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美元化的福利效果與成本之探討林靜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主要承續Lamdany與Dorlhiac (1987)的模型架構,以效用極大化的模型,探討美元化對個人福利的影響。然而為了能以此模型繼續探討美元化的成本,本文將政府以發行債券來融通政府赤字的預算限制式加入該模型中。在此美元化的定義為一國放棄本國貨幣而採用美元作為法定貨幣。在本文的模型中,美元化具有以下兩種效果:1.流動性水準的下降,2.通貨膨脹率的下降或消失。在短期,由於消費與實質餘額的下降,美元化對個人的福利效果是負的。在長期下,由於通貨膨脹率下降,在新的恆定狀態,消費水準不變而流動性增加,個人的效用因此上升。若美元化的同時亦帶來了資本帳的開放,則最後對效用的影響必須視美元化後所造成的實質餘額增加是否超過資本開放後的外國借貸水準而定。本文的第三章則以上述之基本模型討論美元化的主要成本。鑄幣稅的損失可以透過兩國的協商,減輕本國損失,使得兩國的福利皆能上升。而以貨幣政策融通政府支出的增加,對代表性個人的效用影響比採取增加課稅還大,但是美元化後貨幣政策消失將使得政府失去一項融通的工具。最後,最終借貸者的功能消失則可以鑄幣稅分享的協商和與國際銀行聯繫來替代此項功能。
|
2 |
美元本位制度下之最適關稅政策 / Optimal tariff under a dollar standard陳建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Following Devereux, Shi, and Xu(2007),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tariffs and derives the optimal tariff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he US dollar acts as an international ‘vehicle’ currency— all traded goods prices between the U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re set in US dollars. We set a tariff policy rule which allows the authority to react to country-specific productivity shocks. The analysis on the equilibrium shows that the current tariff imposed by the US on its output is expansionary. However,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a current tariff imposed by the US is contractionary. Optimal tariff under flexible and fixed exchange rates are examined. Under flexible exchange rate, optimal tariff policy parameters of the US are dependent only on the monetary policy of its own being indifferent to the exchange rate movement;the exchange rate movement is crucial to the optimal tariff policy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Nevertheless, the optimal tariff policy of the US under fixed exchange rate is the same as that under th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while the policy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altered owing to the loss of control on its domestic money supply to do the unilateral peg.
|
3 |
美元化之福利分析--加入非貿易財及加入休閒盧建志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來有許多國家,因為政府對於匯率不當的干預或是採行不恰當的匯率制度,而引發出一連串貨幣危機。對於貨幣危機的處理,經濟學家提出了三種解決方案,一是實行資本管制,限制資本自由流動;二是建立互相援助的機制,透過全球性的國際放款機構(例如IMF),在外資外逃、貨幣貶值時,及時對受災國伸出援手;而第三就是實行美元化的貨幣政策。
而美元化是否為最佳的解決方案,為眾多經濟學者爭論不休的議題,鑑此,本文延續Lamdany and Dorlhiac(1987)的模型,探討ㄧ個發生高通貨膨脹的小國,實施美元化政策對經濟體之福利影響。本文中顯示,若考量一國長遠的福利,則政府實行美元化政策,未必是最佳的方案。
|
4 |
由全球金融海嘯看美元本位制李亞玫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貨幣是金融機制的基礎。金融風暴的發生,既反應貨幣制度本身的侷限,亦暗示著貨幣制度未來可能的演變方向。本論文著眼以美元本位制作為當今世界金融體系基礎的情況下,審視全球金融海嘯所暴露出美元本位制的侷限,接著分析並推測世界貨幣體制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
故本論文先就美元本位制之形成進行歷史回顧,接著就全球金融海嘯與美元本位制間的連繫進行分析,歸納出美元本位制與全球經濟秩序之間的關係,以推演出世界貨幣體制與全球金融盛衰之間的關係。
本論文結論認為,全球金融海嘯是全球經濟失衡失控的結果,而全球經濟失衡是美元本位制先天的制度侷限,在長期不斷製造通貨膨脹下的呈現。美元本位制因全球經濟需要而成立,美元本位制為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也讓全球經濟付出慘痛的代價。
世界貨幣體制的選擇,係世界經濟版圖的變化與經濟霸權爭奪結果的體現。在新的世界霸權出現之前,長期世界貨幣體制將逐漸轉變為以美元、歐元、人民幣(或亞元)三區域貨幣鼎足而立之體系。
基於集體人性弱點,掌握世界貨幣發行權後的權力傲慢與對全球金融體制依賴的集體怠惰,將使類似“馬多夫式”騙局崩潰般的金融失序危機,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的再次重演。
|
5 |
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年關於中美財政軍事援助方案之探討 / The United States Financial and Minatary Aid to China 1938-1942姜宜君, Chiang, I Ch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我國抗戰期間,美國提供援華物資,自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二年間,共有三項援助方案:內容摘要如下:[一]中美商業借款:可分成桐油,滇錫,鎢砂,和金屬借款。[二]:中美財政援助方案:美國國會於一九四二年通過同意借我政府五億美元以穩定我國財政。[三]租借法案:美國國會於一九四二年通過租借法案,給予中華民國物資以抵禦日本。在租借法案下美國提供我道路運輸之協助,以及供應軍械與飛機。本論文主要就以上三項方案之債務解決作一討論,因債務涉複雜之問題:
1.政府承認問題:美國已於一九七九年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因此美國既不認為中華民國具有國際法人資格,缺乏代表性,中華民國政府是否有償還債務之義務?
2.政府繼承問題:美國政府認為中國只有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之新政府。所以依照國際慣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應繼承舊政府的權利與義務,負有債務清償責任。
3.台灣關係法對中華民國拘束力的問題: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美國國會制定了台灣關係法,用以規範美國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該關係法認為中美斷交以前的若干條約應繼續有效,所以這些債務條約都應繼續有效。惟台灣關係法是美國單方制定之國內法,無法拘束中華民國。本論文主要就以上三問題作一探討,以供國家當局參考。
|
6 |
美元本位制下福利與貨幣政策分析 / Welfare and Monetary Policy under a Dollar Standard賴建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美元在世界上具有獨特的地位,大部份在國際上貿易的商品都以美元做為訂價,Devereux, Shi and Xu (2007)依此情況而把美元稱為國際上的參考貨幣(reference currency)。本文即以美元為參考貨幣的情況,建立一兩國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模型來探討在世界經濟體系中,有參考貨幣時,貨幣衝擊對兩國經濟體系的影響,以及當面對外在環境衝擊時,兩國政府應該如何選擇適當的貨幣政策。結果發現,擁有參考貨幣的國家發生貨幣衝擊時,對兩國的產出都有正面的影響,然而非參考貨幣國家發生貨幣衝擊時,反而有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r)的效果。而在面臨外在環境衝擊時,選擇穩定通貨膨脹的利率法則對兩國而言都會帶來較好的福利效果。 / The U.S. dollars in the world possess a unique position; the major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able goods are priced in the U.S. dollars. This paper sets up a two-country DSGE model where the U.S. dollar serves as the reference currency to quantitatively examine the impacts caused by the monetary shocks, as well as how both governments should adopt their monetary policies when facing external sho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positive impacts on both countries' outputs when a monetary shock occurs in the reference-currency-holding country; Conversely, there is a beggar-thy-neighbor effect when the shock takes place in the other country. In general, the inflation-targeting interest rate rule leads to greater welfare in both countries.
|
7 |
美國FED二階段升息對利率交換契約凸性偏誤之實證王建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凸性偏誤」(Convexity Bias),非債券的「凸性因子」(Convexity),來自利率非平行變動對債券價格的影響。對利率交換契約而言,有其特殊意義。是指利用一連串到期日連續的期貨契約,作為評價利率交換契約的模型,卻因為在期貨契約到期前,其隱含利率並不等於遠期利率的情況下,採用未經修正過的模型,將錯誤估算交換契約的價格。而此偏誤值因隨著到期日的增加,或利率的波動增高而逐漸擴大,呈曲線特性,故稱之為「凸性偏誤」(Convexity Bias)。
由於完整資料收集不易,本論文的重心就限於探討美國歷史上,從1994年至1996年間,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FED),第一階段利息大幅變動期間,利率的變動對凸性偏誤的影響,並預測之後利率變動時,對利率交換契約價格的影響。旨在以實證資料作完整分析,希望藉此探討凸性偏誤是否也會因利率變動程度的不同,進而對利率交換契約價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並進一步利用簡單的模型,推算出準確的遠期利率,作為評價利率交換契約的指標。將來若利率發生變動,交換契約的交易雙方,也能因此得到正確的交換契約價格,進行交易或避險,以減低利率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
|
8 |
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前景: 以香港與台灣為個案分析 /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RMB offshore markets: Hong Kong and Taiwan as a case study林宜賢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離岸金融市場,早期主要是以非居民為對象提供非本幣交易金融服務的國際金融市場。近幾十年來,國際金融市場規模快速成長,同時國際金融功能也不斷擴大,而離岸市場也隨著它的功能不斷調整、擴充,發展出了許多不同的面貌。許多國際貨幣如美元、日圓、歐元也在倫敦、東京、紐約、香港、新加坡這些國際金融城市頻繁且大量的交易。
人民幣目前還不是主要國際貨幣,國際化程度不若這些國際貨幣高,在境外使用也較主要國際貨幣來的少,較具規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從2010年後在香港漸具雛型。由於中國近年來一系列推動人民幣向境外流動的政策,讓人民幣在全球貨幣的地位逐漸提升,而隨著人民幣在境外流動數量的增加,使得近年來人民幣離岸市場引起國際金融城市的關注,有些地區也加入爭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行列。
由於香港不但是第一個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案例,在現今的發展規模上也是最大的境外人民幣中心,因此本研究透過香港發展的條件及路徑,從既有文獻的檢閱、數據的蒐集,並結合對相關人士的訪談,整理歸納國際貨幣離岸市場的發展經驗與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優劣條件,希望台灣在開放人民幣業務之後,能借鏡當初其他國際貨幣離岸市場與香港發展的一些經驗來做為台灣發展的參考,並結合自身擁有的條件,發揮自身優勢,改善原有劣勢,把握面臨的機會,積極地克服外在的威脅。 / In the early period,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provided non-local currency transaction services to non- residents. In recent decades, as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grows and expands rapidly, the offshore market and its function also constantly adjust, expand, and develop many different aspects.Many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such as the dollar, the yen, and the euro are also hugely demanded and used in thos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such as London, Tokyo, New York,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RMB is still not a major international currency nowadays. Its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frequency of usage outside China are not high as other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but Hong Kong already develops as an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after 2010. Due to China government’s series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of RMB is rising. As RMB’s offshore flow increases rapidly, it gets the attention of many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ities, and some regions even join to develop as RMB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
Since Hong Kong is the first 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biggest offshore center of RMB, this study examines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revie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alyzing data, and combining the interviews of stakeholders to sum up the merits of Hong Kong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markets. We hope that after opening RMB’s business, Taiwan can actively learn from Hong Kong and these markets, promotes our strengths, improve the weaknesses,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overcome external threats.
|
9 |
美元霸權與石油金融化:再思霸權穩定論 / Dollar hegemony and financialization of oil: rethink hegemonic stability theory黃偉倫, Huang, Wei Lu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以「美元霸權」為核心,討論美國做為貨幣霸權對於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首先介紹霸權穩定論之理論內涵與發展,經過重新檢視霸權穩定論的思想內涵後,筆者發現霸權穩定論有許多缺陷並提出修正。其次,討論美元霸權在布列敦森林體系瓦解之後的形成與運作。美元霸權的起源是1971年尼克森將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經由1974年「石油-美元計價機制」與金融全球化進一步鞏固美元的霸權地位。最後,以「石油金融化」現象為例,說明美國是如何結合「石油-美元計價機制」與「金融全球化」來鞏固美元霸權地位,最後也導致國際金融體系的不穩定。
本文認為,美國將石油市場變成了一個大型賭場。石油價格暴漲暴跌將對世界經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帶來不利影響。「石油-美元計價機制」是一種「誘捕」,它強化了從屬國家對美元的依賴。憑著不對稱的金融相互依賴,美國穩居霸權地位。然而,一個穩定的國際金融體系不能只靠主導國家權力的使用,一個階層狀態的國際關係,還必須有從屬國家配合的意願。隨著「二次大戰效應」的消失,美國無法再以國內市場的龐大需求滿足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導向政策,因此,身為主導國家的美國必須運用國際金融發展的不對稱性,提供從屬國家支持美元霸權的誘因,此種不對稱性的互賴關係也是美元霸權的權力來源。此外,霸權權力具有自我毀滅的傾向。在金融全球化的過程中,政府的權威不斷被削弱,導致政治反應能力遠遠落後於經濟力量的發展。若美國不採取行動管理國際金融體系,取得主導國家的正當性,則衰落是不可避免。
|
10 |
跳躍擴散模型下之短期利率期貨與結構型債券評價邵智羚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經由愈來愈多的實證研究發現,的確在利率的變動過程中,除了包含連續性行為,即遵循”擴散”模式(diffusion process),亦包含了不連續性行為,也就是有著跳躍(jump)的情形發生。因此顯示出假設利率隨機過程僅為連續性的擴散模型已是不足夠的,跳躍-擴散模型(Jump-diffusion model)顯然會比純粹擴散模型有著更好的解釋能力。而市場模型(LIBOR market model)的提出,則說明了遠期LIBOR利率模型較能描述市場實際的利率型態,並且可方便使用市場資訊,進行模型參數校準。
所以本研究旨在以LIBOR market model 加上跳躍過程,即遠期LIBOR利率的跳躍-擴散模型,分別針對歐洲美元期貨與利率結構型債券中的滾雪球式累息債券建立評價方法。由於所選用動態模型的複雜度,使得封閉解的求出不易,因此在文中,最後是採用蒙地卡羅模擬法,求兩商品的數值解。在後續研究上,本文還挑出了幾個最直接影響商品價值的因素,如殖利率、波動度、跳躍幅度等,進行各種情境下商品價值的敏感度分析,以提供投資人與發行商在考量風險因子所在時的一個參考。
|
Page generated in 0.022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