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我國現階段農地政策之研究廖立宇, Liao, Li-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分六章約七萬字。第一章對本文作一般性的敘述,第二章闡述孫中山
先生平均地權土地制度的理論精義;第三章對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推行加以探討;
第四章申論家庭農場經營型態與土地利用關係;第五章說明實施平均權制度之農
地政策;第六章為結論,就農地政策、平均地權與農業發展作一綜合性的說明。
台灣農地改革,始自民國三十八年耕地三七五減租的推行,接看於民國四十
年辦理公地放領,於民國四十二年實施耕者有其田;但土地所有權的本質一直並
未作根本的改變,因而在工商業漸次發達以後,農地投機弊端時有所聞。在另一
方面,由於工商業發達的結果:農業自身為了生存與發展,迫切地需要改變傳統
的經營方式;但在土地私有制下,擁有細小零碎耕地的農戶,每每又形成農業現
代化的阻礙。耕者有其田政策由是受到或多或少有欠公平的批評。本文的撰述,
旨在對以往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推行加以闡揚,進而期使平均地權土地制度得以建
立。
|
62 |
臺灣現行地方自治之行政監督研究曲鴻煜, Qu, Hong-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共一冊,約八萬字左右,全文計分五章十四節。本文係就台灣地方自
治之行政監督加以探討並提出改進建議。主要以學理及事實之需要為論據,間或
以英、法等之地方自治監督加以比較研究。其內容大致以自治事權之行政監督、
自治人事之行政監督、自治財政之行政監督為研究之三重點。自治事權之行政監
督,首論及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劃分,次對省府歷年頒佈之各縣市政府施政準
則加以評介,末則討論現今自治事權行政監督之行使方式及精神;自治人事之行
政監督,前二節分論民選自治人員與一般自治公務員之監督,廣義之監督,包括
指導與協助,故本章專欄一節,探討自治人員之教育訓練;自治財政之行政監督
方面,探討內容包括:自治團體財務行政之監督、自治團體之收支、上級政府之
補助與行政監督;本文末了,除檢視地方自治監督之趨勢外,並對台灣現行自治
之行政監督提出改進意見。
|
63 |
民生主義經濟發展政策之研究黃郁昌, Huang, Yu-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濟發展是五十年代興起的時髦名詞,但至今還沒有發展的一般理論出現,
主要因經濟發展是一個多元的發展,它涉及到政治、文化、社會制度及價值取向
諸問題。各國的條件,歷史階段、發展情形不同,因此各國的發展策略也就不一
樣。金德柏格認為一個國家在其發展的某一階段所採用的生產、分配、信用融通
以及在發展過程中連繫生產者、消費者和公眾的制度,當其同時適合該國的經濟
需要與文化條件時,即是最有效的。
我國經濟發展政策的指導原則為民生主義;本論文即企圖討論民生主義的發
展策略,與在台灣實施情形。論文內容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經濟發
展的概念,討論經濟發展的意義與衡量。第三章,民生主義的經濟發展策略,討
論政府與企業、農業與工業平衡發展,利用外資,以及社會福利。第四章,台灣
經濟發展的方向與政策,本章先簡略地對台灣經濟發展作個史的回顧,再就各單
元,經濟計劃,農業發展,工業發展,對外貿易,金融與財政政策作分析。第五
章,台灣經濟發展之成果,就所得成長,產業結構,所得分配,社會福利支出,
與生活品質幾個單元作討論。第六章結論。評估台灣經濟發展對民生主義的實踐
。
|
64 |
中山先生建國三程序之研究彭堅汶, Peng, Jian-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主要在討論建國三程序之概要與一般政治發展的關係。
第二章:分兩部分討論,首在學理上說明政治發展與政治變遷的內容。次則從
事實上敘述新興國家的政治發展。
第三章:首在討論中山先生提出建國三程序的史實和背景,次則順序討論軍政
時期、訓政時期、憲政時期的具體內容,最後再說明三程序間彼此的關係。
第四章:本章主要從政治發展的觀點來對建國三程序加以評價,以澈底明瞭它
在政治發展上的價值和地位,並為新興國家現代化的參考。
|
65 |
蔣中正先生闡述陽明學說的研究談遠平, Tan, Yuan-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一冊,近十一萬字,分六章十節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與內容。
第二童心物合一,第一節由體用合一義,研討蔣先生闡述陽明心物合一本體論
。第二節研究蔣先生闡述陽明心物一體認識論。
第三章心即理,研討蔣先生闡述陽明心理合一思想即心即理中「心」與「理」
的涵義。
第四章致良知,研討蔣先生對良知興致良知的闡述並涉及致良知與格致誠正的
關係,及由致良知達天人合一之道。
第五章知行合一,研討蔣先生闡述知行合一之本旨及對知難行易與知行合一之
融會貫通。
第六章結論。
|
66 |
三民主義勞工政策研究吳玉麟, Wu, Yu-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勞工政策的意義,對勞工政策一詞作一廣泛和深入的說明。第二章勞工
政策的類別,簡要敘述四種類型的勞工政策,並略述其動向。第三章三民主義勞工
政策的演進,分為四階段敘述。第四、五兩章為三民主義勞工政策實施的檢討,是
對現況有所評估,並作若干建議。第六章勞工政策的趨勢與三民主義勞工政策的遠
景,對歐美工業先進國勞工政策的新趨向作一簡要的敘述,並描繪出三民主義勞工
政策的遠景-一個和諧、富足社會的建立。第十章結語。
|
67 |
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之研究王傳燾, Wang, Zhuan-T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民國十三年中國國民黨改組之研究」,看重於探討民國十三年前後的
中國局勢,以及何以在那時故組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改組後,中國國民黨的一些成
就及特點,並對世所爭論的「聯俄容共」問題做一簡明的敘述。
內容共分十章,分別討論:改組的原因,改組的推進,改組的實現,以及改組
的重要成就;每章內分三節至十節不等,分別討論各章主題,總共字數共約十五萬
字,一冊。
|
68 |
張載教育思想研究吳昱昶, Wu, Yu-Ch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導論
第一節張載生平事略
第二節思想淵源
第二章基本思想
第一節宇宙觀
第二節心性論
第三章教育目的
第一節教育功效
第二節學為聖人
第四章教育材料
第一節六經
第二節四書
第五章教學方法
第一節教學起點
第二節教學過程
第三節教學結果
第六章結論
|
69 |
吳廷翰氣學思想研究林秀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吳廷翰氣學思想研究摘要
吳廷翰個性「疾惡尚嚴,而意實仁恕」,人如其號「蘇原」:「臭味芳烈」,高潔自守,不隨俗奉承。「性與時格」四字正是他一生的寫照,當他為官時,以廉潔伉嚴的態度面對貪官汙吏,歸隱期間從事著述,惡俗儒之支離,勇於批評當時的官學程朱理學和風靡一時的王陽明心學,認為程朱理學的「理先氣後」論是「近乎異說」,王陽明以心為本的心學是「聖學之害」,他對程朱、陸王思想的批評正也反映其伉嚴的個性本色。他的寫作意旨,乃因不滿於當時學風愈加浮濫虛靡、或輕薄而陷入佛教異端,其中「『氣即是理』,『性大於心』,《大學》之格致誠正修齊治平,與《中庸》之戒慎恐懼有直截橫貫工夫,本是一理」這段話,就是他的氣本論、心性論與修養工夫論的主要著力點,本論文即以此三方面來探討其思想的意涵。有關吳廷翰的思想研究,台灣學界的研究尚未見全面性,開展性亦不足。反觀日本學者和大陸學者的重視與肯定,他們的見解是探討吳廷翰思想的重要資源,但是以唯物主義觀點為據,視其為唯物主義氣本論思想家有失偏頗,本文即試圖跳脫大陸學者唯物論之思考模式,回歸吳廷翰思想原典,梳理其思想脈絡,探討其氣學思想的體系、立場與特點,以窺得此沈寂四百多年的思想家面貌,並反映明代中期以氣為本之思潮。
|
70 |
陽明學派游學活動研究蔡淑閔, tsai,shu-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對於陽明學派的游學活動,筆者主要從四個層面:人的流動、社會關係的流動、思想的流動、書寫的流動來思考。游學基本上是一種人的流動,社會關係、思想以及書寫的流動,都是因為人的流動而來的。游學是一種個人的選擇,人為什麼游學,而陽明學派的游學又是屬於集體性的活動,如何進行流動,凝結出特定的組織、特定的社會價值。因此這一層面包括流動的目的與價值、流動的方式、流動的型態等問題。游學是走出家門的活動,人在游學的理想下,勢必會影響家庭生活的經營,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使得社會關係產生變化。這一層面的問題包括家庭生活的犧牲、友天下士的理想、友倫的強調,以及在利益的糾葛中,講學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產生變質。思想的流動主要是在流動的過程,發展出跨地域的思想議題,如良知之辯、四句教之辯、三教之辯等。書寫的流動則是陽明學者記錄流動的書寫,主要有會語及遊記,而這些書寫又會隨著人的流動而流動。
|
Page generated in 0.012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