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
  • 4
  • Tagged with
  • 4
  • 4
  • 4
  • 4
  • 4
  • 3
  • 2
  • 2
  • 2
  • 2
  • 2
  • 1
  • 1
  • 1
  • 1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財政收支與家戶特性之歸宿研究

李蕙蘭, LIN, HUI-L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以往估計財政收支歸宿時,多以所得級距為估計單位,使用一級距內的家戶單位承受 相同比例的租稅及公共支出的利益。但即使在同一級距內的家戶單位,其經濟特性可 能有相當大的差異,故本文藉助現代電腦處理資料的便利,使用行政院主計處七十五 年度家庭調查報告資料,以家戶單位的個體資料為估計基礎,使每一項的稅收或支出 的分配程序能應用在每一個家戶單位,如此作一方面可改進估計值的精確性,另一方 面使得財政收支的分配效果除按所得大小來分析外,亦可按其它的家戶特性來分析, 例如戶內人口多少或許和租稅的支付和收到支出利益的大小有直接相關。 一國財政收支分配效果是否顯著,雖然一直是學者們熱心研究的主題,但因政府收入 和支出的項目極甚繁多、複雜,且在估計過程中,需作許多不符事實的假設,故最後 的估計結果往往是一再妥協後而產生的結果,至今尚無人認為其結果能代表最後事實 的真象。但在繼續不斷的研究過程中,經由理論的逐漸發展與估計技術的改進,卻能 使結果逐漸的接近事實真象。本文研究的目的亦在此,雖然在假設和估計的方法上尚 有許多缺陷存在,但使用個體資料為估計基礎,的確能使結果的精確性又進了一步。
2

台北縣市地方財政比較研究-民國七十一年至七十五年狀況之分析

王蕙娟, WANG, HUUI-JU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共計一冊,約八萬字,內容共分六章,依次為: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地方自治與地方財政 第二節,台北縣市的人文社會背景結構 第三節,研究動機、目的與範圍 第二章,地方財政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地方財政的建制基礎 第二節,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原則 第三節,中央與地方財政劃分的方法 第三章,台北縣市地方歲入之比較 第一節,台北縣市地方歲入來源 第二節,台北縣市地方歲入結構之比較分析 第三節,台北縣市地方歲入情況之檢況 第四章,台北縣市地方歲出之比較 第一節,台北縣市歲出項目 第二節,台北縣市歲出結構之比較分析 第三節,台北縣市歲出情況之檢討 第五章,台北縣市財政問題之分析 第一節,台北縣市財政收支配置問題 第二節,台北縣市財政自主問題 第三節,台北縣市財政發展的趨勢 第六章,結論 第一節,各國地方財政發展趨勢 第二節,我國地方財政現況 第三節,改進台北縣市財政的建議
3

我國政務官甄選之研究-民國三十九年至七十五年

張家惠, ZHANG, JIA-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無良好之決策,難有高效益之執;決策之良窳,則決定於參與決策之人選、相關資訊 及制度。又民主國家制定政策的主要層級在於政務體系,因此,政務官之人選與政府 效能實有密切關係。基於上述之理念,本人擬擇我國政務官之研究為論文主題。 文中之分析架構,將綜合系統、精英及人才甄選等三種模式,作為分析之基礎;政務 官之甄選,個人認為深受當時生態環境之影響;在甄選過程中,甄選主體首先考慮被 甄選者之社會背景及其資歷,因此本文將以政務官之社會背景及其經歷為探討之重心 ;另將分析政務官之任期及其離職後出路,以期對政務官之甄選有全盤之瞭解。此外 ,內閣制與總統制之兩個代表國家--英、美,其甄選政務官之經驗,實可作為本文 檢視我國政務官甄選之立論根據。 因此,本文之章節安排,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介紹本文之分析架構及政府遷台 後生態環境之變遷及其對政務官甄選之影響;第二章介紹英、美兩國政務官之甄選制 度;第三章分析我國政務官之社會背景,分任職年齡、地域關係、教育程度及所屬政 黨四項來探討;第四章分析我國政務官任職前之經歷,分任職前之最後職業及主要經 歷來探討,以瞭解我國政務官多歸屬於何類政治精英。第五章分析我國政務官之任期 及其離職後之出路;第六章結論,擬對中、英、美三國之甄選經驗作一比較,並提出 研究發現與心得,全文約計十三萬字。
4

台灣職業流動模式及其變遷之研究

張銀旭, ZHANG, YIN-XU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一社會中,職業常常被視為個人成就地位的表徵。透過對職業流動的研究,不但可 以瞭解台灣社會階層化的情形,更可以看出台灣社會流動的變遷狀況。本研究嚐試利 用台灣兩個不同時點上的資料,分析台灣地區父子職業流動的事實,期望達成以下的 目的: 1.以父子兩代職業流動的密度為標準,找出流動的模式;並分別檢視不同的時點上 ,有無明顯變遷的事實。 2.以職業類別間之距離為流動障礙的指標,找出不同類別間職業流動的障礙,並加 以比較之。 3.綜述流動模式與流動障礙的關係,並對「台灣社會流動之開放性」問題做一省思 。 本研究分析資料為行政院主計處於民國六十五年及七十五年所做的「家庭收支暨個人 所得分配調查」資料。利用該調查對職業之分類,抽取具有父子兩代特性之樣本,分 別整理成為父子職業流動表。計得可用以分析之樣本數六十五年為二二三九戶,七十 年為二九一二戶。透過對數相乘模型之運作,將流動表中各種不同的效果加以分析。 研究之結果發現: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職業傳承的效果並沒有改變。易而之,近十年來 台灣社會流動的變異絕大多數是導因於職業結構的變遷。就整體而言,整個社會職業 之流動是相當開放的。這個結果與Featherman&Hauser(一九七八)對美國社會所做 研究之結果大致上相類似。

Page generated in 0.023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