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11
  • 10
  • 1
  • 1
  • Tagged with
  • 12
  • 12
  • 12
  • 12
  • 3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我國引進外籍勞工之研究-以紡織業個案為例 /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Workers of R.O.C

林俊佑, Lin, Chun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經濟發展至七十年代,以完全脫離了勞力充沛的時代,而勞力短缺以成為產業經營普遍所面臨的問題,對於扮演我國經濟發展重要角色的紡織業,因人力短缺的問題,已導致包括人纖製造、紡紗、織布、染整、成衣等各業部份停機、交貨延期、訂單流失等經營上的困境。民國八十年十月政府開放六行業十五職業申請引進外籍勞工,正式打開製造業引進外籍勞工之門,爾後陸續以行業別或重大投資等專案方式開放產業界申請引進。依據理論與文獻探討得知:外籍勞工問題的產生,除了一個國家同意引進時才發生外,其他經濟與工作動機等理由則可能非法外籍勞工的引進,亦產生外籍勞工問題,而外籍勞工問題不倫國家或企業皆重在管理。外籍勞工的引進對經濟是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對此的看法不一。另外對本國勞動市場的影響則分為對就業、工資與所得的影響;就業與工資方面,則應從整個經濟環境給予考量,而不可單純以「取代」或「隔離」來論述,在所得分配方面則應從引進限量與否來分析。外籍勞工的引進對產業的升級方面,理論上則有不利、負面的影響;但對技術進步方面,理論上則有正面、有利的影響。在國家管理制度方面,經過國際規範與他國經驗的探討,與我國外勞政策、法令及管理措施的分析,整體來說我國的外籍勞工管理制度是相當完整的。本研究則針對紡織工業引進外籍勞工後,從整體面先行了解紡織工業在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方面所遭遇的問題,再探討引進外籍勞工所產生的問題。最後以個案研究方式,針對引進外籍勞工後,產業個體所遭遇的問題,在短期間內仍看不出引進外籍勞對勞工進退有不利之影響,對所得則因外籍勞工加班、輪班及假日出勤的意願強烈於本國勞工,間接剝奪了本國勞工獲得更高所的的機會,另外外籍勞工的人工成本已逼近甚至超越了本國勞工的成本,雖然雇主在開機率與產量上有成長,但人工成本的高漲,對雇主是否有絕對的利益,則有待探討。
2

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失聯問題之初探

趙文徽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外籍勞工一旦失聯(行蹤不明),即脫離正常之外勞管理體系,流散至社會各個角落,對於社會治安、勞動市場、勞動條件、甚至於對該失聯外籍勞工本身之基本權利,例如:人身權、財產權、自由權等之保障,多伴隨負面影響。 因「產業外勞」與「社福外勞」之工作條件、生活環境與法規保障有顯著之不同,例如:「產業外勞」有勞動基準法之適用、大多數為集中住宿並設有管理人員;而「社福外勞」中之「外籍家庭看護工」則因工作型態特殊、散居於各雇主之家庭內、且目前尚無勞動基準法之適用;加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所發布的統計資料顯示:外籍勞工失聯接近7成為「外籍家庭看護工」。因此,對於「外籍家庭看護工」失聯的相關問題,引起本人極大之興趣。 本研究之研究資料,主要係利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3年至95年所發布之「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報告」相關資料進行比較及94年6、7月份查獲失聯外勞移送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科罰之筆錄,進行分析研究。另外,本研究之限制在於:進行失聯外勞筆錄內容分析之部分,僅能就所蒐集之40筆資料,進行描述性的分析而無法推估預測;致於推估預測部分,則有待日後大規模的搜集資料進行統計運算,建立模型。而研究客體限於「藍領外籍勞工」中之「外籍家庭看護工」,至於非「外籍家庭看護工」而仍屬「藍領外籍勞工」之「產業外勞」部份,受限於研究時間及經費,無法作不同類型的比較,此一議題亦有待日後研究加以補充,附此敘明。
3

外籍勞工適應管理之研究--以「員工協助方案」為例

蔡明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雇用外籍勞工事業單位,對在台工作的外籍勞工工作與生活適應方面所提供的管理措施包括哪些。研究樣本是以北部雇用勞工人數達150人以上之事業單位為樣本,共計94家,以雇用外籍勞工事業單位實施「員工協助方案」問卷為研究工具,並選取其中7家事業單位與1家非施測樣本之事業單位進行實例訪談,以對照問卷調查狀況。本研究發現如下: 1.事業單位對外籍勞工基本生活與工作管理之措施是相當重視,因此在提供外籍勞工專屬宿舍、醫療協助、工作規則講習、及團體說明會等措施比例相當高。 2.事業單位對於外籍勞工工作與生活適應措施提供上,多數事業單位並不重視,因此在宗教活動、傳統飲食、華語訓練、溝通訓練、壓力紓解協助、藥酒癮戒除、同儕協助等措施上比例並不高。 3.事業單位在相關的行政措施提供上,多數事業單位僅在設置專人管理、提供經費、明定工作規則、與訂定問題處理流程等比例較高;但在提供專人輔導訓練、建立正式表單、與社會福利機構簽約合作等項目上,提供比例並不高。 4.雇用外籍勞工人數較多之事業單位,以及無工會存在之事業單位,在各項措施之提供現狀較佳;但在行業別與員工人數方面,則僅電力及電子機械業、金屬製品業、和紡織業等行業,以及員工人數達1001人以上之事業單位提供比例較高。 最後對本研究的結果做詳細討論,並針對輔導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俾供事業單位與政府相關單位引進外籍勞工,與外籍勞工在台工作時勞務管理之參考。
4

泰國勞工輸出及勞工適應問題之研究---以泰國勞工在台為例

譚華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論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在了解泰國勞工起朔背景歷史至發展過程與變化,之後進而進一步深入探討泰國勞工在外勞輸入國工作時工作與生活狀況與泰國勞工個人心境狀況以及有關工作與生活適應方面之問題產生等問題與狀況。關於泰國勞工工作與生活適應方面問題研究,本論文主要以在台灣工作之泰國勞工為詳細加以探討對象。 為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文特將研究目標細分成下列四點: 一、探討學者專家發表的外籍勞工之所以為他國勞工之相關文獻及理論,提供後學者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二、探討泰國政府輸出泰國勞工之形成背景、發展之過程、現況與特色所在,主要在提供泰國之所以輸出勞工至國外之背景原因。 三、探討泰國勞工在他國(主以台灣為主)工作之工作與生活之真實狀況、心境問題等,以及所遭遇到之適應問題之形成原因與影響,俾提供泰國與台灣政府與民間單位作為管理泰國勞工和解決泰國勞工適應問題之參考。 四、探討泰國勞工在台工作與生活適應問題之解決根本,經由泰國勞工在台之實際形況的問卷調查、深度訪談以及申訴案件調查後,再取得實際證明發現泰國與台灣政府與有關民間單位之政策、方針與管理方式、解決勞工問題方式與方法等有多方面的缺失與處理瑕疵等,造成泰國勞工問題一直遲遲地無法獲得正確、公平、合理的處理方式。故將所收集到之諸多有關資料作為提供泰國與台灣政府和有關民間單位對於處理泰國勞工適應問題之因應政策與方針之建議與方針參考。
5

勞動力國際化趨勢下我國外籍勞工權利規範之探討

藍秋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勞動力國際化趨勢下 我國外籍勞工權利規範之探討 摘要 人口過剩之第三世界地區在面對越來越多的人口與有限資源的情況下,人民由鄉村遷往都市發展或由國內向國外遷移。同時,工業化國家,則面臨國內人力資源日漸減少與老化,為維持國家經濟競爭力以確保社會的進步,必須引進更多的遷移勞工。因此,勞動力的國際移動乃勢之所趨。 本文即是以此觀點出發,探討在勞動力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下,國際社會成員共同合作建立一共同遵循的勞動基準以保護遷移勞工基本權利與維護社會正義公平的趨勢,並依此檢視我國外籍勞工政策與國際組織保護遷移勞工的國際勞動基準是否相符。 目錄 勞動力國際化趨勢下 我國外籍勞工權利規範之探討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範圍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 第二章 勞動力國際化之趨勢 …………………………………10 第一節 勞工國際遷移之理論及主張…………………10 壹 均衡理論 …………………………………………11 貳 歷史結構理論…………………………………13 參 國際階段性遷移理論………………………17 肆 推拉理論 …………………………………………19 伍 分裂之勞力市場理論……………………………20 陸 利益表達理論……………………………………23 柒 小結………………………………………………23 第二節 勞工國際遷移之歷史回顧……………………26 壹 工業革命與勞工國際遷移………………………28 貳 二次戰後之國際勞動力遷移……………………30 第三節 遷移勞工權利保護的發展………………………32 壹 近代人權的內涵與發展…………………………33 貳 國際上有關勞工權利保護的推動………………35 一 聯合國與國際勞工組織 …………………………37 二 關貿總協定………………………………………39 三 北美自由貿易區與歐洲聯盟……………………40 參 遷移勞工權利保護的發展………………………42 肆 國際勞動基準的建立與推動……………………45 一 國際勞動基準的內涵與特質……………………46 二 國際勞動基準的目標……………………………47 三 國際勞動基準的落實……………………………47 第三章 遷移勞工權利保護之重要規範……………………50 第一節 國際勞工組織有關遷移勞工之勞動基準………50 壹 關於失業之第二號公約…………………………51 貳 國際遷移勞工就業問題保護之第九十七號公約..52 參 低度開發國家與地方國際遷移勞工保障建議書54 肆 遷移濫用限制平等機會待遇促進一四三號公約55 第二節 聯合國遷移勞工公約 ……………………………57 壹 公約制定之背景…………………………………58 貳 公約之內容………………………………………60 參 公約中非法遷移勞工之保護……………………64 一 非法遷移者的人權………………………………66 二 公約中有關非法遷移勞工的保障………………70 第三節 其他國際組織有關遷移勞工權利保護的措施…72 壹 世界貿易組織……………………………………73 貳 歐洲聯盟…………………………………………74 一 歐洲聯盟會員國國籍之勞動者…………………75 二 非歐洲聯盟會員國國籍之勞動者………………76 第四章 我國外籍勞工權利規範之檢討………………………79 第一節 我國外籍勞工政策與相關法令規定…………79 壹 概況………………………………………………79 貳 我國外籍勞工開放政策之勞動市場因素分析…82 參 我國外籍勞工政策………………………………89 肆 就業服務法相關規定……………………………90 第二節 我國的外籍勞工權利規範………………… ……95 壹 相關法令規定…………………………………95 貳 個別勞動關係權利………………………………96 一 工資………………………………………………96 二 工時 ……………………………………………100 三 安全衛生…………………………………………101 四 非法外籍勞工的規範……………………………102 參 集體勞動關係…………………………………103 第三節 結論……………………………………………105 第五章 研究結果………………………………………………108 第一節 結論……………………………………………108 第二節 建議……………………………………………112
6

我國外籍家庭監護工勞動權益保障之探討 / A study on the Labor Right Protection of Foreign Domestic Workers in Taiwan

蔡宜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至2014年5月止,我國外籍家庭看護工人數已超過19萬人,且呈現逐年增加之趨勢,然而,針對這些外籍家庭看護工我國卻無相關勞動法令保障其勞動權益。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外籍家庭看護工之勞動權益,透過相關文獻回顧與整理,了解外籍勞工之政策背景與其構想、外籍家庭看護工所遭遇的問題及當前國際組織與我國對外籍家庭看護工相關勞動權益所作的規範,以便於了解我國當前政策的缺失。另外,本文亦透過深度訪談方式,了解外籍家庭看護工實際在工作(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整體而言,本研究目的如下:(一)了解外籍家庭看護工人數現況。(二)探討外籍家庭看護工所遭遇之問題。(三)了解相關國際組織及我國現行對外籍家庭看護工所作的權益規範。(四)分析我國現行外籍勞工政策之缺失。 (五)針對研究發現,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以供相關政府部門參考。 經由文獻探討與訪談結果歸納,研究發現外籍家庭看護工常面臨的問題包括仲介業者不當剝削,勞動權益上其工作內容繁重、不明確,工時長且無正常休假,薪資面臨代扣費用為全額給付並低於法定基本工資水準、所領取之加班費與法令規定之加班費意義不同、外勞逃逸問題、人口販運問題……等。另外,現行外勞政策缺失主要包括不得自由轉換雇主、居留期間限制、外勞配額限制、社會保障制度不完整、仲介費用扣除問題、外籍家事勞工權亦缺乏法令保障及缺乏促進家庭團聚措施等。 故針對研究結論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盡速完成家事勞工保障法之立法並實施 二、加強宣導直聘制度 三、加強對仲介公司稽查制度 四、開放外籍勞工轉換雇主 五、鼓勵雇主使用喘息服務 六、促進外籍勞工與家庭團聚
7

在台泰國勞工工作滿意度調查之分析—以桃園A工廠泰國勞工為對象

張曼雲, ORAPIN, ANANSUPAK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十年前,由於臺灣的經濟發展到最高點、國民工作價值觀改變、教育水準提升等因素,使得國内勞動市場的勞動力短缺。爲了讓台灣經濟的榮景能夠持續,政府開放雇主引進外籍勞工來台工作。自外籍勞工被引進來台之後,我們可由勞委會的統計資料得知,泰國勞工長久以來,是臺灣雇主引進最多的對象;另一方面,透過泰國勞工局的統計我們可以發現,臺灣亦是泰國藍領勞工輸出最多的國家。但這個現象是否代表泰國勞工一直以來就很喜歡或滿意在台的工作呢?因此,本研究選定在台的泰國勞工為研究對象,企圖釐清這個問題。 本研究探討之主題為:一、在台泰國勞工工作滿意度;二、泰國勞工工作滿意度之因素,本研究將以Herzberg的雙因子理論,來測試泰國勞工的滿意之因素;三、泰國勞工跨文化適應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在研究方法部份,本研究將發放問卷給桃園地區A工廠的泰國勞工,總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265份的有效樣本。而最後本研究將採用SPSS 12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在台桃園地區泰國勞工的工作滿意度,是在尚可之程度。在影響在台桃園地區泰國勞工工作滿意度之因素的部分,經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有三個因素如:薪資、責任、及公司的政策與行政。在跨文化適應結果顯示,泰國勞工大部份都可以適應在臺灣的生活與工作。而因爲能適應,使得泰國勞工跨文化適應與工作滿意度之間顯示,兩個項目之間沒有任何關係。
8

勞力移民政策比較研究(從1980年代): 義大利與台灣的案例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abour Migration Policy since the 1980s: the Cases of Italy and Taiwan

徐浦, Filippo Maranzana De Filippis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意大利和台灣都有著典型的成熟經濟體的問題:人口老齡化,低生育率和長期勞工短缺,而這一切結合起來,便促使外籍勞工輸入到這個系統中。目前的研究是試圖找出台灣與義大利,兩個大規模移民 移入國,如何應證了這一新現象,透過分析它們各自的移民政策型態,發現交集和差異可以歸因於不同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情況。 這項工作被劃分成數個章節,從一般到特殊。第一,解釋的目的和方法;第二,一個文學評論;第三和第四,分析意大利和台灣的情況;而最後兩章進行比較並得出結論。採用的方法是內容分析和歷史背景,利用定量和定性數據:前者是從初級和次級來源提取,從非結構化的與移民社區和移民機關面談。從這個研究的結果,很明顯,這兩個國家在他們各自的社會和經濟結構的變化都有不同的反應:緊急立法是比較典型的意大利決策,而規劃則是台灣的特徵。在這兩種情況下,國際政治都在影響政策的形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義大利作為一個已建立的超國家的一部分,歐盟,在立法上允許更多的授權;同時台灣在外交孤立與不安的兩岸關係上,則不得不更謹慎的規劃。 / Italy and Taiwan share common problems typical of mature economies: an aging population, a low fertility rate and a chronic labour shortage, which all combined have prompted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workers into their systems. The present research is an attempt to find out how the two countries – both latecomers in mass immigration – have coped with this new phenomenon, by analysing their respective immigration policy formations to uncover confluences and disparities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ircumstances. The work is divided in chapters that elaborate from the general to the particular. The first one explains purpose and methodology; the second one is a literary review; the third and fourth ones analyse the cases of Italy and Taiwan; and the final two chapters make comparisons and draw conclusions. The methods adopted are content analysi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making use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the former are extracted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the latter from un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migrant communities and authorities.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is apparent that the two countries have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their respectiv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al changes: emergency legislation was more typical of the Italian policy-making, while planning characterised the Taiwanese attitude. In both cases international politics ha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shaping policy formation: being part of an established supra-national formation such the EU allowed for more deferring and delegating in legislation; while being diplomatically isolated with a troubled cross-strait relationship compelled to a more cautious programming.
9

刻板印象的維持或改變:從內隱理論看違反刻板印象訊息的影響 / Stereotype maintenance or change: the role of implicit theories in the effects of counter-stereotypic information

許人禾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違反刻板印象訊息的研究著重在訊息端變項而忽視知覺者特性,本研究以內隱理論為知覺者變項。內隱理論可區分出本質論者(視他人特質是穩定不變的)與增益論者(視他人特質是可改變的),過去研究發現本質論者較增益論者的刻板印象信念強。此外,過去研究發現人們維持刻板印象需有認知資源,若無認知資源,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則改變刻板印象。由於人們處理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可能受其內隱理論的影響,即使具有認知資源,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也可能改變刻板印象。本研究提出「刻板印象強度觀點」與「內隱理論反應觀點」,探討不同內隱理論者有認知資源時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如何影響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強度觀點」認為,本質論者較增益論者的刻板印象強度強,因此本質論者有認知資源時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會維持刻板印象,而增益論者則改變刻板印象。「內隱理論反應觀點」認為,有認知資源時本質論者較增益論者注意與詳加檢視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因此本質論者在有認知資源時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則改變刻板印象,而增益論者則維持刻板印象。本研究進行預試一、二發展違反刻板印象訊息,正式研究測量受試者的內隱理論並以認知負荷作業操弄其認知資源,檢驗相較於刻板印象前測,受試者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對刻板印象後測的影響。結果發現,未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前,本質論者較增益論者的刻板印象信念強。有認知負荷作業組(即無認知資源)的受試者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後改變刻板印象。無認知負荷作業組(即具認知資源)接收違反刻板印象訊息後,其中本質論者改變刻板印象,而增益論者維持刻板印象,結果較支持「內隱理論反應觀點」。
10

持旅遊簽證的季節性移工- 泰籍野莓採集工在芬蘭的勞動處境 / Seasonal migrant workers with tourist visa- the case studies of Tthai wild berries pickers in Finland

詹力穎, Li-Ying C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全球化時代下,勞動力的跨國流動成為一個顯著現象。 2005年起,芬蘭食品加工公司開始引進外籍野莓採集工,其中以泰國東北方的農民占最多數。他們持3個月的旅遊簽證,並引用芬蘭 everyman’s right 這個傳統權利在芬蘭的森林裡採集野莓。 這些泰國野莓採集工被視為自僱自營者/企業家而非受雇者,因此他們必需支付其到芬蘭的所有開銷,這些開銷基本上遠超過一個農民家庭的一年所得。農民先行支付了這些高額開銷並不意味著其享有任何收入保證,相反的,其收入完全取決於他們採收了多少野莓。如果他們碰到了乾旱的夏季或野莓作物收成物不佳,此意味者他們在極辛苦的工作之後,不僅沒賺到任何錢,反而背負更多的債務,換句話說,泰籍野莓採集工自行承擔芬蘭採莓之行的所有風險。 泰籍野莓採集工在芬蘭填補了當地人不願從事的次級勞動市場職缺。他們既不享有芬蘭政府的相關勞動法令保障,也不適用芬蘭工會的團體協約。其處於芬蘭勞動市場的灰色地帶。 外籍野莓採集工在芬蘭屬於新的社會現象,目前僅見極少數的文獻聚焦探討此議題。此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瞭解泰籍野莓採集工在芬蘭的勞動處境,並解釋造成其處於不利處境的結構性因素。 / The flow of labour force between countrie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phenomenon in globalization age. Since 2005, the Finnish food processing companies started to introduce migrant wild-berries pickers with a tourist visa up to 3 months in order to harvest wild berries in Finnish forest, and the majority is from the northeastern area of Thailand. They went to Finland with tourist visa and pick up wild berries in the forest according to ‘Everyman’s Right’. They do not be regarded as employees but self-employment or entrepreneurs, and therefore they and their income totally depend on how much berries they pick up. Thai berry pickers paid every cost that far more then one year income of normal farm-family in Thailand by themselves. However, those high costs do not engage any income guarantee. If they meet dry summer or corps is not good enough, they would not get any compensation from Finnish companies. In other words, they will simply work for free and get even deeper debts after extremely hard working. Thai berry pickers in Finland fill in the vacancies in Finnish secondary labour market. They neither entitle to enjoy the protection from Finnish labour regulations nor collective agreements. They are in gray areas in Finnish labour market. Migrant berry picker is a new appearance in Finland, and hence there are only a few literatures focus on the issu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and explore the structure determinates of Thai berry pickers.

Page generated in 0.017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