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2
  • 22
  • 9
  • 2
  • Tagged with
  • 33
  • 33
  • 10
  • 8
  • 7
  • 7
  • 7
  • 6
  • 6
  • 6
  • 6
  • 6
  • 6
  • 5
  • 5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応力負荷状態にある金属基複合材料のミクロ組織変化の解析と制御

金武, 直幸, 小橋, 真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一般研究(B) 課題番号:04452280 研究代表者:金武 直幸 研究期間:1992-1993年度
22

黨國體系下之文化事業單位轉型:以兩岸中影為例 / Comparison of The Taiwan and China’s Cultural Institutions of The Party-state System : The Case of Two Film Corporations

楊孟杰, Yang, Meng Chie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戒嚴時期的國民黨與當今的中國共產黨政權對於媒介的控制都放在一個高處管理,兩岸出發自類同的列寧式黨國體制之下,對於文化事業單位的管理方式看似又都嚴密控管,但為何台灣中影得以在1980年代衝撞國民黨黨國體制;而中國中影卻始終產出主旋律電影來為黨喉舌,而這種為黨服務的主旋律電影在市場化下的產量和品質又為何會忽高忽低? 本文藉由對兩岸中影的文獻與數據,來判別這兩種威權體制究竟有何差異,這種政權差異又會如何體現在台灣與中國大陸電影產業當中? 將兩岸中影放在政權性質架構下再做比較,看出黨國體制的對外關係、控制文化事業單位、菁英政策與箝制媒體的力道與方式的不同。 本文研究觀點是台灣中影歷經從硬威權時期轉向軟威權時期,這過渡的區段少有研究台灣民主化學者去關注當中變數,而是將重點放在軟威權時期研究,本文以中影公司案例作為這區段的變數研究;而中國中影則處在後極權發展型國家當中,黨的利益與部門利益形成兩股消長力量。本文再藉由體制的比較,發現台灣中影之所以能突破黨國鐵幕,軟威權政體除了提供政治社會風氣轉型背景之外,很大原因是來自於國民黨的扶持政策與人事決策誤判所導致。當今中國中影在媒介條塊管理與雙重領導體制下,文化事業單位不但無力抗拒上層,外界媒體也無法給予聲援。本文最後提供三種研究意涵:一是黨國體制下的電影產業對政權性質理論的回饋補充;二是台灣中影走向「新電影風潮」給中國電影民主化的啟示;三是發展中與落後國家的電影產業仍然需要有國家的大力扶持,而台灣脫離黨國體制後,缺乏黨國給予的持續補貼,最後禁不起商業的競爭而走向落寞。對照當今中國中影集團,雖有中共黨國的持續保護而壯大,但卻壓抑了電影創作者與整個電影市場的更快發展。 / This thesis study how the KMT under martial law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day control their cultural institutions ,and the domestication and resistance of the Central Motion Picture Corporation(CMPC) and the China Film Group Corporation(CFGC) controlled by the two parties. Due to people's ideology could influenced by movies, the two authoritarian parties always control their film institutions by funding, personnel and administration affairs. However, the CMPC were still able to publish some radical movies when the parties cannot prevent the managers of culture institutions to ally with non-state-owned film institutions.
23

收取回扣罪之規範定位與存廢爭議 / A Study on Subparagraph 3 of Article 4 of The Anti-Corruption Act: Focused on Taking Kickback Crime

呂奕賢, Lu, Yi-Hsi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貪污治罪條例第四條第三款針對公務員經辦公共工程或採購物品案件的過程中收取回扣的行為加以規制,然而,由於本條文對於收取回扣行為的構成要件過於簡單,使得收取回扣行為的本質與構成要件應如何解釋,在實務上引起了許多爭執與矛盾的見解,因此本文於第二章中整理了目前實務上對於收取回扣罪較具爭執的六大問題,以作為後續探討的基礎。   然而,由於收取回扣罪的本質與構成要件的討論前提,乃繫於賄賂罪與圖利罪的本質是否皆屬於貪污罪之一,還是圖利罪的本質其實與賄賂罪有所不同,而應歸類於瀆職罪章中的濫權罪,蓋如圖利罪的本質與賄賂罪有所不同時,當收取回扣行為被認定較為相似於圖利罪時,此時在構成要件的解釋上,必然與以賄賂罪作為本質的解釋方式有所不同。因而,區辨賄賂罪與圖利罪的異同成了本文不可避免的重點聚焦之一。在本文的討論之下,確立了現行法下賄賂罪與圖利罪的本質實應不同,前者為貪污罪,後者為濫權罪。   在辨別賄賂罪與圖利罪的本質問題後,本文接續討論收取回扣罪的本質問題,由於賄賂罪的解釋方式與現行收取回扣罪的文義以及解釋論上存有許多爭議,輔以圖利罪中的回扣型圖利罪與收取回扣罪具有高度相似性,本文認為應以圖利罪作為收取回扣罪的本質較為合適,同時應以圖利罪作為基礎,針對收取回扣罪的構成要件加以進行解釋。同時,本文針對現行收取回扣罪的立法進行反省,蓋縱以圖利罪作為收取回扣罪之本質,仍存有許多無法解決的現行實務問題,因此本文針對收取回扣罪的存廢爭議提出本文見解,以期作為未來修法意見。
24

契約の性質決定と内容調整--フランス法における典型契約とコーズの関係を手がかりとして--

山代, 忠邦 24 March 2014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8024号 / 法博第157号 / 新制||法||147(附属図書館) / 30882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佐久間 毅, 教授 山本 敬三, 教授 横山 美夏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GAM
25

憲法共同体と構成員資格 -外国人の政治的権利を中心に

魏, 培軒 23 March 2016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0048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法学) / 甲第19452号 / 法博第186号 / 新制||法||154(附属図書館) / 32488 / 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論専攻 / (主査)教授 毛利 透, 教授 土井 真一, 教授 曽我部 真裕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Laws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26

建物連結用慣性質量ダンパーの入力エネルギー解析とクリギングを用いたロバスト最適設計

村瀬, 充 23 March 2023 (has links)
京都大学 / 新制・課程博士 / 博士(工学) / 甲第24574号 / 工博第5080号 / 新制||工||1973(附属図書館) / 京都大学大学院工学研究科建築学専攻 / (主査)教授 竹脇 出, 教授 大崎 純, 教授 池田 芳樹 / 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 / Doctor of Philosophy (Engineering) / Kyoto University / DFAM
27

東シナ海近辺上におげる雲粒核の特性観測とその役割に関する研究

石坂, 隆 03 1900 (has links)
科学研究費補助金 研究種目:基盤研究(C) 課題番号:17510006 研究代表者:石坂 隆 研究期間:2005-2006年度
28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運作中主管考核行為之研究: 以新北市一級機關業務主管為例 / A Study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Behavior of Supervisory Officials:The Case of First- Level Government Agencies in New Taipei City

曾玟儀, Tseng, Wen Y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目前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中的「考列甲等比率設限」措施,乃係考試院為改善公務人員考績長期以來評價浮寬(rating inflation)現象所為,然此舉卻使考核者深感打考績是一項沉重的行政負擔,而改以「均賞少罰」心態,對受考核者核予偏離實際工作表現的評價,導致考績綜覈名實、信賞必罰的績效管理功能嚴重失靈。故本研究以新北市政府一級機關業務單位為研究對象,探討渠等在「考列甲等比率設限」措施下,是否具有按受考核者客觀工作表現作出排序的能力,及影響渠等依此做出適當績效評價意願的因素。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藉由Park於2014年提出的公部門考核者動機模型,抽取與本文研究興趣有關的因素後,重新歸納建構本研究的分析模型,並以此模型內所用分析元素作為訪談設計、資料蒐集、分析的依據。研究後得出以下結論:(一)考核者具有考評能力,且辦理考績的過程乃是一個具有時間序列概念的動態性過程;(二)所感受到的課責強度將視來源而異且具有正、負面效果;(三)誘因設計牽動考核者動機與相應考核策略;(四)業務性質將影響考核動機與考核策略二者間之關係;(五)現行考績制度對積極管理作用是有限的。 綜上,本研究提出三項建議:(一)授權各主管機關視整體施政目標及業務特性研訂考績評比及平時考核指標;(二)考績辦理方式多元化,藉由增列「優等」及透過團體績效評核等方式,發揮獎賞及汰劣功能;(三)賦予考核者更多權力,透過允許機關作出更具多元化的裁量或對制度設計擁有較多的自我控制,以增加考核者管理工具並發揮考績積極管考功能。
29

人力資本及勞工流動之研究:理論與台灣實證

李鈞元, Lee Chun-Y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雖然人力資本在理論上的重要地位早已確立,但是,因為人力資本的衡量不易周延精確,使得其實證研究難有突破性的發展;所以,本論文嘗試透過具備個體基礎的理論架構,使用「人力運用調查」的原始資料進行實證分析,希望能進一步瞭解人力資本的性質、勞工流動的成因及這兩者如何影響個人的薪資與整體的成長。而在編排上,本論文則是由三篇可分割獨立的論文所組成。 第2章的重點是從同質人力資本的角度討論人力資本的衡量問題:基於薪資可以反映勞動生產力的概念,本章嘗試使用各個勞工與基礎勞工間推估預期薪資的比率做為代表人力品質之權數,以建構較完整的台灣人力資本指標;從成長會計分析及總合生產函數迴歸估計的實證結果來看,考量人力品質提升的勞動投入約可解釋18% 至35% 的經濟成長,遠高於實際工時的15%;惟近年來台灣人力品質的提升似乎逐漸減緩,不利於後續的經濟成長。 第3章的重點是使用多項式logit模型討論勞工的流動現象,而且其估計結果亦成為第4章必需的實證基礎:鑑於台灣的產業結構一再歷經巨幅的改變,本章將勞工是否異動視為共包括「不換工作」、「換工作但不換產業」及「換工作又換產業」三個選項的決策問題,並援引非巢式logit模型及巢式logit模型對其進行分析。從總括值迴歸係數的檢測來看,巢式模型與隨機效用理論是互不相容的,只有非巢式模型具有較完整堅固的個體基礎。 第4章的重點是從異質人力資本的角度討論產業特定型人力資本是否存在的問題:因為台灣現有的資料庫缺少產業年資等相關資料,所以,本章擬將重點置於轉換工作者,研究轉換產業是否會影響其現職前一般經驗與現職工資之間的關係,以間接分析產業特定型人力資本在台灣的存在性及重要性。從實證結果來看,一般而言,產業特定型人力資本也許並不是非常重要,但應該仍是存在的,亦即仍會對勞工在不同產業間的重新配置產生一定的影響。
30

人工股票市場的Agent-Based計算建模 / On 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Artificial Stock Markets

廖崇智, Liao, Chung-Chih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們把經濟體視為一個複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 強調系統中異質性(heterogeneous)agent的學習適應行為與agent之間的互動性交互作用, 此時主流經濟學裡的分析架構, 如:代表性個人模型(represesentive agent model)、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固定點均衡分析(fixed-point equilibrium analysis)等將不再適用, 取而代之的是演化經濟學(evolutionary economics)的研究典範, 這樣的研究架構下, 並沒有適當的數學分析工具可資運用, 因此我們改以agent-based建模(agent-based modelng)的社會模擬(social simulation)來建構一個人工的經濟體(artificial economy), 以此為主要研究方法, 這就是agent-based計算經濟學(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economics)或稱人工經濟生命(artificial economic life)。 本文中以股票市場為主要的研究課題, 我們以遺傳規劃(genetic programming)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方法來模擬股市中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異質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學習行為, 建構出一個人工股票市場(artificial stock market), 在這樣的架構下, 我們成功地產生出類似真實股票市場的股價時間序列特性, 我們同時也檢定了人工股票市場中價量的因果關係, 說明了在沒有外生因素之下, 人工股票市場的複雜系統可自發地產生出雙向的價量因果關係, 進一步地, 我們研究下層agent(交易者)行為與上層股價時間序列行為的關聯性, 我們也發現個體的行為並不能直接加總或推論出複雜適應系統的總體行為, 這就是突現性質(emergent property)的發生, 最後, 本文描述了agent-based計算經濟學研究架構的優勢與缺點, 再附帶介紹一個用以進行agent-based建模相關研究的軟體程式庫-SWARM。

Page generated in 0.026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