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3
  • 3
  • Tagged with
  • 3
  • 3
  • 3
  • 3
  • 3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2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

胡塞爾觸發概念研究─從被動性到主動朝向的觀點 / A Study on the Husserl's Concept of Affection

李政國, Lee,Cheng-Kuo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

通往客觀世界構成的移情之路-以胡塞爾現象學中內在與超越的視野來看 /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Via Empathy: In the View of the Conceptions of Immanence and Transcendence i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吳晉緯, Wu, Jing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試圖討論的問題乃是在胡塞爾現象學中,「客觀世界」是如何構成的。其問題意識乃是來自於其自身現象學方法的操作後果。在其著作《笛卡爾式的沈思》中,表明了其現象學被批評為「獨我論」的可能,故進而在此《沈思》的第五章中,透過一系列在其現象學中對「他人」的討論,試圖突破自身陷入獨我論框架。其進行的方式主要有兩個步驟:「特殊的主題性懸擱」以及「移情」。而具有「客觀性」的世界便是在「移情」的諸階序上漸次構成的「主體際」世界。而在此諸步驟的討論中,我關注的是「現象學式的獨我自我」到「他人構成」的「初步」關係如何可能。 而對此步驟的可能性討論及解讀,在本文中以舒茲 (A. Schutz)、呂格爾 (P. Ricoeur) 以及李南麟 (Lee Nam-In) 的三篇文獻做為主要對談者。通過舒茲的強力批判、呂格爾往肉身存有的解讀方式,以及李南麟以靜態、發生現象學的途徑試圖解釋胡塞爾被批判的困境,我們可以發現,雖然胡塞爾通過上述兩個步驟所進行的客觀世界構成可能,是無法成功的,但一般稱為「意識哲學」的胡塞爾現象學,其哲學意圖、深度及可能的發展,即已有後續哲學家往「世俗 (mundane)」、「存有論」發展的走向,進而給予我們不管在對胡塞爾自身或後來的哲學發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3

論胡塞爾現象學之主體性悖論 / ON PARADOX OF SUBJECTIVITY IN HUSSERL’S PHENOMENOLOGY

江偉峰, Chiang,Wei-Fe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主體性,是作為相對於客體性而言之主觀存在,且同時是作為在客體性中的客觀存在。如此一種普遍地可能存在於一切認識活動中的雙重存在狀態,正是所謂的「主體性的悖論」。而根據胡塞爾現象學式的沈思回溯考察,這樣一種可能的悖論形態之形成的原因,無非就出於主體多少偏執「客觀存在性先行存在」作為認識活動的理所當然性的前提之故。因為此種由主體對客體性存在與否具有著強烈興趣而產生出的偏執,總是讓主體在對「客觀存在性如何先行存在」此一問題少有深思的情形下,或是有所盲目或是有所扭曲地將自身多少誤解為關聯於客體而共同存在於客體性之中,且同時還多少將此種主體-客體的關聯當作兩者間具有某種平行類比意義的根據,甚而多少誤解主體是客體的類比存在性且可來自於對客體的存在性進行抽象而得之補充抽象的東西。如此一來,不僅主體固有的本質存在方式多少被化約遮蔽地客體化了,客體作為主觀的被給予東西的意義也多少被片面地簡化了,甚至還有那種由最深刻的不可理解的悖論危險性,所帶來之「客觀存在性如何能被主觀地認識」此一非比尋常的認識活動/知識(真理)之謎。而根據胡塞爾現象學式的沈思回溯考察,唯有通過徹底的「懸擱」來全面克制對客體性存在與否的強烈興趣,主體的目光才能完全解除指向客觀存在性的束縛,而以自由的反思活動來真正深入自身的主觀存在性之中,「無悖論地」揭示出自身「如何」以固有的本質存在方式主觀地認識到一切作為客觀存在性之主觀被給予的「事物本身」。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