衡平健保財務規劃及醫事服務機構的合理費用支付等三者平衡皆是健康保險制度能夠長久維持的重大元素。然而在總額支付制度之嚴格管制財務規劃下,雖然在名義上,健保局將醫療費用審查委託總額受託團體辦理,但受託單位角色上仍扮演行政協助角色,但健保局仍負責所有審查人員聘任、解僱、及最後審查裁量決定權,最後由健保局執行之行政程序將醫療費用支付給予醫事服務機構。
在當前醫療服務費用審查制度下,招致眾多醫療機構及醫事人員批評審查不公、惡意核刪(viciousness payment subtraction)、欠缺公民參與之黑箱審查等聲浪。細究此指摘聲浪並非空穴來風,實務上仍不免有許多謬誤醫療費用核刪、不確定法律概念(indefinite law concept)及侵犯醫事服務機構及相關醫事人員之財產權、工作權及醫療專業自主權之疑慮。
本文嘗試探討醫療費用審查之法律關係及支付制度角色,並解析目前眾多謬誤醫療費用核刪的法律明確性(principle of clarity and definiteness of law)違反、欠缺法源依據及判斷餘地瑕疵(discretion flaws)。並提出審查機制調整建議,建議將醫療費用審查制度交由公正第三人團體獨立化、專業化、減少爭議審議案件發生及爭審會行政負擔、促進公正審查(impartial review)、公開透明及避免醫療品質快速崩壞。
|
8 |
營利事業合併經營之財務管理研究吳雅章, Wu, Ya-Z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概述:
擴大企業規模,促進合理化經營,以提高生產力,加強我國產品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量
,是政府及企業界共同努力的目標,而企業合并是達成目標的可行策略之一,筆者乃
基於此引發本研究之動機。
研究範圍:乃針對民國六十五年至六十九年經濟部工業局核準之專案合併營利事業為
研究對象。
資料收集及分析:設計問卷,以郵寄及人口訪問取得資料,并收集股票上市公司合併
廠商的財務資料;採用的分析方法有描述性分析、評價尺度法因素重要性須序分析及
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主旨在探討:(1) 合併策略及計劃之擬訂。(2) 合併之雙方公司資產重評價。
(3) 換股比例之決定及股權交換之方式。(4) 合併後之經營績效。及(5) 合併過程中
政府所扮演之角色。
本研究大綱:
第一章、緒論:含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相關研究之文獻探討、問卷設計
、資料收集及分析、研究限制。
第二章、企業合併之基本瞭解:含合併之定義、方式、種類、動機、法律程序及效果
、合併運動及發展、異議股東之處理。
第三章、企業合併的策略分析與計劃評估:含制定策略的環境因素、企業的成長與擴
充、合併策略及計劃、與個案研究。
第四章、企業合併的資產重評價:含評價公司價值時考慮因素、資產重估價、商譽之
評估及處理、及企業合併之會計處理。
第五章、換股比例之決定及股權交換:含企業經營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之假定,La
rsson&Gonedes換股比例模式、及我國實務上企業合併時換股比例計算。
第六章企業合併後經營績效之分析:含合併經營績效模式之探討,本研究衡量經營績
效的方法及實證結果、與個案研究。
第七章、政府在企業合併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含政府對合併的獎勵與輔導,企業合併
對金融機構放款的影響。第八章、結論與建議。
|
9 |
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之研究:菁英理論觀點林瑞山, Lin, Jui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005年陳水扁總統,針對軍公教退休人員之退休金及公保養老給付,得以18%利率辦理優惠存款、降低所得替代率等,要求相關單位提出改革方案。銓敘部經與教育部、國防部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等相關主管機關組成專案小組,在公務人員方面擬具「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報請考試院於同年11月10日確定方案內容;至部分執行內涵則於2006年1月5日決議由銓敘部依權責自行負責處理。案經銓敘部邀集相關主管機關開會研商後,決定軍公教人員改革方案於同年2月16日同步實施。
值此,軍公教退休人員多數表達無法接受,組織退休聯盟進行各項訴求與抗爭行動;同時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黨團及親民黨黨團多數委員支持退休聯盟之主張,運用預算審查權為手段,燃起本項改革方案再度討論的關鍵力量。
本文採文獻探討法針對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進行研究,筆者從相關文獻及媒體的報導中發現,本項改革方案的政策制訂過程乃是以菁英決策的方式出現,主要涉及行政官員、考試委員、立法委員及軍公教退休聯盟之間的互動過程。
爰此,筆者藉由菁英理論的觀點透過David Easton 所提出的政治系統理論為基礎,將「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改革方案」相關影響政策制訂過程之參與者納入,提出一整合性的研究架構進行論述,並依參與人員為標準,分為行政菁英、立法菁英、知識菁英及標的團體四類,試圖經由本項改革個案的探討,進一步對菁英理論相應於政策制訂過程有較為深入之瞭解。
本文以2005年9月陳總統對外界作出「政策」宣示,迄至2008年1月立法院第六屆立法委員任期屆滿止,為研究時間範圍。首先對政策制訂過程與菁英理論進行探討,並將四類菁英就其角色與影響政策制訂的方式與策略加以論述;其次對本項改革方案制訂過程及主要爭議作詳細闡述;接續對四類菁英運用之策略進行分析;最後作出結論,整合歸納前述之研究內容,提出研究發現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
10 |
汽車產業導入「數位工廠」成功關鍵因素與效益之探討(以中華汽車為例) / A study of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and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the digital factory system in automotive industry-example of China Motor Company陳昱均, Chen, Yu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拜科技進步之賜,虛擬模擬技術對於未來事件的預測準確度越來越高,而近年來發展出來「數位工廠」即是其中一個典型的工廠應用,因為「數位工廠」可利用三維立體模擬技術來進行工廠製程之設計與開發,可於投資決策前事先瞭解製程與成本之關係,藉此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決策品質對於企業非常重要,關鍵的因素在於正確資訊及經理人的經驗,而經驗判斷也必須基於資訊情報之前提上,也就是說正確及高品質的資訊情報可提升決策之品質,而「數位工廠」則可事先模擬工廠之佈局及流程,提前獲得未來製造的情報,故決策之品質也將因此而提升。
近來許多國內外知名汽車企業紛紛導入「數位工廠」來提升製造之效率,例如日本豐田、德國賓士集團、中華汽車等領先之企業,但導入「數位工廠」絕不只是購買虛擬模擬軟體或是技術即可達成,其中必定包含許多的流程整合及應用過程,這樣才能使預測技術與決策品質一致化。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方法,透過觀察分析與訪談的方式,針對目前台灣有導入「數位工廠」的公司進行實證研究,但因台灣導入此類系統之研究樣本較少,故本研究將參考國外之期刊及技術文件,並實地訪問中華汽車,藉此討論汽車產業導入「數位工廠」成功關鍵因素與效益。
【關鍵詞彙】 數位工廠。 / A Study of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and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the Digital Factory System in Automotive industry - Example of China Motor Company.
Thanks to the advance of technology. Virtual simulation technology is getting more accurate prediction of future events. In the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factory is one of the typical plant applications, because the digital factory can use th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for plant design, layout, and build up. Manager can check the factory process and cost in virtual simulation environment before company make investment decisions. And they also can reduce the risk by use virtual prediction result.
It’s very important for businesses decision making. The key factors for making the right decision are the correct information and the manager's experience. All judgments must b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right information, because the right information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decision-making.
Recently, many well-known automobile companies develop the digital factory system to improve their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such as Toyota, Mercedes group in Germany, the China motor in Taiwan. But building the digital factory is not just to purchase the virtual simulation software. It will contain the process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make the good prediction for high quality of decision-making
In this study, I use the case study for analysis, interview and observing of China Motor Company. Because the study sample is too small in Taiwan, this study will refer to foreign of journals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And I also use field study of China Motor Company for discuss the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and benefits of digital factory.
Key words: digital factory.
|
Page generated in 0.0227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