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再探捐贈行為與租稅價格彈性莊靖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捐贈行為對租稅價格的影響,分兩個議題探討:第一個議題是運用美國IRS 1995年橫斷面資料,透過分組的方式,分析不同捐贈金額高低之組別其價格彈性的差異;第二個議題是運用美國IRS 1987-1990年追蹤資料,透過分組的方式,以1990年的資料為主,分析不同變異程度之組別其價格彈性的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議題一討論不同捐贈金額,在未分組前由全體資料所估計出來的價格彈性為-1.17,依捐贈金額高低區分為三組後發現,受到捐贈價格影響的主要為高捐贈組其價格彈性為-2.57,而低捐贈組與中捐贈組的價格彈性均小於1,分別為-0.57與-0.10,顯示高捐贈組受到租稅價格的影響較顯著。而議題二討論不同變異程度,在未分組前由全體資料所估計出來的價格彈性為-1.33,依變異係數分組後發現,受到捐贈價格影響主要為變異係數較高的組別,其價格彈性為-2.77,另外兩組的價格彈性均不顯著。
透過兩議題的綜合結果顯示,隨機捐贈之高捐贈者,受到租稅價格的影響最大,因此若想透過租稅政策的方式刺激捐贈,以對此特質的人為宜。
|
2 |
臺灣捐贈家庭特性長期變遷分析 / A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Giving Households in Taiwan安紫瑜, An, Tzu Y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鑒於國內對私人捐贈缺乏長時間之分析,本文利用行政主計處之「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資料為基礎,對臺灣家庭的捐贈行為做統整。本文採用1994年至2010年間的公益慈善捐款,將國內捐贈情況作系統性的描述,並將捐贈與所得之間做連結。
本文透過所得高低分組排序後,從兩個層面進行分析:第一部分為捐贈與所得之間的關係,本文由資料中發現觀察捐贈與所得之間呈現U型曲線,表示高所得與低所得之家庭有較高的捐贈比例;第二部分為藉由資料分析捐贈家庭戶長與捐贈家庭的特性,教育程度、性別、行業、職業、年齡、婚姻狀況、住宅狀況,透過捐贈者的特性之分析。將有助於慈善單位依捐贈對象的特性訂定募款策略以及政府對捐贈政策之考量。
|
3 |
私人捐贈行為理論之探討-賽局分析方法之應用 / On the Private Giving Behavior: A Game Theory Approach羅白櫻, Lo, Bair 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將賽局理論應用於捐贈行為的文獻並不多,其中多數假設聶許臆測(Nash conjectures)且僅集中探討私人捐贈均衡條件以及其效率性問題,並未更進一步探討,政府如何運用有效的政策工具以達成福利的提升。而傳統利他(Altruism)理論多單純地以現金或實物型態的移轉支付為研究對象,認為捐贈者所關心的是受贈者的效用或消費水準。然真實生活中,常觀察到捐贈者常以現金贈與他人,受贈者雖有自由支配的權利,但捐贈者卻仍然關心受贈者如何使用此一贈款,不同的消費種類對捐贈者的效用有不同的影響(註一)。
本文嘗試建立一捐贈行為的賽局模型,假設受贈者消費二種不同性質的財貨勞務。首先簡單地針對一個捐贈者與一個受贈者的行為來分析,私人捐贈均衡的決定,檢視均衡是否具效率,並指出政府如何有效地運用政策工具以達成私人捐贈均衡的效率水準等三課題。此外,更進一步擴充模型放寬聶許臆測的假設,針對二個捐贈者與一個受贈者行為,同樣分析上述三項課題。
本文結論發現,私人捐贈均衡的決定受到捐贈者及受贈者對不同性質財貨或勞務偏好的影響。且捐贈者只有在完全搭配行為(Complete matching behavior)的臆測下,均衡才具效率。除此之外,其他臆測均衡均不具效率性。政府的介入方式若為對捐贈者進行課稅或補貼,其政策效果並不確定甚或無效;反之,政府若對受贈者的消費予以課稅或補貼,則其可明確地達成提升杜會福利的政策目標。
|
4 |
所得變異程度對個人捐贈行為之影響 / Income variation and individual charitable contribution黃逸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所得變異程度對於個人捐贈行為之影響,利用美國IRS 1987年到1990年之報稅資料進行迴歸分析,首先依照所得變異程度的不同將整體資料區分為高低兩組,觀察所得變異係數(CV)高低兩個族群的捐贈行為分別受到各解釋變數之影響情形。另外,再以整體資料為觀察對象,並且加入所得變異係數(CV)作為解釋變數,進一步探討CV與個人捐贈金額之間的影響程度為何。
研究結果顯示,所得變異程度較高者的捐贈價格彈性約為-2;所得變異程度較低者的捐贈價格彈性約為-1,表示各年度所得較不穩定的捐贈者,其捐贈的金額對於捐贈價格變動較敏感,而所得變異程度較高者相較於所得變異程度較低者而言,其捐贈的所得彈性較小,意即所得較不穩定的捐贈者,其捐贈金額受到所得的影響相對較小。另一方面,個人的所得變異係數對於捐贈金額有顯著負向關係,估計係數介於-0.38到-0.58之間,表示當捐贈者各年度的所得愈不穩定,則捐贈的金額愈低。
根據本研究結果,高所得變異之捐贈者對於捐贈價格的變動影響最大,因此政府於捐贈金額列舉扣抵政策的制定,應以高所得變異之捐贈者為主要對象,給予較多的租稅優惠,使刺激捐贈之效果發揮到最大。
|
5 |
台灣地區個人捐贈的所得稅誘因之實證分析朱紀燕, CHU CHI Y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數十年來,當社會福利的觀念盛行於歐美各國時,台灣仍處在經濟起飛的階段,為了致力於經濟繁榮而忽略了人民的福祉。近幾年來,台灣的經濟發展已經到達一個穩定的階段,人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後,也開始重視自身的福利;促使政府轉而將政策目標集中在社會福利制度的推行。在國外實行了社會福利數十年的今天,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提供台灣在政策制訂上的一個參考,社會福利制度的效益廣及全國大眾,影響層面既深且巨,我國政府在社會福利的推動上面,不可不仔細評估。
政府為了鼓勵人們從事慈善捐贈行為,利用所得稅的扣抵方式使得人民的捐贈價格降低,如此一來,捐贈價格的降低將會提高人們捐贈的誘因。在國外,許多的學者利用所得稅資料庫和家庭收支調查資料庫,針對人們的慈善捐贈動機估計其價格彈性和替代彈性,以驗證政府制訂所得扣抵以提高捐贈誘因的政策有效性;實證結果大多同意所得稅抵減的政策有效性。在台灣,政府的所得稅抵減政策適用對象除了從事慈善捐贈,尚且包括政黨捐贈、私立學校捐贈等各種非慈善捐贈,其政策目的各有不同。因為資料特性的緣故,本文僅利用台灣地區的個人所得稅資料對於台灣地區的慈善捐贈進行價格彈性和所得彈性的估計;並同時對於捐贈的各種誘因進行實證上的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慈善捐贈價格彈性為-4.0768,相對於國外而言,捐贈價格的變動對於個人的捐贈金額似乎有更大的影響力。當捐贈價格越低,則對於慈善捐贈的誘因確實有提高的效果;是以如果政府致力於社會福利規模的增加,為了能使慈善團體不至於因為經費不足而面臨縮減規模或是關閉的命運,在不增加政府的負擔的情況下,可以租稅減免做為鼓勵的手段以達到鼓勵捐贈的政策目的。
在所得分層估計的實證結果方面,所得介於175,000∼400,000的階層的所得彈性估計值不顯著,其餘的所得階層的所得彈性估計值均為顯著且正向關係,且所得彈性隨著可支配所得越高而隨之提高;再觀察價格彈性,只有可支配所得介於900,000∼1,800,000的樣本其估計值顯著,其餘的所得階層其估計值均不顯著。隨著所得階層越高,其所得彈性彈性隨之提高,反之其價格彈性則相對降低。此估計結果和國外文獻的結果不謀而合。
迴歸式加入其他的列舉扣除一併探討其他列舉扣除額對於慈善捐贈的影響時,發現生育醫療費對於慈善捐贈金額的大小影響並不顯著;而人身保險費則對於慈善捐贈金額的大小有顯著且負向的影響,並且和本文的理論模型結果吻合。
最後在針對納稅義務人從事慈善捐贈與否的二元選擇模型中,結果發現配偶薪資所得對於納稅義務人從事捐贈與否雖然有顯著的結果,但是根據其邊際效果觀之,兩者對於納稅義務人是否慈善捐贈的機率影響不大,年齡和受扶養人數也同樣存在著顯著的結果,相對於配偶和本人薪資所得總額的邊際效果而言,其對於從事慈善捐贈與否的機率影響較大。婚姻狀況是此迴歸模型關注的焦點,結果發現,結婚與否對於納稅義務人從事慈善捐贈與否的確有較大而顯著的影響機率;已婚的納稅義務人較未婚的納稅義務人有較大的機率去選擇從事慈善捐贈行為,其直觀的原因應該是已婚人士的生活穩定,收入來源也較為穩定,心態上和經濟上都較單身者有較大的意願從事慈善捐贈行為。至於捐贈價格對於納稅義務人從事慈善捐贈與否有著極大的邊際效果,也就是說捐贈價格的減少對於人們從事慈善捐贈有著極大的機率,此結果再次印證了政府的所得稅扣抵政策對於鼓勵捐贈的有效性。
|
6 |
所得分配對捐贈行為的影響-台灣實證分析倪浩軒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arr(1983)提出了中立性的說法。即私人提供公共財的數量不會因為所得分配而改變。而本研究便是分析台灣地區的私人捐贈行為是否符合中立性的假說。本研究利用台灣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為資料,以各縣市為樣本單位觀察捐贈是否會受所得不均影響。而本研究得到的結果則是台灣各縣市的平均家戶慈善捐贈金額似乎不會被所得分配影響。用來衡量所得不均的吉尼係數其迴歸係數對捐贈的影響雖為正向但並不顯著。從實證結果來看,本文支持Warr(1983)的看法,捐贈行為符合中立性的假說。
另外本研究得出的所得彈性和價格彈性其對捐贈影響的方向和一般的實證研究並無不同。所得彈性的大小和其他對捐贈行為的研究差異不大。其他會影響捐贈的特徵變數,教育程度和失業率對慈善捐贈都有顯著的關係。教育程度是正向的關係失業率是負向的關係。婚姻狀況在本研究中對慈善捐贈的影響則並不顯著。而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當年確實刺激了較多的捐贈,證明了突然的天災會誘發更多的捐贈。
|
7 |
總體景氣波動對捐贈之不對稱影響 / 無趙倚欣, Chao, Yi 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之主要研究目的,為探討總體景氣波動對於捐贈之影響效果,並且進一步探討總體景氣於繁榮或衰退期間對捐贈的影響是否一致,共建立三組模型進行實證分析。除了探討景氣波動對於捐贈之不對稱性效果外,本研究亦將整體資料依所得與捐贈佔所得比率分組,探討所得低中高組別、捐贈佔所得比率低中高組別之總體景氣波動對捐贈之不對稱性影響。主要結論分為以下三個,第一為總體景氣波動對於捐贈具有顯著影響效果,且進一步進行對稱性分析,發現於景氣繁榮或衰退期間,對於捐贈具有不對稱性效果。換句話說,景氣於衰退期間之總體景氣波動對捐贈之影響效果大於景氣繁榮期間。第二,在依所得分組方面,在不同所得族群中,總體景氣波動對於捐贈皆具有顯著影響效果,且進一步分析對稱性發現,對中所得族群具有不對稱性影響效果。最後,依捐贈比率分組的資料方面,不同捐贈比率族群下,其總體景氣波動對於捐贈皆具有顯著影響效果。我們亦分析其對稱性,結果發現,對於低、中捐贈比率族群具有不對稱性,表示景氣於衰退期間之總體景氣波動對捐贈的影響效果大於景氣繁榮期間。
|
8 |
探究我國所得不均度對私人慈善捐贈的影響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itable giv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鍾穎 Unknown Date (has links)
Warr(1983)提出中立性的說法,即所得重分配不會影響私人的捐贈數量。Bergstorm, Blume and Varian(1986)在其文中提出,當個人在所得移轉前後身分由捐贈者改變為受贈者時,捐贈的數量會隨著社會上所得不均度的上升而增加。至於Andreoni(1989)改變捐贈的動機,提出部分利他動機,結果中立性不存在。
本研究利用「家庭收支調查報告」,探討當所得不均度提高時是否會影響私人慈善捐贈。其中用來衡量所得不均度的指標分為各縣市的吉尼係數與所得差距倍數,由於各縣市生活水準與文化皆有所不同,考量地區別之間的差異,故在模型中加入各縣市的固定效果,控制各縣市的差異後,得到的迴歸估計係數皆為正且很顯著,從實證結果來看,本文不支持Warr(1983)提出的中立性假說且與Bergstorm, Blume and Varian(1986)提出當所得不均度提高時,捐贈的數量會增加的理論結果一致。
另外本文的主要迴歸式得到的所得彈性與價格彈性為0.59與-1.76,符合過去相關文獻的結果。另外相關影響捐贈的特徵變數,由實證的結果可以看出,不論年齡和婚姻狀況對慈善捐贈都有顯著的關係,而且兩者皆與捐贈呈正相關。然而在性別方面,不論是戶長性別還是家戶平均性別,實證結果皆不顯著。在教育程度方面,實證結果得到戶長的教育程度不影響捐贈行為,至於家戶的平均教育程度與慈善捐贈則呈現負向的關係。
|
9 |
醫療財團法人社區公益活動、捐贈收入與其財務指標的關聯性 / The relation of charity,donation,and financial index in the non-profit hospitals王詩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醫療財團法人財務指標與醫療社會服務支出及捐贈收入之間的關聯性。醫療財團法人彌補政府失靈的功能,以從事慈善公益活動為主要目標,協助政府醫療供給的不足。行政院衛生署在醫療財團法人慈善公益活動上,規範需提撥年度醫療收入結餘百分之十,辦理醫療社會服務與教育研究發展事項,並成立醫策會進行全國醫院評鑑工作。
本研究採用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的醫療財團法人為樣本,探討民國95年至97年經會計師簽證查核的財務報表。財務指標以財務報表所附之財務比率為選擇,採用負債比率、流動比率、應收帳款收款期間、總資產週轉率、醫療社會服務支出占醫療收入結餘比率、醫務利益率及槓桿度衡量;非財務指標部分以醫療財團法人是否為醫學中心層級及不同創辦者型態,探討對醫療財團法人社服支出及捐贈收入面的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財務比率對醫療社會服務及捐贈收入影響之變動方向相似;醫院為醫學中心層級與醫療社會服務支出及捐贈收入皆為顯著正向關係;宗教型態創辦醫院的財務績效較其他創辦型態為佳,且醫務利益率與捐贈收入呈顯著正相關。本研究發現醫院的評鑑制度對於醫療財團法人的慈善公益活動與捐贈影響,成效顯著;此外,相較於非宗教型態醫院,捐贈者較願意捐款予宗教型態且為醫學中心層級之醫院。
|
10 |
公益網購平台對消費者物資捐贈行為之影響—以B2O公益平台為例 /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Charity Shopping Platform to Consumers’ Material Donating Behavior - A Case Study of A B2O Charity Platform夏巧玲, Hsia, Chiao L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二零一五年二月底,由「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引發的一系列慈善團體善款與物資捐贈流向,及財務資料透明度爭議幾乎佔盡全台灣一周的新聞版面。事實上,台灣民眾不但普遍十分樂善好施,也非常樂於慷慨解囊地幫助他人,但民眾善款或捐贈物資流向不明此類新聞卻總是層出不窮地出現在各大媒體或社群平台上,民眾的愛心似乎並未被妥善的利用與發揮。
綜合以上發現,本研究個案之新創社會企業研究公司-「B2O公益平台」便希望透過創立一全新電子商務平台,藉由整合三方包括供應商、社福機構與愛心捐贈者的需求來讓物資捐贈方與物資需求方有更適當的運行機制,而此一經營模式也與現有市場上社會大眾將家中不用的物資捐贈給社福機購的機制大不相同。
本研究旨在透過過去的文獻了解個人捐款動機、個人捐款行為、同情心與利社會行為、網路購物、社會企業等定義,並透過搜集國內和國外碩博士論文、發表過之期刊來了解目前在此議題上相關之研究,一方面能更深入研究本主題,另一方面也能透過文獻與問卷發送結果進行交叉分析比較,最終針對本研究個案公司-「B2O公益平台」提出建議與應需具備之功能與特性以助此平台未來成功發展與推行之可能。
|
Page generated in 0.026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