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fine Query
  • Source
  • Publication year
  • to
  • Language
  • 249
  • 223
  • 26
  • 7
  • Tagged with
  • 256
  • 256
  • 94
  • 88
  • 86
  • 86
  • 47
  • 47
  • 34
  • 34
  • 31
  • 31
  • 30
  • 29
  • 29
  • About
  • The Global ETD Search service is a free service for researchers to find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This service is provided by the Networked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Our metadata is collected from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If you manage a university/consortium/country archive and want to be added, details can be found on the NDLTD website.
21

企業贊助之整合行銷傳播研究-以統一超商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為例

馬其文, Ma,Chi Wen Unknown Date (has links)
由於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新興媒體的出現,企業透過傳統行銷模式進行行銷手法,已經無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傳統媒體漸漸的被新興媒體所取代,企業在廣告投資上也逐漸分散到各不同型態的媒體上。取而興起的整合行銷傳播概念,強調透過行銷訊息的整合,建構出企業行銷的「綜效」。 企業認知整合行銷傳播對於行銷的重要,以廣告、公關、促銷或事件行銷、直效行銷等方式,藉由不斷重複溝通訊息,達到加深消費者印象的目的,在其整合行銷傳播的操作工具中,用贊助活動方式的案例也越來越普遍,他們開始強調以「感性」為主軸來進行行銷,期望藉之接近消費者,加強企業形象,進而達到增加銷售的最終目標。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企業贊助下之整合行銷傳播的內容、模式與操作手法作深入探討。 本研究以2006年7-ELEVEN贊助中子創新公司舉辦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專案為個案,訪談專案負責人輔以蒐集的初、次級資料分析,期望透過企業與活動主辦單位之操作經驗與整合行銷傳播模式,瞭解在企業贊助情況下的整合行銷傳播內容為何,提供未來企業在操作相關專案時之參考。 研究發現在2006年舉辦的「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專案,以多元價值的整合行銷傳播行銷策略,在場地和節目上做出切合主題的設計,並依據主題特性選擇較能深度溝通的媒體工具進行傳播操作,強化網路與在途媒體的應用,企圖影響目標族群的生活。也因為贊助企業7-ELEVEN的涉入較高,更能達到贊助目的,不過研究也發現「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的操作缺乏長期的規劃,讓這次以LOHAS為主題,強調永續經營概念的行銷專案影響性受到打折。 本研究結論符合研究目的:1、7-ELEVEN贊助交換資源之外,並且在「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內傳達LOHAS觀念。2、7-ELEVEN贊助「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可累積企業品牌正面形象,創造領導形象。3、7-ELEVEN透過一致性的訊息傳播,以及三階段整合行銷策略,透過「Simple Life簡單生活節」達成LOHAS觀念的深度溝通。4、趨勢潮流的操作,可整合商品資源,達到商業規模經濟的效果。5、以在途媒體當做整合行銷傳播的工具將越來越普遍。能在消費趨勢改變的時代,提供企業在操作贊助相關整合行銷傳播模式之參考。
22

公司規模與購併績效之相關性

洪梓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研究在購併案中,主併公司規模的大小是否會影響購併績效,並探討主併公司規模大小不同時,影響其購併績效的因素。實證結果發現: (1)規模效果確實存在於台灣的購併案中 (2)相對規模雖對規模不同的主併公司均為正向影響,但在統計上均不顯著。 (3)產業集中度對規模較大的公司而言為正的影響,且在統計上顯著 (4)Tobin’s Q對規模較大的公司影響不顯著,而對規模較小的公司則有正向且顯著的影響。顯示成長機會理論可用於解釋規模效應。
23

品牌與代工分割之宣告效果研究

呂堃瑋 Unknown Date (has links)
近年來,在PC產業成長動能減弱、國內租稅獎勵不如新興國家、勞力成本增加與研發人才供給不足等狀況下,國內資訊電子產業面臨獲利能力下降與轉型之壓力,逐漸由我國廠商逐漸從原廠設備製造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OEM)開始發展自有品牌,朝原廠品牌製造(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 OBM)發展。但在企業多元化營運之時,亦產生企業內不同事業間之衝突。近年來,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廠商逐漸面臨品牌與代工衝突之問題,企業藉由分割分離品牌與代工部門不失為一解決之道。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內資訊電子產業公司面對品牌與代工衝突時所進行之企業分割對投資人之訊息宣告效果,以了解一般投資人對經理人之策略考量是否認同;經理人基於企業之永續發展所作之決策是否能為股東帶來額外之財富,以供企業高階管理者參考。 故本研究以民國91年企業併購法通過後,針對品牌與代工進行企業分割的五間公司作為樣本,研究其不同期間內之累計異常報酬率,以探討企業進行分割宣告時是否有資訊提前揭露以及企業分割是否為一般投資大眾所認同。 本研究結論如下: 1. 於事件窗口W=(-1,0)時有顯著之正向累計異常報酬率為3.3435%,推測其原因為市場之訊息有提前揭露反應之現象 2. 於事件窗口W=(1,2)、(1,5)、(1,10)皆有顯著之負向累計異常異常報酬率,分別為-4.4433%、-8.1763%、-14.7925%,推測其原因為投資人對於公司分割訊息不了解,對未來企業經營品牌之獲利能力有疑慮之故。
24

庫藏股買回宣告效果再探討:以台灣上市櫃公司為例 / A further examination on the option to repurchase stock: Evidence from Taiwan

張芥寧, Chang, Chieh Ning Unknown Date (has links)
This thesis adopts an option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stock price reaction to the stock repurchase announcements for both Exchange-listed and Over-the-Counter-listed companies in Taiwan from August 2000 to June 2009. We modify Ikenberry and Vermaelen's (1996) information-asymmetry-based exchange option hypothesis further into a call option hypothesis to accommodate the unique practice in the Taiwanese stock repurchase program. In addition, we conduct robustness tests by including the variables for both information signaling and free cash flow hypotheses which are supported by prior studies. First, we find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s around announcement day, which is similar to previous study. Second, our cross-sectional results support our call option hypothesis, which predicts that the positive abnormal return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risk-free interest rate, time to maturity and target buyback share fraction. And the abnormal return is negative to the size and market-to-book value of the announcing firm, which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signaling hypothesis. However, we do not find any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free cash flow hypothesis.
25

家事事件程序中事證蒐集任務之分配 -以程序法理之選擇及其程序合併下可能產生之疑義為重心家事事件程序中之事證蒐集任務之分配 -以程序法理之選擇及其程序合併下可能產生之疑義為重心 / Doctrine of distribution of the facts and evidences in Family Act -focus on procedure jurisprudence and procedure join’s problems

段家傑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篇名為家事事件程序中事證蒐集任務之分配-以程序法理之選擇及其程序合併下可能產生之疑義為重心,主要重點係強調事證蒐集任務於家事事件程序中,現行法下應如何妥適分配,評析現行法上之疑義與學者實務間之問題整理。 本文以程序法理為重心,論現行法上打破事證蒐集任務以訴訟、非訟程序之區分,而以「當事人對程序標的是否有處分權」一事,作為採用家事事件法第10條第1項或第2項之標準。本法第10條之規定妥適性,特別係第2項但書之規定,是否過於廣泛?本文亦有著墨。 第四章自調解程序開始,至戊類事件結束,分析各事件中之爭議,並探究其間之事證蒐集任務下可能發生之疑義。特別須強調乙類事件中之離婚事件與戊類事件中之費用請求事件(扶養費、贍養費與家庭生活費),此二類事件係學說、實務上爭議點最大者,故本文利用較大之篇幅論述。 第五章則係對於合併、變更、追加與反請求時,可能產生之疑義,例如訴訟經濟之喪失、救濟程序之紊亂、審級利益之侵害與訴訟與非訟法理交錯適用時,對於處分權主義、辯論主義上之影響,作一併探討。 第六章則係本文最後之結論,統整前章節所述及之處,作最後之統合整理。
26

影響公開市場股票購回之因素與異常報酬分析

林良憲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本文擬針對上市公司實行庫藏股的動機與成效作一深入的探討和分析,並從中找出影響其成效之因素。文中首先先以迴歸分析來測試剩餘資產假說、價值低估假說、最適槓桿率假說等是否成立,以了解在庫藏股制度剛開始實施的初期,影響公司宣告或購回庫藏股數量的原因為何。再者,我們用市場模式來求出公司購回股票是否能有超常報酬,且超常報酬在事件期分佈的情況為何,以做為實施庫藏股成效的依據。最後,則以超常報酬的迴歸模式來解釋影響公司購回庫藏股的超常報酬因素有哪些,並更進一步地指出哪一類公司較易產生超常報酬。以連結公司股票回購的動機,而對整體庫藏股實施初期的概況做一通盤而具體的了解。
27

相片與集體記憶初探:以美麗島事件為例

林婉蓉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不同的作者賦予美麗島事件相關相片差異極大的圖說,混淆了我們對於美麗島事件的認識與記憶。本文的研究目的並非探究美麗島事件的歷史真相為何,而是從保有該事件記憶的相片著手,討論大眾傳播媒介如何運用相片再現此一事件,又呈現了什麼風貌的美麗島事件,以及從中形成了什麼集體記憶。對於美麗島事件的研究鮮少論及影像,因此本文期望能以相片與集體記憶的探討為起點,發現台灣民主化歷程中的軌跡與社會變遷的脈絡。 本研究的重心在於相片與集體記憶的相關意涵與二者之間的關連,應用論述分析的概念為研究取徑,以美麗島事件相關出版書籍中的相片為分析的對象。研究結果發現,相片可以再現真實,卻不一定能再現完整的真實。相片無法保存意義,因此不同的觀者因其知面之差異,與對相片背後社會文化脈絡理解之差別,賦予相片不同的意義,然而一則圖說只固定了相片的一種意義。美麗島事件發生二十年來,不同的解讀並非意味著對與錯的二分,而是反映了解讀背後的時空背景。我們由不同年代美麗島事件相關出版書籍中的相片與其所建構的集體記憶,可以發現歷史詮釋權的轉變,並了解社會脈絡對於相片與集體記憶的影響與重要性,以及台灣社會二十年來的相似與變化之處。 相片這樣的歷史記錄形式讓歷史詮釋有更大且更有力的詮釋空間,相片作為集體記憶表現、保存與傳遞的媒介形式,有助於集體記憶的建構與傳承。然而集體記憶的建構仍須受到歷史記錄的限制,有其不可任意性。因此集體記憶融合了「解剖者」與「拯救者」兩種研究取向,「現在」與「過去」在集體記憶中同樣重要,不可偏廢,二者相互扣連、互相辯證。
28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

王天儀 Unknown Date (has links)
29

危機管理對組織績效之影響-以航空業為例

孫慧君 Unknown Date (has links)
政府自民國76年開放國內的民航天空以來,各種規模的航空業者充斥著整個市場。然而,接而連三的重大飛安事件使得消費者無不『聞機色變』。危機管理一躍而成主角,航空公司的危機管理能力對組織的績效會有某些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欲探討航空產業相關的危機議題。究竟在產業中對於危機的定義與分類是否有特別的看法,以及在產業內各家航空公司在危機處理及危機預防的實際作法如何;以採深度訪談法進行質化的研究。而在有關危機管理對組織績效影響的部份,試圖以簡單數學平均值來表示各家受訪公司在危機管理及危機復原後對公司績效影響的程度與關係。   本研究發現:航空產業的特有危機種類為飛安危機與自然災害危機;產業內較易發生的危機與各家航空公司易發生的危機相同,均為飛安事件危機;各航空公司都有飛安危機相關的危機處理程序與原則;對飛安危機的發生亦有相關的預防措施;各航空公司也會依其經營理念來調整其危機管理內容與危機復原政策;以及各航空司僅在與飛安事件有關的危機才有這樣的危機管理機制與作法。   而在對組織績效影響方面,僅得出在同公訂內曾發生不同種類的危機,若採取攻擊型的復原政策會有較好的績效表現;與對相同或相似的突發性危機,若公司排除危機處理流程的因素,採取恐龍型的復原策略會有較偏低的績效表現此二項結果。
30

英國與中東路事件:以英國駐華外交人員報告為中心的探討 / The role of Great Britain at the crisis of Chinese Eastern Railway, 1929: based on the report of Britain diplomatic agent in China

蘇大偉, Su, Da Wei Unknown Date (has links)
中東路事件可說是中國民族主義嘗試挑戰蘇聯在東北的利權,不論成敗,列強在中國的勢力版圖必然有所變動。追求列強在華勢力均等的英國,按理不會任由事態發展而不插手。而其自身面對中國民族主義挑戰的經驗,英國縱使不向當時非盟友的蘇聯傳授心得,也必定會與其他列強相聯絡。過往研究沒有看到英國的任何明顯行動,也沒有見到為何英國沒有任何行動的解釋,更沒有見到使用英國檔案為主的視角。本篇論文以這疑問出發,嘗試使用英國外交部檔案,來考察英國在中東路事件當中,究竟採取什麼態度,是否有什麼政策,進行什麼活動。並藉由英國對中東路事件的考察視角,關照南京外交在中東路事件的行動,從中得到一些與過去中東路事件研究不同的成果。

Page generated in 0.0203 seconds