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考量違約頻率具自我傳染效應之動態違約相關性描述王盈心, Wang, Ying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建立動態違約模型,以混合卜瓦松跳躍過程(Mixed Poisson Jump Process)描述單一標的資產動態存活機率,以跳躍來描述信用事件之發生對存活機率下降之影響及衝擊,信用事件分別由系統性因子及非系統性因子驅動,沿用因子聯繫模型條件獨立的概念,假設債權群組內所有標的資產之存活機率在給定系統信用事件發生次數下為條件獨立,以條件違約機率建構債權群組織之聯合損失分配,進一步以隨機變數刻劃信用事件發生頻率,假設非系統信用事件發生頻率為兩參數伽瑪分配;系統信用事件發生頻率分別同為兩參數伽瑪分配,及帕雷圖分配(Pareto Distribution),反映信用事件發生次數於特定期間內具叢聚性質之不確定性,改變常數設定下信用事件相互獨立之性質,使具備自身傳染性。在不涉及複雜積分及模擬之情況下沿用因子聯繫模型中條件獨立之概念建立聯合損失分配,可廣泛應用於信用資產群組之評價與風險分析,本文以iTraxx Europe 為例進行評價及風險分析。模型中所有參數均可以信用擔保債權之市價予以校準, 並且理論價格與市價十分相近,可合理地評價信用資產群組之價值。
|
32 |
金融控股公司資本配置之實證研究-以富邦金融控股公司為例鄭潔霙, Cheng, Chieh-y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基於資本效益之概念,探討金融控股公司合理之資本配置,並以2002年第4季至2005年第2季間富邦金融控股公司之財務資訊進行實證分析。首先,本研究應用Margrabe (1978)互換選擇權評價模式,計算金融控股公司經營所隱含違約風險之賣權價值。其次,利用Myers and Read (2001)邊際違約價值相等之原則,將資本分配至旗下各子公司。實證結果歸納如下:
1.各子公司所需配置之邊際資本大小依序為台北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富邦證券、富邦產險。即邊際資本越大,子公司每承擔1單位負債需要配置更多之資本。
2.富邦產險、富邦人壽與富邦證券實際資本均遠高於理論配置之資本,台北富邦銀行實際資本則低於理論資本。在給定固定門檻利率下,各子公司資金成本大小依序為台北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富邦證券、富邦產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富邦產物保險公司以減資方式,將過剩之資本退還富邦金融控股母公司,與Myers and Read (2001)邊際違約價值相等之資本配置原則相符。
|
33 |
公司治理特性與國內企業發行公司債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劉佳倩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研究以2000至2004年之國內上市(櫃)公司為樣本,探討董事會結構、股權結構、資訊透明度與公司債發行行為(融資決策、公司債資金成本與債務違約)之關聯性。
融資決策之實證結果顯示,當企業有長期資金需求且向外部融資時,公司治理特性之控制權與所有權偏離程度及資訊透明度顯著影響企業之外部融資決策(發行公司債或股票)。股份盈餘偏離倍數愈低、資訊透明度愈高,則公司愈傾向以公司債向外融資,而非發行股票。獨立董監席次比例、機構投資人席次比例及董監事質押比則對融資決策無顯著影響。
公司債資金成本之實證結果顯示,企業之公司治理特性亦影響公司債資金成本之高低。控制權與所有權之偏離程度及資訊透明度與資金成本具有顯著關係,股份盈餘偏離倍數愈低、資訊透明度愈高之公司,在債券市場可以較低之資金成本籌資。獨立董監席次比例、機構投資人席次比例及資訊透明度則對資金成本無顯著影響。
債務違約之分析結果顯示,相較於未違約之企業,債務違約公司之機構投資人席次比例較低、偏離程度較高、營運能力較低,但兩樣本在公司債資金成本上則無明顯差異。
|
34 |
Basel II 之銀行企金授信實務─以無財簽資料為例蕭博仁, Hsiao, Po-J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金融機構將於2007年起逐漸採行新巴塞爾協定(Basel II),該協定主要規範金融機構之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與作業風險,要求提列一定水準之資本準備,目的係希望能夠穩定金融市場,避免因重大事件發生造成損失,導致金融機構無力償還的情形出現。
本研究對象乃係針對國內某金融機構於民國89年至90年的無財簽企金客戶建置違約機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Model)模型,考慮建模方法使用上的普遍性、運作上的透明性及統計上缺乏理論與基礎的情況,本研究將採用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建置違約機率模型。模型之驗證部分,依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07)建議的七個驗證方向執行模型之驗證。
|
35 |
違約利差和期間利差作為風險因子的適用性-由橫斷面資料研究李智揚, Lee, Chih Ya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援引Hahn and Lee(2006)所制定出來的模型及概念,探討Fama and French(1993)中的市值因子與市淨比因子能否以違約利差及期間利差替代作為投資機會的預測變數,並以經濟意涵試圖去解釋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聯。本文使用的總體經濟變數以及公司基本面因素包括:公司規模因子(SMB)、淨值市價比因子(HML)、市場風險因子(market risk factor)、違約利差(default spread)、期間利差(term spread)。除此之外,本文亦從時間序列到橫斷面股價報酬採相似無關回歸法(SUR)探討規模因子與淨價市值因子對股價報酬的影響,觀察總體經濟變數能否替代公司特徵因子對股票超額報酬產生解釋能力。
本研究以台灣股票市場為研究樣本,資料期間為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並排除掉2008和2009年金融海嘯的影響,共84個月的月報酬資料,以上市上櫃公司共752家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可發現:(1)時間序列分析下,本研究的價值型股票(value stock)具有較高的風險溢酬,成長型股票(growth stock)具有較低的風險溢酬,高市淨比的公司因財務困境風險其報酬會比低市淨比的公司來的高;而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也存在顯著規模效果,小市值公司因違約風險具有較高的風險溢酬,大市值公司擁有較低的風險溢酬。(2)從橫斷面分析,在FF3模型下,市價淨值比因子(HML)與股票報酬呈現正相關,公司規模因子(SMB)及市場風險與股票報酬負相關。在Hahn and Lee(2006)的替代模型下,違約利差、期間利差皆與股票報酬呈正相關卻不顯著,市場投資組合R_m則與個股報酬負相關,與過去研究相反。
|
36 |
檢視違約風險利差、期限利差來代表規模效果、市淨比效果之能力 / How to use default spread and term spread to proxy size effect and B/M ratio effect陳冠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 Fama & French 三因子模型中,其所提及之高市淨率公 司相較低市淨率公司的風險貼水(HML), 規模效應風險貼水(SMB)兩因子,究竟可 以用哪一種總體經濟風險貼水來表徵?小公司相較大公司而言,因為其財務體質、 財務槓桿、乃至於信用狀況都普遍比大公司還要來的差,因而產生潛在的報酬差 異,但這個報酬差異,究竟是哪一種風險的風險溢酬?而成熟型股票相對於成長 型股票而言,因其已經處於成熟階段,往往此一階段之公司賬面舉債高,故價值 型股票之公司往往面臨巨額的利息費用,可以想見其獲利能力普遍會比成長型股 票還差,既然獲利能力較差,又因為價值型股票通常舉債程度都相對高的情況下, 到底哪種風險是造成價值型股票必須給予風險溢酬?依據本文的實證發現,上述 兩種狀況分別為成熟型公司相對於成長型公司,存在財務困境風險貼水,因為成 熟型公司是高市淨率(high 市淨率(B/M) ratio)而成長型公司是低市淨率(low 市淨 率(B/M) ratio),所以高市淨率公司相對於低市淨率公司確實存在風險貼水,依照 Hahn & Lee (2006),其發現此風險貼水可以利用期限利差(term spread)來代表, 另外,規模較小的公司相對於大公司而言也必須要給予額外的貼水,此稱為違約 風險貼水(Default Spread)。Hahn & Lee (2006)研究發現,小公司相較於大公司、 低市淨率相較高市淨率確實都存在貼水,本文的研究目的即為探討其在台灣股票 市場的真實性。研究期間為西元 2005 年至 2014 年,研究樣本為此期間上市公 司共六百多間的股票報酬率。
透過本篇研究的實證結果發現,在台灣的股票市場中,在大公司與小公司之 間,確實存在著風險報酬之差異,另外,在高市淨率與低市淨率的公司之間,也 存在著報酬之差異,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思考,違約風險貼水以及財務困境風險貼 水是否真的存在。
|
37 |
以利差解釋規模溢酬、價值溢酬與景氣循環的關聯 / Yield spreads as alternative risk factors for size and book-to-market黃郁婷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Fama and French(1993)提出三因子模型以降,便持續有質疑的論點認為三因子仍然不夠完整且不夠有說服力,除非能夠找到更多潛藏的風險因子。這樣的批評是因為SMB、HML是依照「規模(size)」、「淨價市值比(bm)」等『特徵』分類之投資組合的報酬,而這卻和系統風險沒有足夠經濟意涵上的關聯。Hahn and Lee(2006)研究認為違約利差(default spread)、期間利差(term spread)兩種利差可以替代規模 (size)、淨價市值比 (bm)的角色去解釋風險與報酬抵換的關係,因為違約利差(default spread)、期間利差(term spread)已為眾人所知可以預測總體股票市場報酬,甚至這兩個變數已經長期被視為信用市場狀況以及貨幣政策效果的指標,也就是說這兩個變數可以捕捉市場報酬對於信用市場狀況、利率的變化。
故本文採用Hahn and Lee(2006)的研究方法,探討違約利差與期間利差是否能夠解釋SMB、HML兩個變數與景氣循環的關聯,如果可以解釋,代表利差可以進而代替SMB、HML成為資產報酬的解釋變數,甚至更富總體經濟意涵。
實證結果發現,違約利差的變動Δdefault spread對SMB顯著,兩者為正向關係;期間利差的變動Δterm spread對HML顯著,兩者為正向關係。小規模公司由於資訊不對稱的緣故,對貨幣政策以及景氣循環都有不對稱的反應,面對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小規模公司的信用條件惡化、暴露在違約風險之中,迴歸實證結果亦發現此時小規模公司的表現較差,故SMB下降。同樣地,在景氣不好的時候,期間利差縮小,高淨價市值比公司的股票報酬較低,故HML縮小。
|
38 |
違約戶稀少時之估計條件違約機率 / Estimating Conditional PD when Defaults Number is Small唐延新, Tang,yan hs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的內部評等法中,銀行可自行對借貸戶進行評分,並且根據
評分估算信用風險以提領準備金,因此估算借貸戶評分分數的違約機率(PD)是相當
重要的一環。過去估算違約機率的研究中,大多假定評分分數為離散型式,本文針對
評分分數為連續形式時,提出一種利用曲線函數來配適估計模型。估計模型是使用伽
瑪的截尾分配去配適ROC曲線函數,再利用此ROC曲線函數來估計各評分分數下的
違約機率P(D|S),在伽瑪分配中的兩參數則是用兩階段的方法求解。本文所提的估
計方法並無假設評分分數的分配,因此在數值方法中使用不同的分配、參數設定、違
約機率等,來驗證此方法的準確度與穩定度,並且與Van der Burgt (2008)、Tasche(2009)的估計方法比較。 / By the internal rating-based approach of Basel II, banks estimate borrowers' default risks to withdraw reserves independently. Hence, estimating default probability (PD) of borrowers is important. Most of previous studies estimating PD assume that evaluation scores are discrete, In this study, we use curve function to t estimation model i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valuation scores are continuous
. We use truncated gamma distribution to t ROC curve function. And we use the ROC curve function to estimate PD of dierent scores. And use two-step method to nd the value of two parameters in gamma distribution. The estimation method in this study doesn't assume the distribution of estimation scores,so we use dierent distributions, parameters, and default probabilities to test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is method. In the end, we also compare our methods with Van der Burgt (2008) and Tasche (2009)' methods.
|
39 |
一籃子信用違約交換評價之有效演算法 / Efficient algorithms for basket default swap valuation李昭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探討評價一籃子信用商品有效率的估計方法,所謂有效率是指計算簡單、快速且能達到變異數縮減,Chiang, Yueh, and Hsieh (2007)提出一個有效演算法,模型中將系統性風險因子與非系統性風險因子視為常態分配,但考慮現實情況系統性風險因子未必為對稱分配,因此本文系統性風險採用偏斜常態分配,而非系統性風險為常態分配。根據Chiang, Yueh, and Hsieh (2007)所提之演算法,並將其延伸至多個系統性風險因子,探討此方法在系統風險為偏斜常態分配下變異數縮減的效果。以不同的投資組合計算其違約給付金額,並與蒙地卡羅法模擬結果比較,由於此方法皆在至少有k個違約發生的事件下抽樣,因此所需模擬次數較少,計算時間也較短,且可達到變異數縮減。
單一系統性風險因子模型,當 ρ 值高,變異數縮減效果越好,且變異數縮減的效果也隨著 k 值越大效果越好。在二個系統性風險因子模型,變異數縮減的效果也是隨著 k 值越大效果越好。就各因子的權重而言,變異數縮減的效果原則上對權重較大的因子做重點抽樣,變異數縮減效果較顯著,但是此方法對於極為右偏的分配時,對權重較大的因子做重點抽樣效果不彰,此時反而針對對稱分配做重點抽樣的效果較佳。此方法就到期時間做探討,發現到期時間越長變異數縮減效果越差。
|
40 |
利用最小平方蒙地卡羅模擬法評價美式信用違約交換選擇權 / Pricing American credit default swap options with least-square monte carlo simulation葉尚鑫, Ye, Shang Sh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歐式信用違約交換選擇權通常都以短天期較富流動信,造成這樣情形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長天期的信用違約交換選擇權必須承擔標的公司的倒閉風險。美式信用違約交換選擇權讓持有者可以在選擇權到期以前履約,這使得持有者可以只注意信用違約交換溢酬的變動,而不必擔心標的公司的倒閉風險。在這篇論文當中,我們結合最小平方法以及單期信用違約溢酬模型評價美式信用違約交換選擇權,其中單期信用違約溢酬模型是由布瑞格在2004年所發表的模型。本篇論文評價方法的最大優點在於此方法類似於利率理論的市場模型,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類似的想法評價任何與信用違約交換合約相關的信用衍生性商品。 / The most liquid European CDS options are usually of short maturities. This may result from that options with longer maturity have to bear more default risk of the reference company. American CDS options allow the holders to exercise options before option matures so that they can focus on spread movements without worrying about default risk. In this paper, we price American CDS options with one-period CDS spread model presented by Brigo (2004). 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this model is that it is similar to LIBOR market model in interest rate theory. Therefore, path-dependent CDS-related products can be easily priced with familiar ideas.
|
Page generated in 0.018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