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440
  • 406
  • 34
  • 16
  • 5
  • 3
  • Tagged with
  • 463
  • 428
  • 156
  • 116
  • 115
  • 102
  • 91
  • 88
  • 72
  • 67
  • 67
  • 66
  • 64
  • 63
  • 60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11

台灣銀行業合併之個案研究--以台新銀行合併大安銀行為例

杜淑華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在國際金融市場全面朝向自由化、國際化之發展聲浪中,因應經濟情勢與金融環境之快速轉變,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及歐洲地區之金融機構合併風氣均十分盛行。而台灣地區在90年代初期開放設立新銀行後,經過十餘年來之激烈價格競爭,金融機構之存放款利差及總體獲利能力不斷下滑,市場結構更暴露出過度競爭下的劣質經營現象,導致銀行產業面臨嚴峻的考驗。 我國政府為因應金融多元化之發展需求、強化金融產業規模、提升金融機構經營效能,同時為鼓勵金融機構合併,提供良好法律環境,於2000、2001年間陸續通過銀行法修正案、金融機構合併法、金融控股公司法、企業併購法及相關配套之法令修正案等,為金融業跨業經營及組織再造等需求建立一個有利的環境。 台灣過去出現的金融機構合併案例,大多為政府為貽平當時基層金融機構出現問題後可能引發的金融危機,而出面以「政策指導」手段援引其他合適金融機構接手之「概括承受」行為。至於純粹由金融機構本身自發性為擴張事業版圖或提升經營績效而出現的合併案例,則是近幾年的事。 本研究以台新銀行與大安銀行之合併案為研究個案,並著重於其合併後之整合過程所衍生的各項問題及其解決方法。主要係因該個案為台灣銀行間良質合併之首例,且其整合工作已全數完成,可藉由事後之記錄作深入分析,作為日後其他銀行合併整合時之參考,以事前防範,並避免不必要之問題產生,俾利於整合工作之加速進行。 本研究詳細說明二家個案銀行之發展背景、合併整合過程、整合作業之規劃特色、預期之合併綜效及整合過程所面臨之重大問題等。二家銀行合併後以台新銀行為存續銀行,大安銀行為消滅銀行,本研究發現本個案二家銀行在整合過程會所面臨之重大問題為企業文化及人力資源整合困難、拒絕留用員工抗議衍生之重大勞資爭議、資訊系統整合不易及客戶資料轉換之複雜、合併初期業務流失危機、忽略客戶權益之保障等方面。所幸在高階主管不斷信心喊話,及時化解各項問題後,以一年左右之時間,即完成所有資訊系統轉換及客戶資料轉籍等作業,達到真正以「一家銀行」之模式服務其全省客戶。 合併後之台新銀行,2002年因合併而產生之總合綜效為新台幣11.6億元,除營收提升綜效未達目標外,成本節省綜效及資金成本降低綜效均已超越預算目標,台新銀行經由本次合併,已成功脫離新銀行族群,晉升為中型銀行之列。整體而言,本個案二家銀行合併之整合過程尚稱圓滿順利,相較於其他國際間之銀行合併案例,本個案之整合速度來得快速許多。
12

金融機構歷史發展個案探討-以匯豐銀行和標準渣打銀行為例

陳佑昇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研究針對匯豐銀行與標準渣打銀行之全球發展,作為個案銀行研究套討的標的,研究兩家全球百大銀行之成長歷程,如何由一兼地方性銀行發展為全球國際化銀行,探討其中之發展策略,成長方式,對各地之金融文化,各國之經濟環境所帶來的利益與,全球提供之服務。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對銀行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在需求提高的同時,金融產業中的競爭也越演越烈,發展的原因不再只是單純的擴大業務以創造收益,同時也追求經營上的穩定,達到永續的經營目標。   金融機構的發展過程,鮮少有人清楚知悉期發展背景歷程,這些銀行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存活發展下來,銀行是何時創辦,和其創辦的背景,更不用說是發展過程中種種的收購和擴大政策。在本論文中,收集資料,整理出匯豐銀行與標準渣打銀行的發展過程,創辦至今的發展點滴,分析探討該銀行成長的策略,與各種推向國際化了方式,國際大型金融企業的典範,超級金融集團之發展,對世界經濟之重大影響,在本論文當中被整理探討。
13

銀行合併對中基層員工之影響

李郁亭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自1990年代開放成立新銀行後,台灣的銀行業進入戰國時代,競爭態勢日趨嚴重,各銀行績效每下愈況;為解決問題銀行經營虧損、人謀不臧等弊端,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本土金融危機,政府於2000年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銀行同業間的合併案自始方興未艾,且發生頻率快速增加,期能透過合併以提升營收,改善績效及體質。 但整併所耗費的時間卻有長有短,成效也有高有低,其中員工的整合是個關鍵;當合併的事實發生後,銀行留不留得住既有的人才,中基層員工對於合併所產生的不確定性與不安全感又如何反應,都會影響到合併後的最終績效,而這就需探究員工的需求面,以及其他足以影響員工的組織內部環境因素。 本研究於深度訪談經歷過整個銀行合併過程的中基層員工後,將他們對身處於銀行合併過程中之感受及建議,從行員角度出發,探討銀行合併時主併銀行的管理政策,如何影響行員個人感受、去留、行為及士氣等,以及如何影響員工個人績效,分別就以下幾個議題進行分析:財務性報酬之調整、薪資與壓力、系統轉換之調適、能力與權力、優退方案與投機行為、組織文化之融合、內部氣氛與工作效率、合併溝通與信任、職等制度之整合、聘任及升遷制度改革、員工訓練及活動之增加、以及職涯發展之吸引。 同時,員工也需努力為達成個人績效目標、部門目標以及銀行整體目標而努力付出,以優異的表現證明自己是真正的人才,創造出有被銀行利用的價值;當銀行面臨合併時,會努力挽留的員工,正是這種具有高貢獻度的員工。
14

我國專業開發銀行計劃型融資之研究

陳進雄, CHEN, JIN-XIO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基於工業是促使總體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力,年來政府以致力協助已有工業提高生產力 ,加強經營管理,改進產品品質,並積極發展策略性工業,以帶動整個工業走向技術 密集的領域,交通銀行則改制以來,不斷拓展政府規定業務,發展開發銀行功能,配 合國家經濟建設的要求,擔負起協助政府發展工的使命。是故在深切體認及了解專業 開發銀行之主要計劃型融資業務對於加速經濟開發及工業升級之重要性,特撰本文, 以探討其特質功能及影響。全文共一冊,計分六章,二十六節,摘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專業開發銀行概論 第三章:我國專業開發銀行計劃型融資業務(一) 第四章:我國專業開發銀行計劃型融資業務(二) 第五章:我國專業開發銀行計劃型融資檢討及展望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15

外國銀行進駐-開發中國家v.s已開發國家之經驗、意涵探討暨對在地國市場衝擊之全球實證研究

何欣怡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論文將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是彙整現有關於’外銀進駐’的文 獻,將焦點集中於國外許多研究者致力探討的4個主題。本論文的第二部 分則陳述了外國銀行於18個已開發國家及38個開發中國家之當地銀行市場 滲入比率的實證,也提供了外國銀行之營運如何迥異於本國銀行的一些證 據。這些差異可能反映了外銀與本國銀行有不同的customer base、不同的bank procedures(常規、做法)以及面對不同的法規和稅制。本論文最 重要的發現是:在已開發中國家,本國銀行相較於外國銀行傾向有較高的 interest margins、profitability、Overhead、以及Loan Loss Provisioning;而在開發中國家,本國銀行相較於外國銀行亦有較高的 interest margins、Overhead、以及Loan Loss Provisioning,但本國銀行在獲利上仍比不上外銀。 有趣的現象是外國進入者的數目(非size)才是能夠影響本國銀行市場的決 定性因素。這顯示了外國銀行於進駐後立即引起當地銀行之競爭,而非在 取得足夠大的market share之後。
16

從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分析台資銀行之進入模式 / The Strategy of Taiwan Banks Entering Mainland China deriv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

昌奕呈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研究希望透過分析中國銀行業發展趨勢,以及目前外資銀行在大陸扮演的角色,能讓讀者對於未來台資銀行的發展策略有更深入了解。加入WTO之後,中國銀行業正值開放之際,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有著既是競爭亦是合作的微妙關係。對中國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儘管佔有中國98%的市場、分行據點多且廣、客戶資源豐富的優勢,但在服務理念和業務品種等各方面落後於外資銀行。至於外資銀行方面,雖在2006年年底已實施國民待遇,可擺脫原有的諸多限制。但與中資銀行相比,其市場佔有率仍相當低,唯有透過合作以及參股併購等方式才能讓本身快速成長。 甫於2006年底中國國務院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大幅放寬了外資銀行在華業務推廣的限制,並提升參股國有銀行所能持有的股份,在在顯示出中國方面金融改革的企圖心。此舉不僅屢行中國身為WTO會員國的義務,同時也為其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經濟注入一只強心針,須知金融活動為自由資本社會中一切經濟行為的泉源,至於中國在推動經濟資本化的過程中,對於原有社會主義意識的衝擊則不在本文的討論之中。 據台灣官方統計,目前台商投資中國大陸已逾580億美元,此一數據尚不包括經由第三地子公司進入中國的資金。大批原有本地客戶的西進,使得台資銀行不得不將前往中國提供台商資金需求視為業務發展的重大策略,但礙於兩岸政治長久以來經常處於高度緊張之下,連帶讓台資銀行登陸的過程比國際性外資銀行更加艱辛,同時充滿不確定性。 本文由外資銀行在大陸的發展歷程及現況為起點,探討大陸當局近期的政策動向及措施,並分析WTO 及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對兩岸金融互動的影響,歸結出台資銀行赴大陸設立據點的三種可行模式:(1)獨自設立分支據點。(2)結合外資銀行登陸。(3)參股或併購中資銀行。 本研究期能作一法規與經濟兩層面的交錯分析研究,俾使國內銀行業在面對全球競爭的衝擊與所處政經環境的變動下,能掌握更多規劃模式與思考。除了探討台資銀行在中國大陸經營之策略分析外,也期待兩岸氣氛和諧發展,繼續推動經濟等各方面互惠政策,締造雙贏局面。
17

俄羅斯銀行監管制度之研究 / The stud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Russia

陳彥霖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旨在研究俄羅斯銀行監管體系的建構與發展,並藉由巴塞爾銀行監管的框架概念,檢視俄羅斯自轉型以來的銀行監管政策的形成與演進,主要研究目的有三。首先,研究俄羅斯經歷過經濟轉型後,銀行監管體系的發展與建構情形;其二,透過巴塞爾銀行監管協議的核心原則,檢視俄國銀行監管的發展現況;最後,進一步探討俄國與國際上的銀行監管通則-巴塞爾銀行監管協議,兩者之間的差距。研究發現,隨著俄羅斯的經濟持續成長,與銀行監管的發展,俄羅斯的金融市場與銀行監管政策已經建立一套制度,有了大幅進步,然而仍然與國際標準有所差距,原因主要出在,俄羅斯政府法規給予該國央行,實質上的監管權限不夠,無法對國家銀行業的各種問題進行有效的整頓。
18

商業銀行放款訂價方法之研究

洪錦添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放款訂價是銀行經營策略上的一項高度藝術。在利率自由化與銀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日,更顯現其重要性。我國銀行業很久以來習慣於遵照中央銀行核定之利率辦理放款業務,對於如何參酌各種市場情況,及本身經營成本,決定放款利率,可說幾無經驗。民國六十九年十一月,放款利率彈性幅率擴大之後,放款訂價頓成熱門問題。本文之研究,即在探討在多變的金融環境下,商業銀行對個別客戶放款時,如何決定其差別利率問題。 本文共分五章,除首章緒論及末章結論與建議外,其餘三章,首先在第二章析述放款理論之演變、放款基本原則之衝突關係、放款資產之品質與管理等一般概念。放款訂價是銀行授信政策中的一環,對於這些一般概念的瞭解,有助於澄清實際訂價過程中的觀念。其次,在第三章分別就影響放款訂價之主要因素加以探討,包括資金成本的估算、信用評等、風險與流動性管理、顧客盈利性分析等,並及於傳統的放款訂價方法。最後,在第四章就目前國內銀行業之實際作法加以檢討。 銀行是一個盈利機構,但是由於業務性質特殊,其放款業務必須兼顧盈利性、安全性與流動性,而此三者往往有互相衝突關係。一般而言,為獲取較高收益的放款,常必須承擔較大的風險,或犧牲流動性;反之,較低風險與較具流動性的放款資產,其獲利性往往較低。如何在這三原則之間,斟酌取捨,在放款訂價的決策過程中,最關重要。 放款訂價必須就個別借款戶,分別考慮其有關因素,因此其決定過程有別於一般商品之訂價,而且更具複雜性,並帶有秘密性。在美國,早期銀行家為解決此一難題,乃有基本利率的採行,並以補償餘額予以調節。時至今日,基本利率的本質已經改變,而補償餘額之有效性亦令人起疑,銀行家乃積極研擬新的放款訂價策略。 由於銀行主要係以吸收存款、借入資金及股東投入資金來從事放款,這些資金的成本構成放款訂價之主要因素。因此,合理的估算資金成本,乃成為放款訂價的重要課題。資金成本分析主要有兩種方法,即所謂「歷史平均成本法」與「邊際成本法」。歷史平均成本法,在市場利率波動時期,常導致錯誤的決策。邊際成本法又有單一來源邊際成本法與各項邊際成本加權平均法兩種。前者在估計隱含的風險衝擊成本時,有其困難性;後者計算雖較複雜,但可免除估計風險衝擊成本的不確定性,且可掌握所有資金來源之成本。 銀行放款訂價,既係就個別客戶分別考慮,因此其利率自應因不同客戶而有所不同。決定差別利率之主要依據,首推信用評等制度。信用評等制度可免除傳統徵信制度之人為主觀判斷,除可據以核算風險貼水,決定差別利率外,並可據以訂定承貸或婉拒取捨點,有助於放款資產品質的維護。 放款訂價所需考慮之因素甚多,有些可以計量,有些則否,必須靠放款和管理員的判斷。儘管如此,銀行合理的訂價程式,仍屬必要。實務上較為常用的訂價程式有:顧客盈利性分析法、成本加利潤法、基本利率加碼法、依循市場情勢訂價法等。每種方法各有其特色與限制,實際操作時,須加靈活運用,不局限於其中一種。 目前本國一般銀行對於放款訂價,因受中央銀行放款利率上下限之限制,均採行基本利率加碼法。加碼因素與加碼幅度,各銀行雖有不同,但基本利率與市場利率連動之關係不密切,致銀行放款利率自由化之程度仍嫌不足。合理訂價方法的實行,有待於金融業競爭環境的培育。 為因應未來放款訂價管理之需要,我國銀行業必須及早建立信用評等制度、自動化作業系統、客戶往來關係管理資訊系統,以及加強人才之培訓等。
19

我國輸出入銀行功能之研究

蔡文預 Unknown Date (has links)
No description available.
20

台灣土地銀行推行土地金融業務之研究

紀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土地、資本、勞力三者為生產之三要素,本省由於受先天條件限制,土地總面積有限,故資本、勞力成為最重要之生產因素,鑒於近年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各種生產活動需要資金日趨龐大。農業生產也有不勝負荷之感。若能利用土地及其附著物如作物、房等使其呆滯資產能活潑化。則可舒緩日益嚴重之資金短絀困難。從而使資本勞力獲得合理配合,以確保經濟之均衡發展。 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計分三節,分別說明土地金融之意義、土地銀行沿革及本文研究目的。 一、土地金融一詞,定義上原本寬狹不一。為求涵蓋土地行業務,採較廣義解釋,泛指所有不動產及部份農業動產金融。介紹土地金融流通辦法及目前臺灣在此流通情形下發生之特色。這也就是今日臺灣土地金融問題根本上的弱點。 二、臺灣土地銀行繼日據時代之雛型,光復後受政府委以重任,非僅指定為土地、農業及住宅之專業機構,同時,并成為政府推行政策時之配合機關。 三、臺灣土地金融弱點甚多,本文目的以研究並改進弱點著眼,但本省土地金融機構眾多,每機構經營業務亦极龐雜。以土地銀行作研究對象,目的在收提綱挈領之效。并將土地銀行依其業務劃分為土地金融、農業金融及住宅金融三大部門。 第二章為土地金融,共分三節討論下列二要點: 四、土地金融業務主要是指在民國四十年初起一系列之農地權利分配改革,此一改革當初立意良好,推行效果亦佳。惟目前經濟條件變化,宜強化推行業務擴大服務範圍,可確保農業與工商業之平衡。 五、因此擴大業務勢在必行,配合土地開發業務之示範及合作性質,以應實際需要。 第三章為農業金融共分五節,分三部份: 六、目前臺灣農業因工商發展而相對落後,問題叢生,但其中有許多困難可以藉金融力量克服的,同時,雖然農業落後,但一般農家在財務結構上依然良好,由農家財務收支等各方面看出來農業迫切需要資金融通,一般農家財務狀況,就借款安全條件而言,若干年來,雖有變動,但仍尚稱安全。因此本省農家具備了主觀客觀兩方面的條件,金融機關似更宜發揮其職能幫助農家。 七、就全體而言,各專業金融機關資金總供給與總需要並不配合。資金普通缺乏,尤其農家渴望的長期資金供需懸殊尤大,現行各行庫的貸款制度下,農家因耕地面積大小等經濟條件不同,接受融資機會有差異。易言之即經濟情況愈好愈容易獲得融通,此種原是工商業與農業間的經濟差距,現象也發生於農業本身。 八、就個體言,由於本省農業生產情形特殊,土地銀行的農貸辦法雖有多種亦難配合,如能在措施上略予調整,則必更能造福全省農民。 第四章住宅金融分二部分,共四節。 九、本省住宅問題有二,其為由於地狹人稠,空間不夠住宅建地不易獲致,其二為興建住宅資金短缺,同時所籌措資金利率過高,超過與建國民住宅利率以致賠累不堪。 十、目前世界各國大都面臨這兩種問題,其中法國H、L、M、瑞典中央住宅局所採用之制度最足參考,此二國家不但資金來源制度按排上各有其獨到之處,尤其差別興建住宅辦法,最值借鏡。 第五章總結及建議分二部份。 十一、在總結部份土地銀行資金調度以迴歸方程式方法分析出存貸盈餘之趨勢,現行根抵抻制度宜推廣以減輕銀行成本。 十二、建議部份指出配合第三章末之輔導農貸制度,銀行本身宜推行預算貸款制度,及指導農貸辦法。對此一政策性銀行政府既指辦若干特殊政性業務,則在營利上似不應有過份之要求,並如此始能確保政策之順利推行。

Page generated in 0.018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