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
ミシェル・フーコーと文学柴田, 秀樹 25 July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4120号 / 文博第896号 / 新制||文||72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永盛 克也, 准教授 村上 祐二, 准教授 森本 淳生, 准教授 坂本 尚志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92 |
北宋三蘇經學思想硏究陳, 佑真 26 September 2022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文学) / 甲第24156号 / 文博第898号 / 新制||文||721(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宇佐美 文理, 准教授 池田 恭哉, 教授 古勝 隆一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etter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93 |
從民生主義教育思想論我國幼稚教育的發展途徑林育瑋, Lin, Yu-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與內容。
第二章民生主義教育思想:研討民生主義教育的中心思想,以其做為發展幼稚教育的
理論為依據。
第三章我國幼稚教育的概況:首論幼稚教育發展的原因,再分析現況,明膫目前幼稚
教育實際情形。
第四章當今幼稚教育若干重大問題之研討:本章乃針對當今幼稚教育方面實際的問題
,提出討論,以做為提高幼稚教育素質所須注意之要項。
第五章我國幼稚教育的發展途徑:本立分別從立法、教育機會均等、制度之確立等方
面,提出具體建議,促使我國幼稚教育正常發展,以發揚民生主義的宏旨;俾益教育
我國民族碩壯之幼苗。
|
94 |
陳果夫的革命事業之研究吳松薰, Wu, Song-X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一冊,共計十二萬字左右,內容分為六章十六節。前言。第一章陳果夫的家世
與早年,說明其家世背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革命思想的萌芽、及參與革命活動
的經過。第二章協助黃埔建軍,說明基在上海以經商為名以利掩護革命工作,並且為
軍校採辦軍品及募兵招生的情形。第三章整理黨務恢復黨權,說明其赴奧參與黨務工
作,並改組中央黨部與整理全國黨務的經過。第四章參與中央黨務學校的創辦,說明
其參與創辦的經過。第五章創立中央廣播無線電台,說明其創辦中央廣播電台的經過
,及其對教育文化的貢獻。結論。
|
95 |
自己否定する主体―1930年代「日本」と「朝鮮」の思想的媒介カク, ミンソク 23 March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人間・環境学) / 甲第24688号 / 人博第1061号 / 新制||人||249(附属図書館) / 2022||人博||1061(吉田南総合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人間・環境学研究科共生文明学専攻 / (主査)教授 小倉 紀蔵, 教授 細見 和之, 准教授 津守 陽, 准教授 福谷 彬, 非常勤講師 廖 欽彬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
96 |
電影劇本《感同身受》創作論述 / A Critique essay on the film script <If I were you>宋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人生中我們會經歷很多的苦難,每個人都有向它抗爭的權利,可是我們卻絕 不能為了逃避,將這些苦難轉移給那些無辜的人。這是一個關於同志與同志妻子 的故事,他們都是活在社會壓迫下苦苦掙扎的人。我的主角是一名隱婚同志的妻 子,她在發現丈夫是同志之後,經歷了自欺欺人到自暴自棄的痛苦過程,最終她 在朋友的幫助下放下了仇恨,開始新的人生。
本文共分為《感同身受》劇本、創作論述及附錄三部分。在創作論述中包含 故事的緣起與創作背景、創作目的,並進行本劇相關面向的文獻回顧與探討,主 要有傳統禮、同志議題與形式婚姻三個層面,之後是劇本的人物、情節與結構 設計,最終是劇本的創作心得與回顧建議。附錄則為人物小傳與分場大綱。
|
97 |
經濟發展與勞動思想之探討陳耀宗, CHEN, YAO-Z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的題目為「經濟發展與勞動思想之探討--勞動者經社地位的歷史觀察」,就
整體而言,其基本對象是:在整個經濟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勞動者的經濟社會地位
為何?亦即本文之目的,在於探討從資本主義發達前的經濟社會結構到目前經濟體
制的發展歷史過程中,所衍生的勞動定位,研析其境遇與影響。
關於各章的內容與大要如下:
第壹章 緒論。包括:導言、人類社會、人類社會的經濟機能,以及研究目的、研
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貳章 經濟發展與勞動思想關聯之基本概念。包括:資本主義精神、經濟發展、
勞動思想定位等基本定義與探討。
第參章 資本主義發達前之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關於中古時期的社會經濟
結構與勞動者定位。
第肆章 資本主義前期之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關於西元十六世紀至十八世
紀的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
第伍章 資本主義中期之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關於工業革命時代至二十世
紀初的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
第陸章 現代資本主義之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自俄羅斯十月革命起迄今,
當今的社會經濟結構與勞動者定位。
第柒章 經濟發展與勞動思想。首先,就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及馬克思主義的「勞
動觀」,加以闡述、比較;其次,則針對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概
念,陳述個人見解:最後,針對台灣:一個「類同」資本主義社會的「勞
動」狀況,做一觀察與解構。
第捌章 結論。
|
98 |
莊子心性思想之研究張森富, ZHANG,SEN-F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旨在探討莊子思想在心性方面的理論。老子以論道德為主,罕言心性;莊子則言心性,此當為莊子思想更進於老子者。莊子之言心性,雖與儒家所言者有異,然自有其精 可觀之處。
莊子之成書,距今甚遠,欲明其章句訓詁,并非易事。因此,本文盡可能參酌前人注解,以示所言有據。然而,前人之訓詁是否妥當,仍須視其與作者之義理脈絡是否相符而定。因此,本文對於孔子之重要詞語、論據,盡可能加以解析、綜合,以期了解其確實意義和義理脈絡。
本文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方法。第二章莊子心性思想的基礎道德論,說明莊子論道德之旨,重在從超物倫、超言癖、超美惡等處,以言道德之為至真、至善。第三章心性的分化對立,說明人間世之憂患,皆源自於心性之分對立,有涯之性固為無涯之心所崩裂,無涯之心亦為有涯之性所桎梏,相刃相靡,終身疲投,不能游於道德之鄉。第四章心性的和諧統一,說明至人之精神,四達并流,上天下地,通一切是非然否、偏計妄析而為一,亦和心性之分化對立為一混芒、澹漠之自然,其所游者,唯道德之鄉而己。第五章莊子心性思想下之人生實踐,說明至人之為至人,既非天賦異稟,亦非刻意修寫為所能至,而是以不修為修,藉無為而達無不為。第六章結論,對莊子心性思想作一整體性的評論。
本文之研究成果,在於展示莊子心性思想之義理脈絡,釐清歷來解釋上糾纏不清之處,如莊子對心的態度、自然和人為之差異、道德和仁義之區分等等,此皆有助於進一步研究莊子之思想。莊子心性思想,王張心性同化於道德之一,而不知有心,不知有性;此為古代心性思想之一特殊型態,可作為我們思索心性問題之一參考。
|
99 |
老子領導思想之研究朱光治, ZHU, GUANG-ZH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所討論的為中國式的管理,屬管理哲學的範疇,全文計十章,另附錄一篇,都
廿五萬言,各章及附錄要點如次:
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與限制等。
第二章老子的生平。對老子的時代背景,書與人作一概括性的探討,以為進一步探究
其哲學的基礎。
第三章老子哲學的方法問題。由對中國哲學作「面」的論述之後,進而探索老子哲學
的雙迴向問題。
第四章領導的一般性概念。討論在老子哲學的體系中,有關領導的定義、領導者、功
能問題。
第五章領導哲學-無為。析論無為的奧義,並據以探討領導之最高境界。
第六章領導者的修養工夫。討論領導者的內聖修為。
第七章領導者的理想人格。論述內聖所呈顯的風貌。
第八章領導的方術。由待人、治世、法制三方面探討領導者的外王之道,大體言,屬
領導之「經」。
第九章領導的權變。老子哲學係在破執,在通權達變,其領導思想也是靈活無比的,
屬領導之「權」。
第十章結論。在道的無限性與人的有限性對比之下,探討即有限而可無限的問題。
附錄:誤解與辯正。是就與領導有關但遭嚴重誤解之主題作一辯正。是本文之「老子
辨」。
|
100 |
周易的政治思想郭冠廷, GUO, GUAN-T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周易》為儒家群經之首,歷代注述之盛、影響之廣,冠絕群經。然而近世研究中國
政治思想史者,對於《周易》之政治思想鮮有觸及。因此本文擬就這部重要典藉的「
政治思想」部分,進行客觀的探討及評析,以期貢獻一份有關《周易》政治思想研究
的初步努力。
歷代述《易》之作雖多,卻往往流於穿鑿附會以及迷信權威。本文的研究將力圖避免
此一流弊,期以客觀審慎之態度,還《周易》以其本來面目。
《周易》由《經》、《傳》兩部分所構成,兩者的性質、內容有許多差異,因此本文
將個別進行討論。全文計分大章,約八萬言,各章的內容如下:第一章「緒論」,第
二章「《周易》的構成及其年代」,第三章「《卦爻辭》的政治思想,第四章「《易
傳》的形上思想」,第五章「《易傳》論社會政治現象」,第六章「《易傳》論政治
價值」,第七章「《易傳》的政治實踐哲學--內聖」,第八章「《易傳》的政治實
踐哲學--外王」,第九章「結論。
本文除參考歷代學者有關《周易》的注疏與論述之外,並根據先秦兩漢的文獻以及歷
年出土的考古文物資,以進行《周易經傳》文字、思想的訓釋及考辨工作。然後本此
考辨結果,據以重視及釐清 《卦爻辭》與《易傳》政治思想的原貌。
|
Page generated in 0.03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