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共國營企業經營理念的探索與重建(1979-1988) : 一個體制改革與發展的觀點 / The Expl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Idelogy for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 in Communist China(1978-1988)蔡熊山, Tsai, Hsiung s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文革結束後,中共於一九七九年地進行擴大國營企業經營理念自主權改革,這項改革雖然以企業擴權為對象,但也將擴及中共所秉持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及依此而建立的經濟管理體制。因此探究國營企業擴權改革,必須把企業經營、經濟管理體制及經濟思想三者聯繫起來,才完整的理解改革的全貌。本文藉由企業管理體制改革的觀點,主要從企業經營型態、物資流通、利潤分配、勞動工資及經營決策管理來探討中共如何探索與重建一個適合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的國營企業經營理念。研究的發現與成果評析:
一、擴權改革是理性而謹慎的。主要表現在雙重體制的設計和運作,即一方面維持原有計劃管理體制的架構和運作,但逐步縮小計劃管制的範圍;另一方面則引介及運用市場機制,藉以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改善企業經營體質,增進企業經營活力。
二、擴大改革效應大。雙重體制運作的結果:使國營企業喪失競爭的優勢,開啟集體、個體、合資、外資等非國營經濟生存的空間,形成活路的商品市場,及導致中央集權管理體制解構的局面。
三、擴權是過渡性的變革。擴權改革是要創造一個給合計劃管制和市場機制的管理體制。但這兩種企業經營管理體制立論完全不同,欲藉由雙重體制的運作方式,去尋求國營企業發展的新途徑,基本上是試檢性的、暫時性的及過渡性的,市場機制終將企業管理體制運用的主要手段。
四、企業擴權突破了傳統社會主義計劃體制的格局,注入了市場經濟經營理念,如市場、盈利、成本、效益、服務、品質等觀念,有助於新的國營企業經營理念的形成。
五、擴權改革最大的瓶頸在於企業產權不明確,而產權能否透明化、法治化,正是企業是否擁有自主權的關鍵。因此,可預見的是,產權問題將是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最終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
2 |
環境變化、組織資源與經營理念對組織因應策略之影響---近五年台灣DRAM晶圓廠之個案探討林士然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DRAM晶圓廠目前所面臨的經營環境完全不是企業本身所能掌握的,但從發展的過程、歷史的軌跡及可能的演變,可觀察到台灣各晶圓廠,其實早已蘊釀且發展出”符合”自己的策略。本研究從基本供需問題為出發點,以影響決策之所處經營環境為背景,發現三點結論:第一、資源受限,限定策略彈性:台灣DRAM業者,在進入產業後因產能與資源有限,使經營規模受到限制,往往面臨環境變化時,用以抗衡變化的資源限制了策略彈性,也弱化應變的企業能力,半導體晶圓廠需要規模經濟藉以配置資源來因應變革,那一個晶圓廠在成長過程中的資源彈性越大(如組織資源之產能擴張、資產、能力交互運用),企業日後的發展就易順遂;第二、企業經營者有其絕對的影響力,影響企業存活的手段:企業經營者在面對策略決策點時,誰的洞悉力夠、誰較有見解、誰愈能分辨產業潮流觀念的真偽(如十二吋廠趨勢)、誰具備較高風險承擔的能力,誰就能帶領企業走向活路,經營者的策略執著與一定程度的策略彈性同等重要,但在缺乏策略彈性及企業能力被弱化的前提下,很難兼顧到既要營運卓越,又要技術創新,遑論做好整合的工作,唯一可確定的是,企業領導人務必要求變、要創新,以求企業之生存;第三、策略聯盟合作模式:為了彌補前兩點的不足,台灣DRAM業者勢必要與產業內的佼佼者合作,不論技術研發、產能分享或分擔風險,誰的組合最好,誰就能勝出。至於選擇何種技術研發標的(即企業能力)、如何尋找好的技術合作夥伴、如何集中資源即時開發、並進一步擴大產品線組合規劃以回收投資或避開風險,是每一個台灣DRAM晶圓廠過去幾年來走過的歷程,也是未來幾年在思考企業策略時的必要方向。
|
3 |
日本松下與京瓷之經營哲學溯源探討 / Research on the origins of Japan's Panasonic and Kyocera's management phylosophy白偲琳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日本在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兩次石油危機後,實現經濟高度成長的奇蹟,許多學者認為日本企業的經營管理特色是重要關鍵。眾多研究顯示,卓越企業相較於一般企業對於經營哲學與文化有獨特的認知與信念,經營哲學與思維是成功經營的核心關鍵,也是21世紀經營者的重要經營課題與管理趨勢。
對日本企業而言,企業的經營理念有極高的重要性,許多經營者認為企業若缺乏經營理念,就如同沒有自覺性的經營,尤其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與經營之聖稻盛和夫都強調,經營哲學是企業經營的根基,也是企業最高的指導原則,近年來兩位經營者的經營哲學更受到日本、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企業家廣泛學習與討論。本研究針對日本松下與京瓷之經營哲學進行溯源探討,從經營哲學的核心價值、經營哲學的特質、經營哲學對運作制度之影響及其對社會之影響四個層面進行分析討論。本研究發現,兩位企業家的經營哲學根源於對人生與經營深刻的思考與體悟,具有以人為本的經營管理思維及利他的思想,重視人才的培育發展、全員參與與自主經營、社會與國家的發展,經常思考企業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並透過經營哲學理念與經營管理制度兩者的運作,在企業內創造協調一致的力量,持續推展企業的發展,最後本研究經由研究結果給予臺灣企業經營管理的具體建議。
|
4 |
身心障礙機構之經營理念與高效能管理 / Organizations that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high-performance management陳育雯, Chen, Yu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理解當前國內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經營管理理念概況,並透過績效表現的不同,結合高效能組織的經營管理特徵,歸納出身障機構的高效能管理方向。而透過研究所發現的經營管理理念特徵,將可提供給政府、機構經理人、或其他身心障礙福利機構關係人,作為組織經營之參考依據。同時也期望透過本研究之結果,指出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之經營成果,除關注服務品質以及受顧者需求之外,適當的投入經營管理能力與訓練,對於組織成效也會產生相當的效益。
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法,針對內政部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之應受評機構名冊(2008年12月底資料),全國共256間身心障礙福利機構,並以各機構或所屬基金會的董事長,以及機構的負責人如院長或主任為研究對象。問卷共計發放405份,回收數量為255份,皆為有效問卷;其中包含67位董事長,及178位主任或園長,而機構則是回收了203間,故本研究的問卷回收率整體為63%,而針對機構的問卷回收率則為79%
經由因素分析、信度考驗、次數分配與百分比、多變量變異數分析、T檢定、Pearson相關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首先發現目前國內的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於其經營管理理念,大致呈現正面的反應;除「事業規劃與創新能力」程度需加強,以及尚無法「避免管理風格之斷層」外,大致都能符合高效能管理之特徵。另一方面,透過本研究也得知,機構管理者的年齡、性別與NPO工作年資,對於其經營管理理念特徵會存有差異;且針對機構本身,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成立年數、員工與志工人數、募捐比例、或服務類型差異,也會對於其經營管理理念存在差異。
最後針對不同評鑑表現的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在經營管理理念上也存有顯著差異,且評鑑表現越佳的組織,於內部管理或是面對外部環境的應變力,也會有較好的表現,其中又以「資源有限性」、「簡單人治」、「缺乏標準化」、「策略規劃型態」、與「操作環境變動性決策特徵」等管理特徵越顯差異,並能與高效能組織管理特徵相互配合,發現評鑑成績優良的機構,較具有高效能的經營管理特性。
故由結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針對政府相關機構與評鑑委員,當前的評鑑指標較無涉及經營管理理念議題,但透過本研究得知,受評成績較佳的機構也同時有較佳的經營管理特徵,故兩者可相互配合;而於未來的評鑑設計建議可加入相關組織管理量測項目,以幫助受評組織了解自我於經營管理上的缺漏或可增強之處。
二、針對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高階管理者,本研究實證結果得知評鑑結果與機構的類型、屬性、規模,皆不會與評鑑等級存有相關性,故說明規模化或是特定服務類型與屬性,並非獲得較高評鑑等級之關鍵;然評鑑的成績卻與經營管理理念息息相關,機構除關切受故者需求與自身品質外,有效的經營管理才能將服務更具效率的提供給社會大眾。
三、對於持續關心本議題的對象,首先對於NPO的專業發展來說,透機構的發展與成長,不僅是為遵循相關規則以滿足評鑑之要求,背後成功的因素,也包含導入有效的經營管理理念或系統,而促使更高的服務品質與達成目標的效率性;另一方面對於相關領域的教育者,除了提供機構專業服務的輔佐外,也需要提供經營管理層面的教育訓練或幫助,才可達到機構有效的成長與整體身障服務水平之提升
|
5 |
中共人力運用策略之研究 / The Expl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Idelogy for the State-run Enterprise's in Communist China(1978-1988)蔡熊山, Cai, Xiong-Sha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題在研究中共人力運用的策略,即中共如何運用人力?何種因素影響人力運用
?評估過去人力運用的得失,並預測未來可能之發展。全文共分五章十五節,六萬字
。
第一章結論:一、問題的提出。二、問題的形成背景。三、研究方法。四、研究限制
。
第二章人力運用的理論:一、認識與實踐。二、矛盾與衝突。三、意志強調。
第三章政策的變動:一、人口政策。二、教育政策。三、就業政策。
第四章人力運用的實際:一、群眾動員。二、紅與專。三、集體行動。
第五章結論。
|
Page generated in 0.014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