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蘇共「邊界問題」之研究王國枝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蘇共鬥爭,乃本世紀的一大事件,不僅暴露共產集圍內部的矛盾及揭露馬列主義理論的虛妄,且嚴重地影響世局的演變和發展。美國為謀利用中蘇共矛盾以建立「均勢」,竟背信忘義而與中共「建交」;而中共為謀利用美國以緩和內外壓力,亦暫時稍歛其反美的虛狂氣燄,並積極施展「統戰外交」; 致世界局勢益形混亂,我國利益迭遭損害。
為探求真象,端正視聽,對於中蘇共勾結始末與交惡的本質,及其演化過程的許多問題,實有予以辨別釐清之必要。揆諸目前中蘇共之間的關係,並無「黨與黨」的關係,只有「國與國」的關係;惟在「國家關係」方面,中蘇共間有貿易關係,有條約關係,並同時互相派有「大使」駐在對方,但它們卻不斷宣稱,希望在「和平共處」原則的基礎上,促使雙方關係「正常化」。究竟何者「不正常」?其最明顯者,當屬雙方的「邊界問題」。
一九六九年的珍寶島武裝衝突事件,是中蘇共鬥爭的一大高潮;此後雙方在邊境的紛爭,無時或已;所謂「邊界談判」,雖時有所聞,但迄今仍一無進展。本文的立論要旨,即擬由中蘇共關係之演變中,探究有關「邊界問題」的實質意義,並客觀地析論雙方邊境衝突與邊界談判的經過,從而求證雙方斗爭的實質,並展望其未來的可能發展。
本文撰寫期間,承尹師慶耀,悉心指導,從大綱之擬定、資料之蒐集乃至全文之完成,均蒙尹師熱心教正,獲益菲淺,特此申致最誠摯之謝忱。尤以筆者在東亞研究所三年期間,受曹主任伯一之教誨與照顧殊多,衷心感念。此外,曾師永賢,段師家鋒,釋疑解惑,惠予指導與愛護,及本所許多同學們在學業上與生活上,不時給予鼓勵和幫忙,盛情隆誼,際此論文草成之時,謹此敬致謝忱。研究期間復承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大陸工作會匪俄問題研究中心、司法行政部調查局等各機關惠予便利及協助,凡此皆深所感荷者。
筆者才疏識淺,對敵情之研究,涉獵有限,雖賞龜勉將事,廣徵博采,然僅能道其梗概,掛漏之處,必所難免,尚祈師長與先進賜正。
|
2 |
滇緬界務之研究廖添富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披覽外國版本之中國輿圖,凡國人為保疆域,全金甌所力爭不稍讓之滇緬北段未定界區,悉入緬境;晚近中共新版之輿圖,亦將原屬中緬未定界區之片馬、江心坡等要隘,盡歸緬地,盡棄我清末民初與中緬未定界區之片馬、江心坡等要隘,盡歸緬地,盡棄我清末民初與英交涉時所堅持之原則;蓋中共於一九六○年間,與緬甸擅訂其所謂「邊界條約」,不惜犧牲領土,對緬讓步,舉凡□頇之滿清與愚昧之軍閥所不肯承認簽押之條件,中共竟然為之,其草率作為,諴如歐陽師無畏碣語:「解決還虧研究工程」。筆者不揆荒陋,試加探討。
命筆之初,李師毓澍曾授以之法,一由大英帝國西藏政策著眼,一以個案研究,就界論界。緣英人爭議滇緬邊界,本係大英帝國囊括揚子江計劃與西藏政策之一環,依地理形勢言,由印度至揚子江上游,以取道滇西野人山而上最為遠捷,故英人為貫澈其帝國之大計劃,入侵西藏之同時,並對滇緬邊界大力經營,是以吾人欲窺知英人謀滇之目的,亦應思慮其西藏政策惟二次大戰以旋,印、緬相繼獨立,大英帝國已成歷史陳跡,其西藏政策亦不復存在,而其所遺留之滇緬界務問題卻依然縣而未決,故筆者偏於採用就界論界法;自光緒十二年(一八八六),英併緬甸始,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文分四章敘述分析並以檢討中共與緬甸所締結之「邊界條約」論結之。
第一章共分三節,首論滇緬務糾紛之由來與初步交涉。自元初經略大理起,緬甸即正式成為中國屬國,明清以降,滇緬邊區土著,各自形成酋工統治之土司制度,隸屬滇省。襲於中國大一統之觀念,中緬邊界於英併緬甸之前,不無鬆弛與曖昧;而英欲併吞各土司,乃假西方社會所孕育之國際法觀念,勉強做「有效統治」之解釋,否認中國對土司享有主權。中英文化淵源不同,關於滇緬邊區政治地位之看法,各有其迥異之思想背景與立場,故交涉時,雙方距離甚大。
第二章,次言中英滇緬界約之締結,文分四節,中國邊政廢弛,英併緬後,即對滇邊節節拓展其勢力,駐英大臣薛福成目睹此侵界事實毅然以界務交涉為己任,與英外部談判,終於一八九四年締結中英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惜雙方義涉時,薛使既缺地理知識,又未曾親赴實地勘測,該約遂未臻完美,而條文中規定:未經英人同意,江洪不得讓予他國,尤屬節外生枝,昧於時勢。迨猛烏、烏得讓法,遂導致滇緬界務交涉復起,一八九七年李鴻章與實納樂再締結中英績議緬甸條約附款,國力愈弱國土益削;兩約之得失、亦併在此章中加以檢討。
第三章,亦分三節,以討論中英滇緬界線之曾勘與交涉為主。前章所述之二約因均有「兩國不出三年之外,將界務勘定」之規定,英乃乘中國甲午戰敗之際,於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要求據約勘界;由於薛使寄□總署之漢文圖與簽約之洋文圖互有出入,導致公明山、孔明山之爭,且尖高山以北之無約界,亦因英人意圖侵佔,擅劃高黎貢山為界,而啟高黎貢山與高良工山之爭,其所爭不能協議者,則懸而不決,於是中英之滇緬界,遂分成康藏至尖高山之未定界,尖高山至南汀河之已定界,南汀河至南板河之未定界及南板河至中越(今之中寮)界之已定界四段。
第四章,敘述英人奪取滇邊,共分四節。英人以武力奪取北段未定界區之片馬、江心坡等地,並在該地積極經營,此即清末民初,震驚國人之片馬問題,而英人於北段未定界得逞後,復謀南段未定界之爐房銀礦區,是時因中日戰事已起,國府迫不得已,乃與之談判力爭,終於一九四一年雙方完成南段之勘定。
結論:先簡述中共與緬甸簽訂「邊界條約」之經過,並徵引史實,證明中緬間真正的傳統習慣線,決非英人片面主張之麥馬洪線及高黎貢山分水□;中共卻謬執英人擅訂線為傳統習慣線,與緬劃界,其犧牲中國領土所締結之「中緬邊界條約」,當不為國人所接受。
本文之撰寫,承李師毓澍之悉心指導,從蒐集資料、編排結構、剖析關鍵問題、乃至於全文之完成,均□正有加;蒙吳主任叔心、郭師華倫、曹主任伯一不時關懷與訓勉;又歐陽師無畏、柳師長勛加以啟迪釋惑;羅師石圃提供親歷資料;及筆者在國研所實習期間,吳熙憲先生,唐屹先生之鼓勵,皆使筆者受惠良多,屆此論文草成之際,謹申感謝之忱。惟筆者資質魯鈍,又係初試論文寫作,疏漏之處,在所不免,尚祈師長先進匡所不逮,幸以誨正。
|
3 |
中俄邊界談判史——從尼布楚條約到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 / A History of Sino-Russian Border Negotiations: From the Treaty of Nerchinsk to the Supplementary Agreement o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China-Russia Boundary Line費彥誠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從1968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到2004年的《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中俄邊界爭議談判歷時三百多年,在這漫長的期間內彼此的國界線也曾數度遷移。本文探討兩國國界複雜多變的形成過程,來歸納出造成雙方邊界變動的結構性因素為何。
一般習慣將中俄國界區分為東、中、西三段,這其實是經過長期的歷史演變而來的概念,早期的邊界條約並非一定是依此方式分段簽訂。若依此地理分法,雖可詳細了解各段邊界的演變經過,但部分涵蓋範圍較廣的條約將被迫拆散或是重複討論,失去了完整性。因此本論文以歷史事件的順序為章節安排,如此一方面可顧及條約的完整性,二方面也較易釐清各階段的歷史脈絡。
此外,本論文的研究重點強調在各重要邊界條約的談判經過,藉著中俄雙方互相角力的過程,來剖析出兩國國界線擴張與限縮的關鍵因素,最後並以條件的滿足來解釋中俄國界得以確定。 / From “The Treaty of Nerchinsk”(1689) to “The Supplementary Agreement on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China-Russia Boundary Line”(2004), negotiations on the Chinese-Russian border disputes lasted more than 300 years. In this prolonged period the demarcation line of boundaries changed several times.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structural factors of the complex forming process of Sino-Russian borderlines.
Actually, the conventional concept of the three border sections of east, central, and west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comes from the long-term historical evolution. The early boundary treaties were not necessarily signed by both sides section by section. If we use the geographical taxonomy as the thesis’s analytical structure, we may understand each border section’s formation in details, but we will not capture the whole picture of Sino-Russian border negotiations because some broad-scoped treaties which comprised not just one specific border section have to be divided into sections or resulted into overlapped discussion accordingly. Alternatively,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study takes historical events chronologically to maintain the border treaties’ wholeness in their precise historical contexts.
Moreover, this thesis emphasizes the negotiation processes of important boundary treaties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n terms of comparative power strength, which decided the expansion or shrinkage of each other’s boundary and the final settlement of Sino-Russian border dispute.
|
4 |
兩岸壽險業之共同邊界效率分析 / The meta-frontier efficiency analysis of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謝宜蓁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探討台灣和大陸壽險公司的經營效率。由於台灣和大陸的環境背景、金融體制、經營理念等不同,使得兩岸壽險公司的生產技術水準也有所差異。本研究選擇25家台灣壽險公司和23家大陸壽險公司為研究對象,樣本期間為2003年到2008年。
迴歸模型為translog型式的投入距離函數,將模型中的隨機干擾項給予適當假定,並放入環境變數作為影響技術無效率的因子,採用最大概似法進行估計。其次,利用Battese et al. (2004)的共同邊界生產模型,將共同邊界生產函數定義為,依據不同技術組別間的隨機邊界生產函數,包絡各組別隨機邊界的確定性部份,形成具包絡性質的共同邊界,並藉此估計出屬於兩岸壽險業的共同邊界,比較台灣和大陸壽險公司在技術缺口比及共同技術效率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1. 台灣與大陸壽險公司的組別隨機邊界中,兩個組別在技術效率的表現上無顯著的差異。2. 台灣壽險公司的技術缺口比顯著的高於大陸,表示台灣壽險公司整體而言比較靠近共同生產邊界,隱含台灣的生產技術顯著優於中國大陸。3. 在共同邊界的技術效率中,台灣壽險公司的技術效率顯著的優於大陸壽險公司。
|
5 |
應用共同邊界隨機方向距離函數探討中東歐國家銀行業生產效率 / A study of banking efficiency of Central-East European countr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metafrontier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蔡釗旻, Tsai, Chao Mi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欲利用方向距離函數 (DDF) 來驗證中東歐國家銀行業之效率。不同的國家之銀行業者會由於不同的文化、資源稟賦和環境而採取不同的經營模式。因此,本文藉由共同邊界方向距離函數,其允許我們在跨國間不同的技術下,得以估計出銀行的技術效率並加以比較。使用方向距離函數,得以讓我們的模型中納入非意欲產出,此外,其亦允許銀行廠商同時增加產出與縮減投入和非意欲產出,相較於傳統模型,方向距離函數屬於較有彈性之模型。重要的是,不良貸款被視為是貸款過程中之副產品,其可能會降低銀行的利潤和績效。因此,為了減少不良貸款之產生,銀行管理者必須花費額外的成本,以確保借貸者是否有良好的信用,此舉亦可能影響銀行的績效。
本文試圖發展新的共同邊界隨機方向距離函數,其不同於Battese et al. (2004) 所提出的方法,該方法是屬於線性規畫法。此數理規畫法是屬於確定邊界,其無法針對有興趣之參數估計出該標準誤,因此,無法做有效地統計推論。因為本文提出的新共同邊界方向距離函數是隨機的,所以參數之標準誤可以被估計,其亦允許我們建造信賴區間和假設檢定。此外,共同邊界方向距離函數之無效率項可以被進一步設定成環境變數之函數,即Battese and Coelli (1995)所提出之模型。 / This study plans to employ directional technology distance function (DDF) to examine bank efficiency of Central-East European countries. Bank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choose to operate under distinct technologies due to their differences in culture, endowments, and environments. A metafrontier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which allows for calculating comparable technical efficiencies for banks under different technologies relative to the potential technology available to the industry across nations. The salient feature of the DDF is its ability to include undesirable outputs into the model. In addition, it allows for a bank to simultaneously expand outputs and contract inputs, as well as undesirable outputs.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NPL) can be regarded as a by-product of various loans granted, which lowers a bank’s profi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PL bank managers have to spend extra costs to confirm whether the potential applicants for loans have good credit before granting loans to them. This may also affect the bank’s performance.
This study attempts to develop a new metafrontier DDF in the context of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which differs from the one proposed by Battese et al. (2004) who suggest the use of a linear and/or a quadratic programming technique. 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technique is known as deterministic, which is unable to estimate the standard errors for the parameters of interest. Hence, no statistical inference can be made. As our new metafrontier DDF is stochastic, the standard errors of the parameters are estimable, which permits establishing confidence intervals and hypotheses testing for the parameters. Moreover, the inefficiency term of the metafrontier DDF can be further specified as a function of several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of the form proposed by Battese and Coelli (1995).
|
6 |
中印西段邊界問題研究邱螢輝, Qiu, Ying-Hu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第一章 緒論,分三節。分別討論邊界的意義、性質與中印邊界現況,並說明本論
文的研究動機、目的、方法與範圍。
第二章 中印西段邊區的地理與歷史,分兩節分別討論中印西段邊區的地理概況包
括地形、氣候、人文概況、與古代的中印西段邊區與中國的關係。
第三章 近代中印西段邊界問題的發生,分三節。主要討論英、俄兩帝國在中亞的
角逐與戰略形勢,英國侵略中印西段邊區的陰謀以及光緒十五年英印提議
勘定新克段邊界始末。
第四章 中共政權與中印西段邊界問題,分三節。分別討論匪印關係及其邊界問題
的發展、匪偽與印度的西段邊界問題以及匪偽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兩國擅
簽的邊界協定與中印西段邊界等問題。
第五章 結論。從地理基礎、歷史傳統、國際法與國際關係等觀點嘗試分析中印西
段邊界問題,乃為本文結論。
|
7 |
關於幾種不同邊界值問題正解的存在性 / On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Various Boundary Value Problems王勝平, Wang,Sheng P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這篇論文裡,我們針對幾種不同的邊界值問題,利用不同的方法來研究正解的存在性。本文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首先,在外力項有某些假設的情況底下,我們用Schauder的固定點定理來探討二階常微分方程配上Sturm-Liouville或多點等等邊界值條件的正解的存在性;接著,利用Krasnoselkii的固定點定理
考慮泛函的微分方程搭配上Sturm-Liouville型邊界條件的情況,並且給予幾個應用的法則,特別是應用在一般的常微分方程上;而對於高階的p-Laplacian方程配上另一種三點邊界條件,我們引進Leggett-Willams固定點定理的一個有名的推廣結果來證明這樣的問題有多重解;最後,利用造上下解的方法,討論二階非線性橢圓方程在一個exterior domain的情形。
|
8 |
桃園縣大溪鎮中庄新村港澳移民的族群邊界與認同李巧寧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台灣是一個族群雜揉的社會,除了世居的原住民外,還包含了不同時期從中國大陸渡海而來的河洛人和客家人,以及1949年以後隨著政府播遷來台的新移民。因而,在彼此語言、宗教信仰、飲食習慣等方面都有著極大落差的情況下,更充分呈現與交織出現今台灣多元文化的樣貌。即便是外省人本身,在語言(方言)、祖籍、生活習慣、甚至遷台時間等方面,亦不盡相同。簡言之,外省族群本身也存在著多元的特性,過去一個「泛外省人」的框架已不足以說明與解釋整體台灣外省人的境況。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藉由中庄新村澳門移民的案例,來探討與說明在千里迢迢、離鄉背井移居台灣的歷史背景下,他們所承受的歷史記憶為何?在台灣的生活適應過程中,是否遭遇什麼困境?而這樣共同的移民經驗,又形塑出怎樣的族群互動模式及我群認同?因而筆者透過飲食習慣、語言使用與婚姻選擇等三個文化面向的描寫來檢視與思索澳門移民我群意識的表現。
本研究發現,儘管這群移民當初多半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在台落腳,甚至在壁壘分明的省籍情結、語言隔閡等因素作用下,過客心態極為鮮明;而中庄新村略顯封閉的地理環境、以及早期攜家帶眷式的遷移型態,使得當地不論是在飲食偏好、語言使用甚至在早期的婚姻取向上,都充分呈現了港澳舊有的文化色彩。以粵語為例,至今仍普遍存在於澳門移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儘管在學校教育與強勢主流文化的洗禮下,澳門移民早已選擇在此落地生根,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世代上的鴻溝。但筆者仍認為其與一般外省樣貌有著極大的差異,因而不應將全體外省視為一個政治力影響下的單一群體,而應正視其內部的歧異性。
|
9 |
應用共同邊界投入距離函數探討西歐國家銀行業之生產力變動林思樺 Unknown Date (has links)
過去十幾年間歐洲金融市場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歐盟的形成促使歐洲市場朝一元化方向邁進。透過歐盟的整合,在1990年間,可以發現歐洲金融市場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各成員國金融市場的特徵越來越相近。因此各國的生產技術、技術效率及其變動便成為一有趣且重要的議題。
在進行跨國生產效率比較時,當廠商面對不同的技術集合,將因衡量基準不一致,而無法相互比較。無論是在各國邊界或共有邊界(common frontier)基礎下進行比較,都可能會高估或低估個別廠商的效率值。故本研究使用Rao(2006)共同邊界 (metafrontier)的概念,使用共同邊界生產函數的估計架構。並引入麥氏生產力指數,即可衡量各廠商生產力之跨期動態變動過程,且引用陳谷劦與楊浩彥(2008)拆解共同邊界麥氏生產力指數,以了解生產力變動的來源。
實證結果發現多數環境變數都達到顯著水準,然而,各國環境變數的係數符號沒有一致為正或為負,故無法明確推論這五項環境變數對於技術無效率一致的影響方向。TE*於樣本期間下滑的速度更甚於TEK,顯示TGR下降的趨勢加速了共同邊界下技術效率的退步。平均RTS值各年皆很接近一,也就是已很接近固定 (最適) 規模報酬。研究期間GMPI與MMPI於多數年間變動方向不一致,從GMPI與MMPI的歧異性,說明忽略各群組技術水準的差異對效率比較影響的嚴重性。因為潛在技術變動上升幅度剛好抵銷技術追趕下降幅度,使得技術缺口比率變動全部樣本期間的平均值恰等於一。綜而言之,各國技術變動均呈現穩定成長或平穩的走勢,顯示西歐銀行業的技術改變是較穩定漸進的。亦可看出各年生產力變動是來自於各要素微幅的波動,沒有哪一項成份強烈得支配著生產力變動的現象。若以MMPI平均值作為西歐國家的分組依據,發現這15個樣本國家可分成六個組,其中一組包含歐洲北部的六個國家,另一組則為法國與德國,由此可見地域與經貿關係在生產技術交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10 |
台灣專營期貨商成本效率之探討謝欣宜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8年台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第一檔期貨商品以來,期貨市場總成交量與交易之期貨種類均大幅成長,但期貨商家數卻不增反減,可見期貨交易量雖有逐年提昇的趨勢,但由於競爭激烈,造成部分規模不足或經營無效率的廠商,產生合併或退出市場的情況。期貨商面臨日漸蓬勃但同時競爭激烈的期貨市場,其經營效率如何,又有哪些因子會影響期貨商經營效率,是本文所關注的課題。本文以Battese & Coelli (1995)隨機性邊界混合無效率效果模型為基礎,建立超越對數型態的隨機成本邊界模型,根據台灣22家專營期貨商之橫斷面與時間序列混合資料,推估2002至2004年各專營期貨商之成本無效率值,並根據無效率效果模型,進一步探討營業據點數、網路下單比率、業務風險程度、業務集中度、廣告密集度及是否從事自營與顧問業務等廠商行為對成本無效率值之影響。結果發現,台灣專營期貨商之成本效率逐年提昇,但大部分的期貨商在資源運用上仍存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營業據點數、網路下單比率、業務風險及廣告密集度對成本效率有正面影響;業務多樣化也有助於降低成本無效率;未從事自營業務之期貨商的成本效率較有從事自營業務者高;經營顧問業務與成本無效率呈負向關係,但不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
|
Page generated in 0.027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