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00
  • 196
  • 44
  • 4
  • 2
  • 1
  • 1
  • 1
  • Tagged with
  • 249
  • 249
  • 84
  • 65
  • 64
  • 63
  • 58
  • 56
  • 49
  • 48
  • 48
  • 46
  • 42
  • 42
  • 4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81

第八室劇本創作論述 / The Script and Creation Description of " Eighth Room"

李綺珊, LEE CHI 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佛教(唯識論)八識中之第八識,稱為“阿賴耶識”,唯識論認為人的”意識”所包含的要素有八種: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manas)、阿賴耶識(alayavijnana)。阿賴耶識是根本識,記錄了人的意識中社會歷史活動(業)所輸入的部分,是世界和眾生“自我” 的本源﹐它含藏著一切事物的種子﹐是人累世的社會行為即“染”和“熏習”的結果。它可以引發人的善惡行為(主要指思維活動)。 阿賴耶識對於表層意識都具有決定的作用,影響人的判斷,知覺以及思維方式,也是輪回的主體和解脫的依據。眼前所現的事物,一切存在是被阿賴耶識表現出來,本身並無獨立存在之實體。亦即是說,你所看見的事物、聽見的聲音、親身的經驗都是內在心識的反映。當我們拍照的時候, 鏡頭所拍攝的所有風景都完全烙印在記憶體上一樣。心識的運作非常細微,在日常清醒的狀態不容易察覺,但它所含的種子,卻有如深海中的暗湧一樣,一旦遇上適當的外緣,便會立即顯現出來,因此,每一個人一生的際遇、命運也各有不同。眾生際遇看似身不由己,但真相是由自己的心識所牽引和帶動。 《第八室》取諧音,音同字異,由四段故事,四個不同的地方交織而成的,最後五個人因緣際會地住進第八室,開起第八室的門,一條長廊上,長廊末端擺放著大圓鏡,第八室的牆壁和每間的房門上寫了許多的字,使人看得怵目驚心。長廊的左右手邊是一個個小隔間,只有四間門前有布簾,這裡住了五個人,命運交織著五個人的故事。 本文共分《第八室》劇本、創作論述及附錄等三部份,在創作論述中說明《第八室》劇本之創作背景與歷程其次為劇本之人物與情節研究,以及最終的回顧與結論。附錄則為本劇之分場大綱。
82

選邊:澳美作家譚若思的中國觀及其變遷 / Taking Sides: Australian American Writer Ross Terrill's Evolving Views on China

曾敬豪, Tseng, Chin Ha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的是澳裔美籍作家譚若思的中國觀及其變遷,研究從他早年在澳洲的中國接觸開始講起。本論文主要是在:1. 整理與分析譚若思早期與晚期的中國認識;2. 觀察譚若思在期間知識上的傳承與開創,以及自身立場的選擇-文中比較譚若思與其師費正清,以及譚若思與曾參與過的組織CCAS之間在觀點與立場上的異同;3. 說明為何原本親中的譚若思會出現立場的轉變。本研究發現,早期譚若思的中國觀帶有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投射,著重地方性,對中國帶有理想,晚期則以新右派的角度論中國,看的是中國整體,並對中國十分批判,而譚若思看中國一貫的觀點則是聚焦在中國「現代性」的問題上。至於譚若思在知識上的傳承與開創,就在於他與費正清存在一些相似的觀點,即分析角度上的回歸,但除此之外,他主要是依自己開展自身的中國認識,並和費正清、CCAS有所呼應,而非受到他們的直接影響。最後,歷經期待落空、黑暗面的深掘、與中國青年的接觸、舊信仰「左」的思想的流失,以及美國中國觀的確立,這些共同刺激譚若思的轉向,以至於之後的譚若思呈現出與早期相當不同的中國觀察。
83

『方丈記』の白楽天詩文摂取に見られる中国隠逸思想の変容

田, 云明 31 March 2008 (has links) (PDF)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84

李退溪與李栗谷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

全樂熙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思想」屬於人類思維的領域,是人類以自身力量解決自身問題之起點,如無問題存在,自不會產生思想,政治思想亦然,它為政治問題之解決提供答案。所以研究政治思想史時,芋種政治思想至少必具有能說明現今政治行為的效果,並隨時必須要值得引證的準矕。 十四世紀起,朱子學在中國獲得尊崇的地位,朱子學家最關心的是「內聖外王」問題,他們認為「外王」必須本於「內聖」,所以「內聖」與「外王」猶如表□不可分。他們最高的理想是德治,而德治的出發點是尊重人民,也是對人生的信賴。 朱子學自十五世紀支配朝鮮朝(以下簡稱子朝)思想界,同時成為李朝的治國原理。它在李朝思想方面不難居於正統地位。在李朝五百餘年中,研究朱子學的韓儒輩,出而其中最具代表性之人物可說是李退溪(名滉,西元一五0一年-一五七0年)與李栗谷(名珥,西元一五三六年-一五八四年),他們對近代韓國學術思想界產生莫大影響。前者是主理派的代表,後者是主氣派的代表,形成主理與主氣兩大學派。欲瞭解近代韓國政治思想的來龍去脈,首應研究二李之思想,筆者來華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對上述問題常存關心,愛以「李退溪與李栗谷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為題,撰寫本論文。
85

二程政治思想的構成體系及其歷史背景 /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Cheng Hao and Cheng Yi

紀晏如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理學是在經過佛、道兩家長久以來的挑戰,吸收並融合了部分的佛道精華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態儒學,本身既牽涉到學術思想,也涉及了政治、宇宙人生觀與及生命實踐。他的誕生與唐宋之際的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變革密切相關。唐宋之際在政治、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轉折。在平民化跟普及化,加上中央集權、大一統政府的新政治結構底下,因此宋人所側重的學術面貌也和過去有相當的不同。 對於政治,二程首先便分出了「治道」與「治法」這兩個面相。因為對他們而言,政治制度往往隨著時代而有所興革,有其時代性,因此要論政治,還必須先論及它根本的道理。而在政治上的根本,對二程而言便是「治道」,亦即《大學》所倡,以心性修養為基礎的修齊治平之道。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涵蓋了整體的宇宙運化,並以人生、人倫為根本,而且是一種宇宙人間共通的秩序,將天道性命跟現世的人生結合。這樣以宗法、家國同構的方式形成的政治社會組織運作,對二程而言,是法於自然,且按照自然人性內在真實運作的原理來決定的政治秩序,這也是源於他們對歷史長期以來的認識。 「治法」則是在二程理想中這個整體秩序的具體呈現,亦即根據「治道」,因應時代需求,在當代所設之禮制綱常。但這樣的制度,往往會隨時代政治、社會的變化而有所損益,不比於亙古不變的治道,必須因時而易。因此在接下來會繼續看到,對於經歷了唐宋變革之後的北宋,二程認為如何在當代落實治道,又有什麼樣的一些想法和主張,以及他們在朝、在野為官時,如何面對政局、處理政務。
86

生の力を別の仕方で思考すること――ジャック・デリダにおける生死の問題――

吉松, 覚 23 March 2020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2530号 / 人博第933号 / 新制||人||223(附属図書館) / 2019||人博||933(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人間学専攻 / (主査)准教授 武田 宙也, 教授 岡田 温司, 教授 多賀 茂, 准教授 亀井 大輔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87

近現代アイヌ思想史研究 : 佐々木昌雄の叙述を中心に / A history of modern & contemporary Ainu thought : with a focus on the writings of Masao Sasaki / キンゲンダイ アイヌ シソウシ ケンキュウ : ササキ マサオ ノ ジョジュツ オ チュウシン ニ

ウィンチェスター, マーク, Winchester, Mark 23 March 2009 (has links)
博士(社会学) / 甲第507号 / 3, 143p / Hitotsubashi University(一橋大学)
88

インドにおけるイスラーム改革思想とスーフィズム --シャー・ワリーウッラーをめぐる学者ネットワークからの考察-- / Islamic Reformism and Sufism in India: A Consideration from the Scholarly Network around Shāh Walī Allāh

石田, 友梨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地域研究) / 甲第18397号 / 地博第166号 / 新制||地||56(附属図書館) / 31255 / 京都大学大学院アジア・アフリカ地域研究研究科グローバル地域研究専攻 / (主査)教授 東長 靖, 教授 田辺 明生, 准教授 長岡 慎介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Area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89

平安時代の思想・神祗と社会変容

田口, 佳奈 25 November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18631号 / 文博第655号 / 新制||文||606(附属図書館) / 31545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歴史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吉川 真司, 教授 横田 冬彦, 准教授 上島 享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90

咸錫憲思想における全体像研究の新視座 -「シアル思想」形成史の分析を中心に-

金, 京燕 26 March 2018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1183号 / 人博第855号 / 新制||人||204(附属図書館) / 29||人博||855(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倉 紀蔵, 准教授 勝又 直也, 教授 江田 憲治, 講師 阿部 仲麻呂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Page generated in 0.0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